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在画里的城市

2022-01-29千子鹤

世界博览 2022年1期
关键词:北斋神奈川庞贝

千子鹤

维苏威火山是一座欧洲大陆上的活火山,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湾东海岸,被称为“欧洲最危险的火山”,海拔1281米。世界上最大的火山观测所就设于此处。

有人说,世界上有许多美丽的景色,只是缺少了一双发现它们的眼睛。从古至今,许多画家或在繁华的城镇中细心观察,或翻山越岭到人迹罕至之处,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景,并将这些美景用画笔记录下来,流传于世。而许多地方,就是因为被绘入画中,才得以被世人所知,让许多人不远万里前来,找寻被画家记录的风景。许多人也从寻美之旅中,逐渐认识和了解了这个地方。

元代画家黄公望历时4年绘制了旷世之作《富春山居图》,许多人因为这幅画而知道了富阳县,甚至在这里定居。当代画家张仃先生通过《苗寨瑞雪》等多幅画作,让许多人知道了贵州的苗寨。在世界范圍也是如此。德国浪漫主义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用经典画作《吕根岛上的白垩岩》让许多人知道了这个德国最大的岛屿,还有这座岛上由起伏的山峦、白色的峭壁以及宽广的海滩组成的美丽风光。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用《红磨坊的舞会》让人们知道了蒙马特高地的热情与浪漫,也为这个艺术之地绘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俄国超现实主义画家马克·夏卡尔的《城市上空》则让维捷布斯克这座白俄罗斯城市闻名于世。莫奈的一幅《日出》,描绘了繁忙的勒阿弗尔港的日常景象:在一个雾蒙蒙的黎明中,港口已经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人,岸边模糊的建筑轮廓隐身在远处,微波荡漾的河水呈现出细碎的笔触,河面上一排排的帆船和蒸汽船也只能看到大概的影子,轮船冒出的烟雾和天空中灰灰的云层融为一体。勒阿弗尔是莫奈孩童和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他对这里十分熟悉。1874年的冬季,他与家人住在勒阿弗尔港附近的酒店,这幅作品就是从酒店窗户的视角所观察到而绘制的。

庞贝古城的末日重现

1594年,人们在意大利的萨尔诺河畔修建饮水渠时,发现了一块刻有“庞贝”字样的石头。1707年,人们在维苏威火山脚下的一座花园里打井时,挖掘出3尊衣饰华丽的女性雕像。人们以为这些不过是那不勒斯海湾沿岸古代遗址中的文物,没人意识到,一座古代城市此刻正完整地密封在他们脚下占地近65公顷的火山岩屑中。直到1748年,被火山灰包裹着的人体遗骸被挖出,人们这才意识到: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的爆发掩埋了一座城市。于是,被掩埋千年的庞贝古城重见天日。

在1827年,一位年轻的俄国画家来到庞贝,历时6年完成了画作《庞贝的末日》,获得了广泛的声誉,通过这幅画作的流传,庞贝古城也被更多的世人所知,成为了著名的遗迹。这位俄国画家就是新古典主义学院派代表卡尔·巴甫洛维奇·布留洛夫。

2021年1月,意大利庞贝古城的考古遗址重新对外开放。

卡尔·巴甫洛维奇·布留洛夫1799年出生于圣彼得堡,父亲是画家和雕刻家,10岁的时候开始学习绘画。1819年,他的处女作《凝望水中的纳克索斯》广受好评,布留洛夫也在一众画家中脱颖而出。此时,欧洲的艺术节正处于百花争艳的时候,印象派、浪漫派、写实派等画派都诞生出了许多传世佳作,而已经逐渐衰落的古典主义也有了一些起色。后来,布留洛夫来到意大利学习,作为古典主义的发源地之一,意大利的古代艺术和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作品对布留洛夫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年轻的布留洛夫也并不满足于对大师的模仿。就像他自己所说的,“我不需要跟随着流派走,那样就如同阿谀奉承一样。”因此,布留洛夫一直在探索属于自己的风格,他追求古典美和理想化的风格,又尽力摆脱古典主义中苦涩的背景和死板的色调,在他与很多画师的不断探索中,新古典主义风格逐渐成形。

