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语境下县域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路径与对策
——以闽侯县“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为例

2022-01-27李小晓

福建建筑 2021年12期
关键词:十四五文旅融合

李小晓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108)

0 引言

2018年,以文化和旅游部以及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挂牌组建为标志,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工作翻开了新的一页,从观念上达成广泛共识到促进融合的政策举措谋划、制定和落地,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正向纵深推进。“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让“文化+旅游”实现了“1+1>2”[1]。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实质上是打破原有的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人为的机制体制边界限制,开放文化和旅游亮点产业的基础设施,共享文化旅游两大产业的公共服务。其开放文化旅游两大产业的要素资源市场,共建文化旅游两大产业的基础设施,共享文化旅游两大产业的公共服务,实现文化旅游两大产业创新协同的产业协调发展战略[2]。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产业创新发展过程,明确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点是关键,只有在理解两种产业融合机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找到科学融合的发展路径[3]。

本文以闽侯县为例,研究文旅融合规划路径,提出“十四五”期间闽侯县文旅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以期为县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文旅融合主要特征

1.1 顶层设计新格局

文化和旅游部率先印发《“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是文旅发展的重要纲领,对未来的文化旅游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背景下,文化旅游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新目标,从全局出发,统筹规划文旅融合发展新思路,系统整合文化和旅游各要素,构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对文化旅游发展做出方向性和战略性的安排[4]。

各市(区)县制定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专项发展规划,必须深入调研文化和旅游各要素资源,理清各要素资源等级,对文化旅游发展做出方向性和战略性研究,提出构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新要求。

1.2 高质量发展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强调“要把提升服务业比重作为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加快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服务产业体系”。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业发展的深邃思考和殷切希望,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旅游业的历史使命和发展方向,为扎实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5]。对于文旅产业而言,文化是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文化为旅游注入活力,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由传统模式向创新模式转型[6]。

1.3 文旅融合的新优势

“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为引领,以研究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路径为导向,从顶层设计格局,到自上而下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为县域文化建设和旅游融合发展形成新优势。

2 文旅融合县域发展路径

在国家、省、市十四五宏观精神指导下,闽侯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充满机遇,优良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特质,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但也存在诸多挑战。

2.1 发展条件

2.1 .1 区位优势明显

闽侯县紧邻省会福州,交通便利,位于福州一小时交通圈内(图1),7个镇与福州城区接壤或隔江相望。4条高速公路、2条高速铁路过境,福州地铁2号线和5号线未来将直通闽侯,形成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国道为骨架,省道、县道为支线的交通体系。

图1 区位图

2.1.2 山水资源具备良好的发展环境

闽侯拥有良好的自然山水资源,旗山、五虎山、十八重溪、三叠井、雪峰寺(图2)等自然生态山水发展潜力巨大,白沙汤院、荆溪光明、小箬中平、青口宏屿等温泉资源历史悠久,康养度假价值不俗;闽江自西北向东南流经闽侯,境内长达百余公里,两岸风光秀丽,沙滩、丛林、竹海、绿水、青山等美不胜收。县域内优良的自然环境,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

图2 雪峰寺现状图

2.1.3 文化资源丰富

闽侯文化资源特色鲜明,其一,作为福建海洋文化摇篮和先秦闽族发源地,在闽越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占据文化高地,并保留传承闽越文化经典,是闽越文化起源地,而后,海洋文化、闽台文化、首邑文化、儒家理学、侯官文化等随之衍生。其二,昙石山文化是福建古文化摇篮,至今留有侯官古村、海丝古驿站、张睦墓等文化遗存。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2.2 发展挑战

2.2.1 文化建设有待增强

闽侯虽然文化资源丰富,但人文历史挖掘深度不足,并且尚未打造形成一批吸引力大、体验性好、影响力强的文化旅游产业或产品,闽侯文化缺乏识别度,无法对外输出整体文化形象,导致大众对闽侯文化内涵的认知度偏低。

2.2.2 文化遗产欠完善保护

文化遗产尤其是历史建筑偏重于重建、新建,轻视调研、修缮,缺少行之有效的保护规划和措施,使古建筑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同时全民保护意识不足,随意处置事件时有发生。

2.2.3 县域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县域旅游资源发展条件良好,但旅游产品等级不高,缺乏热点产品,旅游品牌开发不成熟,至今未有4A级旅游景区,旅游向往度和吸引力有待提升。总体而言,全县旅游发展重点在县域中心区,而忽视其他乡镇旅游发展,从而导致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以满足大众旅游的新要求。

2.2.4 旅游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

闽侯自然资源与闽清、晋安、古田、罗源等县区相似,许多旅游景区地形相似,旅游产品雷同,未形成旅游差异化特征,旅游项目缺少策划、评估,造成较为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及恶性竞争现象。

2.3 发展路径

文化和旅游融合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阶段我国文旅融合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行政管理体制刚合并、文化和旅游融合程度不高、创新思路不强、政策保障脱节等问题。“十四五”期间是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时期,应当科学制定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规划,遵循“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思路,通过以下几点,来探索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路径:

(1)加强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相互利用融合。深度挖掘闽侯本土的特色文化资源,联动旅游资源,通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文化+旅游”发展。

