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工作的再思考

2022-01-26孙社文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职业

孙社文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北京100042)

0 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描绘了到2035年我国职业教育“两步走”的发展战略蓝图,强化了扎实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路径,明确提出了“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突破了长期以来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天花板”,打通了职业教育发展“断头路”的困境。《意见》的出台引起社会各界极大关注,令人欢欣鼓舞,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未来充满期待。

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举办方,职业院校在看到未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事实上也面临着“双重”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一是客观上,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能力的高质量要求。“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十四五时期及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线,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不断涌现,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能力提出高质量要求。二是主观上,职业院校自身对固化和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高质量要求。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正式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同等重要的定位[1]。与普通教育竞相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强化类型特色,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必须坚守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不动摇,积极探索职业院校办学治校方略,下大力气抓好内涵建设,打造职业教育品牌。

客观上和主观上的要求是相辅相成的,两方面要求均聚焦在“质量”上。人才培养质量高,自然会增加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易于品牌标签化,加深社会群体对职业教育特色的认知;而被社会认可的教育类型则一定是有质量保障和竞争力的。因此,新时代职业教育在由“层次教育”划转为“类型教育”的背景下,狠抓“质量”紧迫且必要。

1 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区别,蔡元培先生比喻为“房屋”和“地基”的区别:职业教育好像一所房屋,内分教室寝室等,有个别的用处;而普通教育则像一所房屋的地基,有了地基,便可把楼台亭阁等建筑起来[2]。

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是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面向能力的实践教育、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3]。我们必须遵循职业人才的培养规律,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高度重视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工作面临的问题更大、挑战更多,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工作急需同步升级换挡。

1.1 生源渠道和师资结构的多样性

1.1.1 生源渠道多样性带来的挑战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黄炎培先生说: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我国职业教育已成为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经济发展、国家脱贫攻坚等的重要战场,“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

随着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分类考试招生方式成为招生主渠道,以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受教育需求。职业院校学生群体呈现“来源多样化,结构多元化”的特征,给学校教学实施及质量保障带来全新的挑战。以高职院校为例,目前生源渠道有参加普通高考的学生、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高中对口招生的学生、初中毕业的学生。除此之外,高职扩招政策实施后,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和企业在职员工,也已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生源。

1.1.2 师资来源及结构带来的挑战

职业院校的师资来源有自主招聘的毕业生、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社会人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特殊高技能人才等。

按照“职教20条”要求,职业院校通常采用专兼结合、引进与培养并举、校企师资双向流动等机制,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打造双师队伍。因此,职业院校的师资状况同样呈现“来源多样化,结构多元化”的特征,且存在“双师能力”差异问题等,师资管理、师资质量保障等工作更为复杂,难度更大。

1.2 教学资源及教学标准的独特性

1.2.1 教学场地和实践条件

职业院校教学场地有校内的普通课堂、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以及大量的实验实训室、实训基地等,更多的教学场地是企事业单位的各种实际工作现场。教学实施在学校和企业之间交替进行,工学结合下教学组织及其质量如何保障是职业院校的一道必答题。

1.2.2 专业课程资源

职业院校肩负着面向在校学生开展学历教育和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的法定职责[1],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方式、呈现方式及应用场景等方面更加强调学习与实践之间的匹配性。为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元素纳入其中,课程资源需要进行动态更新。一些职业院校积极探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岗课赛证”融合(“岗”即工作岗位,“课”即课程体系,“赛”即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证”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及推行活页式、工作手册式及立体化教材等,课程资源的形态发生根本变化。

近几年来,国家支持校企联合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建成了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专业教学资源库中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接职业标准、技术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资源内容丰富多样,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支持学生、教师、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自主选择,进行系统化、个性化的学习,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

但是,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目前能够覆盖的专业数量仍严重不足,需要进一步开发。因此,课程资源的质量及其应用效果在很大程度制约着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

