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指标体系构建:理论逻辑与初步设计

2022-01-26蒋永穆豆小磊

东南学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指标体系指标

蒋永穆 豆小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但如何从理论维度评价和衡量这一目标进度是亟待解答的理论课题。2021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指出,要加快构建推动共同富裕的综合评价体系,研究方法上要坚持定量与定性、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内容上要全面反映示范区工作成效,以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同感。这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理论测度和指标初步构建指明了发展方向。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进展

学术界关于共同富裕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对其展开系统性研究的文献较少。就共同富裕指标构建的必要性和方法而言,有学者指出,共同富裕目前尚缺乏远景状况的清晰描述,要加强其衡量标准的研究,在实践中明确奋斗目标、努力依据和检验标准。具体研究思路应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对共同富裕作出明确界定;二是确定共同富裕实现的时间与空间。(1)许新三:《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研究述论》,《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年第4期。

就共同富裕指标体系构建而言,主流思路是立足于共同富裕内涵和特征分析,从不同维度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第一种观点坚持二维构建方法,即设置总体富裕程度、发展成果共享程度两项总体维度,前者衡量总体生产力水平提升度,后者下设人群差异、区域差异、城乡差异的子维度衡量发展差距。(2)刘培林、钱滔、黄先海等:《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路径与测度方法》,《管理世界》2021年第8期。杨宜勇、王明姬从“四个多”维度理解共同富裕,即多层次理解内涵、多视角评价地区经验、多维度测算系数、多领域推动进程,并构建具体的评价指标即:以富裕差异性和富裕共享性的指标来评价“共同”;以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富足、生活环境宜居的三维指标来评价“富裕”。(3)杨宜勇、王明姬:《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的标准及实现路径》,《人民论坛》2021年第23期。第二种观点坚持三维构建方法,宋群认为共同富裕指标应包括基础性指标、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基础指标反映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情况,主要由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制度五方面的15项指标构成;核心指标反映我国发展差距及消除程度,由收入消费、区域差异和社会保障三方面的6项指标构成;辅助指标反映国际差异化水平,由人类发展指数和幸福指数2项具体指标构成。(4)宋群:《我国共同富裕的内涵、特征及评价指标初探》,《全球化》2014年第1期。陈丽君等构建了反映共同富裕的发展性指标、共享性指标和可持续性指标:发展性指标反映富裕度、群体共同度和区域共同度;共享性指标反映全体人民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共享情况;可持续性指标反映我国高质量发展、财政、社会治理、生态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5)陈丽君、郁建兴、徐铱娜:《共同富裕指数模型的构建》,《治理研究》2021年第4期。还有学者针对共同富裕问题提出了一些重要性指标,如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具体指标。(6)李欣广:《三维系统视角下的经济发展目标探究》,《管理学刊》2011年第2期。此外,贫困地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都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指标。(7)黄承伟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概论》,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61-62页。

通过回顾上述文献可见,既有研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围绕共同富裕的内涵演进为分析基础构建评价指标;二是坚持多元化指标构建维度反映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三是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对于构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但随着共同富裕分阶段的持续推进,如何准确把握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全新内涵,如何从理论逻辑上明确其具体衡量标准,回应共同富裕的现实难题,是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

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逻辑

构建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是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现实要求。从理论上厘清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指标的构建基础、构建目的、构建原则、构建依据、构建标准等,构成了本文初步构建指标体系的理论逻辑,为具体指标的选择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准备(如图1所示)。

图1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逻辑图

(一)构建基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为基础参照

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指标体系的构建,之所以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为基础参照,主要源于两者内在逻辑的统一连贯性。从“小康”与“富裕”的词义来看,二者呈逻辑递进发展状态。“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种殷实的生活状态和水平,“富裕”是物质上的日渐宽裕和精神上的丰富发展,它是立足于“小康”基础之上更高水平小康的体现。从目标层面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要准备。小康社会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的战略目标演进,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为其创造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准备。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可以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提供如下借鉴。

遵循指标构建的动态性和发展性规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在党中央顶层设计推动下得到了不断发展完善。国家统计局多次修订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国家统计局于2013年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民主法制、人民生活、资源环境等五方面内容含括39项指标的评价体系;2016年,国家统计局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文件精神,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修订稿)》,该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民主法治、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等五方面内容,指标数量增加至42项;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国家统计局进一步形成了2019年新修订稿,这一修订稿在保留2016年修订稿五方面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三大攻坚”内容,具体指标增加至53项。以上修订过程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随国家战略的演进而不断发展完善,呈动态性和发展性规律,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基本遵循。

