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阡,温泉之城 夜郎古郡

2022-01-25沈润英

百科知识 2022年1期
关键词:石阡古寨仡佬族

沈润英

说起“石阡”这个地名的来历及含义,多数人可能都不知道。仅从字面来看,石阡就是石块砌成的阡陌小道。但说起它的另一个更古老的名字——夜郎,则广为人知。

据相关史志记载,石阡古属荆州南境,战国属楚;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置夜郎县于今石阡县西部;汉代,石阡为夜郎国、牂牁郡地;唐为思黔二州地……元代,置石阡等处军民长官司于今治所;明代,改置设石阡府,为贵州布政使司下属的十三府之一。

因当地水路通达,石阡由此成为中原王朝联系或牵制南夷通道上的重要节点或中转站,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这里也得以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保持“夜郎国灭,建置犹在”的相对独立状态,直至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之后才最后终结“夜郎”这一称谓在石阡的存在。

1992年,石阡被列为贵州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在这里,荆楚文化与巴蜀文化绵延共生,夜郎文化与民族文化交相辉映,温泉文化与苔茶文化相得益彰,催生出仡佬毛龙节、木偶戏(石阡木偶戏)、石阡说春、仡佬族民歌等四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仡佬敬雀节、石阡仡佬族情歌、“悄悄年”等九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11月30日,“石阡说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外,石阡还有明代胡允恭、胡允进兄弟二人创下的“一门两进士”的佳话;有清代成世瑄、徐培深、张海澜三人同科入第,缔造“十里三进士,隔墙两翰林”的传奇;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宫、府文庙、楼上古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二、六军团指挥部旧址等红色革命遗迹。喜欢自然风光的游客可以去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认植物,看动物,观瀑布,或是与心爱的人去情人谷鸳鸯湖看全国规模最大的野生鸳鸯群,许下相守一生的誓言。

万寿宫古建筑群位于石阡县城长征路北端,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康熙年末为“豫章阖省会馆”,雍正十三年(1735年)和乾隆三年(1738年)两度重修,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改修,将原坐北向南的庙基改为坐东向西(唯山门未改动),因此,石阡万寿宫的山门并不在中轴线上。

万寿宫原本为江西人在省外修建的供赣籍人士聚会或寄居之地,也被称为江西会馆,其内供奉许真君(许逊)和杨泗将军,习称“万寿宫”。其整体建筑依地就势而建,由西向东渐次升高,为二进封火山墙四合院式院落。大门是牌楼式券洞门,在高高的封火墙上砌出四柱五层砖牌楼,每层挑出瓦檐、翼角,檐下饰以如意斗拱,中柱、边柱及斗拱上均嵌有砖雕楷书楹联,额枋上有嵌砖人物、花鸟图案,正楼竖刻“万寿宫”三字。万寿宫的主体建筑由东、西两部分组成:西部为戏楼、大门、倒座及长廊;东部分三路,即北路的紫云宫,中路的过厅、正殿,南路的圣帝宫,形成了院中带院、宫中套宫、墙内有墙的独特平面布局。以此宫为首,毗邻有禹王宫、玉皇阁、黑神庙等庙宇。

万寿宫西部前院的主体建筑是戏楼,戏楼为两层单檐歇山顶,正脊、垂脊均用砖瓦叠砌,其上拥有华丽的如意斗拱、藻井、屏风及挂落、鹅颈橡等装饰,舞台上八块横枋上有暗八仙、花鸟等浅浮雕,令人称绝的是舞台下的15幅三国戏文浮雕,无论场景还是人物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相传当时修建万寿宫的掌墨师是石阡当地的仡佬族人,他别出心裁地将飞檐翘角的仡佬族民居特点融入到万寿宫的建造中,因此,戏楼的造型与仡佬族民居中的翘角楼厢房别无二致,在增加室内采光和避免雨淋水沾方面非常实用。后院并列三座殿堂,中为正殿,两侧为配殿,殿前的院墙上有牌楼式券洞门与前院相通,是乡人祭祀的地方。

万寿宫建筑体现了中原文化、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和谐与相互影响,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历史上石阡古城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等状况。2001年,万寿宫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石阡县甘溪乡南端,是贵州东部仅次于梵净山的第二大高山,有“梵净山的姊妹山”之称,是难得的科考、探险和旅游胜地。

佛顶山风景秀美,植被丰富,特别是较好地保存了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山中已查明的植物有157科489属1069种。在保护区内,可以看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和红豆杉,二级保护植物水青树、香果树、伯乐树、鹅掌楸、野茶树,三级保护植物白辛树、天麻、穗花杉、八角莲、金钱槭等。当地的142种鸟类中,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就有红脚隼、红隼、红腹角雉、松雀鹰、鸳鸯、凤头鹰等。生活在这里的50种兽类中,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就有大灵猫、小灵猫、穿山甲、猕猴等。

