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世界“一起向未来”

2022-01-26徐豪

中国报道 2022年1期
关键词:巴赫奥林匹克冬奥

徐豪

2021 年1 月18 日至20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北京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图为18 日下午,习近平在位于北京市延庆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同赛场保障工作人员、运动员、教练员等亲切交流。

2021年9月17日,北京首都博物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正式对外发布——“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这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诚挚邀约,传递出14亿中国人民的美好期待。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世界各国只有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没有谁能独善其身。“一起向未来”的口号,是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更是对奥林匹克精神下人类团结一致的召唤。

北京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特别指出:“我们将竭诚为世界奉献一届奥运盛会。世界期待中国,中国做好了准备。”他引用冬奥会的口号发出美好希冀,“让我们一起向未来!”

“北京!”2015年7月31日,在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照亮了亿万中国人的冬奥梦想。

这不禁让人想起14年前的夏夜,沿着古都北京的中轴线,从永定门经过天安门到国家体育场“鸟巢”,29个烟花“脚印”缓缓暂放,开启了“无与伦比”的北京第29届奥运会。再过一个月,北京冬奥会也将开幕,北京也将成为全球首个举办夏季、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

申办和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历史方位,北京冬奥会举世瞩目。

2014年2月,习近平主席應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赴俄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在索契,习近平主席在43个小时里的12场双、多边活动中,不忘为申冬奥做工作。那时中国正式申办2022年冬奥会刚3个月。习近平主席对巴赫说:“在中国,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如果冰雪项目能在关内推广,预计可以带动两三亿人参与,由此点燃中国冰雪运动的火炬。”巴赫深受感动。

2017年初,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巴赫时表示,将以北京冬季奥运会为契机,把竞技体育搞得更好、更快、更高、更强,同时大力发展群众体育,通过全民健身实现全民健康,进而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2019年1月,巴赫在考察北京冬奥会3个赛区时说:“我尤其欣喜地看到,让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规划已经取得成效,我们在这次考察中看到了很多喜爱冰雪的孩子。”

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推动两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将是世界冰雪运动的巨大变革,无疑也将提振世界信心,汇聚起“一起向未来”的力量。

当前,百年未有之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加强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呼声更加强烈。

从全球来看,截至2022年1月3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2.9亿。在世纪疫情的阴霾笼罩下,世界格局进一步震荡、全球经济衰退、霸权主义与单边主义沉渣泛起。全人类只有一个未来。面对全球性挑战的时候,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唯有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能共渡难关,共迎美好未来。

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口号,正反映在当前疫情挑战下,世界渴望携手走向美好明天的共同心声。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世界各国风雨同舟、团结合作,才能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北京申冬奥2015年成功以来,作为反映盛会筹办进展的一面镜子,竞赛场馆建设工作备受关注。即便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北京冬奥建设者也从未停下脚步。2020年初,北京冬奥会场馆设计难度最大、施工难度最高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克服沟通不畅、时差颠倒等困难,与外籍专家远程连线推进建设,成为北京市春节期间唯一不停工的建设工程。

2021 年9 月17 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正式发布。

北京冬奥会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大赛区共计12个竞赛场馆均按照筹办要求在2020年底如期交付。蓝图变为现实背后,是中国对举办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坚定承诺,是中国创造能力、精神品质的集中体现。“在疫情挑战之下,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进展相当顺利,这几乎是一个奇迹。”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是说。

2021年7月,国际奥委会为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加入了“更团结”。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1892年提出恢复奥运会建议时,希望以体育盛会的形式打破种族、民族和国家的界限,让团结、和平、友谊、进步成为世界主流。1913年,“更快、更高、更强”被正式写入《奥林匹克宪章》,百年历史中,这句格言早已家喻户晓,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鼓舞着一代又一代运动健儿顽强拼搏、不断突破。“更团结”的加入,不仅是体现团队协作的竞技精神,更是反映时代的共克时艰人文精神。

北京将成为世界上首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将举办冬奥会的城市。2008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北京夏季奥运会口号,仿佛还在我们耳畔,如今“一起向未来”的北京冬季奥运会口号又响起,“从夏到冬”,是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给奥林匹克精神和理念留下的又一中国印迹。

当北京冬奥会开幕,世界将再次团聚在奥林匹克旗帜下,体育也将再次消融隔阂偏见、照亮前路。“一起向未来”的口号,与新加入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团结”高度契合,符合奥林匹克运动、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价值和愿景,为人类携手共进、应对挑战注入精神动力。“一起向未来”是态度、是倡议,更是行动方案,表达了世界各国民众携手走向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

2021年10月20日,北京冬奥会火种抵达北京奥林匹克塔,这是中国时隔13年再迎奥运火种。

北京天安门以北14公里,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光影流转,宛如梦幻;雪国崇礼,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S形曲线与山峦形式合而为一,巧夺天工;主题口号推广歌曲《一起向未来》MV在全平台正式上线,迅速掀起全民传唱热潮……

中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谷爱凌状态出色,成为世界首位在比赛中完成两周空翻转体1440度动作的女将,北京冬奥会上,她力争为中国雪上项目实现突破;日本花样滑冰选手羽生结弦伤愈复出,希望在北京冬奥会上完成“阿克塞尔四周跳”这一从未在正式比赛中完成的极限动作,冲击冬奥会三连冠……距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一个月,全世界的冰雪健儿都满怀期待,世界也对他们充满期待。

巴赫更是直言:“北京冬季奥运会将把中国人民与世界联系起来,中国将迎来最优秀的冬季运动选手,全世界都会感受到这份热情。”

自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中国提出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和“簡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在方方面面都为奥林匹克办赛标准树立新标杆。在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办奥理念基础上,奥林匹克精神在神州大地上凝聚成新的智慧与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馆改造建设融入了很多中国元素,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不仅要办好一届冬奥盛会,而且要办出特色、办出精彩、办出独一无二来。

据新华社报道,冬奥会很多元素都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2020年发布的核心图形设计灵感来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而被称为冬奥“小红人”的体育图标则源于篆刻艺术巅峰“汉印”。两者均为动态,实现了冬奥首创。2020年年末,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搭载“嫦娥五号”登月,创造了奥林匹克与航天科技融合创新的典范。

2021年10月26日晚,北京冬奥会奖牌“同心”正式发布。“同心”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相呼应,体现了“双奥之城”的文化传承,可谓匠心独运。

北京申冬奥的成功,点燃了人们参与冰雪运动、喜迎冬奥盛会的热情,昔日小众的冰雪运动走进中国寻常百姓家。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下,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成果显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初,中国各地已建成654块标准冰场、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数量较2015年分别增长317%和41%。

北京冬奥会的筹办过程,既是中国兑现承诺、不断自我升华、快速发展的过程,更是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贡献的过程。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之时,正是中国农历春节期间,一届拥有浓浓“年味”、洋溢中华传统的冬奥会将与世人见面。

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在令人惊艳的“北京八分钟”里,习近平主席通过视频发出邀请:“我和亿万中国人民,欢迎全世界的朋友,2022年相约北京!欢迎你们,欢迎朋友们!”

我们期待着,一起向未来!

2018 年2 月22 日,在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武大靖夺冠后庆祝。

猜你喜欢

巴赫奥林匹克冬奥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巴赫
OEHLBACH(奥勒巴赫)MATRIX EVOLUTION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西方近代音乐之父巴赫
头脑奥林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