厘清指标构建的系统性思维方法。指标构建方向在指标体系中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成效衡量标准。我们发现,国家统计局所构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主要遵循了三条基本经验:一是坚持目标引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始终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围绕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各项要求展开。二是坚持战略引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构建的六个主要方面: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三大攻坚、民主法治、文化建设、资源环境,是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推动落实。三是坚持抓重点任务。回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3年决胜期,其指标监测的重点呈阶段性变化,面临部分领域短板弱项的主要障碍。为此,党的十九大提出“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8)《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7-28页。以丰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内涵,并将“三大攻坚”纳入统计指标监测体系。

(二)构建目的: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指标构建作为反映共同富裕进度及成效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衡量共同富裕扎实推动与否的必然选择。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以行之有效的举措和手段促进共同富裕,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从理论上构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目的有:第一,更好地揭示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的新时代内涵。共同富裕的实现具有阶段性,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呈现不同特征,其衡量标准也不尽相同。从理论上构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指标体系,就是要揭示出新发展阶段下共同富裕的人民主体共享性、共富内容全面性的特征,以科学反映共同富裕的新时代内涵。第二,明确新发展阶段下共同富裕新的目标要求,探寻共同富裕的实现进路。步入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已处于新的历史起点,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共同富裕的实现面临新挑战和新要求。围绕社会民生建设要达到新的水平、分配结构更加优化、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等方面的新要求,构建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将精准反映共同富裕新的目标要求,有助于破解新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第三,为分析共同富裕举措的有效性提供理论准备,科学把握共同富裕的实现进程。虽然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把握其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进度,将有助于厘清共同富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成就与挑战。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能够反映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的缩小程度,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程度,社会民生的保障和改善程度,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指明方向。

(三)构建原则: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指标的若干构建原则

综合性与代表性相结合原则。共同富裕内涵丰富,因此构建反映其实现程度的指标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体现全体人民多层次、多元化、多方面的美好生活需求。指标设置时要突出综合性与代表性,以综合性指标揭示共同富裕的整体推进水平,展现共同富裕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综合性进展;以代表性指标突出共同富裕扎实推动进程中的重难点内容,回应全体人民的分配公平需求,以及物质和精神全面富裕的需求。

科学性和可行性相结合原则。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指标设置应紧紧围绕共同富裕的主体、内容和路径展开,科学合理地反映其新时代的理论内涵和要求。设置具体指标时,要统筹考虑指标度量的可获得性、可统计性、可对比性,为我国共同富裕实践成效在国际社会上的横向对比,以及分析我国共同富裕阶段性内涵演进的纵向对比提供必要准备。

统一性与独立性相结合原则。共同富裕的内容体系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各内在要素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这就决定了其评价指标的构建应保持总体逻辑上的统一性。各项具体指标既是整个指标评价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各环节发挥着特定的评价作用,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评价体系,同时又具有独立性,反映特定领域的进展情况。

整体性与差异性相结合原则。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并不等于整齐划一、带有平均主义倾向的共同富裕。在主体范围上,要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彰显整体性,具体指标设置要以“不落下一个人,不让一个人掉队”为要求,还要兼顾到各类特殊困难群体的利益诉求,凸显整体富裕程度。同时,要以相应的指标反映个体在禀赋、发展能力、资源平台、成果共享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为下一步如何将这种差异性控制在适度范围内提供理论参考。

(四)构建依据: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

步入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更加丰富,主要体现在共同富裕的主体、内容、节奏、动力和路径等方面,这构成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指标构建的主要理论依据。

第一,以全体人民为共富主体。共同富裕的主体对象不是少数人,而是全体人民。中国共产党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其目的不是为了少数人而发展经济,而是为了全体人民不断创造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曾以“一个都不能少”强调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进程中“全体人民”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在提及共同富裕时均多次强调了“全体人民”一词,明确了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但面对个体差异性既要防止和避免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社会分化现象,也要杜绝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这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

第二,以全面富裕为共富内容。共同富裕的内涵随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新中国成立以来,以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主线,从人民对先进工业国需求以及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需要,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再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都推动着共同富裕内容的多元化发展。共同富裕应是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全面富裕,是全体人民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人民日报》2021年6月11日。的状态,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三,以渐次富裕为共富节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中强调,实现共同富裕要坚持循序渐进,要对“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10)《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人民日报》2021年8月18日。有充分估计。这是由我国基本国情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还无法实现财富涌流、按需分配。同时,共同富裕的实现涉及多方面内容和领域,因此要从系统全局出发,统筹处理好共同富裕进程中的重大关系。坚持渐次富裕为共同富裕的实现节奏,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规律,以及人自身的发展规律。共同富裕的多元化目标要求,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得以逐步实现。

第四,以共建共富为主要动力。人是生产力诸多要素中最活跃的能动要素,共同富裕的实现,最终要依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来实现。发挥全体人民参与共同富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依托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性安排,为人人参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舆论环境,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

