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歌声中认识一座城
2022-01-29于贝
于贝
漠河北极村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也是国内无污染的天然净土之一,全年“优良”空气天数达350天以上,空气中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达5万个。
漠河是中国最北端的县级行政区,2020年6月入选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名单。
中国最北端的邮政局仅有8人,每天发送邮件4000余件。
零下30℃的气温下,洒水瞬间成冰。
2004年,一首名叫《2002年的第一场雪》的歌曲红遍大江南北,在央视春晚的小品节目中,这首歌的歌词也被引用进去。直到今天,很多人可能不太记得这首歌的旋律,但很多人通过这首歌憧憬着乌鲁木齐这座城市的雪景,至少很多人知道在乌鲁木齐的某个8楼旁边有一条2路公交车。
不久前,一首名叫《漠河舞厅》的歌曲在网络上刷屏,不管是社交媒体还是短视频平台,只要你打开网络,几乎就能刷到这首歌曲。“我从没有见过极光出现的村落,也没有见过有人,在深夜里放烟火……”与其他的“网络神曲”不同,《漠河舞厅》出圈并不是因为奇怪的笑点或者洗脑的旋律,这首歌让人们产生强烈共情的,是它给人们带来的画面感和它背后的故事。
一场大火,一段爱情
漠河,这座中国北方的城市在平时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很多人知道它,一方面是因为在地理课本中学过这是中国最北的城市,冬天非常寒冷;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那场很多人记忆中噩梦一般的大火。
1987年的春节晚会上,歌手费翔演唱了歌曲《冬天里的一把火》,凭借着热情奔放的舞蹈动作、磁性浑厚的嗓音以及节奏感强烈的旋律,使这首歌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而费翔也因为高挑的身材、帅气的面容和会“放电”的眼神成为了当年的大众情人。然而,同年5月的一场大火席卷了大兴安岭地区,多多少少让费翔有一些尴尬。
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几处林场同时起火,引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灾。5万多名军人、警察和民众组成的灭火队经历了28个昼夜的奋力扑救,直到6月初才将大火完全扑灭。虽然大火被扑灭了,但这场森林大火也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共有211人在这场大火中丧生。在这场灾害中,漠河首当其冲,成了受灾最严重的城市。《漠河舞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在被这场大火吞噬的生命中,就有一位姓康的女人。大火发生时,她的爱人张德全正在外出差,大火吞噬了她的生命,也吞噬了张德全人生的希望。他们没有孩子,后来张德全也没有再婚,独自一人带着强烈的愧疚,守护着自己记忆中的爱情。后来,几乎被大火摧毁的漠河开始重建,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开了一家舞厅,许多附近林场的人都会来这个舞厅跳舞。而在这个舞厅中,总是有一个孤单的身影,这就是张德全。他没有舞伴,只是独自跳舞,他逝去的爱人就是他幻想中的舞伴。因为他的爱人生前喜欢跳舞,所以他就用跳舞的方式来表达对爱人的思念。
后来,一位名叫柳爽的音乐人到漠河采风的时候偶然认识了张德全,1992年出生的柳爽甚至都不知道在美丽的大兴安岭、在漠河这座冰雪之城竟发生过如此惨烈的火灾。经过一段时间的攀谈,柳爽知道了张德全老人的故事,知道了这场灾难后的刻骨铭心,也知道了一代人的爱情和坚守,在经过张德全老人的同意之后,他将这个故事写成了歌,就是红遍网络的《漠河舞厅》。
随着歌曲的旋律,寒冷的北方城市、老人孤独的舞蹈引起了许多人的想象,也渲染着怀念、孤独、爱情、寂寞等种种情绪,一下子戳中了网友们的内心。而许多年轻人也通过这首歌知道了发生在30多年前的那场惨痛的灾难,自发地悼念在火灾中失去生命的人们。
