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民政让人更幸福
2022-01-28李雪
☉ 本刊记者 李雪
回顾2021,每一个民政数字、每一项民政政策的背后,都有一个人的征途、一个家庭的际遇。而民政要做的,就是拂去人生的尘埃,将压垮家庭的大山变成给予温暖与关怀的靠山。
爷爷的“90后”生活
2022年1月4日正午,一位爷爷正坐在桌前,安静地吃饭。暖阳如温柔的手,轻抚着岁月馈赠的鹤发与皱纹。老人90岁了,听力不大好,看到记者笑着摆摆手。
一个多月前,老人还住在自己的家里,虽然记忆大不如前,但身体还不错,平日里还能照顾多病的老伴,早晚儿女们都会来送饭。那一天,儿女送早饭时,老太太还好好的,中午就突发脑梗,爷爷急着联系儿女,找到了一张记着电话号码的纸,按照号码拨过去,没人接,再拨,还是没人接……一边是病重的老伴,一边是拨不通的电话,老人就在这样的焦急中煎熬了一个下午。儿女来送晚饭时,才发现母亲已经过世了,而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原来老人拨的竟是自家的电话号码。
翌日,儿女要去殡仪馆给母亲办身后事,将父亲送到了家附近的福寿苑驿站进行日托。一到驿站,老人闹着要回家,一直说:“我家里出事了,我老伴没了,我儿子知道我在这吗?”
那天的情景,驿站负责人谢莹记得很清楚,老人因为这件事受到了极大刺激。一连三天的陪伴劝慰后,老人终于缓过来了。儿女最初想把父亲送去住院进行心理治疗,但考虑到因疫情防控亲属无法探视,老人在驿站恢复情况也不错,就把日托转成了常住。老人入住驿站一周后,迎来了90岁生日。那天,他戴着生日帽,和驿站的7位老人围坐桌前,看着蛋糕上点燃的蜡烛,笑了— 这是他的“90后”生活。
福寿苑驿站所在的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街道,曾是棉纺织工业基地,老小区多、老人也多。60岁以上的老人30359名,其中基本养老服务对象近2500人,居朝阳区前三。此前,八里庄街道只有1家养老照料中心,床位108张。2021年,街道投资300万元,利用腾退空间建设,通过政企合作,建设了福寿苑驿站。目前,福寿苑驿站运营还不到两个月,已经入住了10名老人,且全在80岁以上。
2021年,八里庄街道通过“建设一批、提升一批,调整一批”,使辖区内养老服务资源更加合理与均衡。除了新建福寿苑驿站,十里堡老年餐桌进行了升级,增加临时托养、助医助洁功能;罗马嘉园养老服务驿站的医保专线正式贯通,实现了医保实时结算功能;四环外的一处驿站也调整到四环内。在功能上,除了满足基本养老要求外,将民生服务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重阳花房还打造了民生服务“四间堂”,即吃饭的饭堂、聊天的客堂、学习的讲堂、议事的厅堂。
“如今,八里庄有1家养老照料中心和5个驿站、4个老年餐桌,‘家门口的托老所’已覆盖所有老小区。”八里庄街道民政科负责人刘杨说,“与此同时,我们的‘没有围墙养老院’也在建设中。推进全域养老综合体系建设,通过‘线上线下’服务闭环,承载居家和社区养老对象的服务需求。”
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入住老人更快适应新环境
养老服务的每一点进展,都离不开从业者的真情付出与业务精进。谢莹此前的服务对象多是活力老人,如今面对驿站的半自理老人,“护理对象不同,关注的东西也会有所差别,比如长期卧床的老人如何避免褥疮、如何处理鼻饲的老人的口气等。”刘洋在八里庄街道工作了10年,担任民政科负责人两年,“看着机构从无到有,看到老年人的生活有了改变,特别有成就感。”
彷徨的梅平看到了希望
生活的起起落落,对于中年的梅平来说,是具体的。她居住在贵州省黔西市谷里镇谷兴社区,黔西作为贵州省66个贫困县之一,属于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片区县(市)。女儿读书的支出让这个务农家庭陷入贫困,2013年纳入精准扶贫,一年后顺利脱贫。
好日子没过几年,新的麻烦又来了。2020年底,梅平被诊断为恶性肿瘤,第一次住院就花了1.76万元,自付3600元,因身体不适合手术治疗只能化疗,每月化疗费用1200元以上。为了照顾妻子,丈夫无法外出务工,一下子没有了经济来源。这个家庭再次陷入困顿:因住院、化疗,以及女儿读书开支等,欠账8万余元。
2021年5月,贵州省社会救助大数据平台对梅平重病信息进行了预警,黔西市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再转给谷里镇对梅平家中进行信息核实。对于谷里镇工作人员的到来,梅平感到意外又欣喜。仅仅一个月,她家被纳入低保保障范围,现在每个月可以领取低保金1008元,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镇里还为梅平的丈夫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每月工资800元,并通过鼓励帮助养殖等多渠道的帮扶措施对她的家庭进行帮扶。
2021年,贵州在全国率先建成了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及时将0.16万预警人群纳入兜底保障,而梅平就是其中之一。
贵州784万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中,有183万是依靠低保、特困兜底脱贫的。5年过渡期内,大部分兜底脱贫人口仍需继续兜底。贵州省民政厅救助处处长尹秀钰说:“目前全省共保障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260万人,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但与基本民生保障高质量发展要求仍有差距,主要体现在:部门数据整合利用不足、主动发现救助不够及时、对象认定不够精准。”
