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

2022-01-26朱志军

关键词:门槛经济带长江

王 江,朱志军

(石河子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832003)

一、引 言

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经济资源流向和要素理性配置的聚集场所,从改革开放到当前,城市经济发展成就斐然,但也存在着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失衡、生态环境破坏以及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不断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关键举措,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要求。无论是在人口规模、经济体量还是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都占据重要地位。在提升我国东中西部协调互动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对内对外开放、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极具战略意义。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金融以经济为依托。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支持和保障。金融体系通过自身扩张降低交易成本,聚集社会闲散资金;通过各种金融工具,改善储蓄结构;通过信用扩张增加生产投资的比例,将资金有效转化为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是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鉴于当前长江经济带区域内金融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研究金融发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对提升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学者对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大体分为三类,分别为促进、抑制和非线性关系。金融系统主要通过减低信息不对称和经济成本等问题进行资本的积累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经济增长[1]717-737。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发展、金融规模、金融空间联系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2]393-412;[3]109-117;[4]145-147。聚焦农村地区的研究表明金融发展效率提高,会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5]35-45,而以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为研究对象也显示整体上金融发展会带动经济发展[6]165-168,以121 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也显示金融业利润的提高能够加快这些国家的金融深化进程,最终证明金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7]23-32。然而金融规模的扩张,尤其是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强烈,波动性大的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张会对整体经济增长产生负面抑制作用[8]126-136+149。当金融发展水平偏离正常发展水平时,二者之间就会呈现负相关[9]45-54,因此金融资本存量与实体经济资本存量应当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10]23-30+36。同时,金融业过高的平均工资对社会资源“初次分配”也会造成影响,使得人才资源以及企业家人才不断涌入金融业,导致其他行业人才缺失,影响了其他行业的劳动力市场[11]149-154;[12]26-41。从影响机制的演变过程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理论研究表明,二者呈现非线性关系[13]36-47。具体为倒“U”型关系[14]21-29;[15]36-44。不同的学者还从不同的门限变量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例如技术创新水平等[16]93-98。因此金融规模的扩大需要与一国制度环境的发展相适应,缺乏有效的制度监管,过度金融发展会遏制经济增长,与僵化的制度共同加剧经济的衰退[17]108-116。

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和基本特征的准确把握,既是相关理论探索的必然要求,也是度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经济高质量发展自十九大报告提出之后,目前对其内涵主要从以下四个视角展开。社会主要矛盾的视角: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如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18]5-18;也是促进经济转型、理顺体制机制、实现社会公平和绿色生态的发展[19]1-7。从微观和宏观对照视角:经济发展质量应同时考虑微宏观层面,从满足居民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到国民经济总量、效益、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20]7-14。从供求关系和投入产出视角:高质量发展就是高质量的供给、需求和投入产出[21]19-41;[22]25-34,在确保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作为中心,推动经济发展,顺利实现质量、动力、效率三方面的优化[23]16-24+41。完善要素供给机制,促进各种要素市场化配置能力提升,最终实现从要素驱动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的高质量发展[24]57-64。从新发展理念的视角:新发展理念是基础[25]14-20,其中创新是第一动力、开放是必要之路、协调是内生特点、共享是根本目的、绿色是普遍形态[26]17-26。

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研究是其测度的前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单一指标测度:全要素生产率是较为常见的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27]3-23;[28]60-67,其中考虑了环境因素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也使用较多[29]52-54。但单一指标很难全面衡量高质量发展水平。多个维度综合指标体系:大多从将经济高质量发展分为共享、创新、开放、协调、绿色5 个方面,更为全面测度高质量发展[30]67-76。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地域分别测度了各地区的高质量发展状况[31]31-39;[32]77-86。得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呈现“东强西弱”和“南强北弱”的空间特征[33]9-13。也有学者在五大发展理念基础之上拓展细化更多维度来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34]3-20。