《漠河舞厅》在一个短视频平台上的播放量超过了18亿次,还被改编成了很多版本。在互联网力量的推动下,很多人开始打听这位名叫张德全的老人和这个“漠河舞厅”。当地人找到了这间位于半地下室的舞厅,舞厅的老板“宝哥”说,在舞厅刚开业的时候见过这位老人,老人看起来60多岁,自己在那里跳舞,跳1个多小时就走了,来了有五六次。但是近两年老人没在舞厅出现过。这位老板还介绍,因为疫情影响,舞厅现在是暂停营业的状态。平时舞厅晚上营业,一张门票5元,来舞厅的都是林场退休的老人。而听完张德全老人的故事之后,舞厅老板也表示很受感动,不管赚不赚钱,都希望能把舞厅开下去,希望给漠河的老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场所。
其实,也有人质疑过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但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在中国最北的城市里,在已经被很多城市抛弃的带有很强的时代印记的舞厅中,有一位老人用独自跳舞这种浪漫的方式来怀念一生最爱的人。
在《漠河舞厅》走红之后,漠河市也抓住这个热点,对城市进行了宣传和推广。漠河市的宣传部门连续几天发布了《漠河舞厅》的相关视频,向全国人民介绍这座中国最北的城市,推荐漠河的风景和特产。比如:漠河是中国唯一一个能看到北极光的地方,漠河冬季的雪景非常美丽,漠河的北极蓝莓、毛尖蘑菇、狗鱼等特产也是难得的佳品。而现在,漠河又多了一个关于舞厅的记忆,无形中拉近了人们与这座城市之间的距离,也让漠河成为了很多人想去旅游打卡的地方。而对于1987年的那场火灾,漠河市也借着这首歌来介绍当地的火灾纪念馆。纪念馆全面展示了那场大火从起因、成灾、扑火、救災、重建家园和生态建设的全过程,希望能通过《漠河舞厅》和火灾纪念馆,向全社会展开森林防火教育,希望人们能够记住它,避免灾难再度发生。
在夏至这一天,漠河的北极村是中国白昼最长的地方,夏至节成了这里独有的一个节日。每年夏至这一天,北极村的人们都会自发来到黑龙江边,点起篝火,边跳舞边等待北极光的出现。因大气和地面物对阳光的散射,夏至前后的几天基本上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黑夜,太阳从落山至初升的时间只有3个多小时,所以人们把夏至的北极村称为“不夜城”。就在这座“不夜城”里,北国最冰冷的世界却遭遇了最炙热的大火,平凡安静的小镇也有寻找记忆的“舞厅”。
成都作为自古以来的西南重镇、巴蜀文化的中心,古建筑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
和我去成都走一走
2017年,一位民谣歌手赵雷火了,他用一首《成都》收获了大量的粉丝,这首歌不仅打动了无数听众,更是引起了很多人对成都这座城市无限的向往和情怀共鸣。
成都的树又直又高,4月就已经有了夏天的感觉。成都到处都是小茶馆,老头儿老太太们一大早就会出来喝茶,只要有太阳,茶馆就都是满客,他们在这儿喝上一整天,然后再摆摆龙门阵。茶馆,就是成都的缩影。到了晚上,川菜馆、小吃店、奶茶店,一个个霓虹灯闪烁,成都的夜又亮了起来。
熊猫基地、春熙路、宽窄巷子早已名声在外,“夜生活”吸引着“吃货”和“耍家”,车水马龙似乎不止是生计,更是一座城市火辣辣的市井味。就是这样一个烟火蒸腾的地方,一首《成都》,却给人们带来了朦胧、伤感却又透着温暖的样子。“玉林路尽头,小酒馆门口”,这些歌词一下子戳中了许多人的内心,有好奇,有向往,还有怀念。
自从2017年初《成都》在网络上爆红开始,“成都”两个字的搜索率也跟着一路上扬,并一跃登上了微博的热门话题。仅仅3天的时间,热度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并不断突破新高,社交媒体上“成都”的搜索量达到了前一个月的3倍之多,而这与赵雷的《成都》火遍朋友圈的时间高度重合。在搜索引擎上的数据也是如此,在《成都》席卷互联网的时候,搜索引擎上关于“成都”“小酒馆”“玉林路”等关键词的搜索量也直线上升,而且一天比一天高,甚至有时候能比前一天提高超过50%。成都也借助着这首歌曲成功地让自己的城市宣传更上一层楼,顺势将“成都旅游攻略”“成都十景”等关键词顶上热搜。很多人在听完歌曲后就能看到成都怎么玩、哪里好玩等信息,还能在介绍中感受到比歌曲中更为贴近自己的成都,一下子就产生了马上去那里看看的想法。可以说,成都借助这首歌曲做了一个很好的城市旅游广告。
潮玩、街舞、电音,不断丰富的现代新流行元素也为成都这座悠闲的城市增添了它特有的多元文化魅力。
每年都有各式音乐节在成都轮番上演,把这里变成了一个集体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体。
