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三星堆遗址看田野考古与文物保护

2022-01-26赵敏哲夏千惠

科学24小时 2022年2期
关键词:考古学面具器物

赵敏哲 夏千惠

探寻“方舆之下”

2021年3月20日,著名的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登上热搜。这次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出土了500多件重要文物,其中象牙、黄金面具等引发了大众热议。

三星堆遗址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是我国西南地区发现的分布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蜀国都城文化遗址,距今约4500~2800年。1986年,三星堆1号坑和2号坑出土了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神树、青铜面具、金面罩、金杖、象牙等上千件珍贵文物,独特的青铜文化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考古学专家们认为,三星堆的文化面貌既呈现独特性,又与中原地区、长江中游地区的夏商时期古文化有着紧密联系。

三星堆考古发现,让考古学以极高的热度被推向公众视野。

田野考古

田野考古是考古学中获取实物资料以供研究的工作阶段,包括考古调查、考古发掘与室内整理。它是近代考古学的基础,也是考古学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在这一阶段中,考古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是基本的判断和研究方法。

三星堆遗址平面图

考古地层学根据土质、土色区分不同堆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堆积起来的物质),并根据叠压、打破及平行关系确定不同堆积形成的相对年代的先后次序,再反过来观察、分析各种文化层形成的基础以相关理论来指导发掘工作,同时对各层次的遗迹进行处理。考古类型学则是选择地层关系比较清楚、出土单位明确的典型性器物作为标准,对这些器物做型与式的区分,在区分型与式的基础上,对器物进行分析排比,最后确定文化发展的编年序列。

在科技手段还没有迅速发展的20世纪,田野考古的工作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制约。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发掘技术成为考古工作的有力支撑。在三星堆的最新发掘工作中,考古工作者们采用了发掘舱和起降机进行发掘。这种方法既能对原址进行保护,又能控制温度和湿度,从而使发掘工作不受自然天气的影响,可以全年开展发掘工作。

測量绘图及探方发掘(1986年三星堆发掘现场)

三星堆发掘工作现场使用的发掘舱

当然,由于现实条件的制约,目前田野考古工作大多数仍采用传统的发掘方式,但我们已经能看到红外技术、无人机、RTK(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遥感技术、质谱仪测年技术等在考古现场的广泛应用。这些科技手段都为当代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文物和文物保护

三星堆考古现场发掘出很多遗物,但是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的所有物品都可以称为“文物”吗?答案是“否”。

“文物”这个词最早见于《左传》“文物以纪之”。在古代,“文物”一词多指礼器和祭器。到新中国成立,通过法律法规将“文物”一词的含义确定下来,是指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迹和遗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文物认定的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

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因此只有符合上述条件才可以被称为文物。

由于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和进一步研究的需要,考古学界对文物要进行分级管理,根据不同等级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文物保护技术分为治和防两部分。对已经损坏的文物进行修复并采取抢救性的技术措施是当务之急,但是长期的任务是预防,创造良好的保存环境,延长文物的寿命,使其尽可能长久地发挥作用。

现如今我们的文物保护技术主要采取传统+现代科学相结合的手段,目的是修复已损坏的文物,保护有可能缓慢损坏的文物。具体的保护措施取决于文物本身的材质及其保存环境。

下面我们就以三星堆5号坑出土的金面具为例,具体谈谈文物保护的步骤。

1. 信息采集

将文物从考古现场提取出来之后,首先要进行观察记录、检测分析、制订保护方案。注意,考古现场发掘出来的文物不能马上清洗,要先采集样本进行监测分析,防止文物上的信息流失。

2.清洗

采用毛刷、钢丝刷、竹签等工具进行清洗,必要时可以配合使用高压喷水枪,通过提升温度、冷热交替、使用超声波等手段提高清洗效率,有时可添加表面活性剂、去锈剂、缓蚀剂等组成的复合配方清洗剂。

3.器型调整(矫形)

金面具的材质是黄金,质地较软,延展性和可锻性很高,容易变形。金器修复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将扭曲变形的金器恢复至原本状态。

首先要对金器进行测量,因为埋藏环境复杂,会导致器物物理性质改变,比如硬度发生变化,有可能导致修复过程中的损伤。如果是这样,就要对文物进行“回火”处理以降低它的硬度。

金面具含金量85%,含银量13%~14%,成分按照通俗说法是22K金,经过判断,就可以直接对它进行矫形,一点点展开。最珍贵的文物,往往需要最朴素的修缮方式。

4.补配缺损(确定材料→模具翻制→成型→焊接)

5.外观修饰(具体纹饰再仔细雕琢一遍)

6.加固封护(涂抗氧化层)

金面具出土现场

金面具复原后

用3%丙烯酸树脂(即B72)加上97%的丙酮进行稀释,加入适量甲苯,将器物放到里面浸泡30分钟,器物表面就会形成无色透明的封护膜,可以隔绝外界有害气体的侵蚀。

文物修复的国际通用原则一般是“修旧如旧”,修复后的文物依然要保持旧样貌,包括文物上原有的一些斑痕也要通过做旧来还原。

最后,留个小问题供大家思考:文物保护能提高文物的价值吗?

知识链接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物质资料,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实物,主要是物质的遗存,或者说是遗物与遗迹,包括对遺留文化的研究。

1921年,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进行首次发掘。正是这次发掘,三门峡渑池县仰韶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变成了仰韶文化的发现地。中国第一支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也因此得名,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

附:文物分类表

猜你喜欢

考古学面具器物
“何以广州”的考古学观察
认知与传承:东西方考古学理论差异比较——以新考古学为例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辽代圹墓的考古学初步观察
我们摘下面具吧
酷酷的面具
面具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