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年1月19日伽师6.4级地震强震动记录特征分析

2022-01-28张振斌王宏伟

中国地震 2021年4期
关键词:伽师震动台站

张振斌 王宏伟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乌鲁木齐 830011

2)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 150080

0 引言

2020年1月19日21时27分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发生6.4级地震,震中位于39.83°N、77.21°E,震源深度16km。震中距伽师县57km,距巴楚县113km,距阿图什市区90km,距喀什市113km。此次地震发生区域属新疆地区南天山地震带西段,为极其活跃的地震带,地震频度高、强度大,是新疆6级以上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区(李锰,2006)。2000年以来伽师区域发生5级以上地震4次,分别为2000年3月27日伽师5.3级、2003年1月4日伽师5.4级、2003年2月24日巴楚6.8级和2018年9月4日伽师5.5级地震(宋春燕等,2019)。此次6.4级地震是新疆强震动台网建成以来发生在伽师区域的最大震级地震,地震发生时喀什、阿图什区域震感强烈,阿克苏亦有震感。距震中最近的西克尔强震动台(震中距13.7km)EW、SN和垂直向加速度峰值分别为432.6cm/s2、-484.9cm/s2和633.3cm/s2,速度峰值分别为-65.9cm/s、58.6cm/s和-50.8cm/s,计算仪器地震烈度为Ⅸ度,根据仪器烈度,此次地震最高烈度为Ⅸ度。地震宏观震中在伽师县西克尔镇、古勒鲁克乡一带,等震线长轴方向总体呈EW向。此次地震造成部分自建商铺倒塌,房屋不同程度开裂,部分围墙倒塌开裂,国道314线伽师县境内部分道路受损。依据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给出的结果,本次地震为北倾逆冲兼少量走滑型地震,倾角约28°,最大地表形变量0.066m,最大滑动量0.35m,位于地下6.8km处,初步推断此次地震发震构造处于柯坪塔格推覆体最南缘的褶皱-逆断裂带内。

本文对强震动记录进行处理后,对地震动的幅值、衰减、反应谱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整理了近场典型强震动台获取的强震动记录特征,为进一步研究伽师区域强震动记录特征提供参考。

1 加速度记录收集与分析

新疆强震动台网共获取到42个台站的126条数字强震记录,其中41个土层台、1个基岩台。此次地震获取强震动数据的44个强震动台站的位置分布见图1。

图1 震中台站分布

获取记录台站数量与震中距之间的关系,如图2 所示。其中,震中距小于60km的台站6个,震中距60~80km的台站8个,其余大多数台站的震中距大于80km,距震中最近的为西克尔强震动台(震中距13.7km)。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本次地震的强震动记录特征,对获取的42条强震动记录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采用Boore(2001)提出的方法对记录进行基线校正处理,并进行速度积分及频谱计算。依据《仪器地震烈度计算暂行规程》(1)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2015.《仪器地震烈度计算暂行规程》. 内部资料.,利用此次地震强震记录的加速度峰值(PGA)及积分后的速度峰值(PGV),计算出每个台站所对应的仪器地震烈度等,记录分析基本情况见表1。

图2 记录台站数量与震中距关系

表1 记录分析基本情况

2 幅值特征

图3(a)~(d)分别为此次地震最近4个台站的加速度记录时程。由图1 可以看出4个台站均分布在震中以南,从EW向来看,西克尔台(65XKR)和古勒鲁克台(65GLK)基本在一条线上,卧里托乎拉格台(65WLG)和伽师总场台(65JZC)基本也在一条线上。西克尔台(65XKR)和古勒鲁克台(65GLK)的震中距分别为13.8km和21.1km; 卧里托乎拉格台(65WLG)和伽师总场台(65JZC)的震中距分别为16.8km和36.7km。上述4个台站相对于震中两两在SN向上呈条带分布。

图3 4个台站的加速度时程

分析4个台站的记录时程,其初动不明显,65XKR台垂直向有一个明显的正向脉冲,水平向记录最大幅值的周期较大,65GLK台记录时程出现2次较大幅值,2次幅值间持续6s左右,65WLG和65JZC台记录的波形呈纺锤形。

在强地震作用下,场地呈现强非线性响应,特别是软弱土层更是如此,因此地震波的不对称性对软弱场地的影响应更为强烈(冀昆等,2014)。伽师区域覆盖层较厚,为了更好地了解场地影响程度,图4 给出了此次地震42个台站的峰值加速度和峰值速度两水平向与垂直向的峰值比。从图4 的加速度峰值比来看,在震中距200km以内,两水平向与垂直向峰值比在1~3之间,相对集中,震中距大于200km的加速度峰值比明显增大,由于此次地震震中距大于200km的数据较少,峰值比比较分散; 从速度峰值比来看,两水平向与垂直向主要峰值比在0~4之间,相对比较集中,有个别台站比值较大,可能与数据处理及台站场地有一定关系,需要进一步分析。

