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nubis的北斗观测数据质量分析

2022-01-27丁志鹏贺凯飞邱立杰韦永僧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多路径伪距测站

丁志鹏 贺凯飞 邱立杰 韦永僧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青岛市长江西路66号,266580

目前针对BDS数据质量检核的研究很多,Cai等[1]基于零基线双差方法分析BDS-2的噪声及多路径效应,结果表明,B1频段的伪距多路径误差最大,均值达到0.36 cm;Yang等[2]介绍了BDS-3系统的基本性能,并提出改进定位、导航及授时业务的方法;Zhu等[3]通过分析BDS-3的新信号B1C及B2a发现,其定位性能与GPS及Galileo相当,但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C37以下的星座展开的。为评估BDS-3卫星组网完成后的观测数据质量,本文选取亚太及境外其他地区共5个测站连续10 d的观测数据,使用Anubis软件[4],从多路径误差、数据完整率及周跳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利用可视化脚本对BDS和GPS数据进行多维度对比。

1 数据质量分析

选取5个MGEX连续跟踪站2020年doy210~219的观测数据(为更好地分析北斗的全球定位性能,选择的5个测站中有2个测站在中国境内(URUM,WUH2),另外3个测站在国外(POTS,SGOC,SUTM )),利用Anubis软件对数据进行质量检核。具体的测站信息如表1所示,测站数据的采样间隔为30 s。

表1 测站信息

将处理得到的连续10 d的质量检核结果中数据利用率及多路径效应取平均值,得到表2。表中,HavEp与UseEp分别表示理论历元数与有效历元数,MP表示多路径误差,其下标分别对应不同频段,CSR为周跳比。参与计算的GPS平均卫星数为30颗,BDS平均卫星数为29颗,包含13颗BDS-2卫星和16颗BDS-3卫星。

由表2可知,在数据完整率方面,5个测站的观测数据质量均较好,BDS数据的利用率均为100%;GPS方面,除POTS站外,其他站点的数据利用率都在97%以上。2个系统的多路径误差均低于55 cm,GPS中多路径误差最高的为SGOC站,MP2达到32.27 cm;BDS的多路径误差最大值出现在POTS站,MP2达到了52.16 cm。整体来看,BDS系统各个频段的多路径效应都比GPS表现差。在周跳比方面,2个系统除URUM站的数据略高外,其他各站均低于1,符合规范要求。

表2 数据质量分析

2 数据可视化分析

为更好地研究BDS的数据质量,对检核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着重观察C37以上BDS的数据质量状况。

2.1 星座运行轨迹及可见卫星数

图1为2个系统POTS站2020年doy210的星座运行轨迹示意图,图中横坐标为卫星方位角,纵坐标为高度角。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BDS-3的建成,BDS系统的天空轨迹构型更加完整,卫星导航系统星座已逐渐完善,服务由区域性向全球性转变。与BDS-2卫星相比,其星座构型更加密集和均匀。

图1 星座运行轨迹Fig.1 Constellation trajectory

图2为测站具体的可见卫星数统计,图中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接收机可跟踪到的卫星数,其中多频用彩色表示,单频用黑色表示。由图2可知,WUH2站BDS全部可见卫星数大多数时段为15颗,最少也达到12颗;而每个测段平均观测到的GPS卫星数仅有8颗左右。即使是国外的POST站,在BDS-3卫星提供在轨服务后,记录到的卫星数最高也可达到14颗,最少有9颗。同一时段所观测到的BDS卫星平均数比GPS多,可以增强其星座的几何结构,提高定位精度。

图2 多/单卫星统计Fig.2 Multiple/single satellite statistics

2.2 数据可用历元及周跳数量

图3为2个系统数据质量检核结果的汇总信息,主要包括数据的完整率、剔除的观测数据及由于卫星失锁造成的周跳数量,图中橙色代表BDS系统,绿色代表GPS系统。从图3(a)可以看出,POTS站2个系统的数据利用率都达到100%;从图3(b)可以看出,BDS系统删除的历元数较GPS多,删除率较高。图3(c)中,GPS和BDS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卫星失锁及信号扰动现象,反映该地区的观测环境在变差。

图3 观测数据质量统计Fig.3 Observation data quality statistics

2.3 伪距多路径效应以及信噪比

图4和5分别统计了2020年doy 210 POTS和WUH2站BDS所有频段的伪距多路径误差时间序列。从图中可以看出,POTS站各个频段的多路径误差都比WUH2站对应频段的多路径误差波动大;对于同一站点,B1I(MP2)频段伪距多路径误差最大,B3I和B2b(MP6和MP7)的多路径误差较小。考虑到B1I和B3I是过渡信号,能够同时观测到BDS-2和BDS-3卫星,所以处理BDS双频数据时可优先选用这2个频段进行组合计算。

