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粤北罗坑,探寻鳄蜥的秘密!

2022-01-27黄成龙黄波何南

知识就是力量 2022年1期
关键词:南岭动植物小溪

黄成龙 黄波 何南

粤北秘境

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南麓,藏在南岭群山中。这里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方面有着较强的多样性,造就了保存完整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物种资源。也正因如此,无数珍禽异兽得以栖息繁衍。

跟随保护区工作人员的脚步,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我们走进湿润阴凉的丛林。荫蔽的常绿阔叶林下,清澈的小溪静静流淌,两侧的小灌木、藤本植物、蕨类植物繁茂地生长着。

“看!鳄蜥!”在一声低沉的惊呼中,我们循声看到一只外形奇特的小动物,静静地趴在小溪左侧倾斜的一棵2米高的小树上。

鳄蜥,也被称作“五爪金龙”

罗坑的“小主人”——鳄蜥

保护区内溪水如玻璃般澄澈透明

眼前这只成年鳄蜥体长约15厘米,尾长约20厘米,有着蜥蜴的头部,尾部偏扁,有棱嵴状的鳞片和许多黑色的宽横纹。研究资料显示,鳄蜥和恐龙是同一时代的生物,但它比恐龙幸运,即使历经第四纪冰期(期间大量喜暖性动植物种灭绝)仍能逃过一劫并存活下来。

当我们试图近距离观察时,它纵身一跃,跳到溪水中躲了起来。小溪中的回水塘是它安全的港湾,枯枝落叶是它的保护伞,它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捕食、交配、冬眠。

凝固的“雕像”

鳄蜥常常静伏在枯枝、石块或水中,虽然有两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但不会像其他动物那样滴溜溜地转,任风吹日晒纹丝不动。

断尾逃生术

爱吃爱生活的鳄蜥极爱惜自己的生命,数亿年的经验让它们颇懂生存之道。鳄蜥会在敌人出手之前,迅速跳水躲起来,如果躲之不及,它们会在敌人面前装死以待时机再逃,被敌人咬住尾巴后会果断弃尾逃生。手段丰富、能屈能伸、取舍适宜,才让它们历经风霜始終不灭。

冬眠的“大睡蛇”

鳄蜥号称“大睡蛇”,它的“懒”能与树懒比肩。这不仅体现在它们不喜欢运动上——白天大部分时间静伏,夜晚就抱着树枝呼呼大睡,“大睡蛇”的称号名不虚传。

鳄蜥对温度特别敏感,每年的10月中下旬,当气温降至18摄氏度以下时,鳄蜥就进入冬眠状态。这一状态会一直持续到次年三四月份。这样算来,鳄蜥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动物保护进行中

2001年前,人们认为鳄蜥只生活在广西地区。2001年,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黎振昌来到广东罗坑考察,他听说这里有一种被称作“五爪金龙”的动物。当黎振昌见到这个小动物时大吃一惊,原来当地人口中的“五爪金龙”竟然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鳄蜥。

此后,罗坑保护区被调整为以保护鳄蜥为主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并于2013年正式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保护着以鳄蜥为主的珍稀动植物。

经过多年努力,罗坑鳄蜥数量从2004年的200只左右,增加到如今的800只左右,占中国鳄蜥总数的2/3。同时保护区还建立了28个人工救护繁育地,方便对鳄蜥的学术研究与人工救护繁育,目前也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得益于鳄蜥等物种的保护,许多珍贵的野生动植物也继续在南岭这方原野之地生存。

人类都是匆匆过客,而林间繁衍了数亿年的生命,才是这一方天地真正的主人。如今,保护濒危动植物的工作依旧严峻。人类的靠近是为了了解与保护,远离是为了还林间珍奇一份宁静。希望我们能让延续了数亿年的生命继续演绎属于它们的传奇!

(责任编辑/王佳颖 美术编辑/周游)

一动不动的鳄蜥

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鳄蜥会像蛇那样蜕皮,年年都有“新衣”穿

猜你喜欢

南岭动植物小溪
动植物新视界
动植物御寒方法大比拼
春天的小溪
胡明华、张南岭数字插画作品
小溪上有桥了
南岭栲叶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有趣的动植物
把动植物当“人”写
南岭山区“生态立县”的实证分析
南岭科学钻探NLSD-1孔井中磁测资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