现有研究表明: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不同地区和城市,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从视角、内涵以及指标体系构建也略有差异。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综合现有研究,仍然存在以下改进空间:(1)在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上,很少用五大发展理念从地级市层面构建多维度指标体系。(2)在地级市层面探讨二者非线性关系较少。本文的贡献在于:(1)基于五大发展理念,从地级市层面构建多维度指标体系;(2)采用动态面板模型SYS-GMM 和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深入地级市层面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丰富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贡献力量。

三、实证分析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构建及分析

1.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

本文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在全面考虑了相关城市数据的可得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之上,选取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作为样本。分别从经济发展绿色性、有效性、协调性、创新性和共享性,构建包含了5 个一级指标、26 个二级指标来综合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

利用熵值法计算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样本数据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EPS数据库、《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各省市统计公报等,部分指标的缺失值采用插值法补全。具体指标如表1 所示。

表1 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2.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分析

图1 显示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呈现波动发展趋势。其中,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下游地区城市最高,全流域地区城市次之,中游地区城市和上游地区城市最低。具体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2008—2010年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处于较低水平,原因在于金融危机的影响。2010—2013年为回升发展期,并且下游地区和中游地区与上游地区的发展差距不断拉大。2014—2017年处于平稳期,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稍有回落。2018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波动性方面: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城市波动性最大。

图1 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图2 可知,长江经济带2007—2018年11 个省及直辖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高于平均值的省份和直辖市共有5 个分为三个梯度,分别为上海均值为0.7272,其次为浙江均值为0.3043,江苏均值为0.28163 和重庆均值为0.2839,最后为湖北均值为0.2109,其余省份均低于平均值。经济高质量发展最低的省份为云南和贵州平均值分别为0.1179 和0.1525。

图2 长江经济带各省及直辖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表2 中可知,高于平均值的城市约占研究样本城市的35 左右,其中下游地区的城市个数占据高于平均值城市数量的一半以上,并且绝大多数集中在江苏和浙江,安徽较少且有减少趋势。上游地区的城市个数占据高于平均值城市数量仅为10 左右。中游地区湖北省的变化较大,从2007年的5 个城市增加到2018年的9 个城市,实力不断增强。大部分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低于平均值,且大多集中在中游和下游地区。

表2 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

(二)实证模型构建

1.模型构建

本文构建静态计量模型来分析金融发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模型如下:

考虑到前期经济高质量发展会对当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故在静态面板模型的基础之上引入被解释变量滞后一期,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如下:

其中:hqit为被解释变量,表示经济高质量发展;hqit-1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滞后一期;解释变量finit具体分为fin1it和fin2it,分别代表贷款/GDP 和存款/GDP;controlsit为其他各控制变量;εit为随机扰动项;其中i 和t 分别表示城市与年份。

2.变量选择和描述性统计

被解释变量:经济高质量发展(hp),上文计算得出。解释变量:金融发展:本文分别采用贷款/GDP(fin1)和存款/GDP(fin2)来表示长江经济带金融发展水平。控制变量:政府干预(gov):财政支出/GDP。房地产发展程度(rea):房地产投资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乡收入差距(gap):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人均纯收入。经济发展水平(pgdp):各城市人均GDP 取对数。信息化建设(pos):城市邮电业务总量取对数。以上指标数据均来自于EPS 数据库、《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各省市统计公报等。

表3 描述性统计情况

从统计结果可知变量统计值共有1 296 个,核心解释变量fin1 的方差小于 fin2。控制变量gov、rea 的方差相对较大,表明内部差异性较强。gap 和pos 方差较小。

3.金融发展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回归分析

本文分别用最小二乘法OLS,固定效应模型(豪斯曼检验确定)和系统GMM 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由于在现实经济环境中,当期经济高质量发展肯定受到前期的影响,为解决内生性问题带来的估计偏误,在静态面板模型的基础之上,加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滞后项作为解释变量,构建SYS-GMM 模型。表4 中所示结果分别是采用了OLS、FE 和 SYS-GMM 三种不同的估计方法对其估计。实证结果显示:在SYS-GMM 模型中,经济高质量发展滞后项对当期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较为显著。核心解释变量方面:fin1(贷款/GDP)在三种估计方法之下,在1 水平上都显著为正。表明贷款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原因一方面在于随着我国金融监管改革和金融机构资金配置目标的转变,我国金融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企业从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不断下降,优化了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使得整个社会的资本要素配置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从而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金融中介机构在提供资金的同时对不同类型企业创新生产项目进行风险甄别,在解决企业研发投人不足的同时降低了企业风险,通过推动企业内部技术进步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fin2(存款/GDP)在三种估计方法之下,结果都显著为负,只是显著性水平略有差异,表明存款规模的不断扩大,会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原因可能为存款规模的不断扩大,意味着投资和消费减少,表明投资者对于经济发展的预期较为保守,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产生负向影响。