近年来,贵州建立了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汇聚乡村振兴、公安、人社、医保、卫健等10余个部门数据。贵州省民政厅通过“汇数据、筛数据、督数据、核数据、管数据”的方式,实现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的动态监测预警全覆盖。平台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功能完善。内设“防漏”“防错”两个子系统,前者确保及时主动发现救助,实现救助方式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根本性转变;后者则有效破解了长期以来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家庭隐性收入和隐性财产核查难的问题,切实做到精准救助。
刘会在黔西市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从事低保工作六七年了,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给她的工作带了极大便利。“之前,我们做主动排查,但有些重病重残的,村里不一定知道他的具体病情、花费,他自己也没有去找政府这个意识,就可能会漏掉。隐性收入过去没法核实,现在车辆、房产、工资、公积金、企业登记等信息都可以核实。”
监测信息平台带来的成效有数字为证。一是全面筑牢了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2021年,“防漏”系统共监测部门数据24万余条,发出预警线索6万余条,将0.16万预警人群纳入兜底保障。贵州省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民政兜底保障纳入率达5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二是全面提升了兜底保障精准度。“防错”系统共比对筛查部门数据3000余万条,发出监测预警线索0.55万条,经基层线下逐户逐人核查,将0.14万不再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退出保障。社会救助绩效评估随机抽查了225户,对象准确率达到100%。
现在的梅平,虽然还有欠账,但及时的救助让她和家人在彷徨与无助中看到了希望和方向。让每一个陷入困境的人得到帮助,这是尹秀钰和刘会从事救助工作的初心。
马辰达的一封信
2021年8月,安徽马鞍山市福利院为何慈珍举行荣休活动,一封信让她感动落泪。“在平常日子里,有你在,就觉得家还在……人只有开始感受悲欢离合的时候,才能在那一刻感到自己不是小孩子了,长辈也在慢慢变老,也会离开你的生活。真心感谢我的人生道路有你走过的痕迹,也非常荣幸在你的人生道路留下痕迹。”
何慈珍,1998年开始担任儿童保育员,2006年成为阳光村的一名“妈妈”。而写信的马辰达,是与她共同生活数年的孤残孩子。
福利院里有一栋徽派特色的4层小楼,晴天时,窗外晾着五颜六色的衣服、被子。走进去,客厅、餐厅、卧室,放学回来的孩子们正在写作业,“爸爸”上班还未归来,“妈妈”在厨房忙着做饭,饭后则带孩子读书或者辅导功课……这是多么熟悉又寻常的生活。
2006年,马鞍山市福利院创建了“阳光村”项目,第一批有6户模拟家庭,每对“爱心父母”抚育数名孤残儿童。何慈珍临危受命,担任了乙肝携带者孤儿的“妈妈”,她的丈夫在一家民营企业工作,对她的决定非常支持。俩人一起打了乙肝疫苗,回家和孩子们同吃同住。
孩子们放学归来,吃上了何慈珍精心准备的饭菜
2013年,马辰达开始与何慈珍在一起生活。后来,他这样描述这段生活:“我生病的时候,有人能照顾我,也能给我温暖和爱;在我学习累了和烦了时候,从学校回来,桌子上有我爱吃的饭菜,这些爱不是将就而是用心。”何慈珍不仅对他生活上照顾得很周到,而且全力支持他学习。马辰达在马鞍山技师学院学的是动漫制作专业,刚开始,需要准备很多水彩颜料、笔墨纸张等学习用品,何慈珍就四处帮他采购。
15年,在阳光村先后有80名孤残儿童享受了浓厚的亲情、体验了丰富的活动,孩子们的自理能力、社会能力、节约意识明显提高,操守、心理、情感、身体状况大有好转。他们有的学习成绩优异,有的成年后找到工作、结婚成家、回归社会。2021年,阳光村马辰海、马辰贵一起考入天津理工大学,马寅楠、吴良政在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足球项目比赛中双双得冠。
2020年,12个孩子从区县儿童福利机构转入马鞍山市福利院,除了3名需要康复的孩子,另外9名孩子进入了阳光村。现在,阳光村有6户家庭,共计28名孩子,有大学本科3人,大专2人,中职2人,初中1人,特教11人,小学8人,幼儿园1人。
刘永存1994年到福利院工作,现在担任马鞍山市福利院副院长,也是阳光村第一任村长。说到院里的孩子,她满脸幸福,“2016年,我做完脊椎手术,在家躺了半年,院里十来个大孩子商量好,每天两个人到我家照顾我,帮我做饭。”同时也为孩子们的未来筹谋,“福利院的党员干部跟阳光村的孩子进行一对一帮扶,我觉得,还是要引进专业队伍,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另外,按照惯例,男孩结婚,院里会提供廉租房供夫妻俩居住。2013年,我们向政府申请了9套廉租房,现在只剩一两套了。大孩子很快就面临着就业、成家,他们大多有残疾,如何顺利融入社会也是一大难题。”
这些故事并不新奇,但依旧让人感动。这些包裹着炽热美好愿望的“心”— 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的恒心,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心,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爱心— 让社会变得更有温度,让身在其中的人更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