1.2.3 教学标准

国家层面,教育部发布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包括专业目录、公共基础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和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这些标准构成了我国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为各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提供了规范和遵循。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等需要,教育部动态更新并发布职业教育新专业目录,使职业教育更好地对接产业体系,服务产业变化。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新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其中:中职专业358个、高职专科专业744个、高职本科专业247个。对照新专业目录,一方面许多专业目前仍缺少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另一方面已有教学标准在职业院校落地实施不到位,对于职业院校的教学规范性、教学质量评价存在依据和权威性不足等问题。

除此之外,目前国家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制度等也亟待完善。所以,与普通教育比较,职业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国家层面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职业教育制度和职业教育标准。

1.3 培养过程及质量监控的复杂性

与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在教学组织、实施及其质量监控等环节更为繁杂,这里仅以职业院校的培养方案为例来说明。

一是职业院校的培养方案普遍为多学制培养方案并存。如3年制、5年制、中高职衔接,甚至弹性学制培养方案等等。

二是职业院校的培养方案更加强调培养对象的差异化,满足社会成员个性化、多样化、终身化的学习需求。比如,推行分层次培养,改变“大一统”的培养方式;许多专业启动1+X证书制度,以满足学生获取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需求;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等。

三是职业院校的培养方案本质上又是校企合作培养方案。方案是校企双方联合完成的,满足行业企业最新的人才规格要求。如,长中短期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等。

四是职业院校培养方案的更新、增减频繁。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职业院校需要定期进行专业定位、岗位定位和社会需求调研,进行专业及岗位定位评估,跟踪专业及岗位定位调整情况等,从而及时更新、增减培养方案。

职业院校培养方案的这些特征,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但是,培养方案的多样化、生源渠道的多样性、师资队伍的多元结构、教学场地工学交替、教学内容紧贴岗位需求、多维度过程考核评价以及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落地运行等,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教学质量监控点大幅增加,提高了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复杂度。

1.4 认识不足及质量保障的薄弱性

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决定了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工作需要重新定位,不能简单照搬普通学校质量保障的常规做法。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出台《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随后陆续发布了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和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分类指导推进职业院校开展诊断与改进工作。这项具有前瞻性的重大举措,极大地推动了职业院校规范办学、自觉履行办学主体责任的工作,促使学校领导层重视质量管理。许多学校纷纷设立了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积极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发展能力等。

目前,国家层面对于国家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制度和职业教育标准等基本建成且在继续完善。但是,学校层面对于内部质量保障的认识和实践等,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主要问题表现在:质量保障工作理念滞后、认识模糊,甚至对于质量管理、质量监控、质量保障、质量保证等概念混淆,理解存在偏差;实施质量保障工作还存在简单化、表面化或泛化现象,缺乏动力;对于质量保障工作理论研究不够,普遍缺乏顶层设计,质量保障工作难以入手、难以落地等。虽然教育部发布了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指导方案聚焦学校质量保障的各层面、各要素等细节的具体措施,列出详细的诊断项目、诊断要素和诊断点,其中:高职设有5个诊断项目、15个诊断要素、37个诊断点;中职学校设有6个诊断项目、16个诊断要素、99个诊断点[4],但是不能简单将其作为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总设计,更不能把搭建完成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管理平台”视为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

2 高标准建设质量保障体系

近几年来,构建职业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方案,相关文献基本集中在“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模式、澳大利亚TAFE模式、ISO9001标准及各种质量管理理论”等。这些方案普遍大而全,但又没有提出清晰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总体框架;方案涉及要素繁多、层级复杂,对校园信息化基础条件要求高,缺乏可操作性;有的方案仅仅是国外国家层面质量保障体系的缩略版,对学校保证立德树人的第一质量体现不够等等。

2.1 几点共识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首先需要回答4个维度的问题,即保什么?为何保?谁来保?怎样保?其次,需要达成对教学质量保障的几点共识,即“学校是教育质量保障工作的主体;教学质量是办学质量和教育质量的核心;教学质量形成于教学全过程;保障重点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应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教学质量监控结果的反馈及改进应形成“闭环”等等。

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学校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应进行顶层设计,从学校教学工作的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方面成体系化设计,实施目标管理,强化层级管理,实现过程管理,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全过程控制、全要素评价”。

