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东坡提梁壶”的造型艺术
2022-01-26蒋艳
蒋 艳
宜兴紫砂壶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高雅的艺术品位,在国内外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称赞度。在宜兴丁蜀镇制作紫砂陶的紫砂艺人非常多,大多都是从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了漫长的学艺之旅,紫砂创作需要终身在紫砂技艺和创意上不断学习和磨练,让自己的紫砂技艺足够成熟,形成专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制作出更加优秀的紫砂作品。宜兴紫砂壶传承至今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按照器型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光素器、花器和筋纹器,不同的壶型给人不同的艺术表现,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其中的视觉盛宴。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紫砂造型千姿百态,灵感绝大部分都源于生活和自然,这件紫砂“东坡提梁壶”顾名思义就是以苏东坡先生的名字命名的,第一件“东坡提梁壶”也是由苏东坡先生创作制造的,与苏东坡先生有着一定的轶事与趣闻。这件紫砂“东坡提梁壶”在传统“东坡提梁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提升了整件作品的艺术效果,营造出充分的自然意趣。宜兴丁蜀镇在民间有着关于“东坡提梁壶”的故事,传说当时的北宋大文豪苏轼先生,晚年失意,弃官来到现在的丁蜀蜀山,悠然自得地居住在蜀山山脚下的凤凰村里,对茶文化也是颇为喜爱和讲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四川眉山县人,是北宋杰出的大文学家,诗词歌赋、散文书法都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从古至今与茶结缘的文人雅士颇多,但没有一个是像苏轼那般忘我醉心投入到茶文化与紫砂文化之中的,怡然自得,品味其中的乐趣。
宜兴从古至今都是地产丰富,风景秀丽,当时不仅有着久负盛名的“唐贡茶”,还有玉女潭的金沙泉水,好茶配好水,苏东坡先生甚至觉得在此地喝茶吟诗比在京城做官更有闲情逸致,但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当时的紫砂壶都太小了,而且古代都是以煮茶为主,于是就自己设计了一款容量较大的紫砂提梁壶,后人为纪念苏东坡先生对紫砂茶器所做出的贡献,就将这件作品命名为“东坡提梁壶”。苏东坡在设计制作这件作品的起初就不是很成功,在尝试了几次以后都以失败告终,后来有一天晚上,他的小书童提着灯笼来给他送点心,苏东坡看着灯笼一下子就来了灵感,心里想到:为何不按照灯笼的样子制作一把茶壶?在不断尝试和失败之下终于将壶身给设计了出来,在设计壶把时又犯了难题,因为当时都是以煮茶为主,按照正常的壶把安放在茶壶的右边,在煮茶时就会把壶把熏黑,而且会非常烫手,在百般思虑之后,抬头之时看到了屋顶上的房梁,看见屋顶的大梁从这头搭往另一头,两头都非常牢固被木柱支撑着,于是他就按照屋梁做了壶把,就这样“东坡提梁壶”就诞生了,不仅煮水方便,容量很大,而且拿捏起来也是非常称手。这件紫砂“东坡提梁壶”还是以传统的壶型为创作基础,在提梁和壶钮上做出了一点变化,让木头树桩的纹理斑驳更加明显,壶钮也是用了与提梁一样的斑驳效果,互相呼应,整体壶身古朴端庄,提梁处的空间虚实关系到位,整个空间感十足,设计得简约巧妙,虚实层次感将整体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空间放得更加大,立体空间感十足,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力和视觉审美的享受,整体造型生动逼真,给人惟妙惟肖之感,充满了遒劲有力的生命力。
宜兴紫砂壶是生活中的实用器具,更是充满了艺术感和价值性,作为以紫砂为创作的继承传统就是创作的基础,在以“东坡提梁壶”为主题进行创作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苏东坡先生对茶文化和紫砂文化的热爱,充满了丰富的精神内涵,也让艺人在制作的同时感受到这份返祖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