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民营企业的有效刑事合规
2022-01-31赵志华
赵志华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市 100088)
企业合规已经成为世界趋势,有效刑事合规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对企业以及员工进行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等刑事诉讼行为时,评估企业的合规管理体系能否发挥防范、监控和应对违规行为作用所应当考量多种因素。合规到底是权利还是义务,应该是一个义务,合规是企业和企业员工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一个义务,按照现在比较流行的话讲,越自律越有自由,首先就是业务人员核心的主体责任,不能想着说合规就是合规部的事跟我没有关系,这个是不行的,这样企业的合规是做不好的。
有效合规的核心要素
讨论有效合规首先应当考虑企业的规模。合规是有成本的,不同规模的企业经济承受能力不同。不同规模的企业合规的标准也应当有所不同。涉案企业合规整改应当考虑一般要素,应当坚持专项性合规,立足于涉案企业因刑事犯罪暴露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但又不局限于这些问题和环节,而是以此为抓手、介入点,适当延伸加强企业治理,专项性合规并不否认必要和适当的延伸。对于中小微企业合规来说,对核心要素的具体要求可以视情况降低,但是以下要素属于必备要素。
合规制度。企业合规管理制度是企业与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共同遵守的行为指引、规范和规定的总称,是企业合规管理的核心内容。合规管理制度相当于企业的内部立法。这就要求高层重视与承诺,要求公司创始人确保每年能够投入一定的资源保障合规体系建设,并要求其签署承诺函
合规组织机构。要求具有承担合规管理职责的人员,这些人员的独立性、专业性、权威性要得到保障。然而光靠合规的队伍,其实是很难管理好企业的合规工作的,可以增加一个合规大使,合规大使可以从员工中选出来的。担任合规大使的条件一是在公司工作多年了解公司的规章制度,二是从他过往的表现来看他是践行公司规章制度比较好的一个人。其实就培训这个合规大使,合规大使再去培训下面其他的同事,这个是一个挺好的制度,目的就是把这个合规意识给合规大使灌输过去。
合规风险评估。合规风险评估,是指企业在有效识别合规风险的基础上,运用特定的风险评估方法及工具对合规风险可能产生的危害、损失及造成的影响程度等进行测算,并基于此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合规风险处置。合规风险处置是在完成风险评估之后,选择并执行一种或多种改变风险的措施,包括改变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后果,以及针对合规风险采取相应措施,消除合规风险或者将合规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
问责与惩戒。合规的问责与惩戒是指企业对违反企业合规计划的行为人进行的纪律处分,如训诫、警告、降级、降职、调离、解雇、向执法部门报告违法情况、对违规者提起民事诉讼等。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专项合规整改的落地执行,要求企业采取具体措施保障合规体系有效落实。
合规工作有的时候也是需要向业务发展需求来妥协的,因为企业毕竟是一个营利的主体。所以合规时时刻刻也要了解到业务发展是一个什么样的要求,得理解业务上的一个诉求,在这个前提下再结合外部的法规和公司内部的制度设置一个合理的框架,让企业在合理的框架下发展业务,企业合规工作其实是很难达到真正的完美,而是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
有效刑事合规的第三方监管
企业合规计划往往涉及较强的专业技术,如税收征管合规计划、金融监管合规计划、环境保护合规计划等,这就需要确立了企业刑事合规第三方监管制度。第三方监管其专业性和相对独立性都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证企业合规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为有效督促涉案企业建立或完善合规计划,应当建立第三方监管制度,把第三方监管纳入考验主体之列,由其协助检察机关对涉案企业制定或完善合规计划的过程进行考验监督。对于第三方监管的管理应当实现:
第一是分离原则。第三方监管将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税务管理等行政机关、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的相关人员,细分到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税务管理、知识产权等领域专业人员名录库,同时将相关专家纳入到专家学者库。邀请专业人士做专业分享的目的在于支持学术教育交流,促进行业发展,提升人民福利。以此目的才能提供赞助、向专业人士支付合理的劳务对价,不得以非法交换为条件进行利益交换。涉企犯罪案件所暴露出的企业主要涉罪风险而确定的,并根据涉税犯罪风险、安全生产犯罪风险、污染环境犯罪风险、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风险,梳理了企业合规建设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相应组建了专业人员名录库。平台可根据企业合规监管进度动态显示专业人员工作状态,并可进行导入、查询、添加、更新和删除等操作。
