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对大学生美育教育现状的分析和对策研究
2022-01-31朱晓艳
朱晓艳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临沂 276000)
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教育部对美育教育的重点推介,相信未来的大学生在美育教育方面将丰富多彩。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我国大学生美育的价值在高校的教育体系中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仍然是素质教育中亟待补齐的短板之一。在近五六年的大学教育中,美育教育应该结合当前学校发展的现状,运用合理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教育。由于实际原因,高校院校由于专业设置和对美育教育重视程度的不同,导致学生受到的艺术熏陶较少。美育教育并未达到现代大学教育的要求,特别是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追求全面发展,因此研究新时代大学生美育教育现状及对策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大学生美育教育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校开始重视美育工作的开展,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美育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均得到有效拓展,高校美育活动丰富多彩,大学生美育课程设置稳步推进,大学的文化氛围持续向好。但是,高校美育工作仍然是我国教育工作的薄弱方面,有些高校对于新时代美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亟须开展的美育工作的要求尚未明确。而且在大学中美育课程的形式还较为单调、有艺术爱好的学生规模相对较小、对艺术社团的重视度不足等问题,导致美育与德智体诸育相脱节。因此,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大学生美育工作,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
对美育教育不重视。当前的高校院校,对美育教育从现实角度来说还是重视不够,学生学习重点主要以专业知识为主,美育教育仅被当做选修课来对待,由于课时少,学生选课的空间和美育内容有限,而且是一小部分同学才可以选择,有一部分美育课程连课程也美育开展。这种情况下由于美育课程的缺失,导致学生的审美能力低下,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不了解美育教育的重要性。虽然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好,但自身的品德出现一定的问题,缺乏良好的道德观。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面对知识,大多是运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方式呈现单一化,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普遍存在着发现美和创造美的缺乏的现象。
美育师资力量薄弱。美育教育作为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可以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育中去,在课程教育的同时不断渗透美育教育,逐渐完善美育教育的教育职能。由于美育教育需要教师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需要教师综合艺术修养较高,需要美育教师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但是满足当前教育环境下的美育师资要求的寥寥无几,当前美育教师的师资力量明显呈现出薄弱的现状。大多数教师都不是相关专业毕业,专业素养有所欠缺。缺乏良好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专业素质差,导致美学教育流于表面化,没有更好的得到实现。
美育教材体系不完善。美学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学科,在大学课程教育中一直没有真正的独立出来,其主要理论依附于美学理论的研究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学生的重视,缺乏独立性和完整性。美育教材内容在设计过程中,由于学校的不够重视,美育教育的学科特点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并且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受到极大的限制,教材体系呈现不完善的状态,严重受限下的高校美育教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需要在高校的教学体系中渗透美育教育内容和课时安排,增加学习时间,安排具体的实践活动,在毕业设计中要有相关美育学习的考核要求和具体呈现,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美育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大学生美育教育的重要性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培养人的审美能力,还影响人们对生命意义和生活质量的追求,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良好的美育是通过欣赏美而获得性情陶冶,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一,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美育教育没有强制性,主要是通过举办各项形式的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兴趣,触动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受到教育。通过对美育教育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了是非观念,建立了善良、好学、爱国的良好思想。第二,提升了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美育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也是当前文化教育和提升大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文化教育对大学生提升整体素质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能够从情感和意志方面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操守,净化心灵。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塑造健康的个性。第三,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美育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的设计,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娱乐身心,消除学习压力,促进成绩的提高。大学生长期参加美育活动,有利于增进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第四,美育对于大学生性格的塑造、价值观的形成、自身的修养都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对于大学生而言,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塑造美的人格,秉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添砖加瓦。
