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落知秋品雅俗
——谈《一叶知秋》壶的造型和艺术美

2022-01-26蔡歆怡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壶把壶嘴紫砂壶

蔡歆怡

紫砂花器是众多的紫砂器中最为复杂的一种,它的造型照样是模仿自然界中的万物,比如植物、动物、器物等等,并且根据造型的要求加以变形制作成抽象的形态,将自然界中万物所展现的美的一面通过手上的塑造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传统的审美讲究的是材美工巧,将自然万物的美好事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博采众长,给紫砂赋予新的生命力。好的紫砂器讲究的是造型和艺术的结合,造型是紫砂壶的基础,而其意境才是根本,所以紫砂壶器也是伴随着这种理论应运而生的,这也是紫砂壶发展的必然产物,符合人们雅俗共赏的诉求,这把《知秋》壶便是符合人们审美雅俗共赏的一件作品。

这把《知秋》壶壶身整体采用圆形造型,采用的是光素和植物造型相结合的手法,整体壶身饱满圆润,大方自然。而壶嘴和壶把则是选用我们日常经常看到的树枝和树干的形象作为创作灵感,给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形态之美。在壶嘴、壶把的刻画上将富有年代的树皮裂痕完美地表现了出来,形象又生动地展现出其沧桑之感,树枝弯曲的变化加上其造型变化的塑造将其与自然连接起来。壶把的枝干顺着壶身蔓延出来,壶钮是一根蜿蜒伸展出来的树枝状形态,在壶钮下面有一片树叶附在其上,中间突出,显得生动自然,不那么僵硬的造型更加地贴近自然,就如同秋日里秋风起,落叶落下后,整个树枝上独留一片孤叶随风飘荡一般。整把壶的造型自然协调,相映成趣。

细观这把《知秋壶》,就如同一个刚劲有力的老的树桩,壶身饱满圆润,显得朴素自然,壶把自壶身延伸而出,自然的肌理精细有致,上面的树瘤和疤痕的刻画凸显其在岁月的磨砺下留下的沧桑之感,给人带来一场视觉盛宴。壶把上端顺着壶身慢慢隐于壶身之中,而在壶盖上有慢慢的蜿蜒伸出形成壶钮,壶钮处并不是单纯的桥钮,一弯落下,而是在中间有加以起伏状,这样既使壶钮不至于那么的生硬,又给整个壶增添了情趣。再者在壶钮处的那一片树叶直中主题,将人们带入“一叶知秋”的主题。尽管说一叶知秋的主题在这里展现,但也不能单纯地将壶身的作用去掉,壶身整体光素器形象,给人一种干净饱满的感觉,尽管它不是整个壶的主题,但是它所起到的烘托效果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整把壶将点、线、面三者和谐统一的结果。这把壶衔接自然,彼此协调。壶的壶嘴、壶把、壶身比例的协调恰到好处,相互之间错落有致,关系密切,有静有动,静是壶身的静,动则是那片随风飘荡却又附着在壶盖上的那片树叶,从此也可见秋之韵味。所谓“一叶知秋”,观之物即可见整体,在夏秋交替的季节,树叶随着秋风起而纷纷落下,秋意渐浓之时,行走在林间看到一棵苍老的古树上一片树叶正在随风飘荡。这种场景颇有以小见大的感觉,观之一物可见整体,令人回味无穷。恰如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讲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禅宗思想。

观《知秋壶》可见整把壶的制作和设计都符合点线面的整体统一,其所显现的气质和造型上的娴熟表现都将“知秋壶”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充分地显现出创作者娴熟的技艺、高超的艺术水准。紫砂壶的造型表现不仅要有其表达的意义,又要在造型上实用。有了意境的表现才能让整把壶具有意蕴,自然也会使人越看越美;没有意境的壶则会给人以空洞之感,观看久了反而越发心生乏味。这把壶的造型虚实间自然和谐,让人越欣赏越喜欢。紫砂壶的发展是随着其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集合人们的审美而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既要符合传统,又要加入时代的特征,这样才能使之成为时代发展中的力量,不断前进。

中华传统文化很早就已经有了以小见大的说法,人也应该如《知秋壶》一样,不管是在大事还是小事上,都要坚持原则,对于正确的事情要坚持,对于错误的小事也不能放任,在制作作品的时候也要融入自己的感情,从小的细节入手,提升自己的作品质量,不断延伸自己作品的价值。

猜你喜欢

壶把壶嘴紫砂壶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碧桃千秋 流韵四方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一粒珠
语法填空
购买紫砂壶4忌
购买紫砂壶忌4
趣味多音字(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