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学生的法治精神建设
2022-01-31刘佳凝
刘佳凝
(河南省工业学校 河南 郑州 450000)
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存在着生源劣势的现象,进入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学生都属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还有可能存在问题学生,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引导学生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如何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水平、如何帮助学生具有法治意识,通过三方面的教育引导过程达到促进学生全面长与发展的目标[1]。中等职业教育在教育学生时要重视学生法治精神建设过程,原因是进入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学生,因学习成绩不佳而未重视学习,逆反心理较强并缺乏对各类事物的正确认知,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而产生正确的思想与行为。因此,中等职业教育要针对学生法治精神建设制定出有效的教育方案,帮助学生拥有法治精神的同时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中学生法治精神建设的成效
学生法治素养水平明显提升。在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推动下,中等职业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加大了法治教育投入力度,学生在法治知识、法治意识、法治行为三个方面都表现出明显提升的趋势,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法治知识方面的增长。通过调查可知,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学生在法治知识方面表现出知识内容逐渐丰富化的趋势,掌握了较多的法治知识并能够明确地阐述出来。其次,法治意识方面的增强。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法律法规存在的重要性,并在意识中认同法律法规,还可以对法律体系中的个人权利与义务具有清晰化的认知。最后,法治行为方面采取了正确的行为。大多数学生对于各类不良事件都可以第一时间应用法律武器,维护受害者的权益,对于未能正确认知的行为可以积极搜集法律法规,利用法律法规去正确辨别事件行为是否正确,显著提升了学生法治素养水平并促进了学生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法治教育过程全面性改善。由于我国当前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对教育行业提出了法治教育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教育的要求重视起法治教育过程,并且将其与各专业教学进行了融合。同时,中等职业教育加大了经费投入力度,也制定出了法治教育规划,进而实现法治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顺利开展,并充分发挥出教育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另外,中职院校也注重起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积极学习先进的法治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并落实于实际教育中,进而达到不断提升法治教育水平的目的,并实现学生法治精神建设目标。
教师队伍法治素养水平不断提升。中等职业教育为了提升法治教育水平,明确教师队伍的法治素养水平决定着法治教育效果,并加大力度培养教师队伍法治素养,通过聘入专业的教师并对每位教师开展培训措施、实施法治教育教研等措施,促进了教师队伍法治素养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中等职业教育还积极与当地的律师合作、地方法官合作,让其对教师队伍进行有效地培训,再一次促进了教师队伍法治素养水平的有效提升,让教师将学习到的各类知识应用于法治教育中,提升了学生法治精神建设的效果。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断丰富。目前,大多数中等职业院校为了提升学生法治精神建设效果,创建了专门课程并为其配备专门的教材与参考资料,并对教师提出了积极开拓法治课程资源的要求,教师可在业余时间针对法治教育内容进行积极地挖掘,并应用于法治教育中达到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法治精神建设效果的目的。同时,针对于法治教育的方式进行了深入性研究,并引入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帮助学生快速认知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及如何合理化应用,进而促进学生拥有法治意识并积极运用法律武器,在显著提升法治教育水平的同时实现了法治教育的目标,并促进了学生健康地成长与发展。
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中学生法治精神建设存在的问题
学生法治精神建设未达到理想化目标。中等职业教育在开展学生法治精神建设中,会受到生源结构与年龄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旷课行为、不遵守校规外出等行为,特别是会因鸡毛蒜皮的事情产生斗殴行为,法治精神建设未达到理想化目标。同时,学生还存在着较强的逆反心理,不服从学校与家长的管教而产生顶撞等不良行为。在开展学生法治精神建设时,虽然学生对于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在自身行为方面及解决事情时,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及未能积极应用法律武器,表明学生法治精神建设方面未达到理想化目标,需要中等职业院校加大法治精神建设力度,实现教育目标[2]。
课程体系未达到完善化目标。根据当前我国教育对中等职业院校提出的课程设置要求,应开设法律必修课程并至少达到36个以上的课时。分析当前中等职业院校中开展的法律必修课,表现出这一课程融入了思政课程中或者是融入了职业道德教育中,法律必修课程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并未在教育中体现出来,进而降低了法治教育的效果,进一步阻碍了学生法治精神的快速成长[3]。同时,应用于法律课程中的教材表现出多与乱的现象,在开展法治教育时无法正确选择出有效提升教育效果的材料,导致选择的材料内容缺乏实用性与针对性,并且未将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及年龄特点充分考虑在内,法治教育的效果不佳并未达到法治教育的目标。