高校的教育无论是对于学生学习、管理,还是学生人格塑造、艺术情操和艺术修养的培养,都起到了非常深远的作用。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在组织开展美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就要正确认识到培养大学生美育的重要性,促进学生艺术修养和专业素养协同发展。
提高大学生美育工作的对策及措施
为加强大学生美育教育,以美修身、以美怡情、以美养性、以美育人,新时代各大高校亟须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正确方向,全面深化大学生美育综合改革与创新。
制定美育教育的内容。在进行美育教育内容的设置上,应该结合学校当前的现状,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完善美育教育的内容。在课程设置体系上,应该结合高校学生的现状,确定美育学习的目标,建立相关的艺术教研室,负责学生美育教学的工作,提升大学生整体的素质和艺术修养。在课程设置上,应该选用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把美育教学提高到学校重点课程的教育上来。教师在讲课前,要制定教学大纲,结合教学目标,进行美育课程的教育。严格把控美育的教学质量,把美育教育作为重点考核内容。
推进大学生美育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由于大学生美育教育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体系,有些高校对于大学生美育教育的具体工作也尚未明确,故必须要加强大学生美育教育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构建。一是大学美育文化氛围的整体营造。根据高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认知水平,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来营造良好的大学美育文化氛围。各大高校可以提高艺术社团的专业性和活跃度,举办一些艺术表演、艺术参观等相关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站、公众号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结合线上线下不断开发学生的艺术潜力。二是提高大学美育文化的系统建设。具体从提高教师、学生的审美文化水平展开,可以通过举办一些符合时代特点、贴近师生的艺术实践活动、艺术参展以及推行艺术类课程等来进行艺术教育普及,在提升大学生的艺术修养的同时增强教师的审美能力。三是从整体性和系统性上设置大学生美育课程,形成以中华传统文化和经典艺术教育为主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在推行艺术理论课程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艺术实践类课程(艺术鉴赏类课程、艺术评价类课程等)。为避免出现高校学生不选修艺术类课程的现象,可以将一部分公共艺术课程设置为大学必修课程,或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相应的艺术学分方可毕业。
增强大学美育教师队伍建设。专业的师资力量对于新时代大学生美育教育工作的推进作用不容小觑。为了加强艺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可以实施公共艺术课特聘教授制度,引入美育高等人才,提高大学美育教师的质量。优秀的美育教师只拥有渊博的专业艺术知识和良好的艺术素养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秉承对精神与心灵的高标准追求去培养学生。与此同时,为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需把美育应用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即把美育融入学生各学科的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共鸣,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教与学的融合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美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高校美育教育的教育水平。
把美学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当中。在大学课程设置中,由于高校教材的特殊性,可以自主编制,高校完全可以把教学内容进行精编,把美育教育元素渗透到各学科的教材中,逐渐形成高校教材内容的丰富、多元化,让高校的课程内容都蕴含着大量的美育因素,这就在不同程度上体现着美学的现象和本质,教师应该善于开发其他学科的美育教育元素,使之更好地融入进去,促进美育教学水平的提升。第一,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应该进行有意识的融入,使美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来。根据美学观点所呈现出来的价值与社会现象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美育教学更好的体现出来。第二,增强审美效果。教师在进行美育教学当中,应该运用艺术化的表现手法,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美育渗透,通过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视觉和听觉效果,提升学生的审美兴趣。第三,建立完整的美育教学体系建设。由于美育教学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并且贯穿着整个教学内容,所以要保障教学内容,后勤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各部门应该充分发挥一定的优势,自觉、主动的进行美育教学的渗透,建立一系列的教育体系。
传承与传统文化。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需要坚持民族自信,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中的精华文化,并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精神与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相结合,为建设文化强国以及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添砖加瓦。新时代高校作为孕育未来人才的基地,应该以传统文化中关于美的思想认识为基础构建大学生美育课程,同时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相融合,努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具体可以通过传统文化进校园,组织原创校园歌曲、舞蹈、舞台剧,大力推进传统艺术性活动等形式。
总之,在新时代发展下的新时代大学生,理应享受更高、更美、更远的大学教育,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美育教育将是大学教育中值得研究和开拓的领域,对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文化强国的建设都有不容小觑的作用。在完全通便的现代教育体系中,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美育教育由高校不断推进,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水平,将有利于推进新时代教育的创新改革,深化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党的高校方针政策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