(2)加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产业融合是其融合发展的核心要点,然而,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仍具有比较清晰的边界,规划提出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融合的部分,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鼓励研发文旅主题的产业链延伸品。要注意的是,遵循“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思路,能融合的就尽量融合,不能融合的就不要勉强。

(3)管理体制相融合,应遵循国家自上而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体制高度融合,统筹规划、管理文化和旅游及其相关事务,促使文化和旅游发展有政策保障。

3 闽侯县“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发展重点任务

为了推动闽侯县文旅融合发展进度,必须明确重点任务。依据闽侯县域发展实际,将从文化设施、旅游业、文化遗产、体育、广电、文旅融合等几个方面阐述重点任务。

3.1 实现文化设施和文化繁荣新跨越

规划提出,巩固提升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成果,新建一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助力闽侯县乡村文化振兴。继续实施文化惠民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公共文旅系统的数字化建设,建设“数字图书馆”等基础配套设施,推进智慧博物馆(图3)、智慧图书馆试点建设。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重要节点,以地方文化为基调,挖掘本土廉政题材剧目《九条金带》、本土红色题材剧目《斗古城》等,创作一批文化艺术佳作。

3.2 实现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跨越

《闽侯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为“十四五”期间提供了旅游产业发展向导,规划提出应衔接上位规划内容要求,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工作,推动创建省级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区,发挥闽越资源优势,夯实旅游项目建设,集中力量提升两馆(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县博物馆)、闽越水镇、昙石山历史文化街区、闽都民俗园,建设竹岐滨江新城、中央湿地公园等项目;推进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推动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点、旅游厕所及志愿服务站建设,提升旅游咨询、交通、宣传、投诉处理、救援等服务功能;提升建设一批旅游景区,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建成一个4A级旅游景区。加快闽侯双城格局的建设和发展,“一江”串联、“四区”联动,进一步建成“福州市最美后花园” “福建省知名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产业逐步培育成为闽侯县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跨越。

3.3 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发展新跨越

规划提出创新“非遗+新保护”传承模式,推进“非遗+现代科技”“非遗+数字”等。在保护基础上,推进文物合理利用,通过科技与数字化等手段,完善文化遗产信息化管理平台。遴选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进行重点保护提级。推广“古厝长”制和数字化古厝保护平台,从人文和科技层面全面提升古厝保护水平;科学合理植入商业业态和文旅体验业态,可参考连江三落厝活化利用模式,通过文化与旅游让古厝“活”起来;推进古厝成为非物质遗产的传习所,结合青圃舞狮、关中青红酒酿造技艺、东姚锣鼓板等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古厝非遗传习所等,使之成为研学旅游承载地。鼓励“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非遗进古厝”活态传承,让更多居民、学生、游客更多了解闽侯非遗文化,从而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发展新跨越。

3.4 实现体育设施和全民健身新跨越

体育模块是县域“十四五”规划特有的部分。针对闽侯现有体育设施人均占有面积,及健身步道建设情况进行提档升级,从而实现体育设施和全面健身新跨越。规划提出应当建立全民健身宣传机制,完善城区、乡镇、行政村(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体系,加强便民、利民、惠民的中小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推进建设沿江健身步道和山岳步道,把闽江沿江健身步道作为城乡居民重要民生工程,打造形成集绿色、生态、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方便群众户外休闲游憩、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须求的风景廊道;重点建设五虎山山地户外运动公园、五虎山百里国际徒步线路,打响五虎山越野赛品牌。

3.5 实现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新跨越

规划提出注重推动媒体融合创新发展。以“融为一体、合二为一”为核心,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整合发展,加强全媒体传播覆盖。完善闽侯县内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应急广播覆盖面至“自然村+旅游区”,提升和更新偏远地区、老旧广电、危急台站传播设备,保障节目转播。推进闽侯广电监听监看(收听收看)系统平台的建设,通过技术平台监控监听手段,适时对广电播出系统、信息数据和相关内容实施监管,并对数据进行保全和分析梳理,做到预防关口前移,减少各类播出隐患,保障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安全播出。

3.6 实现文旅融合和迭代发展新跨越

闽侯文化多元,历史悠久,以文化资源培育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位;以旅游资源为载体,纳入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让文化深入旅游产业,双生共赢;在旅游景区景点、旅游设施与服务中融入文化内涵,让旅游添晖,彰显人文。发挥旅游覆盖面广、市场化程度高等优势,以旅游促进文化传播。鼓励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剧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等进行宜游化建设,发挥叠加优势,合作双赢。推进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推动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文化主题酒店、特色节庆展会等提质升级,支持建设集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一体的文旅综合体。发展工业旅游、康养旅游,结合温泉资源建设康养度假基地;结合五虎山等体育赛事,推出“体育+旅游”产品和线路等;大力发展“文旅+研学”业态,通过“文化+旅游”“文化旅游+”的形式,实现文旅融合迭代发展新跨越。

4 结语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是“十四五”规划,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要依据客观情况制定相关的发展重点任务,持续创新产业模式,充实旅游产品的内容,凸显地方文化特色,树立区域形象品牌,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两大融合动力,促进全方位深度合作,注重经济、社会与环境等多重利益,从而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和谐稳定与快速发展[7]。

猜你喜欢

十四五文旅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融合菜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