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视阈下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究
2022-01-26滕传姮
滕传姮
摘 要:本文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探讨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如何深挖文本的德育价值要素,注重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信息化手段为抓手,注重价值观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的结合,实现价值观的引领。
关键词:思政视阈 中职语文 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 题:本文系2020年广西玉林农业学校名师工作室——优秀传统文化创意工作室研究项目: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研究项目“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视阈下民族地区中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项目编号:GXZZJG2020B152)的研究成果。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做到价值观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注重意识形态的教育,实现价值观的引导。在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学习通、QQ、微信等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工作。笔者结合学情,深挖教材文本的情感内涵与育人要素——善用优秀作品滋润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崇德向善的优良品质,强化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解和传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笔者所选信息化教学设计对象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修订本的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的母亲》。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内容
老舍的作品《我的母亲》是一篇质朴无华、情真意切的回忆母亲的散文,其中蕴涵中华孝善文化的育人魅力。通过对比研究、资源整合,笔者开发了信息化教学设计作品《生命的教育》,旨在通过运用适合的信息化技术,优化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向孝向善”的作品,深刻领悟作品人物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强化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百善孝为先”的理解和传承,培育崇德向善、明礼践孝的中职学生,提升语文课程的育人成效。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全面性,笔者立足中职语文新课标要求,以“略读入境—精读入心—美读入情”为主线,着力提升学生道德感悟能力,将“百善孝为先”内容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作品读真、读深、读宽,将分析、归纳、表达、感悟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目标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构建“形成言语经验、发展思维能力、提升审美境界、弘扬向善文化”的“四位一体”教学理念,以“品味鉴赏语言,领悟人物品质,提升审美境界,培育孝道善情”为学习核心任务,培育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促进其崇孝向善优良品质的养成。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理结构、梳情节、析人物、明情怀”的路径,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领会作品思想内涵,提高阅读鉴赏能力;紧扣 “关键段、关键句、关键字”,掌握細节刻画,感受母亲的伟大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略读入境、精读入心、美读入情、躬行践履”的“五步走”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品味母爱,体会作品中蕴含的“崇孝明善”思想理念,不断完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深层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感受真情实感的力量,学会珍视亲情,学会感恩父母,弘扬孝道文化。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
本次信息化教学分为课前线上自学、课中教学设计、课后拓展延伸三大环节,逐步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
(一)课前启思
教师课前根据学习目标设置前置学习内容,在线上学习平台发布调查问卷和学习任务表,了解学情,掌握学生前置学习情况,根据平台的反馈信息,针对性地开展课中教学设计。例如在《我的母亲》的课前线上自学活动中,教师布置两项学习任务,一是线上发布《关于孝的调查问卷》,充分了解学情,为教师备课提供依据;二是线上发布预习资料,介绍作者老舍以及其作品的写作背景,建立班级线上学习平台支架,以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发挥手机“辅学助教”的功能,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中悟情
教师课中根据前置学习的实际情况精心安排教学环节,围绕教学目标及专业特点设置“创设情境—略读入境—精读入心—美读入情—躬行践履”五个教学环节,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讲解重点,破解难点,解决疑点,发掘热点,延伸拓展点。
1.“创设情境”环节
本次课程的教学对象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基于其性格开朗、思维活跃、多才多艺、情感丰富这一学情,教师在学习的情境创设中,邀请三位学生表演经典绘本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在学生表演过程中,教师以班得瑞的《告别小苏西》为背景音乐,增强学生故事表演的感染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爱的思考。随后,教师运用弹幕软件,了解学生对绘本故事的感悟,发掘热点,为下一步课文的学习奠定感情基础。
2.“略读入境”环节
教师运用PPT展示三个问题:本文的文体是什么?采用了何种顺序叙事写人?从哪些关键字词可以看出来?运用多媒体布置思考任务,学习清单一目了然,旨在引导学生快速略读全文,共同理清文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使学生的阅读更有针对性,提高阅读效率,瞄准本课的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同时在合作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3.“精读入心”环节
笔者开发了微课“在细节描写中凸显情”,着重讲解了“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引导学生进入精读学习环节,品味语言,学习手法,感受形象。微课的运用,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方便学生更好地了解并掌握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随后用多媒体展示“梳情节—读语句—抓字眼—明手法”的人物品读法,引导学生深层挖掘人物性格,领悟母爱的伟大,抓住重点。
4.“美读入情”环节
在“美读入情”环节,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朗读者》视频——斯琴高娃朗读《写给母亲》片段,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为学生参加朗读PK赛奠定感情基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学生观看视频之后,各自谈感受,感悟作者情怀。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引导学生深度感受母爱的伟大、亲情的重要,培养学生孝道意识、感恩意识,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辅助作用,突破难点。
5.“躬行践履”环节
播放教师制作的微视频《习近平与母亲的6个瞬间》,引发学生对母亲的回忆,为创设活动即兴演讲《我与妈妈最难忘的一瞬间》奠定感情基础。随后创设言语情景活动,开展即兴演讲,运用学习通在线选出最佳演讲者。信息化手段的灵活运用,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家庭生活,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感悟。教师播放视频《隔空拥抱》,运用最美逆行者的母爱,再次触动学生对母爱的深入思考,进一步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
(三)课后拓展
课后教师针对学生课前和课中的学习情况,在线上平台布置课后学习任务:母亲节快到了,请学生给妈妈准备一份礼物并且拍成图片或者视频上传学习通平台。为巩固所学知识、延伸课外学习内容,笔者在学习通平台建立了可移动化的学习资源库,不仅可满足学生移动化、碎片化学习的需求,而且有利于教学成果的传播。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效果
(一)聚焦情感教育,促进学生人文品德修养提升
本专题教学蕴含一个异常動人心弦的教学宗旨——情感教育。在“学善篇”环节,学习作品,品味语言,发现美,体验美;在“扬善篇”环节,比较阅读,微化写作,运用语言,表现美,创造美。通过环环相扣的学习环节,引导学生点燃思维之火花,触动人性之心弦,崇尚真善美,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审美情趣,培育崇德向善的美好情操。
(二)聚焦专业素养,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提升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要求,从读、品、悟、创四个步骤引导学生读懂作品内容,品味语言艺术,领悟“母亲”二字的精神内涵,创设言语实践活动,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将孝悌、友善、感恩等思想,爱心、耐心和细心等职业精神传递给学生。
(三)聚焦信息素养,促进生动形象学习情境的创设
利用云教学平台、微课、课件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的共享性,将教学触角延伸到课堂之外,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丰富学生对作品的感悟;根据互联网的交互性特点,优化学生学习环境,丰富师生的互动方式。
五、小结
总而言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运用合适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创设职业生活、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学科认知等丰富的学习情境,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启发、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黄启良.寓德育渗透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 (35).
[2]王菲.中职语文教育功能再思考[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农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