借助着歌曲的热度来进行城市宣传,这虽然有偶然的成分,但也与成都长期致力于城市的宣传与推广有关,可以说这次是打了一场“有准备之仗”。从电视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再到短视频时代,成都面对着不同的受众都采用了非常优秀的城市宣传手段,其中有主动策划的,也有根据偶然爆发的热点事件借势宣传的,而这一系列的操作让成都这个只有一个5A级景区的城市成为了国内旅游最热门的城市之一,可以说效果斐然。
1999年,一部名叫《中国·威海》的城市宣传片横空出世,作为中国第一部城市宣传片,《中国·威海》拉开了中国城市形象广告的序幕。这部宣传片以“人居环境”为着力点,展示了山东威海这座滨海小城的魅力,作为开篇序幕,这部城市宣传片让威海获得了很多关注。随后,许多城市也开始拍摄城市宣传片。当时,互联网浪潮还没有到来,电视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时间,电视上各种城市宣传片纷至沓来,百花齐放。而成都并没有马上紧跟这股热潮,而是做了一件奠定了之后30年成都城市宣传基础的事情——找定位。相比起其他城市在电视屏幕上的“狂轰乱炸”,如何才能与众不同、让别人记住自己、让观众感兴趣,成了成都花大力气解决的问题。经过3年多的分析和论证,最终成都从地理位置、地方特色、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结合中找到了自己适合的定位——休闲。
“休闲”是成都传统文化脉络与现代时尚文化的结合,而站在当时非常浓厚的全球化氛围这一背景下,“休闲”更多地属于一个城市的软实力。有了清晰的定位之后,在城市宣传片的拍摄上,成都也是下了大力气。成都当时邀请了著名导演张艺谋亲自指导这部宣传片的拍摄,而不同于以往城市宣传片大多将景色、生活场景像幻灯片一样排布的拍摄风格,成都的宣传片就像一部微电影,用电影的拍摄手法讲述了一段几分钟的故事,对于20多年后微电影的流行,成都的做法似乎又超越了时代。而在这部城市宣传片中,杜甫草堂的清幽、武侯祠的意境、茶社的喧闹、春熙路的时尚、数不尽的小吃美食都被导演用讲故事一样的叙事手法结合在一起,将休闲的市井生活与麻辣鲜香的美食表现得丝丝入扣。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宣传片的拍摄团队也是拍摄申奥宣传片的团队,可见双方对这部宣传片的重视程度有多高。在片子的结尾,“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这句宣传口号更是深入人心,將“休闲”这个主题牢牢扣住。直到现在,依然有不少游客将这句广告语挂在嘴边,人们的口口相传甚至让这句宣传口号变成了口头禅。
随后,成都在城市宣传方面便一发不可收拾。2004年,综艺节目《超级女声》开创了选秀节目的先河,在随后的几年风靡全国,而成都作为赛区之一,也跟上了这波综艺的浪潮。在选秀节目中,很多成都的歌手大放异彩,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成都又被戏称为“选秀之都”。成都一方面大力支持音乐领域的发展,打造中国西部的音乐基地;另一方面也借助选秀选手中的帅哥美女,大力发展“美”经济。可以说,在综艺选秀火爆的那几年,除了节目的播出平台,成都似乎成了最大的受益者。而音乐领域的大力发展,也让成都与许多音乐人有了深刻的联结,也为《成都》这首歌曲与这座城市共同创造热点提供了基础。
在之后的互联网时代,成都在城市宣传方面紧随时代浪潮,有了新的玩法。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互联网的特色是多元化、年轻化,而成都很好地适应了互联网的环境,以“休闲”为核心,在传播手段上采用了“去中心化”的方式,打造多元化的城市形象。于是,动漫之都、手游之都、电竞之都等都成了成都的新标签。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些贴合自身,又能在细分中找到自己一席之地的方法正中下怀,成都完成了互联网时代对年轻人的精准引流。而这种引流不仅对成都的旅游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让成都的产业发展获益匪浅。