表4 金融发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同模型的回归结果

控制变量方面除了gap 不显著之外,其余控制变量在OLS、FE 和SYS-GMM 模型都显著,其中rea和pgdp 在所有模型中都呈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余控制变量在不同的模型之中符号略微有所差异,主要原因可能是模型设置差异所导致。对模型的合理性和模型中所使用的工具变量的有效性进行检验,以加强模型回归结果的可靠性。AR(1)、AR(2)结果表明扰动项的差分存在一阶自相关,但不存在二阶自相关,Sargan 检验P 值均大于0.5,不存在过度识别的情况。

4.异质性分析

由于长江经济带城市在各种要素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差异显著,通过细分不同区域考察,深入了解其差异性。

表5 回归结果表明:无论是下游、中游还是上游地区城市,hqt-1的系数在1 的水平下均显著为正,即前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对当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呈现出下游地区到上游地区依次递减的趋势。由此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惯性,且影响程度取决于前期的发展水平。

表5 金融发展与长江经济带城市高质量发展不同地区回归结果

核心解释变量方面,长江经济带下游、中游、上游三大地区城市回归结果可知,fin1(贷款/GDP)的系数分别在1 、10 和5 的水平下显著为正,系数依次为0.016、0.004 和0.015,说明在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中贷款都促进了该地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程度:下游地区城市较强,依次为上游地区城市和中游地区城市。该结果与王冲、李雪松(2019)研究基本一致。造成中部地区影响程度较弱的原因在于中部地区直接融资占比较高。fin2(贷款/GDP)在上游地区和中游地区都不显著,在下游地区fin2(贷款/GDP)的系数只在10 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说明存款规模的持续扩大会阻碍长江下游地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原因在于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金融市场发展完善,投资渠道多元。理论上讲存款规模的不断扩大可能源于多元投资渠道的萎靡,进而导致消费乏力,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控制变量方面可知gov 系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下游地区具有促进作用,中游地区和上游地区呈现阻碍作用,但是中游地区不显著。原因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之中,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出自于政府融资。下游地区城市政府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尤其是环境保护,科技、教育等方面投资显著。而中游地区和上游地区经济的发展则对政府的投资依赖性较大,大量的政府支出会不断挤压私人投资,降低市场效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控制变量rea 在中游和上游地区比下游地区更为显著。原因在于下游地区经济发达,房地产投资处于饱和状态,城市建设环境较为完善,大量人口流入,促使房价攀升,房屋需求者会花费大量储蓄于房款,导致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会弱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中游和上游地区城市处于城市发展初期和中期,城市房地产投资的边际收益还未达到临界值,城市房地产投资比重的增加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控制变量pgdp 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中游地区最高,下游地区和上游地区次之。原因在经济总量保持平稳和经济增长速度可持续是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因此控制变量pgdp 指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控制变量gap 在长江经济带三大地区都不显著。pos 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促进作用,其中上游区域城市的促进作用要强于下游区域和中游区域,原因在于上游地区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比中下游地区城市完善。此外AR(1)、AR(2)以及Sargan 检验都通过了各自检验。

总体来看,fin1 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影响程度具有地区差异性;中游地区城市影响程度最低,其次为上游地区城市和下游地区城市。fin2 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下游地区城市呈现出阻碍作用,在中游地区城市和上游地区城市影响不显著。

(三)金融发展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门槛特征

1.动态门槛面板回归模型的构建

为了深入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本文通过设置动态门槛面板回归模型深入探究。基于此本文分别以fin1 和fin2作为门槛变量,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本文以Hansen(1999)提出的门槛回归思想为基础,设置如下动态门槛面板回归模型:

