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芝罘湾畔造船人

2022-01-26张立人

山东画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可燃冰海洋工程船体

“蓝鲸1号”钻井平台巍峨伫立、“泰山”龙门吊高耸入云,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这里,鼓励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工人:基础的、核心的东西是讨不来买不来的,要靠我们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来实现。我看你们有这个信心,希望你们迎难而上、再接再厉。

当时,“蓝鲸1号”刚刚创造了可燃冰开采时间和产量两项世界纪录,成为中国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标杆性存在之一。

WSET的新变革到底成效如何,真是要见仁见智了。但WSET培训联合国内教育机构作出的改革,反映了对这片教育市场的重视。David Allen MW认为:“我对这种变化并没有那么惊讶。把烈酒从二级到四级教学大纲中移出来是早晚的事,而这种变化不仅让WSET更加国际化,也是对白酒和中国其他烈酒的一种认可。”

有研究调查(职前)教师在数学创造力课堂中如何选择教学任务[53-54],结果显示他们会兼顾认知和非认知因素考虑课堂上的任务类型,但对任务的创造性教育价值的理解含糊不清.同时,在职教师在任务选择上更趋技能与算法,创造力教学观更趋狭隘.如果学校数学教育以创造力为教育目标的话,加强教师的创造力教育素养迫在眉睫.

2017年5月,“蓝鲸1号”在南海实现全球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这座半潜式钻井平台,是由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基地自主设计历经三年时间建造完成的。自此,中国成为全球领先掌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技术的国家,这对于我国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大意义。

烟台中集来福士的前身是1977年建立的烟台造船厂,其海上钻井平台建造经历可追溯到1978年,即烟台造船厂成立的第二年,他们为胜利油田建造了我国第一座坐底式钻井平台“胜利1号”。作为国内率先进入海洋工程行业的企业,在多年的技术积累支撑下,烟台造船厂终于发展成为国内高端海洋工程设备和船舶建造的领军企业。

“蓝鲸1号”分为上、下船体两部分建造,上船体重达一万八千多吨,相当于1.5万辆轿车的重量之和,约37层楼高,甲板就有一个足球场大小。一座钻井平台,集合了近3万台各种设备,4万多根管路,120万米电缆,电缆长度相当于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也只有曾获得吉尼斯“最大起重能力”世界纪录的“泰山吊”,才能吊起蓝鲸号的上船体。

登上烟台山,就可以看到海湾对面船厂里繁忙的工作平台,硕大的“泰山吊”和钻井平台一起,展示着山东高端海工装备制造的实力。

如此庞大的船体,由造船工人们一点点焊接组装完成。在船厂的制造平台上,工装的红色、弧光的金色、工件的橘色、船体的灰色、旋梯的黄色、甲板的绿色、吊机的橙色,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图案,在烟台碧海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当然,最美的还是船厂劳动者,他们的作业姿态、肢体语言都散发着时代奋进之美。

网络安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用于保护因特网上传送各种信息的安全协议成为信息系统安全研究的热点之一,越来越多的安全协议用来保护网络通信与网络交易。众所周知,分析一个安全协议的安全性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任务,设计一个正确的、符合认证目的、没有冗余的认证协议也不容易[1]。因此,必须借助形式化分析工具来证明安全协议的正确性。

船厂最忙的时候,同时在建的钻井平台有多座,在十个码头不同作业区不同岗位的人员就多达一万余人,弧光闪闪机声隆隆人来人往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记录着新时代产业工人挑战极限追求卓越的身影,讲述着践行习总书记建设海洋强国伟大目标的山东好故事。

猜你喜欢

可燃冰海洋工程船体
“冰块”里的秘密——可燃冰
“海上巨无霸”
船模玻璃钢船体的制作方法(上)
可燃冰概念
企业项目管理开发模式的应用研究
海洋工程船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海洋工程实践中议标采购研究
海底开采可燃冰
劈波斩浪
清洗船体外板的新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