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以无知为荣

2022-01-29潘楷文

世界博览 2022年1期
关键词:克鲁格初学者测验

潘楷文

美国这个“掩耳盗铃式”抢银行的人,后来被戏称为“看不见的柠檬人”。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一些西方国家的民众竟然在为不要戴口罩而上街游行,并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而他们拒绝戴口罩的理由,居然是认为口罩里藏着5G天线,会让他们感染病毒并被追踪定位;还有的民众认为,戴口罩会被盗取个人信息,会导致脑癌,等等。这里面最奇怪的应该是反对5G的口号,一种普通的科技,怎么就和“有輻射、传播新冠病毒”有了关系?

实际上,如果你仔细观察并了解了这些民众,就会发现他们身上都有一种“迷之自信”,认为他们自己的观点就是真理。如果你跟他们讲道理,或者拿出科学证据给他们看,他们则会异常愤怒,要么对你拳脚相加并将你赶走,要么干脆无视你的存在。这些人到底怎么了?是他们的智力出现问题了吗?当然不是,但这是人性的弱点之一,也就是我们下面要谈的心理学效应——达克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

达克效应被发现

1995年,美国有个叫麦克阿瑟·惠勒的中年男子,单枪匹马抢了两家银行。银行的职员没有反抗,要钱给钱。在我们的印象里,一般抢银行的劫匪都会蒙面作案,但是惠勒没有采取任何伪装措施,就直接去抢银行了。大概是没想到会这么顺利,抢完出门的那一刻,他还特地对着监控摄像头露出了胜利的微笑,仿佛自己是一个网红。紧接着这段视频在各大电视台滚动播出,也是得益于这个重要的线索,不到一个小时,警察就把惠勒带到警察局了。想知道这个大块头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吗?是不是根本没有将警察放在眼里?惠勒看完监控视频后却极为震惊,他对警察说:“这不可能,我明明在身上涂满了柠檬汁啊!”

原来,这个抢劫犯无意中知道了一条“天大的秘密”——如果用柠檬汁在纸上书写出文字,那么等柠檬汁干了之后,这些文字就会消失了,但当你再次加热纸张的时候,字迹会因为柠檬的酸性腐蚀纸张,就会再次在纸上显现出来。所以他就想,如果把柠檬汁抹在自己的脸上,那么监控的图像里就不会出现自己的面孔,于是他就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去抢银行了。这一行为,让他登上了世界上最蠢罪犯榜单。

这个蠢贼的故事引起了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大卫·邓宁(David Dunning)和贾斯汀·克鲁格(Justin Kruger)的兴趣,他们很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心理,让这个劫匪如此胆大妄为。于是,邓宁与克鲁格就提出了这样的假设,即能力较低的人容易犯两种错误,一是他们容易作出错误决定,二是由于能力低下,导致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是不足的。为了验证这个假设,他们设计 了4 个实验。

在第一个实验中,邓宁与克鲁格从康奈尔大学找来了65名大学生,让他们填写一份问卷,问卷上罗列了30条笑话,受访大学生要根据每个笑话的好笑度来进行评分。同时,这些大学生被告知,这个测试是为了评估他们的“幽默评鉴能力”,并且还要估计自己的“幽默评鉴能力”大概能在65名大学生中排第几名。当然,这些都是实验的说辞罢了。

随后,邓宁与克鲁格邀请了8名专业喜剧演员,同样请他们来填写之前大学生填过的问卷,也让这些“专业人员”来给这些笑话打分。完成之后,邓宁与克鲁格把以上两种评分做了比较,从而得出大学生和专业喜剧演员他们自认为的“幽默鉴赏能力”排名有何区别。结果显示,受访的大学生普遍高估了自己的“幽默鉴赏能力”,他们给自己预估的排名都要比实际的高。而且,能力排名越低的大学生,高估的程度越高。排在最后的25%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排名平均高估了近46%。

紧接着,邓宁与克鲁格开始了第二个实验。这次他们把评估改成了“逻辑能力测验”,让受试大学生作答20道逻辑思考题,完成之后他们依然需要估计自己在测试中的排名及得分。这次参加实验的一共有44名大学生,等他们答完题之后,邓宁与克鲁格把实际的分数和每个人对自己预估的分数作了对比。结果显示,实际得分越低的人越是认为自己在测试中的排名靠前,并且得分越高。也就是说,能力越低的人越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力。

研究并未到此结束,邓宁与克鲁格设计了第三个实验,这次是测评受试大学生的“英语语法能力”。这次的实验,除了比较受试大学生的自我评估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差异,还要让得分较高的大学生和得分较低的大学生重新组合,再进行第二部分的研究。而第二部分的研究,就是让高分组的大学生和低分组的大学生同时去给其他同学的测验结果打分,并测评其他同学的能力水平。打完分之后,再重新评价自己的能力。

第三个实验的目的,就是想验证那些能力较低的大学生,能否通过观察学习其他同学的能力水平来“自我反省”,从而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实验结果显示,就算是给其他同学打过分,低分组的大学生仍无法通过其他同学的测验成绩来调整自己对自己排名的估计。他们依然认为自己很厉害,还是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而奇怪的是,那些高分组的大学生,通过给其他同学打分的方式,反而开始低估自己的排名了,认为自己的能力并没有实际的好。

