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化管理研究
2022-01-31陆燕珍
陆燕珍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柳州 545000)
大数据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数据处理模式,对于此项技术来说,往往具有极强的决策力以及洞察力,并且可以随着信息量的增长对搜索模式进行转变,使其可以从庞大的数据流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技术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很多时候在进行大数据信息搜集以及整理工作时,往往无法应用单台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而是需要依托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技术、分布式数据库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对信息体系的有效管控。对于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化管理工作来说,在实际展开的过程中需要有科学的管理模式对其进行支持,对图书馆进行内化管理可以使图书文献的价值得到有效体现,从而促使图书馆可以更好的为学校教师以及学生服务,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来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整体管理质量。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现状
对于我国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来说,其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规模不断扩大,体系也越来越趋向于完善。一开始,只能进行单机自动化管理操作,进入到80年代中期便可以实现采编、流通以及检索等多种操作体系的有效结合,这也使得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得到了保证。到90年代中期时,其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并且开始朝向着网络化、数字化的方向前进,这是图书馆业务的协调共享机制逐渐完善。而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其工作理念以及工作方式往往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之下,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思想正从重藏轻用向藏用并重的方向发展,这也使得信息化管理的封闭性与开放性之间达到了某种协调效果[1]。此外,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对象也由以往的单一媒体转变为了多媒体工作模式,这也使得其工作形式更为丰富,在实际展开文献信息管理工作时,更加强调以用户为中心,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情况确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也使得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获得了长足进步。但与此同时,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硬件设施不足。目前来看,经费不足以及图书信息化系统较为落后的现象还是会经常出现,并且没有在短期内对其进行及时调换维修,这也使得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出理想效果。硬件设施不足是制约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的关键,同时也使得网络电子通讯的运用优势没有得到体现[2]。
其次,图书馆库存文献呈现出日益老化状态。对于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来说,虽然其在管理形式上有较为明显的创新,但是其实际购书量却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归根结底,主要是由于经费有限,这也导致了图书馆文献库现有文献资源种类逐渐递减,这也是影响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进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最后,应用软件系统不完善。目前来看,很多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往往是由本馆工作人员编制的,而很多编制人员都会受到人员自身水平的限制,这也使得软件系统不完善以及内部各组成部分不协调的情况经常出现,不利于实现网络数据的有效共享。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中应用大数据处理技术的作用
充分发挥出了高校图书馆馆藏作用以及价值。对于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来说,在实际展开的过程中对大数据技术进行应用实现了对高校现有馆藏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高校图书馆创建的根本目的是为教师以及学生进行服务,由于高校方面的专业课程类别较为丰富,因此,高校应该有多个领域的资源供给,这样才能给教师以及学生的强化学习带来必要帮助。在展开图书馆管理工作时,应该注意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从科研层面对图书馆内部资源进行整理,可以利用虚拟化技术、云计算分布式处理技术以及云储存技术等等来确定完善的数据体系,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对学生以及教师图书利用情况的有效分析,这也使得图书馆的服务更加具有针对性,是发挥图书馆馆藏资源价值的关键[3]。
提升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便捷性。对于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来说,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使其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尤其实现了对大量图书文献资源的收集以及整理,这也使得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整体便捷性得到了保证。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可以实现对多种图书的统计以及汇编,并且可以通过数字化储存的方式对图书进行妥善保存。此外,高校在展开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时,还会运用到图书简化管理、智能化管理等理念,这也使得各个管理环节的资源整合工作在实际展开的过程中发挥出了较为理想的效果[4]。数据识别技术是当前大数据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识别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文献的获取效率以及准确性明显提升,提升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整体便捷性。
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当前,我国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展,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普及,这也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高校方面越来越重视对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创新,新的管理理念在图书馆信息管理中的落实应用发挥出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提升了图书馆文献管理工作的综合水平。对于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来说,在实际展开的过程中与大数据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可以实现对以往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有效更新,并且通过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馆内部馆藏资源筛选工作可以更为顺利的开展[5]。今后,在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化管理工作中运用大数据技术时,应该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优化高校图书馆使用空间。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来说,在实际展开的过程中,往往由于管理方式不当、创新理念缺失以及相关责任人自身责任意识较差等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而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图书馆文献信息化管理中时,应该注意对现有图书馆空间进行整合,为读者营造更为良好、舒适的借阅以及阅读氛围,优化图书馆内部环境,尽量避免图书被损坏、外界因素干扰阅读环境等情况出现[6]。并且,对于大数据技术来说,其自身具有较为理想的信息数据筛选、统计作用,高校图书馆部门应该注意对大数据技术优势进行充分发掘,可以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建立起完善的门禁系统,对图书馆每天进出的人数情况以及人员身份情况进行统计,当确定图书馆每天人流高峰期以及低谷期之后,便可以使图书馆内部信息管理工作以及人员调度工作的开展获得有力支持,更加有利于图书馆方面合理安排时间对现有文献资源进行整理,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图书阅读以及借阅服务。通过对使用空间的有效优化,可以实现对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人力成本以及物力成本浪费的有效遏制,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了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水平[7]。
注意提供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文献服务。图书馆方面在展开信息化管理工作时,想要使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发挥理想效果,应该对今后发展趋势进行明确规划,要注意为用户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想要实现对个性化信息服务管理环境的有效构建,应该注意开展集成化以及自助化图书服务工作,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可能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文献服务针对性;其次,在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时,应该保证服务内容专业性、知识性,使得用户在借阅以及阅读文献资料时可以获取目标信息[8];最后,要注意提供智能化的个性化信息服务,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方面向用户进一步普及新的信息化技术,对以往的文献信息检索途径以及方法进行优化,并且将这一理念传递给用户群体,从而进一步提高用户群体信息检索能力及信息检索质量,这样才能实现对以人为本个性化文献服务理念的有效落实。
构建起图书馆信息资源数据挖掘体系。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其主要职责是为高校广大学生以及教师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因此,今后在利用数据技术开展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时,应该注意对当前已有文献信息资源进行高效利用,这就需要高校方面建立起专门的信息管理平台,对当前信息数据资源体系进行挖掘。例如,高校方面在展开图书馆信息管理工作时,应该构建起数字化信息处理平台,以此来实现对文献信息的挖掘、分类以及归纳,这样可以使阅读者的实际检索需求得到满足。同时,高校方面还应该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对当前读者群体的阅读特点、个性喜好、阅读时间分布等等进行整理,根据其所获得的信息来开展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工作,在进行图书文献选取时,应该充分结合上述数据基础,对当前馆藏文献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优化传统的图书馆文献发掘环境以及发掘渠道,构建起信息评价工具模型,从而确定当前不同读者群体的图书类型需求,将图书馆现有文献资源与读者需求进行科学对接,为读者推送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图书文献。通过对读者所喜好图书类型的长期性分析,可以更为精准的确定当前不同读者群体的实际阅读需求,按照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来采购可以有效降低资金成本浪费,同时也提高了不同读者群体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满意程度,是提升高校图书馆馆藏图书质量以及图书价值的关键。
总而言之,随着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校图书馆方面在展开文献信息化管理工作时,也开始对信息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目前来看,大数据处理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也与当前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更为贴合。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图书馆原有文献管理模式的有效创新,使得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具有多元化特点,同时也给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更多机遇以及挑战。对于高校图书馆方面来说,应该积极把握大数据技术所带来的机遇,为教师以及学生读者群体提供更为个性化、多元化、便捷化、系统化的阅读服务。今后,高校图书馆方面还应该注意发掘现有文献资源的价值,避免资源浪费情况出现,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总结当前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情况,从而使得图书资源的引进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这也是促进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