第五,以高质量发展为重要路径。步入新发展阶段,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仍然制约着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追求,制约着共同富裕的扎实推进,这些问题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中加以解决。高质量发展不仅要着眼于“做大做优蛋糕”的问题,还要求提升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包容性,兼顾“分好蛋糕”的问题,这是对全体人民高品质生活期盼的有效回应。

(五)构建标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衡量

立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笔者从理论上提出了指标构建的五方面标准。

第一,是否有效调动了人民主体积极性创造性。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最终要依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来实现,其指标构建应以是否有效调动了主体积极性创造性为理论衡量标准。这主要反映在主体勤劳致富和创新致富方面的能力潜力,以及致富环境的营造上。因此,在指标设置时有必要围绕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要求,反映和衡量全体人民在共同富裕进程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揭示共同富裕的主体动力之源。

第二,是否全面回应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在内容和领域上的延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已不再局限于基本生活方面的满足,而是转向全面综合型的富裕需求。合理的指标设置应坚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判断其是否全面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多层次美好生活需要,即是否以综合性和代表性指标全面反映了全体人民在社会公平、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教育、多层次社会保障、生态质量等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三,是否形成了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目标。判断分配格局是否趋于合理,在指标设置上应包含如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劳动性收入占初次分配的比重是否合理,是否具备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二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方面是否普惠均等;三是是否构建起了针对低收入群体的合理增收机制,以及中等收入群体所占比重;四是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的协调配套程度。

第四,是否顺应了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标志,是对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总体要求,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具体指标设置既要关注公平问题,“更要采取有效策略促发展、提效率”,(11)孟鑫:《新时代我国走向共同富裕的现实挑战和可行路径》,《东南学术》2020年第3期。顺应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将其贯穿于经济社会各方面。首先,指标设置要凸显发展的质量及其可持续性,包括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内容。其次,指标设置要反映人民的高品质生活,如人民群众对于医疗水平、教育质量、就业环境、文化活动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高品质需求。

第五,是否筑牢了社会民生保障的安全底线。多层次社会民生保障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安全底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夯实共同富裕的实现基础。因此,指标设置要以是否筑牢了社会民生安全保障的安全底线为标准,即以低收入群体、特困群体、社会弱势群体等为重点保障对象,在指标设置上统筹兼顾各类群体,综合反映全体人民在物质收入、医疗卫生、健康、养老、就业等方面的安全性需求。

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指标体系构建的初步设计

设计一个有效合理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指标体系,关键是设计一个科学的构建维度。立足于前文关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逻辑分析,围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核心内容和目标要求,我们提出了包括人民性、共享性、发展性和安全性的指标构建维度。

第一,人民性维度。人民性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价值旨归,贯穿其内容体系和目标要求始终。将人民性作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指标构建的首要维度,原因在于共同富裕始终“以‘人’为终极发展目标,始终围绕人的平等、富裕、权利、价值等核心主线展开”,(12)蒋永穆、豆小磊:《共同富裕思想:演进历程、现实意蕴及路径选择》,《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全体人民既是共同富裕的主体对象,又是推动共同富裕的主要力量。人民性维度强调了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基础上的人人享有,是其他维度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人人参与和人人尽力,共同富裕的扎实推动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二,共享性维度。共享性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核心内容,是化解新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路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如期实现,开启了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第一步。步入新发展阶段,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收入差距制约着全体人民“分蛋糕”的问题,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目的就是要将共享性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共享中逐步解决共富的问题。因此,设置共享性指标旨在反映共同富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通过相应的指标设置,揭示出三大差距的缩小程度。

第三,发展性维度。发展性是衡量全体人民是否取得更为明显实质性进展的显著标志,是满足全体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和高品质生活期盼的重要选择。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呈多元化发展趋势,设置发展性指标旨在揭示共同富裕的实质性进展。这种实质性进展体现为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突破,是不断做大做优蛋糕,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夯实共同富裕实现基础的过程。

第四,安全性维度。民生安全性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底线保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举措。强化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优先保障好低收入困难群众、孤寡老年人、生活困难的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物质生活条件,是补齐民生保障短板、确保低收入群体收入平稳、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的重要手段。通过设置安全性指标,动态监测各类困难群体在物质收入、卫生健康、养老、就业、住房等方面的情况,将促进我国社会民生保障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根据四大指标构建维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指标评价体系也相应由四部分内容构成:一是人民性指标,反映人民主体自身的发展情况;二是共享性指标,反映城乡、区域和收入差距的缩减程度;三是发展性指标,反映经济、生活、生态方面的质量提升度;四是安全性指标,反映社会民生保障事业的建设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指标评价体系