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5],为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多样化发展需求,评估指标分为2类4种,由高校自主选择适合本校的“评估套餐”。第Ⅰ类评估指标针对具有世界一流办学目标、一流师资队伍和育人平台,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普通本科高校。重点考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必备的质量保障能力及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举措与成效。第Ⅱ类又细分为3种,针对其他高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第Ⅰ类)如图1所示。

图1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 评估指标体系(第Ⅰ类)

采取柔性分类方法评估,可以用评估分类来引导学校科学定位,尤其是提供了第Ⅰ类评估指标,对于那些定位于世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能力等给出了明确标准,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

新一轮普通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的推出,对于启发、认识、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理念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2.2 建设原则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6]:

一是自主保证和系统全面性原则。引导建立和提升全员质量意识,人人负责、层层把关,源头控制,发挥质量保障个体作用,把提升教学质量贯彻落实到人才培养过程的每个环节之中。

二是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原则。树立现代职业教育质量观,关注学生发展,专业与课程、资源条件、运行管理、质量评价等应围绕学生展开;持续改进教学质量,形成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

高水平的质量保障体系,即要符合国情、顺应教育发展趋势,体系结构逻辑清晰,指标内容导向明确,又要能适应职业院校不同校情,实践操作性强。这样,各职业院校能够快速启动,逐步推进,找到学校质量保障工作的发力点,久久为功,形成学校自身质量保障亮点。

2.3 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

笔者在“一点、二线、三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7],对标高水平的质量保障体系要求,提出了建立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如图2所示。

2.3.1 质量目标

聚焦“人才培养质量”总目标,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第一质量。

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能力提出的高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职业院校在技术服务和培训等方面的服务能力,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以办学理念为引领,打造学校现代质量文化。职业院校质量保障的发展,必须从“被迫”发展向培养高质量文化机制的自觉转变。树立立足本位、创新发展的责任意识,坚持促发展和保底线的统一。履行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主体责任。普及和提升全员质量意识,培育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氛围,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局面,使追求质量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

2.3.2 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是“人”生成的,更需要“人”来保证。必须要守护好“教学运行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2条主线。明确教学质量保障管理组织机构的职责分工;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以及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教学质量标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并持续优化,形成有效的质量控制机制。

质量保证体系应由制度保证体系、组织保证体系、标准保证体系及工作保证体系等组成。以标准保证体系为例,各学校依据校情实施不同的教学质量标准(如ISO9001标准),就可以体现出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特色。质量保证体系的组成如图3所示。

图3 质量保证体系的组成

2.3.3 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是实施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工具、手段等,可以分为保证质量的制度措施、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两大类,如图4所示。

图4 质量保证措施的分类

职业院校主要开展“教学诊改”“质量内保”及“他方评价”3个层面的质量管理工作。

(1)每一位教师对承担的每一项教学任务实施自我诊断与改进。(2)每一个教学实施部门对教学安排、教学过程组织及教学实施的每一个环节做好质量管控。(3)质量管理部门组织开展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加强质量反馈与发布,发挥评价结果效用;建立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根据第三方评价反馈情况,对全校教学工作进行改进和优化。

3 结语

教学质量保障工作成效如何?本文引用湖南大学教科院姚利民教授总结的6个方面表征来评判。即学校是否已从关注结果质量评价,向关注质量生成的全过程转变;学校是否已从相对分隔、孤立的质量管控措施,向全面系统的质量管理转变;学校是否已从依赖外部问责机制产生动力,向内部自愿问责激发内生动力转变;学校是否已从强化模仿和趋同的标准化,向促进多样化发展转变;学校是否已从院校身份表征质量,向专业建设水准表征质量转变;学校是否已从依赖政府制定质量标准,向学校制定更高的校本质量标准转变。

职业院校质量保障工作是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和质量能力的重要体现。高水平的学校一定具有高水平的质量保障能力。在宏观层面上,国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8-9],加快了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展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必将从管治向治理提升,以高效能治理保障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职业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职业写作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