第二是透明原则。邀请专家的设置上考虑两大参数:一个是企业规模,根据合规调查评估阶段掌握的企业营业收入、从业人员、资产总额等录入数据,按照国家权威部门企业规模划分标准智能运算,自动获取企业规模等数据;另一个是合规风险领域,根据案件中暴露出的企业涉罪风险,结合企业合规承诺整改内容,确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税务管理、知识产权管理一个或多个领域合规整改方向。平台再根据企业规模和合规风险领域自动确定第三方监管组织人员结构,分类随机匹配专业人员。专家进行监管时,要对其管理机构保持透明。不仅仅是检察机关,向协会、学会、管理机构以公开、明确、清晰的内容为依据。双方都要以透明原则为基础清晰地列明。
第三是公允、合理原则。对企业合规监管状态、专业人员工作状态的动态调整,以及专业人员某个时间段被分配次数的配置等方面,避免出现第三方组织专业人员被抽取机会不均等、工作量不均衡的问题。此外,平台还设置登录权限、角色分配、抽取人填录、全程留痕等规则,如对专业人员回避、人工变更等因特殊情况需要重新抽取的,则要填录详细原因,最大限度降低人为干预的可能性。根据第三方监管机制的运行需求,系统可以拓展风险领域、多层级人才库,实现专业化抽取、跨区域抽取。结果同步公示功能。平台随机抽取组建第三方监管组织后,可自动导出公示人员名单和公示模板,通过工商联、检察院等所属微信公众号进行公示。同时,平台具有公示意见后台数据管理功能,可对社会公众提交的意见进行提示、查询、回复等操作,实现闭环管理形成对第三方监督评估专业人员的综合评价体系,进一步实现合理化、公允化。
第四是个性化原则。中小企业有其特殊性,应当根据企业规模、风险领域随机抽取专业人员。对于小微企业,企业管理结构简单、风险点单一,可以制定单一的专项合规计划。可以抽取了1名律师或者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第三方组织就可以开展监督评估工作。
有效刑事合规的适用范围
以定罪的方式治理企业犯罪,可能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甚至导致企业倒闭,员工失业。以司法的方式治理企业合规之目的,并不是让企业破产、人员失业,而是要促使企业依法生产和经营。企业合规旨在以不起诉激励企业制定或完善合规计划,因此企业作为不起诉的适用对象自不待言。然而,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是否可以同时适用于自然人?毋庸置疑,将中小企业刑事合规适用对象扩展至企业的负责人、管理者等自然人,有利于涉案企业快速制定或完善合规计划,并且可以避免因为企业负责人被提起公诉而无法正常生产经营。尤其是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负责人往往是企业的创始人,企业的生死存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负责人。
第一,在推广企业合规制度的过程中,能够享受有效合规计划所提供的优遇的是企业自身,而不是企业中的自然人。这一点从全世界各国有关企业处罚中涉及合规计划的情形都能看出。需要注意,域外的合规制度主要针对大型企业,但中国的中小微企业案件较多,特殊情况应该特殊处理。对于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有许多分店和工厂,拥有庞大数量的员工的大中企业而言,只能采用“合规不起诉”模式。
第二,我国中小企业中大多企业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导致了起诉企业家等于要企业倒闭的结果。如果采取差异化处理的办案方式,不起诉企业、起诉企业家对企业的现实意义不大,因为这些乡镇企业的经营都是“以人为中心”,人在订单才在。
第三,将企业合规适用对象扩展至企业负责人,就是对于小微企业而言,考虑尝试“企业家合规不起诉”。就少数运营者起主要作用的小微企业而言,几乎都是家族企业,一两个人说了算,企业家本人的意思在企业当中绝对占据主导地位,企业的经营活动主要是在企业家本人的支配或者掌控之下进行的,换言之,在这种企业中,在企业家个人的能力范围之内,绝大多数情况下,就能确保遵守法令的管理监督,因此,这种企业当中,只要将企业家控制住,就没有大张旗鼓地要求其进行烧钱费力的合规制度建设。这里要注意的是,存在企业负责人为谋私利而把企业当作犯罪工具的情形,不能适用企业家合规不起诉制度。
合规归根结底是人的工作,就是“合于心、规于行”,就是企业的员工从内心能接受这个制度,知道这个制度是保护他们的,不是跟他们作对的,他们才能够在这个实践工作当中去践行合规。那种完全形式主义的制度建设还有运动式的惩戒,这不利于形成一个健康的气氛,比如一些合规的惩戒会,大家就需要坐在一起,评判一下这个事给一个什么样的处罚,这没有好的帮助。用一个合理的方式来传递合规的理念、执行合规的制度,这个对于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