图4 加速度和速度峰值比

选用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选区划图》(GB18306-2015)中的分区地震动衰减关系(简称为Yu13)(俞言祥等,2013; 汪素云等)和新疆南天山西段土层的衰减关系(简称为Zhang)(张振斌等,2010),对比分析此次地震的地震动记录幅值衰减特征。图5 为此次地震三分向加速度峰值PGA-EW、PGA-NS、PGA-UD与各衰减关系的对比,其中短横线表示Yu13长轴,虚线表示标准差为±0.236,实线为Zhang预测值。由图5 可见,震中距0~50km处的PGA-EW、PGA-NS、PGA-UD观测值基本在Yu13长轴误差范围之内,高于Zhang预测值; 震中距大于50km的PGA-EW、PGA-NS、PGA-UD观测值部分低于Yu13长轴误差值,但三分向观测值与Zhang预测值上、下分布相对均匀。需要说明的是,此次地震获取到数据的台站基本均为土层台,仅有一个为基岩台。在对比分析中发现,此次地震整体强震动记录观测值与Yu13长轴预测值衰减特性一致,新疆西部土层衰减关系在近场低于实际观察值,故建议在对新疆土层衰减关系的研究中补充近场数据,可完善新疆区域土层地震动的衰减关系。

图5 加速度峰值与衰减关系

3 反应谱

利用上述4个强震动台获取的4组强震动记录,分别对合成水平向与垂直向加速度记录计算加速度反应谱,由图6 可见4个距震中较近台站的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卓越周期主要集中在0~0.5s,垂直向集中在0~0.2s; 从4个台站的分布来看,分布在震中东南的65XKR和65JZC台获取水平向加速度记录反应谱卓越周期在0.4s左右,分布在震中西南的65GLK和65WLG台获取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卓越周期在0.1s左右; 65XKR台加速度反应谱值最大,其水平向接近1300cm/s2左右,垂直向接近1500cm/s2左右,其他3个台站的加速度反应谱水平向在350~600cm/s2左右,垂直向在200~300cm/s2左右。

图6 4个台站水平向(a)与垂直向(b)加速度反应谱

将65XKR、65GLK、65WLG和65JZC台的反应谱计算结果与我国《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2010)的设计反应谱进行比较(图7),在本次地震中4个台站所在场地均为Ⅱ类场地,因此设计反应谱场地条件取 Ⅱ 类场地。

图7 4个台站加速度反应谱与抗震设计谱对比

由图7 可见,65XKR台水平向反应谱高于Ⅷ度罕遇地震设计反应谱,峰值卓越周期为0.48s; 垂直向反应谱高于Ⅷ度罕遇地震设计反应谱,峰值位于高频段; 65GLK台水平向反应谱高于Ⅶ度罕遇地震设计反应谱,低于Ⅷ度罕遇地震设计反应谱,峰值位于高频段,其他2个台站水平向反应谱均低于Ⅶ度罕遇地震设计反应谱。此外,对于大于1s的中长周期部分,65XKR台水平向反应谱高于Ⅷ度罕遇地震设计反应谱,其余3个台站水平向反应谱均低于Ⅷ度罕遇地震设计反应谱。

4 结论

本文分析了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6.4级地震所获取的强震动记录,从地震动记录时程、幅值、频谱三方面分析此次地震的强震动记录特征,分析结果如下:

(1)此次地震位于新疆中强地震多发区,强震动台站分布较密,共获取42组126条加速度记录,主要分布在震中西南方向,PGA值最大为633.3cm/s2,仪器地震烈度Ⅸ度。

(2)分析距震中较近的4个台站的记录时程,4个台站记录的初动不明显; 65XKR台垂直向有一个明显正向脉冲,水平向记录最大幅值的周期较大; 65GLK台记录时程出现2次较大幅值,2次幅值间持续6s左右; 65WLG和65JZC台记录的波形呈纺锤形。

(3)分析42个台站的峰值加速度和峰值速度两水平向与垂直向峰值比,在震中距200km以内两水平向与垂直向加速度峰值比在1~3之间,两水平向与垂直向速度峰值比在0~4之间。

(4)与分区地震动衰减关系(Yu13)和南天山西段土层的衰减关系(Zhang)对比发现,此次地震三分向加速度峰值在0~50km,基本在Yu13长轴误差范围之内,高于Zhang预测值。

(5)4个距震中较近台站的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卓越周期主要集中在0~0.5s,垂直向集中在0~0.2s。65XKR台水平向反应谱高于Ⅷ度罕遇地震设计反应谱,峰值卓越周期为0.48s; 垂直向反应谱高于Ⅷ度罕遇地震设计反应谱,峰值位于高频段。

猜你喜欢

伽师震动台站
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档案工作回顾
气象基层台站建设
伽师瓜采后生理变化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震动减脂仪可以减肥?
水电工程场地地震动确定方法
伽师瓜 新疆最甜蜜的味道
振动搅拌 震动创新
基层台站综合观测业务管理之我见
一氧化氮对新疆伽师瓜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伽师瓜电磁特性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