“国民级”的手机游戏《王者荣耀》借助着庞大的中国市场,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最赚钱的手机游戏之一,而很少有人知道,这款游戏就是出自成都的一个游戏工作室。在成都,有上千家手机游戏公司默默耕耘,打造着下一个“爆款”,而这,就是依托于成都对手游和电竞氛围的支持和打造。2019年,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成为了中国史上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与《王者荣耀》一样,《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诞生也并非偶然,而是依托于成都对于动漫产业的支持和打造。每年大大小小的动漫展给这里奠定了良好的氛围和群众基础,而对动漫创作的支持也让许多动漫从业者在成都扎根。同样,在近些年流行的说唱、街舞等领域,成都也都占有一席之地,而这也得益于成都对于自身多元文化的打造。成都成了喜欢追求时尚与潮流的年轻人向往的地方。受到这些文化产业的影响,继被流行歌曲带起来的粤语浪潮、被曲艺带起来的东北话浪潮之后,如今被影视、动漫、游戏带动的四川话浪潮也一浪高过一浪,成为了另一种时尚,很多影视作品中甚至使用四川方言作为语言主体。成都的多元和包容,给了很多年轻人适合自己的舞台,而多元的人才也更加促进了这座城市的多元发展,火锅里煮出了一片新的江湖。
武侯祠的红墙、九眼桥的夜景、不二酒吧的驻唱、巷子里的小吃店、茶馆里的老大爷……在吃完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之后,你是否也想去“成都的街头走一走”?
日本游客的“无锡情未了”
如果说《成都》这首歌曲是与成都这座城市相互成就,那么,还有一些城市是有“预谋”地通过歌曲让人们认识自己,并且推动自己的发展。
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西部歌王王洛宾整理创作的歌曲《达坂城的姑娘》就让达坂城这座小城变得耳熟能详。而在30多年前,无锡市通过《无锡旅情》这首歌曲,从几乎无人问津一跃成为旅游胜地,也让无锡成为了文化输出与城市推广的经典案例。
故事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那时候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百废待兴,非常需要外汇收入。当时我国工业生产水平并不高,出口创汇非常困难,主要的外汇收入来自于旅游业。所以在那个时候,很多城市都积极发展旅游业,北京、上海、西安这些城市凭借着文化优势、开放优势、历史资源优势等成为了外国游客争相前往的地方。当时,如何吸引外国游客来自己的城市旅游,成为了各地旅游局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个时候,很多人形象地把国外游客分为“高鼻子”和“低鼻子”——“高鼻子”主要指西方游客,“低鼻子”主要指亚洲地区的游客,而来自经济强国日本的游客,占据了当时外国游客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是许多城市尽力争取的客源。
2021年8月,成都首家唱片主题社区博物馆——徒歌唱片博物馆落地宽窄巷子景区。图为一位游客在徒歌唱片博物馆内敲打手鼓。
对于日本游客来说,西安、洛阳、北京等城市因为辉煌的历史广受青睐,而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地区,因为区域优势也成为了游客们的心头好,但外国游客对这些地区的了解还很少,无锡在当时就属于一个默默无闻的城市。在1985年于日本举办的旅游博览会上,无锡旅游部门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在收回的300份答卷当中,没有一个人知道中国有一座城市叫无锡。第2年,有470多位外国游客乘坐邮轮来到上海,其中有一天的行程安排,是选择苏州或者无锡作为目的地进行一日游,结果有450名游客报名去苏州,只有20多人报名去无锡,而当询问这20多名游客为什么选择去无锡的时候,游客的回答是:想看看太湖边上的“小渔村”。同样是在太湖旁边,苏州就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无锡就是太湖边的“小渔村”,这种落差深深刺痛了无锡旅游部门的员工。而不光是西方游客,日本游客也非常喜欢到苏州旅游,经过调查发现,苏州在日本几乎人人皆知。这就要感谢我国唐代詩人张继了,他的《枫桥夜泊》不但在中国千古流传,在日本也是家喻户晓——日本的中学课本中很多都选入了这首唐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城和寒山寺成为了日本人从上学时代就憧憬的地方,由于日本人太喜欢这首诗,还在日本“复刻”了一个寒山寺。看着苏州如此大的先天优势,无锡只能想别的办法吸引外国游客。
