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生一座“仙人桥”

2022-01-26胡雄健

科学24小时 2022年2期
关键词:斑岩永嘉桥洞

胡雄健

永嘉仙人桥(图片由作者提供)

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天生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乡磨里村。而中国最早被记录在册的天生桥,应该在浙江永嘉。1600年前,这座天生桥就被写进了《异苑》一书。

顾名思义,“天生桥”就是在地质作用下自然生成的桥形地貌或拱门形地貌,尤以喀斯特地貌区最为常见,其成因多与石灰岩遭受流水侵蚀作用和崩塌有关。目前以跨径大小评定的世界十大天生桥,前六名都在中国,且都分布于南方喀斯特地貌区。居于榜首的广西乐业布柳河天生桥,跨径达177米;位居次席的广西凤山江洲天生桥,跨径144米,桥下有公路通行;第三名在贵州黎平,横跨福禄江,跨径138米,2001年曾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而此前曾被评为世界上最大天生桥的是美国犹他州的红层砂岩天生桥,跨径88米。笔者收藏的一块观赏石,其中就包含微型的天生桥,桥面薄如蝉翼,可一目了然天生桥的生成原理,可以说是喀斯特地貌发育演化的经典标本。

美国犹他州的红层砂岩天生桥

南京溧水胭脂河上的天生桥

此外还有一种半人工的天生桥,典型的当属南京溧水胭脂河上的天生桥。“天雨汇集胭脂河,鬼斧神工天生桥”,明朝初年,为了漕运,官府将胭脂河上巨厚的红色砂砾岩用火焚+开凿相结合的办法,打造出一座高35米、宽9米的“天生桥”,现被列为江苏省保护文物。

永嘉天生桥,是藏在深谷的壮观而奇特的地貌景观,当地人称之为“仙人桥”,它位于永嘉岩头镇鲤溪郑家庄村石桥山(古称涛山)。

这座“仙人桥”似一道优美的弧线横跨在山坡的凹谷之中,桥长50米左右,桥洞跨径27米,高约18米,桥面厚约3米。桥洞呈对称的圆拱形,拱顶的桥面薄,两侧桥墩厚,活脱脱一座天生的拱形桥,雄伟壮观,造型完美。桥拱的底面节理发育(几乎在所有岩石中都可以看到的有规律的、纵横交错的裂隙),尤以横向的节理最为密集。

从桥洞一侧观察,会发现“仙人桥”大桥洞的右侧还有一个弧形的小桥洞,约长9米、高5米,就好像主拱旁边又“设计”了一个泄洪孔一样。“仙人桥上走一走,保你活到九十九”,这句当地的古老俗语是一种美好的祝福。来到此地的人都会上桥走一走。“仙人桥”桥面边缘的岩缝中长着一些松树,有一种“立根原在破岩中”的精气神儿,树干直径可达20厘米以上。由于树木的遮挡,就算站在桥顶上也不至于因恐高感到晕眩。桥面岩石的节理与底下所见一样,以横切桥面方向的节理最为发育,且集中于桥拱的中心地带,在桥墩部位的桥面上,则出现平行走向的流动构造,这显然是熔融状态下岩浆冷凝时产生的流动痕迹。

构成“仙人桥”的岩石是单一的霏细斑岩。霏细斑岩是一种成分与花岗岩一致的次火山岩,矿物颗粒致密细小,以具有霏细结构(又称长英质结构,是指仅由石英和长石组成的微晶结构,常见于酸性岩中)而得名。其中的石英和长石,为颗粒较大的斑晶,故称霏细斑岩。霏细斑岩多形成于火山-岩浆活动的后期或结束期。随着地壳抬升,霏细斑岩两侧的围岩因构造破碎,在风化作用下遭受侵蚀剥离,而岩性均匀致密的霏细斑岩岩脉就像一堵石墙凸出于地表,但因冷凝收缩和后期构造应力产生的密集节理带,使岩石的整体性大打折扣,在流水冲刷、冻融、生物生长和重力崩塌等作用下,霏细斑岩岩脉的底部逐渐被侵蚀、掏空,并崩塌,被漫长的岁月塑造成有着一大一小两个拱曲的天生桥,被民间传为“仙人桥”,演绎出各种神话故事。

这座由霏细斑岩构成的桥,堪称国内天生桥之一绝,它虽然没有喀斯特地貌区天生桥的宏伟,但却更符合旅游考察的需求,可以从各个角度对它进行零距离观察。

图为笔者收藏的观赏石,其中包含微型天生桥。

天生桥虽然稀少,但也算不上稀罕,尤其是在南方喀斯特地貌区,总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天生桥。但令人稀罕和惊异的是,罕为人知的永嘉天生桥竟早在1600年前就被南朝一个叫刘敬叔的官员写进了《异苑》一书。该书共分十卷,收录于《四库全书》,其卷一载:“永宁县涛山有河,水色红赤,有自然石桥,多鱼獺异禽。”永宁县是永嘉县的前身。书中的“自然石桥”,即指永嘉涛山(石桥山)天生桥;“水色红赤”,可能跟此地粉红色的花岗岩和霏细斑岩有关。

猜你喜欢

斑岩永嘉桥洞
永嘉2019·4·24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产前尿动力学改变及其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及尿失禁相关性研究
过桥洞
“减”的问题用“加”解决
过桥洞
小船过桥洞
鄂东南铜山口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分析
“深入浅出”,以题载法
斑岩型铜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综述
新疆西准噶尔斑岩成矿远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