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技之力 助冬奥之梦

2022-01-27杜祥琬

知识就是力量 2022年1期
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会运动器材滑雪板

杜祥琬

1960年,在苏联北部的一处古人类遗址里,人们发现了一些破碎的木片,木片上有被修饰过的痕迹。考古学家对这些木片进行研究后发现,早在8000年前身披长毛的猛犸象还在地球上游荡的时候,处在蒙昧时代的寒带先民们,就已经开始制作人类的第一块滑雪板了。

面对食物紧张和严冬的生存压力,他们无暇用岩画记录下自己的创造,也无心享受从雪山之巅一跃而下的刺激。他们只想创造出一种新的工具,作为自己双脚的延展,让雪原上的跋涉不至于太过艰难。

那些已经破碎的木片,或许可以成为今天所有冰雪运动“科技基因”的一个开端。光滑的冰面和松软的积雪都不便于行走,但人类的祖先并没有因此望而却步,而是努力寻找解决方案,拓展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

8000年后的今天,在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在为提升运动员的成绩而助力。从滑雪板、有舵雪橇,到冰球的护具,新材料的引入使运动器材更为耐用,也拥有了更优异的性能。不论是场地的建设,还是运动器材和装备的革新,方方面面都烙上了科技的印记。可以说,冰雪运动的发展之路也是一条科技創新之路。

同样,科技也是2022年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不可缺少的支撑:冬奥会的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位于河北张家口赛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和北京赛区的首钢滑雪大跳台,首次应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竞技型人工剖面赛道设计方法与建造关键技术。位于北京延庆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了雪车雪橇赛道的精度和温差控制难题,首次实现360度回旋弯道一次喷射成型。国家速滑馆、五棵松体育中心等场馆选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冰面温差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碳排量接近于零,这是这项技术首次大规模应用于冬奥会。

北京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这意味着北京将成为世界首个举办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在本期《知识就是力量》杂志里,我们将带你盘点助力北京冬奥会的前沿科技和手段,展现科学如何推动冰雪运动实现“可持续·向未来”的愿景,感受在服务科技冬奥会的征程上,中国科研工作者从未停止的探索脚步。你一定能感受到,众多的科技工作者正在运用科技的力量,为体育界的又一项盛事插上腾飞的翅膀!

猜你喜欢

奥林匹克运动会运动器材滑雪板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设计中的江南贡献
滑雪板固定器扎带注射模设计
雪娃
小小月牙会跳舞
滑雪板
奥林匹克日
左和右
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南京开幕
一道数学题的误解、正解与巧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