经过仔细研究,当时无锡旅游局的工作人员决定编写一首介绍无锡的歌曲在日本发布。那时候的日本处于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流行歌曲依托于经济发展,是当时日本人非常重要的娱乐方式,影响力很大。为了在日本提高无锡的知名度,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这首歌最好由日本歌手创作和演唱。于是,他们花了5000元人民币邀请日本ABC音乐出版公司的社长山田广作先生和日本著名诗人、主持人、词曲作家中山大三郎先生来无锡参观——5000元在今天看来少得可怜,但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在游览了古运河、鼋头渚等一些旅游景点之后,两位日本音乐人对无锡有了很好的印象,欣然接受了为无锡创作歌曲的邀请,而无锡方面对这首歌曲的创作只提了3个要求:一是要日本人唱,唱给日本人听;二是歌词中要有无锡的地名,最好突出太湖;三是歌曲中要说明如何到达无锡。
中山大三郎先生不愧是优秀的音乐人,他完美地完成了任务。1986年,《无锡旅情》在日本发布,这首歌不仅成为了日本乐坛的经典之作,还捧红了一位乐坛新秀:尾形大作。
《无锡旅情》是典型的日本“演歌”风格,通过歌曲来讲述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一个日本男孩因感情危机而踏上了前往异国他乡的旅程。在太湖之滨,男孩后悔没有带上女友同行,怀着思念、惆怅的心情感慨万分。在歌曲中,还对无锡的太湖风光进行了描述:残旧的行船,在水中蜿蜒。远处岛尖便是那三山,鹿顶山间,俯望太湖连绵,心中的爱与恋缠绵。原谅我吧,祈愿我对你永不厌弃。
歌曲发行后,在日本大获成功,创造了一系列的辉煌。它创造了日本音乐作品首日发行量1万张的纪录,单曲在全日本总共发行了130多万张;在日本的6家电视台,《无锡旅情》“霸占”黄金时段播放了半年之久;日本著名的报纸《朝日新闻》《读卖新闻》等详细地向读者介绍了歌曲的创作历程;在日本的卡拉OK,这首歌的点播量也名列前三名;在堪称“日本春晚”的NHK红白歌会上,这首歌也成功入选,还获得了红白歌会的金奖。而演唱者尾形大作,也凭借着《无锡旅情》在日本乐坛脱颖而出,成为了日本20世纪80年代最有代表性的“青春派”歌手之一。《无锡旅行》的流行程度和持续时间远远超过了当时创作时的预想,“到无锡去看一看”成了当时许多日本人坚定的想法。
蠡园位于无锡市风光秀美的蠡湖之滨。蠡湖,原名漆湖、五里湖,相传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偕美人西施泛舟于此。
鼋头渚是横卧无锡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
大运河无锡段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
凭借着《无锡旅情》的宣传,前往无锡旅游的人数大幅增加,尤其是日本游客,成为了前往无锡旅游的主力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突破了200万人次。当然,无锡也没有让慕名而来的游客失望:太湖的烟波浩淼,古运河的历史氛围,鼋头渚的樱花美景,具有浓郁的中国江南水乡特色的歌曲表演……所有这一切,都让游客流连忘返。无锡还专门为日本游客量身定制了许多独特的旅游套餐:沟通双方学子思想交流的“修学之旅”,寻访佛教发展历程的“佛教文化交流之旅”,尝遍江南特产的“美食之旅”,感受传统风土人情的“古运河之旅”,还有久负盛名的“樱之旅”和“梅之旅”,等等。可以说,当时日本各个年龄段、各个职业的游客都可以在无锡找到适合自己的旅游路線,也让无锡成为了日本游客心中“每年必到一次的地方”。
随着日本游客的到来,许多日本企业也开始在无锡进行投资。1989年,无锡第一家中日合资企业成立。据统计,到2016年,已经有超过1200家日资企业在无锡投资,索尼、松下、东芝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企业纷纷入驻无锡,日本也成为了无锡市最大的贸易往来国。据说,当年索尼公司的总经理在来无锡投资之前就问了一句:“是《无锡旅情》中的那个无锡吗?”直到今天,在无锡的鼋头渚,还能找到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刻着《无锡旅情》的歌词。因为这首歌,让许多游客认识无锡、爱上无锡。也正是这首歌,助力无锡的快速发展,无锡成为了长三角地区一颗闪耀的明珠。
(责编: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