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实践向度
2022-01-31李慧敏
李慧敏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 100144)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人际交往关联度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内容概述
现下有心理学家指出:“人都会产生需求,是有欲望的物种。人在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将会对其行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分成五个层次,逐层递增,目的是实现下一层的实际需求”。马斯洛作为家喻户晓的知名心理学家,其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最具有知名度。“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如同一个结构化的整体,把这些需要分成五层: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这五类需求依次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级排列,每一个环节都起着重要作用,构成了一个“金字塔”需求结构”。
生理需求。凡是关乎衣食住行的需求皆是出于生理层面,该需求一般比较低级,其是“人”追求更高层面需求的基础;安全需求。安全需求是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进阶的新的需求层面,主要指代“人”自身的人身安全、避免疾病、归属的需求以及外界胁迫和所生活的环境的安全性保障。对于学生视角来看,便是健全的生理条件得以保证以及安全的学习环境,当然也包含情感层面的归属需要;爱和归属需求。该层面的需求亦是基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满足才具备的,主要反映在“人”对于亲情、友情等追求,属于爱和归属层次的,也就是所谓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环节,该层面的满足很大程度上可以对人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倘若爱和归属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就学生视角而言,其精神便会出现偏执、学习提不起兴趣且效率低下、情绪常常失控等;尊重需求。该层面的需求涵盖两大维度,一是针对于“人”自身而言,即价值感的实现、二是针对他人视角与主体的关系,即得到他人的肯定、尊重和认可。从学生视角,例如对其学习方法、学习成绩的认可。如若该需求得不到满足,便会冲击到其学生的心理的失衡;最后便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当属最高层面的需求,达到该需求层面的“人”,基本以及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和谐的同时,工作能力亦是登上新的台阶,往往处事不惊、沉着冷静解决事项,即便需要个人独处,依旧可以享受式的接受。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人际交往的关联度
结合上述相关内容的概述,现将其二者间在内涵方面交汇点进行以下阐释。首先还是让我们来先分析生理需求层面。这是“人”最为底层的需求,只有满足衣食住行,那么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才可能成为现实。对于学生而言,人际交往的不畅同样有可能涉及该层面的纠葛,譬如,同学之间因为家境悬殊,其中一方需要“自给自足”靠打工给予自身的生存需要;而另一方单是依赖殷实的家庭便可以生活的潇洒自如,那么同学间的友谊该如何有效、长久建立呢。换言之,生理上的要求是足以影响到人际交往的正常状态;安全需求。该理论是基于“人”对自身安全、环境安全、归属的需求。对于学生而言,人际交往的波折同样涉略该需求层面。作为主体的“人”,不可能孤立于社会群体单独生活,同时“人”是具备七情六欲的高级生物,“人”对于情感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在同学交往过程中一方关心他人时,也需求另一方对自身的关心,这就是所谓的归属感。这也表明,安全需求映射于感情层面的归属感来讲,安全需求同样可以达到影响正常人际交往;尊重需求。就其当下学生而言,在追求价值感的过程当中,部分陷于严重内卷化的漩涡难以自拔,介于内部竞争的日益激烈,部分学生已经在追逐内部精神满足,外部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赢得地位、威信以及正向评价而失去自我。那么表现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同学间失去相互信任,由于一方能力强而致使另一方心理失衡,出于看不到自身的存在价值而产生嫉妒、不满甚至仇恨情绪,正常的人际交往受阻。反之,当人际交往过程中学生间在各自突出的领域,自尊需求皆得到了满足,人际交往便会轻松。这也就是当不涉及共同利益时,人际交往便会容易许多的认知诠释。因此,尊重需求的是足够影响到人际交往,应当加以重视;自我实现需求。这可谓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其主要凸显在“人”在追求理想时所发挥出来的最大潜能,尽可能最大限度完成所匹配能够的工作量。就学生视角来看,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可以作为激励机制,具体显露在人际交往过程当中,学生一方处于追求自我实现需求层面,比如准备考研、出国进修等,而人际交往的另一方不论处于该层面之下的哪一个层面,即便为交往的对象付出再多,亦是得不到相应回馈的,就其原因,便是追求自我实现的那一方对于另一方给与的并不需要,这便是人际交往的症结所在。总之,即便是最高层面的需求,但是依旧很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人际交往中的实践向度
物质欠缺自卑型-生理需求。这中类型的学生由于物质方面的欠缺,多表现比较自卑,更加不愿意与他人相处,但是内心比较渴望基本物质的满足,这时候在实际的人际交往当中,教师应当想办法给与此类学生一定获取物质条件的机会,譬如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贫困补助等,同时还可以经常性与其交流,让其学会表达自身的想法,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及价值,带其多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在锻炼的过程中锻炼解决事项的能力,增强其信心,也将其能力得以有效锻炼,从根本上改变其自卑型心理。在这个过程当中,该类学生物质基础得到满足的同时,在与他人交往中不再感到有距离感,为人交际的能力得以提升,而宽松轻松的氛围由使其感觉到安全需要,最终其需求层次必然会向着更高层次迈进。