式中:hqit表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hqit-1表示经济高质量发展滞后一期;fin1it和fin2it为本文选取的门槛变量,分别代表贷款/GDP 和存款/GDP;controlsit为其他各控制变量;I(·)为示性函数;γ 为相应的门槛值;下标i 和t 分别表示城市与年份。

2.门槛效应检验

从表6 中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全流域城市数据中,当门槛变量为fin1 时,单一门槛检验在10 的水平下显著,存在非线性关系。当门槛变量为fin2 时,单一门槛检验在5 的水平下显著,存在非线性关系。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城市门槛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无论门槛变量为fin1 还是门槛变量为fin2 时,下游地区城市、中游地区城市和上游地区城市都存在单一门槛,存在非线性关系。

表6 门槛效应检验结果

接表6

3.门槛结果估计

如表7 所示,长江经济带全流域城市fin1 的门槛值为1.109;fin2 的门槛值为1.662。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城市fin1 的门槛值为1.874;fin2 的门槛值为1.662。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城市fin1 的门槛值为1.271;fin2 的门槛值为1.250。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城市fin1 的门槛值为1.240;fin2 的门槛值为1.402。

表7 门槛结果估计

4.回归结果分析

从表8 的实证结果显示:hqit-1的系数在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实证结果中都在1 的水平下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程度依次为下游地区、全流域地区、中游地区和上游地区。与现阶段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现状吻合。

表8 动态门槛面板模型回归估计结果

从长江经济带全流域城市分析:当fin1 作为门槛变量时,fin1 的取值低于门槛值1.109 时回归系数为0.013,回归结果在1 的水平下显著,表明贷款规模不断扩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当fin1的取值超过1.109 的门槛值时,回归系数在10 的水平为0.001,表明超过门槛值之后,贷款规模的不断持续增加,促进作用不断递减。fin2 作为门槛变量时,当fin2 的取值低于门槛值1.662 时,fin1的系数为0.001,结果在10 的水平下显著;当fin2的取值超过1.662 门槛值时,fin1 的回归系数在1 的显著性水平下为-0.011,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阻碍作用。由此可见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该保持适当的存款规模。

从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城市分析:当fin1 作为门槛变量时,fin1 的取值低于门槛值1.874 时回归系数为0.026,回归结果在1 的水平下显著,表明贷款规模扩大使得充足的资金流入市场,缓解大量下游地区企业的融资困难,同时提升企业研发水平,增加企业产出,进而带动各行业消费需求增加,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当fin1 的取值超过1.874 的门槛值时,回归系数在10 的水平为0.001,表明超过门槛值之后,贷款规模的不断持续增加,促进作用不断递减。原因在于贷款规模的持续增加,使得不能被实体经济吸收的贷款进入到虚拟经济领域空转,加大了系统性风险的发生。fin2 作为门槛变量时,当fin2 的取值低于门槛值1.662 时,fin1 的系数为0.002,结果在5 的水平下显著。当fin2 的取值超过门槛值时,fin1 的回归系数为-0.019,结果在5 的水平下显著。与全流域城市结果一致,表明在存款不断转化为贷款的作用机制下,保持贷款规模的适度性很有必要。