卡尔·巴甫洛维奇·布留洛夫的作品《庞贝的末日》。

跟随考古队到庞贝古城去考察,应该算是布留洛夫最重要的决定之一,那时候庞贝已经被挖掘了将近80年,出土的文物和很多考古成果让他惊叹不已。庞贝城起源于什么时候已经无人知晓,在被罗马人统治之前,这里就是希腊水手的避风港了,因此,庞贝自建立以来就深受航海文明的影响。凭借着优越的临海位置,庞贝城很快就发展起来,成为了兴旺的贸易港口,商贾云集,各种货物琳琅满目。公元前89年,庞贝城被罗马人占领,成为了罗马共和国的属地,而庞贝依托于强大的罗马,变得更加兴盛。神庙、剧场、住宅等建筑纷纷拔地而起。而繁华的市场也让庞贝逐渐成为了富人们的乐园,贵族富商纷纷在这里修建豪华别墅,尽情寻欢作乐,庞贝成了著名的酒色之都。人们在这里挥金如土,在酒池肉林中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在鼎盛时期,庞贝的人口超过了2.5万人。直到公元79年的一天,庞贝人纵情享乐的生活被一声巨响彻底掐断——维苏威火山爆发了。滚烫的熔岩喷涌而出,滚滚的黑烟夹杂着大量的火山灰向四周无情地蔓延,而山脚下的庞贝则首当其冲成了被吞噬的对象,巨大的震动和将近6米厚的熔岩灰尘将庞贝埋葬,这座城市从此在地球上消失了。

庞贝古城过往的兴盛和瞬间被吞噬的悲壮深深打动了布留洛夫,而在博物馆内出土的各种文物更是让他惊叹不已。根据遗迹推测,庞贝壮观的城墙上一共设有7个城门、14座塔楼,纵横交错的主干道上铺着巨大又厚重的石板,高高的神庙中供奉着朱庇特与阿波罗的神像。作为享乐之地,浴池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庞贝这座城市中一共有3座超大的公共浴池,商店和各种娱乐场所更是一间挨着一间。在许多别墅的遗迹中,除了宽敞的居室,很多富裕家庭还有自己的花园。布留洛夫感受到了庞贝当时的奢靡,葡萄酒、玻璃制品、各式家具、珠宝等,无一不在讲述着当时庞贝城的繁华。而庞贝出土的精美雕像和壁画更是古典主义美术作品的重要遗存,这些作品也对布留洛夫乃至新古典主义流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最著名的是在一所豪宅中发现的亚历山大大帝与波斯大流士三世的战斗图,画宽6.5米、高3.8米,用150块彩色玻璃和大理石镶嵌而成,非常精美。

在所有的文物中,最打动布留洛夫的,是庞贝城的人体化石。当时维苏威火山突然喷发,刹那间,无数生命在毒气与火山灰的夹击中终结:与孩子玩乐的父亲,即将临盆的女人,叫卖的商贩,被铁链拴着的猎犬……而很快,火山灰包裹住他们的躯体,凝固了他们最后的姿势,也将在这场灾难中丧生的庞贝人临终时的所有细节都记录了下来:这些人死的时候大多和他们的财产在一起,有些死者则手握神像向神灵求救,有的人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也有的人在相互帮助,希望能逃过此劫。时间仿佛在一瞬间凝固了,而这些人在临死前的状态,也让布留洛夫动容。于是,他决定将庞贝城毁灭的瞬间画下来,重新向世界展示这座城市和这段历史。

为了这幅画作,布留洛夫光草图就画了3年:思考构图,查阅相关历史资料,阅读目击这场灾难的罗马历史学家小普林尼的相关著作。在对所有资料和信息做了详尽的考证后,布留洛夫又用了3年时间完成了巨作《庞贝的末日》。

画作选择了庞贝城的石椁街作为场景,采用了古典主義艺术的手法和体态,让画中的建筑和人物显得非常逼真,就像是用照相机拍摄一样将庞贝城毁灭的一刻永远定格。画中没有主角,所有人物都是历史的参与者,所有登场的人物都在灾难发生的那一刻做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反应。画面上几乎所有的日常用品都是以博物馆中保存的真实文物作为对象进行描绘的,而很多人物的造型——保护着女儿的母亲、从马车上摔下来的妇女、抱着孩子满脸惊恐的年轻夫妇等,也都是按照考古学家挖掘出来的人体化石的姿势描绘的,所有人物的表情动作都栩栩如生。

不过,布留洛夫也在画中留了一个“彩蛋”:在惊慌失措的人群中,有一个头顶绘画工具箱的年轻画家,他正是布留洛夫自己。《庞贝的末日》画面宏伟、构图复杂,喷发的火山把天空染成了暗红色,嘶叫的马匹、正在下坠的大理石雕像、摇摇欲坠的建筑、相互扶持的人们让画面充满了动态感。而对比强烈的光线,一方面显示了大自然狂暴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展现出人类面对灾难和死亡时的状态。