图4 POTS测站伪距多路径误差时间序列Fig.4 Time series diagram of pseudo distance multipath error at POTS station

图5 WUH2测站伪距多路径误差时间序列Fig.5 Time series diagram of pseudo distance multipath errorat WUH2 station

选取GPS的M2X频段和BDS的M2I频段进行多路径效应随观测时段的变化分析,结果如图6所示,图中点越密集,说明该时段的多路径效应越严重。可以看出,2个系统的点位密集程度相当。以BDS(黄色)为例,相比于其他时段,12:00~14:00各波段上的点较稀疏,说明此时多路径效应的影响较小,有利于对观测时段进行把握,以获得质量更高的数据。

图6 多路径效应时间序列Fig.6 Time series of multipath effect

针对C37以上BDS星座研究不充分的问题,选取C40、C44、C59三种不同轨道类型的卫星进行分析。图7为WUH2站2020年doy210卫星各频段多路径误差随高度角变化的情况。可以看出,IGSO和MEO卫星的多路径误差都呈现随高度角下降而发散的情况,MEO卫星还因数据缺失比较严重出现数据中断的情况;GEO卫星的高度角较大且无明显变化,对应的多路径误差较小且变化平缓。对比所有频段的多路径效应发现,在所有类型轨道的卫星中,B1I频段的多路径效应最严重。

图7 WUH2站BDS-3卫星多路径误差Fig.7 Multipath errors of BDS-3 satellites at WUH2 station

信噪比受观测环境及接收机跟踪捕获信号能力的影响,能够反映测距信号的水平。BDS不同轨道卫星各频段的信噪比随高度角的变化情况如图8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IGSO和MEO卫星随高度角的增大,其信噪比也逐渐变大,在22~60 dB-Hz范围内变化;因GEO卫星的高度角稳定,2个频段的信噪比变化不明显,在46~48 dB-Hz范围内波动,对于 BDS-3的IGSO和MEO卫星,B1I 频段信噪比要低于其他频段,B2b和B2a+B2b频段的信噪比较高。

图8 WUH2站BDS-3卫星信噪比Fig.8 Signal-to-noise ratio of BDS-3 satellites at WUH2 station

2.4 伪距单点定位

图9为偏差气泡图,用来表示各个方位伪距单点定位的精度偏差情况,图形中心为0 m偏差,距离中心越远,半径越大,说明点位偏差越严重。

以国内外2个测站为例进行分析,选取2020年doy 215的POTS和WUH2站数据处理结果。从图9可以看出,对于境外的测站,BDS的点相对于GPS更加分散;而对于亚太地区,BDS与GPS的点位都比较集中,说明点位偏差不大,二者的定位性能相当。

图9 偏差气泡图Fig.9 Deviation bubble chart

3 结 语

本文选取了国内外5个MGEX跟踪站连续10 d的观测数据,利用Anubis软件,从数据完整率、周跳和多路径效应等方面对GPS和BDS的数据质量进行检核,结果表明:

1) 所有测站中,BDS数据利用率为100%,GPS除POTS站为77.35%外,其他测站均大于97%,满足规范要求;BDS的MP比GPS略大,2个系统的MP值均小于55 cm;周跳比除URUM站外,其他4个测站均小于1。

2) 随着BDS-3在全球布网的完成,BDS系统的天空轨迹密集且分布均匀,可见卫星数增多,伪距单点定位精度与GPS相当。

3) BDS-3的GEO卫星高度角较大且无明显变化,对应的多路径误差较小且变化平缓。IGSO和MEO卫星的多路径误差呈现出随高度角减小而发散的情况,而随着高度角的增大,两者的信噪比也逐渐增大;GEO卫星的高度角稳定,其B1I和B3I频段的信噪比变化不明显,都在46~48 dB-Hz范围内。对于所有频段来说,B1I(MP2)的伪距多路径误差最大、信噪比最低。

猜你喜欢

多路径伪距测站
GNSS钟差估计中的两种测站选取策略分析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基于5.8G射频的多路径识别技术应用探讨
全球GPS测站垂向周年变化统计改正模型的建立
测站分布对GPS解算ERP的影响分析
北斗伪距观测值精度分析
GNSS伪距粗差的开窗探测及修复
基于5.8GHz多路径精确识别方案研究
联合码伪距和载波宽巷组合的相对定位技术研究
面向多路径并行传输的拥塞控制及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