从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城市分析:当fin1 作为门槛变量时,fin1 的取值低于门槛值1.272 时回归系数在1 的水平下为0.029,促进作用明显;当fin1 的取值超过1.272 的门槛值时,回归系数在10 的水平下为0.003,表明贷款规模在GDP 中比重的不断增加,促进作用边际递减。原因在于中游地区城市,经济发展整体协同性较高,发展态势良好,作为连接长江上下游的重要节点枢纽,金融力量对拉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潜力巨大,所以影响程度更强,但是贷款规模的过度扩张会使得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概率增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fin2 作为门槛变量时,当fin2 的取值低于门槛值1.250 时,fin1 的系数为0.008,结果在10 的水平下显著。当fin2 的取值超过门槛值时,fin1 的回归系数为-0.012,结果在5 的水平下显著。表明贷款规模的适度性有利于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城市分析,fin1 作为门槛变量时,fin1 的取值低于门槛值1.240,回归系数在1 的显著性水平下为0.029,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当fin1 的取值超过1.240 的门槛值时,回归系数为0.016,回归结果不显著。原因是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较低,资金供应相对短缺,经济高质量发展处在不断上升阶段,许多领域对资金需求强烈,金融资源供需矛盾突出。fin2 作为门槛变量时,当fin2 的取值低于门槛值1.402时,fin1 的系数为0.010,结果在1 的水平下显著;当fin2 的取值超过门槛值时,fin1 的回归系数为-0.001,结果不显著。而 fin1 作为门槛变量时的门槛值小于fin2 作为门槛变量时的门槛值,一方面反映出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储蓄率较高,另一方面高储蓄率也意味着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需要在投资和消费等经济领域发掘需求,以便更好带动该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控制变量方面,gov 在全流域和下游地区促进作用显著,上游地区和中游地区不显著。gap 只在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显著,其余地区不显著。pgdp 在各区域都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中游地区和下游地区最强。pos 和rea 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当fin1 作为门槛变量,长江经济带全流域城市以及上、中、下游地区城市,fin1 对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呈现出非线性关系。随着贷款规模的增加并超过门槛值,贷款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边际递减趋势。当fin2 作为门槛变量,长江经济带全流域城市以及上、中、下游地区城市,fin1 对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呈现出非线性关系,可知适度的存款规模有利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四)稳健性检验

1.替换样本分类

按照城市规模对样本分组进行估计。本文以国务院2014年对城市规模的划分标准,采用《2019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长江经济带各市市辖区常住人口数据,将108 个城市划分为三类,大城市(包括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62 个、中等城市32 个和小城市14 个,用SYS-GMM 模型对其三类城市进行回归。

从表9 回归结果表明,大、中、小城市的系数在1 的水平下均显著为正,与上文呼应。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影响程度略有差异,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相差无几,小城市最弱。核心解释变量方面,fin1(贷款/GDP)对三类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都有正向影响。显著性方面小城市最强,影响程度方面中等城市最大。fin2(贷款/GDP)整体上对三类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呈负向影响,但是大、中城市显著,小城市不显著。从整体来看结果基本与上文一致,表明回归结果可靠。

表9 替换样本分类的稳健性检验结果

2.替换解释变量和模型

使用固定效应模型(FE)把核心解释变量替换为金融业从业人员(fin3),增加核心解释变量二次项验证其非线性关系。

根据回归结果分析可知,模型FE(1)的结果中,fin3 除了中游地区不显著,其余地区均显著为正,验证了上文的结论,表明金融发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模型FE(2)中加入fin32可以发现fin3 和fin32的符号相反,且回归结果都显著,也间接验证了二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其中在FE(2)中fin3 系数显著为负。原因是金融业的不断发展,金融业高收入会吸引人才资源大量流入,影响了其他行业的劳动力市场,从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控制变量与上文基本保持一致,回归结果可靠。

四、结论与启示

研究结论:(1)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程度不同。下游地区城市最高,其次为全流域城市、中游地区城市和上游地区城市。(2)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惯性,影响程度从下游地区到上游地区依次递减。(3)金融发展对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不同:贷款的促进作用在下游地区最为明显,中游地区最弱;存款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全流域城市和下游地区城市呈现出阻碍作用,在中游地区城市和上游地区城市影响不显著。(4)二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方面:无论是贷款还是存款为门槛变量,长江经济带各区域都存在单门槛效应,贷款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边际递减趋势,要使得经济高质量发展,存款规模必须适度。

基于以上结论,启示如下:(1)统筹协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个方面,立足实情,努力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提升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2)面对金融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以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抓手,切实保障各地区对金融资源的需求。努力缩小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城市之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距离。(3)金融发展必须要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一致。只有保持金融规模适度性,才能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4)积极加强宏观调控,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政府应当积极推动金融发展,提升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

猜你喜欢

门槛经济带长江
拆除不必要的“年龄门槛”势在必行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长江之头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
异地高考岂能不断提高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