《庞贝的末日》一经面世就获得了极高的赞誉,据说在当时的罗马,人们见面总要问对方一句:您有没有看到《庞贝的末日》这幅画?而随后,这幅作品在巴黎等城市相继展出,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人们成群结队地来观赏这幅画作。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则将《庞贝的末日》比作“俄国画坛的初日”。人们在观赏这幅作品时,不仅感叹布留洛夫高超的画技,也被画中庞贝城毁灭时的景象深深震撼。因为这幅画作,布留洛夫成为了享誉欧洲的著名画家,意大利的很多高等美术院校都想聘请他,不过后来布留洛夫还是回到了圣彼得堡,成为了皇家美术学院的教授,继续从事绘画和对美术的探索工作,并留下了《骑马的女子》等多幅佳作。

《庞贝的末日》让布留洛夫在欧洲家喻户晓,获得了非凡的成功。可以说,布留洛夫与庞贝是互相成就的典范,画家因为这幅作品永载史册,而历史遗迹也在画家的笔下得以重生,让自己最后的身影呈现在世人面前。很多人在欣赏完这幅画作之后,进而去了解这座曾经辉煌但瞬间遭受灭顶之灾的城市,庞贝也从意大利走向了全世界。

《神奈川冲浪里》将神奈川带往欧洲

1905年,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发表了交响诗《大海》。在创作期间,德彪西在给朋友的信中表示:我的海景更多可归之于画室中的风景。画室灵感透露了他创作《大海》的秘密,灵感的主要来源,就是日本最著名的画作之一《神奈川冲浪里》。直到今天,《大海》依然使用《神奈川冲浪里》作为专辑的封面。《神奈川冲浪里》不止给德彪西的音乐创作提供了灵感,这幅画流传到欧洲后,也受到了许多艺术家的关注,德加、马奈、高更等艺术大师都或多或少地从这幅画中获得灵感。据说,就连梵高的传世名作《星月夜》也从这幅画中吸取了创作手法,《星月夜》中星空的卷曲与《神奈川冲浪里》浪花的卷曲如出一辙。这幅画作,也让刚刚与欧洲接触的日本受到了欧洲社会的普遍关注。得益于这幅画的名字,神奈川也成为了当时在欧洲知名度最高的日本地区之一。

19世纪中叶,“黑船事件”敲开了日本的大门,让日本同西方世界建立了联系,日本的丝织品、茶叶等商品开始流入西方市场,这些产品的包装上通常印有浮世绘作品。这些作品线条自如、画风大胆,视觉效果极具冲击力,很快受到了西方的追捧,《神奈川冲浪里》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幅,而它的作者葛饰北斋,则成为了当时乃至现在在西方知名度最高的日本画家之一。

葛饰北斋出生于1760年,在年轻的时候就是江户时代知名的浮世绘画师。其实,他是一位多面手,在浮世绘、插画、版画、漫画等绘画技法上都有很高的造诣。葛饰北斋年轻的时候就被很多出版商邀约给图书绘制插画,甚至坊间流传着“插图不是葛饰北斋所画书就卖不出去”的说法。葛饰北斋痴迷于中国文化,尤其喜欢《西游记》和《水浒传》,他除了不遗余力地向日本人推荐这两部作品,还创作了大量的插图用于推广。后来,这些插图被整理印制成《绘本西游记》《新编水浒画传》进行出版,在此过程中,葛饰北斋也不断学习汉语,并吸收中国画技法为自己所用。当然,作为对自己画技有严格要求、希望不断提升的葛饰北斋来说,学习的路是没有尽头的。据说,有一位荷兰客户委托葛饰北斋绘制一系列有关江户风情的画作,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要使用西洋画的手法。其实,对于一直学习东方绘画技术的画家来说,突然接触西洋画法是非常不适应的。浮世绘的风格是扁平的,画面稳定,线条优美,而西洋的油画则注重观影和透视效果,在色彩的调配和使用上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创作之困难可想而知。然而,当时已经非常有名的葛饰北斋没有丝毫抵触,像学生一样研究西洋画的手法,并且创新地让西洋画和浮世绘的风格相结合,这也为葛饰北斋在绘画上取得大成奠定了基础。

葛饰北斋的画作《神奈川冲浪里》。

鐮仓的人流量比京都少很多,随时能发现有爱的小细节,适合用随意的慢节奏来体会这座低调的小城。

江之电车。电车和车道并行在海边,能够看到另外一番海上风景。

《神奈川冲浪里》就是葛饰北斋的集大成之作。远处富士山的静与巨浪的动相互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画面中葛饰北斋使用了西洋画中的透视方法,海浪比远处的富士山大了很多,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而小船在惊涛骇浪中若隐若现,又拥有强烈的戏剧效果。画中使用的颜色也是当时在欧洲非常受欢迎的“普鲁士蓝”。虽然用了许多西洋的绘画技法,但是《神奈川冲浪里》却蕴含着典型的东方美学。画面整体色彩以蓝、白、棕为主,色彩鲜活,画中像鹰爪一样的巨浪非常富有特色,画面的构图也是不对称的,很低的视点加重了紧张的氛围,让人不禁为画中的水手担心。然而,如果将这幅画放大,则可以看出葛饰北斋并没有给船上的渔民绘制出惊恐的表情,渔民的表情非常平静,有一种见怪不怪又顺应天意的模样,而渔民的“静”又与远处巍峨的富士山相呼应。一般浮世绘作品主要以市井百态或者风景抒情为主,而在这幅作品中,葛饰北斋将人放进了最原始的自然状态中,画的意境不再狭隘,而是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自然能在西方世界引起强烈的共鸣。