安适缺乏自卑型-安全需求。此类学生具备物质基础条件,但是总是觉得没有安适的环境或是氛围让其缺乏安全感,课堂表现为冷漠型、班级上课永远选择角落的位置,只想保持现有的状态取得的安全感。这时候教师则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下功夫,教师可以多安排一些合作分工类的作业,需要学生之间合作、具体分工来完成整个作业,同时必须通过上讲台作PPT进行作业汇报,由于合作可以加深彼此间的爱和归属满足,且同学间的想法各有殊异,必定会给课堂赋予娱乐性的氛围,使得缺乏安适感的孩子认识到,课堂乃至周围的环境皆在安全范畴,而且通过自己的发言得到认可;另外在实际人际交往中,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多关注与关爱该类学生,加之开导此类学生使之放下焦虑,并借此多引导其他积极乐观的学生与之互动,使其感受到其处于安全的环境下,辅之以课堂上的肯定,尊重的需求也得到有效满足,综合种种课堂展示形式的教学,使该种类型的学生渐渐走出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境地,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交际缺乏积极型-爱和归属需求。这类学生多表现为害怕与人交际,类似于俗称的“爱和归属恐惧症”,即主要指的是行为主体不敢进行面对面的社会交往,或者说,在人前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时都感觉到有压力、不自在,不能以正常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者态度。但是内心十分渴望和同学相处,更渴望能够拥有朋友,这便是典型的积极型爱和归属需求。对于该种类型的学生,教师同样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完成,毕竟课堂是人数最为集中的时刻,不论是小组讨论发言,还是课堂展示小组作业成果,将课堂氛围调制成较为活跃、全体学生总动员的模式,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整个小组一并上讲台解说,充分避免了让该种类型的学生感觉到一个人受到同学关注的场面,给予安全感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同性间鼓励性的拥抱、握手等肢体接触,使其认识到人际交往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人际交往转而变成一种享受快乐的过程。此外,借助于该种教学模式,同样满足了爱和归属需求,让其体验到自身并非孤立存在,自己与同学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力且有效解决爱和归属需求,利于该阶段的学生奔向更高层次的需求。
被认可缺乏积极型-尊重需求。该类型学生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需求皆已经得到满足,并且此等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相对比较突出,此类学生最需要的便是积极追求被认可型,寻求自尊需求。教师应当以该类学生表露出来的形象来认可其能力、学习水平等。以满足其尊重需求。具体可以通过户外实践活动、实验室研究项目或小组分工实操比赛来完成,教师可以将要求和相关知识进行讲授清楚,后续交由学生小组合作,操作的过程也是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根据个体思维的差异性且想象力的不同,建构的成果必然不同,然后进行班级展示解说。后期教师及其他同学对成果的肯定,自然自信心便会上升,尊重需求得到满足,而在此过程当中,将缺乏该层需求的学生划定为小组组长且加以表扬肯定,其被认可感得以实现。该实操的过程实际人际交往能力同样得到锻炼,尊重需求满足的同时,同学间会出于崇拜之情,使该类型学生感到人际交往变得更加顺畅,进一步增强与人交际的能力,尊重需求的满足,更加利于在人际交往中表现积极,人际交往成为追求更高层次需求的加分项,推动该类学生趋向自我实现需求。
发展潜力缺乏积极型-自我实现需求。该类学生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均得以实现,在实际人际交往中主要以自我实现为目的。教师应该做到就是帮助此类学生分阶段性对未来进行计划、规划,将其关注重点进行细化,让其认识到自我实现是一项长期考量的事情,比如考研、出国进修等。有效的人际交往,接触更多领域更加利于其发展潜力的挖掘。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学生,能够很好的接受自己与接纳他人,这样对于人际交往是相对有利的。当然,自我实现的学生由于过分追求自我实现需求,往往比较容易忽视较低层次的需求,或者难以与处于其他层次的学生共处。教师可以通过在作业的设计给与此类学生分配相应难度的任务,使其体验价值、尽显才华的同时,有效发掘其潜力,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同时,为了整个学生群体的考虑,应当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布置任务,使得该部分学生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处于其他层次需求的学生的实际状态,提醒其避免放弃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同时,更好的注重接纳他人,建立积极有序的人际交往圈子。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际交往的过程可谓是动态的,每个层次的需求看似进阶式的,但是每一个层次又不能够单一存在,不然便会出现不限于人际交往本身的很多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层次变化的发展需求控制着学生的动机乃至行为。应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帮助学生在穿插于现实的人际交往中谋求不同层次需求的实现,找到其两者间的关联度,基于二者的交汇点探寻其实践向度,克服学生自卑心理,实现各阶层需求的满足,更为各层次的有效人际交往研究提供了参考价值。同时要充分学习以及借鉴相关优秀理论成果,在此基础上,可以促进该理论与其他领域的结合应运,推动该理论更好、更全面的应用到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