续表1

(一)人民性指标

人民性指标下设3项二级指标,共同反映共同富裕主体的发展情况,以及全体人民参与共建共富的能力建设情况。

第一,主体综合素质。主体综合素质指标选取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主要衡量指标,以16岁至59岁的劳动力为统计对象,以此反映我国教育普及程度和教育水平。

第二,主体发展环境。主体发展环境指标下设4项具体指标:一是城乡基本公共设施达标率,其达标率越高,对主体的自身发展越有利;二是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指数,测度基本公共服务的服务能力、水平和潜力;三是数字化基本公共服务指数,反映基本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水平及普及程度;四是一站式服务普及率,反映各类政务服务中心的效能和水平。

第三,主体参与度。主体参与度指标选取劳动参与率的指标衡量全体人民参与经济实践活动的情况,该指标受到主观选择偏好及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以从侧面揭示劳动力资源参与社会生产的积极性。

(二)共享性指标

共享性指标下设3项二级指标,共同反映我国在缩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方面的进展和成效。

第一,城乡差距。城乡差距指标下设3项具体指标:一是城乡居民收入比,反映城乡收入差距;二是城乡居民人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反映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程度;三是城乡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差异系数,反映城乡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的差异性。

第二,区域差距。区域差距指标下设3项具体指标:一是区域差异系数,反映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的差异;二是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可在区分不同类型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基础上,对比各项指数的区域差异性;三是地区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差异系数,从支出维度反映地区之间的差异性。

第三,收入差距。收入差距指标是收入分配合理性和分配正义的有力体现,下设2项具体指标:一是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反映工资性收入增长机制的合理性;二是中等收入群体占比,是衡量橄榄型社会结构是否形成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发展性指标

发展性指标下设3项二级指标,反映我国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质量,以及全体人民在高品质生活方面的追求。

第一,经济发展质量。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下设2项具体指标: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反映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二是全员劳动生产率,以其衡量产出效率、反映生产能力。

第二,人民生活质量。人民生活质量指标下设3项具体指标:一是恩格尔系数,反映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的情况及居民家庭的生活质量;二是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反映居民在生活服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等方面的支出情况;三是居民幸福指数,可具体化为居民在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生活质量和幸福程度的指标。

第三,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下设2项具体指标:一是环境质量指数,以环境卫生或者环境质量为主要评价标准,可对生态环境总体质量进行综合性评价;二是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反映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实践效果。

(四)安全性指标

安全性指标下设5项二级指标,综合反映全体人民在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民生保障建设情况。

第一,收入底线保障。收入底线保障指标下设2项具体指标:一是低收入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二是低收入群体消费价格指数,衡量价格变动对低收入群体带来的消费压力程度。

第二,卫生健康保障。卫生健康保障指标下设4项具体指标:一是每万人医生数;二是全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数量;三是各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水平;四是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以上指标反映居民医疗卫生条件水平。

第三,养老保障。养老保障指标下设2项具体指标,分别反映养老事业建设水平及其基本保障情况:一是全国养老机构数量和标准化程度;二是各地区间养老服务床位数量。

第四,就业保障。就业保障指标下设3项具体指标,以全面综合衡量就业领域的保障情况:一是城镇登记失业率;二是城镇就业人员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三是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人数量。

第五,其他安全保障。其他安全保障指标下设2项具体指标,即紧急避难场所数量和规模、各地区食品药品安全指数,反映全体人民在其他公共安全需求方面的满足程度。

总体而言,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涉及多领域多方面内容,其指标构建也要全面反映其内容要求。在选取指标、确定指标权重、开展计量分析时要遵循科学合理原则。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指标体系构建的初步设计,从理论上回应了共同富裕的内容体系与目标要求。步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共同富裕的推进将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其指标构建具有复杂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指标评价体系。

第一,指标构建如何科学合理地反映共同富裕的整体性、共同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不能将城市和农村,东部、中部和西部各分成一块。共同富裕的指标构建不能是“各提各的指标”,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确立统一完整的指标评价体系,将社会公平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各具差异性,其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亦不相同,提出了指标筛选及其评价体系构建的难点。

第二,相关指标数据采集的可获得性和可行性。合理的指标体系是主观与客观衡量标准的统一。客观性指标的衡量可通过计量分析完成,在数据收集及获得性方面难度相对较低。但主观性指标因人而异、因地区而异,其衡量标准及其测度难以把握,标准过高将脱离低收入群体发展实际,标准过低则不能科学反映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否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第三,如何进一步完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指标评价体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决定了其指标体系的构建不可能一蹴而就、面面俱到,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如何与时俱进地构建指标维度、设置指标体系、确立指标权重、选择科学的计算方法,适应共同富裕的发展动态性,关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阶段性进展。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指标体系指标
论相对剥夺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构建市(区)人才发展管理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