其实,《神奈川冲浪里》是葛饰北斋画集《富岳三十六景》中的一幅。有人如此评价:葛饰北斋一生最为辉煌的成就是两部画集,一部是《北斋漫画》,另一部便是《富岳三十六景》。在日本,无论文学、绘画、旅行、历史还是哲学中,处处都有富士山的身影,与其说富士山是座山峰,不如说它是日本人的信仰和精神支柱。而葛饰北斋同样钟情于富士山,这座高山成就了他的艺术辉煌。《富岳三十六景》实际上不止有36张作品,而是46张,与其他画家着重描绘富士山本身相比,葛饰北斋则是从各个角度来欣赏富士山。比如:在《神奈川冲浪里》中,富士山是远处的一个背景;在《骏州江尻》中,富士山仅仅就是用几个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了轮廓。《骏州江尻》描绘的是在大风中赶路的人们,有的人头上的斗笠被风吹走,有的人手中的纸被吹得漫天飞舞,而2棵细细的树则被风吹得几乎倾斜,树叶随风飘散。整幅画将大风吹起的一刻定格,风没有颜色,而葛饰北斋则让人在画中看到了风,感受到了风,甚至听到了风的呼啸声,而远处若隐若现的富士山,则凭借着简单的线条让整幅画显得更加轻盈。在《富岳三十六景》整部画集中,除了《凯风快晴》等几幅作品着重刻画富士山,其他的作品中,富士山几乎都是一个远远的背景,画面的主题大多是普通百姓生产生活的场景,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而富士山则像一个巨人,或者像一种精神的具象,远远地、默默地、悲悯地注视着这一切。

葛饰北斋画作《骏州江尻》。

提取《神奈川冲浪里》画作元素制作的各类产品。

如今的神奈川县是日本的一级行政区,是东京都市圈的组成部分,但是在江户时代,界线并没有那么清晰。因为离东京只有50公里,所以在1858年的《日美通商条约》签署后,神奈川原本贫寒的渔村横滨一下子成为了日本与外国进行交往的门户。而《神奈川冲浪里》在西方的流行,也让神奈川成为了除东京之外西方人最熟悉的地方。借助于此,来自西方的资金和技术让位于东京与横滨之间的川崎成为了东京湾现代工业的发祥地,而众多西方商人和游客又让神奈川的湘南海滩成为了这里最早被开发的观光疗养地。

在《神奈川冲浪里》中,并没有详细的地址说明,但肯定是在神奈川的海域。于是,湘南海滩凭借着这里水产资源充足等自然资源上的优势脱颖而出,风头甚至一度盖过了同样位于神奈川的历史名城镰仓。要知道,镰仓可是与京都、奈良齐名的古都。《神奈川冲浪里》作为日本文化输出的重要符号,已经随着工业时代出现在生活中的各种物品上,印有《神奈川冲浪里》的服装、文具、装饰品比比皆是。许多艺术作品中也对这幅画有着不同程度的致敬,比如在著名漫画《丁丁历险记》中,就有向这幅画致敬的巨浪场景。著名户外品牌“ Quiksilver”干脆将这幅画的简化变形作为自己的商标来使用,象征着征服自然的勇气。

直到现在,依然有许多以《神奈川冲浪里》为主题的广告或者艺术创作,或轻松搞笑,或抽象高深。在这些作品中,有用米粒组成的巨浪,有用咖啡组成的巨浪,有用泡面组成的巨浪,还有用夹心饼干组成的巨浪……不管这些作品是为了艺术创作还是为了产品宣传,至少,《神奈川冲浪里》这幅著名的画作打破了时间的界限,让一代又一代人知道了它,也知道了在富士山附近有个叫神奈川的地方,这里的海浪很大,也很美。

(责编:昭阳)

猜你喜欢

北斋神奈川庞贝
葛饰北斋与浮世绘
庞贝考古发现“兰博基尼”
重寻巨浪:不为人知的葛饰北斋
Discovering “Lamborghini” in Pompeii? 庞贝考古发现“兰博基尼”
当《水图》遇见《神奈川冲浪里》
神奈川冲浪里
新·北斋展
消失的庞贝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