走进佛顶山,林中点滴流水汇集成溪。犀牛潭上,一条数丈宽的“白绢”凌空直泻,浪花万点,悠悠飘落潭面。走近一看,细雾蒙蒙,须发俱湿;仰望间,“白绢”凌空高挂。佛顶山中有六七处这样的瀑布。清泉、花、草、丛林和鸟兽在这里织出了一幅诗情画意的旅游景观图。

沿崎岖山路前行,约半小时后,便到了犀牛洞河。继续前行约百米,耳边传来沙沙声,迎面飘来阵阵水雾。透过丛林寻声望去,隐约可见左前方的石崖上飘着一道水帘,这就是佛顶山大瀑布。这处瀑布的水量并不大,高却有近100米,仰视源头,瀑水犹如来自云端,似银帘垂挂,在崖中落在凸出的崖壁上,溅起阵阵水雾。

接受了佛顶山大瀑布的洗礼之后,继续向上跋涉三个多小时,便到了海拔将近1870米的主峰金顶。金顶上有一座石头砌成的小庙,看上去很不起眼,却大有来头,它是佛顶山最早出现的寺庙十方院。据向导介绍,佛顶山原为黔东佛教圣地,山中古刹林立,至今仍保留有福缘寺、金铃寺、阿弥陀佛寺等多处佛教文化遗址。

山中除了涓涓流水,姹紫嫣红、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珍贵的鸽子树——珙桐,充满灵性的鸟兽,还有一座神秘而美丽的尧上仡佬族文化村。

仡佬族是贵州最古老的民族,是曾建立过古夜郎国的民族。

尧上仡佬族文化村位于佛顶山下的包溪河畔,保存了较为完整的民居、风雨桥、祠堂等仡佬族建筑。当地民风纯朴,仡佬毛龙节、敬雀节、傩堂戏、木偶戏、薅草锣鼓、拦路歌、敬酒歌、蓑衣舞等,会令游客感受到仡佬族文化的原始、古朴与神奇。

村中现有60多户仡佬族居民,他们至今仍沿袭着祖先留下的习俗。当地所有的房屋均为两层,前面伸出挑廊,是典型的吊脚楼式建筑,又有其独特之处,门高坎,窗镂花,雕梁画栋,飞檐斗角,左右两侧厢房呈“凹”字形,12根木柱承受著整栋房屋的重量,除宗祠为悬山顶建筑外,其余建筑均为歇山顶,总体结构精巧、造型奇特。

仡佬族人善纺织、刺绣、蜡染,历史上因其服饰色彩款式不同而被称为“青仡佬”“红仡佬”“花仡佬”“披袍仡佬”等。他们的传统服饰很有特色,男子穿开襟无领长衫,袖子较长。女子穿大袖衣服,上衣短及腰,领口、袖口及衣服边沿都绣有花纹或镶有花边;下穿无褶长筒裙,整个裙子分为三段,中段用羊毛织成,染成红色,上下两段多用麻织,一般有青、白色条纹;外罩无袖青色长袍,用两三串珠子悬于颈上以为饰,头上插各种银、铜质装饰品;脚下为绣花勾尖尖鞋。

对尧上村来历感兴趣的游客,可以去参观邓氏宗祠。邓氏宗祠是当时为了祭祀尧上村邓氏始祖创立这座村子之功而专门修建的,而今已成为民俗陈列馆,游人可以在这里通过展陈资料了解尧上村的情况。

除了尧上村,在佛顶山附近还有一座楼上古寨。

古寨原名“寨纪”,因正楼上一水沟处有幢楼房,楼下的巷道为过道,便叫“楼巷”,由于“上”与“巷”谐音,久而久之,村民便习惯地称其为“楼上”。

古寨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以汉族周氏家族为主的血缘村落。周氏一族原籍江西南昌丰城,为躲避战乱迁徙至此并定居下来,迄今已发展到19代。

古寨面积不大,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四周是起伏的山峦和苍翠的林木。相比其他有名的古村落,这里多了一份不被打扰的安详与宁静。也正因此,古寨的风貌才得以完整保存下来,成为一处“罕见的明清古村落”。

古树是楼上古寨的一处奇景。这片由紫薇、丹桂、红枫、柏树组成的古树林,树龄均在300年以上。其中最为奇特的是七株枫树,它们呈“北斗七星”形状分布,树上还栖息着上千只白鹤,并且这些白鹤从不在其他古树上居住。

对楼上古寨来说,古树还有更为特别的意义。从高空俯瞰,古寨的整体布局相当独特,它以七株枫树为中心,依据“北斗七星”中的天枢、摇光、天权、天玑将村寨分为生产、居住、娱乐、墓葬四个功能区。其中,居住区的布局十分讲究,2000余米长的街道结构为一“斗”字,起点是马桑木老宅三合院的中心,终点为古寨的水源——天福井,且起点位于天权——天玑星的连线上。寨子里的老木房一律为三合院,且朝向相同,串联这些房子的石板小道,斜斜延伸,这就是当地有名的“歪门斜道”:各家各户龙门斜开,石板铺砌的古巷斜着走,寓意“财不外露”。此地民房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宽檐低屋:房屋建得比较低,留有比较宽敞的屋檐,寓意处事低调。家家户户的木窗均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或梅花、或蜻蜓、或蝴蝶、或喜鹊,精致优美,且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漫步古巷里,不经意间从一户人家的台阶上去,推开微掩的龙门,进入整齐的庭院,抬眼即可看见悬挂在堂屋上方的发黑老匾。当地这些匾额和楹联大多与主人的身世、家族的荣显及撰写人的祝愿相关,内涵丰富,意境深远。

