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培训时代的主要特征
2022-01-26陈李翔
陈李翔
“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和新技术浪潮的融合,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对就业带来了深刻影响,技能替代和技能更新的交织,快速改变着劳动者队伍的技能结构。
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既是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做好稳就业促就业工作的迫切需要,是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的战略举措,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更加完善,共建共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更加健全,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更加有效。
建设技能型社会,实施技能中国行动,标志着一个新的大规模培训时代已经到来。
《规划》要求,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形成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覆盖劳动者职业生涯全程,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实施。
过往实践告诉我们,增强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性,是实施公共职业培训政策和计划的核心价值。因此,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常态化,培训项目与企业需求和产业变化对接机制精准化,培训资源聚集和分享机制平台化,劳动者培训学习方式个性化,培训过程监管机制数字化等,将成为这个大培训时代的主要特征。
推动形成培训供需精准对接机制
面对这样一个新的大培训时代,必须着力解决职业培训领域供需关系结构性失衡等问题。
实现职业培训供需双方信息的及时有效对接,需要建立需求信息的有效分享机制,广泛收集和发布各类企业岗位需求、技能要求和职位招聘等多方面的详细信息,包括即时需求和近、中期需求的数量和结构等信息,并实现信息实时共享。
为此,必须形成企业岗位需求和培训项目开发的良性互动,使培训项目能够建立在可靠的、具体的需求信息基础之上;形成政府制定实施培训政策与产业发展和劳动者就业的良性互动,政府部门根据需求信息制定和发布培训政策,启动公共技能培训计划,确定支持对象和职业范围,建立和发布紧缺型职业目录、技能标准及认证规范等,按照产业走向和就业任务进行政策引导;形成培训资源聚合与培训计划、用人需求的互联互动,政府部门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培训界与产业界的紧密合作,引导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与企业协同开发新职业以及职业技能标准、课程与教材等培训资源,确认和发布培训机构名单、资质要求和教学资源等信息,为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撑。
实践证明,建立和完善这些机制,仅靠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必须以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为基础,建立常态化的信息收集、数据分析和资源共享平台。
发展数字技能和数字职业的培训
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正在深刻改变社会各行业的发展轨迹,推动着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工业、智慧醫疗、智慧学习等新业态的发展,全方位、深层次地颠覆了传统的社会生产、生活与就业方式,并改变着社会治理模式。
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正在催生大量的新技能和新职业。研究表明,到2030年,我国将有超过三成以上的劳动者面临着技能更新的需求。
培养新一代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技术技能大军,将为新经济能够高质量发展和健康运行提供至关重要的支撑。为此,《规划》启动了“数字技能提升行动”,要求加速推进职业培训数字资源建设,加大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数字营销等新技术培训力度,引导企业加强数字工作场所的职工技能培训。
在大规模职业培训中,应当发挥头部企业在数字化技术应用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数字化智力资源的聚集和积累,实施技能更新计划,赋能中小企业就业人员提高数字化水平,实现产业人才集聚和能力提升。
促进劳动者自主学习
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必须改变劳动者被动参与的局面,让劳动者有更多机会自主选择培训项目进行自主学习,这是提升培训有效性和提高劳动者参与培训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为达成此目标,一是企业用人信息要准确,培训资源信息发布及时,劳动者可据此判断培训项目的针对性。
二是对劳动者先期学习和工作经验进行有效评估,并对其生涯发展进行规划指导,劳动者据此确定学习需求。
三是学习方式泛在化,劳动者可根据自己生活与工作的实际状况随时随地选择培训课程进行学习。因此,应当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职业技能培训的在线学习平台,并建立劳动者个人学习信息数据库,为劳动者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线上测评和咨询服务,指导和帮助劳动者根据职业生涯发展和社会需求选择培训项目,从而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设立职业培训个人账户,将培训补贴作为劳动者个人权益的一部分落实到账户之中,引导劳动者自主选择培训项目,也是实践证明增强职业培训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为此《规划》提出,建立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电子档案,依托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员基础信息库和全国社会保障卡服务平台,实现培训对象实名认证,探索通过社会保障卡缴纳职业技能培训费和领取培训补贴。
同时,建立职业培训个人账户的管理机制,将培训补贴和培训费用支付的过程与劳动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直接关联,可以有效地促进职业培训项目实施全过程数字化监管,为政策性培训补贴的资金管理和风险防范提供科学可靠的管理基础。
构建培训资源数字化服务平台
《规划》强调,要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机制,持续推动公共职业技能培训扩容提质,优化公共职业技能培训资源供给。
要探索“互联网+”“智能+”培训新形态,推动培训方式变革创新。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必须形成大规模的资源聚合,创造随时随地的泛在学习条件,以有效地实现培训计划目标。
为此,应加大政府、企业、社会等各类培训资源优化整合力度,提高培训供给能力,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应当通过技术手段促进教育培训机构和相关企业按照培训计划和培训需求广泛积聚和分享培训课程、场地、设备、师资(师傅)、考核等培训资源。
技术进步催生了以平台技术为基础的共享经济,社会化专业服务平台的开发和运行模式,为建立和推广职业培训供给平台提供了实践经验和启示。各类新兴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移动通信、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和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为解决职业培训信息对称、资源聚集、精准匹配、自主选择、过程评价和过程监管等瓶颈性问题提供了可能。
构建新型的职业培训资源数字化服务平台,大规模整合岗位需求信息和聚合各类培训资源。既包括各类通用职业(工种)的需求信息和培训资源,也包括紧缺职业(工种)的需求信息和培训资源,既包括补贴性培训项目,也包括其他非补贴性培训项目;既有政策性信息资源,也有开展信息整合、资源匹配、项目评估、学习指导的各类技术标准和技术工具等;同时,应采用在线分时预约系统等必要的技术手段,促使实训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以满足大规模技能培训的实训需要。
新时代需要大培训,大培训呼唤新格局。大培训时代必须着力改善产业与教育培训、企业与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培训与学习者的互动关系,形成产教融合的新格局,切实增加劳动者接受高质量职业培训的机会,有效满足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对劳动者职业能力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