在最后一个实验中,邓宁与克鲁格设计了一项针对提高“元认知能力”(Meta-cognitive skills)的课程。所谓“元认知”,可以简单理解为你对自我思考过程的认知。比如:在背诵一篇文章时,你开始筹划自己的记忆策略,即在整体理解作者意思的基础上,在大脑中建构一幅图画,通过这幅图画来复述出全文。邓宁与克鲁格想通过这样的训练课程,看看能否改善人们对自己能力不正确的认识,尤其是那些高估自己能力的人。

邓宁与克鲁格先安排了140名大学生,让他们接受“逻辑能力测验”。之后,他们随机抽取了70名受试大学生来接受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课程,另外的 70 名大学生则去上一些不相关的其他课程。最后,邓宁与克鲁格让这140名大学生重新接受测验,这次测验的过程与之前是完全一样的,测验完成后,这些大学生依旧还要评估自己的分数和排名。结果显示,在对自己能力的评估上,受过“元认知”训练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估计有了显著的改善,对自己排名和分数的估计,与实际测试结果比较接近。

通过这4个实验,邓宁与克鲁格有力解释了人类这些“迷惑行为”的背后原因——主要源于“元认知”的缺陷:那些在某些领域能力最弱的一帮人,正因为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而无法认识到自己能力的不足,还以为自己这方面很强。与之相对的,还有一些在某领域能力最强的一群人,虽然知道自己这方面能力较强,但却常常误以为自己能做到的别人也能做到,因而意识不到自己是多么地非同一般。

随后,他们在 1999 年发表的一篇名为《对自己无能的认知困难是如何导致自我评价膨胀的》的论文中,首次提到了这个概念。正好两位学者名字的首字母分别是“D”和“K”,于是就有了“达克效应”这个词。

初学者的泡沫幻象

后来,“达克效应”伴随着一张曲线图在网上火了起来,并且受到很多商业大佬的吹捧。这张曲线图在网上有很多版本,也不尽相同,但核心理念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人的自信会随着知识和经验的增加而经历4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我们刚入门一个领域时,虽然知识量并不多,但自信程度却呈陡崖式上升,我们把此时的峰值称为“愚昧之巅”(Peak of Mt. Stupid)。随着我们知道的越来越多,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无知,就会跌入“绝望谷底”(Valley of Despire),此时,我们会发觉自己其实什么都不知道。

大卫·邓宁(左)与贾斯汀·克鲁格(右)两人所做的一系列实验,都是基于心理学上“自我认知”概念的延展。

比如一些商学院的毕业生,他们在学校进行案例学习时,接触到的可能是虚拟几个亿的生意案例,这时候最容易膨胀而站在“愚昧之巅”上。一旦毕业,真的进入企业做项目时,才发现学校里的知識并不怎么“有用”。不过,经过不断学习,随着知识和智慧继续增长,就会进入到第三个阶段“开悟之坡”(Slope of Enlightment)。在此基础上不断学习而到达一个临界点,那这种自信但不自负的状态就会一直保持下去,达到智慧和自信的双巅峰。而那些鼓吹这个曲线图的人想表达的核心意思是,我们每个人都能一路走到最后,很多人一辈子都停留在“愚昧之巅”,许多人在绝望之谷中再没爬上来,也有不少人开悟到一半却半途而废,能坚持到底终成大师的始终是极少数。

其实,这张图跟邓宁和克鲁格关系不大,都是被其他人杜撰出来的。在2018年,已经转战密歇根大学的邓宁和康奈尔大学一名叫卡门·桑切斯(Carmen Sanchez)的博士生在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初学者的过度自信:一知半解是件危险的事吗?》的文章,邓宁和桑切斯通过大量实验和真实生活中的数据,向大家证明了在初学者中普遍存在过度自信的现象,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初学者泡沫”。他们在文章中提到了网络上流传的“能力成长四阶段”模型,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学习某项技能的时候,往往是从毫无概念、没头绪、跟着感觉瞎走的第一阶段,慢慢过渡到能开始认识到自己何处不足的第二阶段,然后是通过接受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有意识地达成目标的第三阶段,最后才是把这项技能练得炉火纯青、只靠直觉就能轻松搞定的第四阶段。

邓宁和桑切斯在论文中表示,该模型的第一阶段,恰恰就是当年邓宁与克鲁格的研究中所描述的大学生的认知状态,即跟着感觉乱走还特别自信。实际上,对于初学者而言,大多数时候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自信满满,一个正常人在面对一件从没接触过的事情时,表现出来的往往是“我知道我不会”的谦卑和谨慎。换句话说,在“跟着感觉瞎走”之前,其实还有个“吓得不敢走”的清醒阶段,这个时候他们是没有过度自信的。而只有在粗浅体验过后,很多人就会惊奇地发现“这比我想象中的简单多了”。之后初学者的自信开始“爆棚”,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也就导致了高估自己。

当然,这样的狂妄很快会随着经验的增加而遭遇现实的磨练,当人们发现最初的轻易成功很可能只是因为偶然的运气时,自信的泡沫便开始破灭。

(责编:南名俊岳)

猜你喜欢

克鲁格初学者测验
初学者,赶紧看过来
“搭便车”
《新年大测验》大揭榜
黛安·克鲁格 美貌只是敲门砖
浅谈如何提高初学者的钢琴演奏能力
初学者如何临写《九成宫醴泉路》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加州大学枪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