缺乏灵活化的教学过程。在中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年龄范围处于15-18岁之间,此阶段的学生思想较为活跃且易接受新鲜事物,并且在思维方面也表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因此,中等职业院校在开展学生法治精神建设时,要采取灵活化且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出学生学习欲望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快速地理解法律知识,进而达到促进学生具备法律意识并提升法治精神的教育目的。而实际中的法治教育中实施的教育方法缺乏灵活性,大多采用传统授课模式并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被动式接受知识而缺乏了趣味性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欲望并未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也未在法治教育中充分发挥,学习效果不佳的同时也未发挥出法治教育的作用。同时,教师也未设计出多样化的活动促进学生亲身实践,学生未能正确认知法律法规存在的作用,也无法积极应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学生的法治精神建设效果不佳。
教师队伍建设效果不佳。中职学生所处的年龄是形成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引导措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拥有良好的专业水平、道德素养、行为方式,进而能够保证引导措施具有有效性并实现教育目标。由于学生与家长受到就业观念的影响,中职院校存在着招生难的问题及教师数量不足的现象,并且法治教育课程并不属于核心教学内容,院校对于教师队伍建设并未产生较高的重视,导致法治教师在整体教师队伍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并且也未存在良好的晋升途径,法治教师专业能力未有效提升的同时也未存在提升自身能力的积极性,导致教学过程形式化及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教学,学生法治精神建设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家校联合力度不足。学生的教育过程不只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是重点教育过程并是影响学生思想的重要环节。因此,学校在开展法治教育时应积极与家庭教育联合,让学校与家庭教育共同实施,进而达到持续性感染学生思想意识,促进学生形成法治意识实现教育目标。而实际中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联合力度表现出不足的现象,表现在:家长认为教育的责任应由学校负责,家长只需要辅助学校即可,并且家长承担着养育学生的重任,无法抽取更多的时间培养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单一地开展法治教育,教育力度不足并无法更多地指导学生成长,降低了学生法治精神建设的效果。另外,中职学生与网络接触密切,并且学生叛逆心较强及缺乏辨别能力,会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而产生错误的思想与行为,而学校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与行为,需要家庭教育融入其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与学校教育有效联合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与行为,但因家庭教育的缺失而未能及时挖掘,不利于学生法治素养水平的提升。
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法治精神建设质量的策略
重视法治教育并改善教育过程。中等职业学校应重视学生法治精神建设,原因是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综合型人才,包括法治素养水平,应将其课程设置与专业技能教育、德育教育相等同,或者可以在各专业教育教学中进行有效地渗透,让法治教育始终作用于学生的思想意识,达到不断提升学生法治素养水平的目的。
丰富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的全面化。在时代不断发展下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在当代社会中会产生较多的不良思想与行为,并且会通过网络信息传递给学生。因此,中等职业院校在开展学生法治精神建设时,应采取不断丰富教育内容的措施,将当前发生的各类不良思想与行为引入法治教育中,进而帮助学生及时分辨出网络信息中思想与行为的正确性,让学生正确认知后拥有正确的思想与行为,促进学生法治素养不断提升并实现教育目标。
实施灵活化及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要实现学生法治精神建设这一目标,应用的法治教学方法决定着建设效果。由于中职学生所在的年龄段具有思维活跃的特点,教师在开展法治教育时应采取灵活化的教学方式,并且在教育之前设计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灵活化的应用,进而达到保障教育过程达到最佳化的目标。同时,教师还应创设出法治教育活动,比如利用网络构建主题活动等,让学生通过实践的过程达到认同法律法规、提升学生法治素养水平的目的。
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并加强家校联合力度。教师法治素养水平决定着学生法治精神建设的效果,中等职业院校应重视教师队伍法治素养的培养,可采取聘入专业教师、与当地律师与法官合作、派遣教师外出学习等方式,达到促进教师队伍法治素养水平不断提升的目的。同时,学校还应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具有的重要作用,要积极引导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具有的重要性,加强家庭联合力度促进学生法治素养水平有效提升。
中等职业教育应挖掘出当前法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改正不足提升教育效果,让学生的法治素养水平不断提升并实现法治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