寨子里还保存有一栋建于明朝中期的马桑木老宅。这栋古屋之所以特别,不仅在于它的古老,还由于整栋房屋用了一种特殊材质——马桑木。马桑是一种生长极为缓慢的树木,且材质异常坚硬,农人一般寻来作为锄柄。这栋民居居然全部使用马桑木建造,不难想象这些马桑肯定是生长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树,其价值难以估量。这栋老宅现已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得到保护。

除了古民居,楼上古寨还保存有明万历年间的梓潼阁、清朝末年的古戏楼、民国时期的天福井、周氏墓群、小屯寺等古建筑和历史遗迹。

漫步寨中,四周山水如画,古树参天,令人瞬间忘却城市的喧嚣,有一种时光倒流之感。

温泉是石阡的名片。石阡的温泉地热水量大,目前已探明温泉出露点共20处36个,日流量2.2万吨,且温泉水质优,是深循环天然优质热矿泉水,泉水中含锂、锶、锌、硒以及偏硅酸等人体所需的元素和成分,达到了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和医用矿泉水标准,也是全国仅有的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饮用天然矿泉水含硒指标的温泉。经常饮用或用这种矿泉水洗浴,具有增进食欲、缓解肠痉挛等作用,特别对皮肤病、风湿病等有显著疗效,属“中国独有,世界少有”的温泉。

石阡温泉历史悠久,并由此衍生了独特的温泉文化。当地的温泉设施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由于温泉水含多种微量元素,浴后可净皮肤,治腹胀,疗坐骨神经、动脉硬化,愈疟患疱疾,故早有人议曰:此泉颇奇,冬浴之则身暖而寒退,夏浴之则体轻而凉生,夜浴则睡眠安稳,疲浴则精神复振,感冒浴至汗出而霍然病去,衰老者浴之,人方惊其呻吟,而彼心正感舒适。

石阡人无论年龄,不分性别,都有泡温泉的习惯。这种习惯仿佛与生俱来,且终身不改。工作累了,去泡泡温泉,消除疲乏;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去泡泡温泉,心头阴霾一扫而光;有朋自远方来,邀上一道去泡泡温泉,是真正的接风洗尘;逢年过节,不仅县城里头的人来泡温泉,乡镇上的人也相继赶来,洗去尘埃,心头舒心,日子顺心。泡温泉仿佛已经成为了一种信仰。也因此,石阡人的每一天都是从泡温泉开始的。清晨,天不见亮,人们就三三两两地从家中赶到温泉。妇女们背着小背篓,里面装着洗浴用品,牵着自家小孩;老人们提着篮子,上面搭着一条汗巾;姑娘小伙骑着车,城东的穿过那条青石老街,城西的跨过温泉大桥或者泉都大桥、启灵桥,为的就是赶上那第一股泉水。泡上一阵出来后,在街边吃一碗绿豆粉或汽粉(米粉的一种)、油炸粑,然后精神焕发,开始当天的工作和生活。

石阡温泉有多种不同的洗浴方式,不论选择哪一种泡温泉的方法,都会让人身心舒畅。

如果恰好赶在岁末年初来石阡,游人在当地的村村寨寨还可能见到手持“春牛”、肩背背篼、一路說唱、走村进寨、送“春”上门、送“福”到户的“春官”,听上一场最正宗的说春。

旧时,市面没有日历卖,农人想知时令非常不便。所以,春夏秋冬四季轮作,二十四节气轮回,月大月小,红白喜庆,择吉选日,就少不了春贴,说春人“春官”就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他们的春词内容往往包括“二十四农事节气”“渔樵耕读”“二十四孝”“讲根生”等,几乎全是吉语,内容涵盖历史、神话、劳动、生活等方方面面,描写了天地的形成和万物的化育。

“春官”说春以唱为主,辅以间断性的说白,通过说唱为百姓送去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祝福以及一份隆重的春天节气书,同时告知农人春天来了,新的一年农事即将开始,让农民早做准备,体现出强烈的“劝农行耕”意味。主家除要备香、纸迎接“春官”,还要备麻线或五色线用于“春官”为主家带“五瘟”(即五方瘟神),打发一定钱财和米粑给“春官”表示谢意。

猜你喜欢

石阡古寨仡佬族
仡佬族生态信仰文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表达*
石阡县鸳鸯湖
石崆寨览胜
张家畈新村
绥宁大园古苗寨
脱贫攻坚中,石阡苔茶品牌创新问题与策略研究
见证石阡茶 四十年蜕变
石阡温泉——四百年历史古温泉
环保古寨——文斗
武陵山区仡佬族传统体育的流变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