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专业基于1+X证书制度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转变探索

2022-01-25郭美华刘杰

时代汽车 2022年1期
关键词:资格证书等级证书学分

郭美华 刘杰

摘 要:文章从介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出发,指出了我国现行的汽车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弊端,重点探讨了1+X证书制度对现存弊端的有效解决和职业人才培养的引导作用,最后也指出了汽车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下的1+X證书在具体执行过程存在的若干问题,为后续1+X证书的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汽车专业 中高职贯通培养 1+X证书

Abstract: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for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Europe, America and Japan,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automotive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l existing i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 vocational, and the effective solution to the drawbacks and the guiding role of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are proposed. Finally, the article also points out several problems in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1+X certificate under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the high-level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nnection in the automotive major, which provides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subsequent optimization of the 1+X certificate.

Key words:automobile major, intermediate training for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1+X certificate

1 国内外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概览

职业技术人才作为国家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主要参与力量,职业技术人才教育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培养分为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而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有效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重要组成内容。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尤其重视职业教育,并形成了成熟的中高职贯通培养人才模式。

1.1 德国职业教育中高职贯通培养人才培养方式

德国是世界公认的制造业强国,工匠精神在德国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德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为德国成为工业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与德国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密不可分。德国早在1969年颁布了职业教育的基本法:《联邦职业教育法》,并在1981年颁布了职业教育的配套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2005年4月1日将《联邦职业教育法》与《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合并,经修订后颁布并实施新的《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德国的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准备教育、职业教育、职业进修教育以及职业改行教育,从而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职业教育培养的连贯性。

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双元制”,被人们称为德国职业教育的秘密武器。“双元制”职业教育学制为2~3.5年,无入学条件,但一般为普通中学(主体中学)和实科中学毕业生,其智力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培养目标为技术工人。从层次上看,德国职业教育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16至19岁年龄组的青年接受职业教育者超过70%[1]。德国教育体系采用分流制度,“双元制”指导下的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体现了一种所谓的“立交桥”式的职业教育衔接体系,如图1所示。

在中高职教育的课程衔接上,课程内容呈现了一种层层递进的阶梯式结构。核心阶梯式综合课程衔接是德国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核心载体。课程设置体系设置按照基础课程、分业课程和专长课程三个层次进行划分,由易到难,呈现阶梯式特征。核心阶梯式综合课程体系的设置有以下两点优势:一是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不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避免学习内容的重复性;二是保证职业教育的完整性和一惯性。核心阶梯式综合课程是德国双元制实现的有效工具和重点内容[2]。

1.2 英国职业教育中高职贯通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职业教育体系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职业教育最为发达国家之一。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对国民职业教育非常重视,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英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已经非常完善。英国的职业教育实行证书制度,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学校为施教主体。早在1986年,为进一步规范和引导职业教育,英国成立了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确保了职业资格证书和和普通高校学历文凭具备同等效力。因此,英国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英国职业教育实现中高职贯通培养、上下贯通的重要保障。

首先是学习内容上有效衔接。为了降低中高职教育培训课程的重复性,英国教育部门将职业教育按照难易程度划分为五个不同的进阶,中职教育主要学习前面三个阶段,而高职教育学习后面两个更高级的阶段。每个阶段各自涵盖一定的学习单元,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的职业资格证书,并且每个阶段和普通中学教育进行有效的衔接对应,不影响参加职业教育的学生进入普通高等院校。

英国职业教育同英国普通高等教育一样,也存在学分制度,英国职业教育的学分换算确保了中高职的贯通培养和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衔接。具体来说,职业教育中的每个学习阶段的不同的学习单元,都对应一定的学分及级别。学生学习后获得的学分可以在学分转换系统里进行互相换算,类似把学分存进了学分银行,立等可取并且终生有效。学分换算体系有效的解决了职业资格证书种类繁多和权威性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性,并大大降低了企业择人用人难度。学生通过学分银行,可以实现中高职的无缝衔接。

1.3 日本职业教育中高职贯通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日本现行教育行政制度的原则和特点由宪法和《教育基本法》所决定。日本的职业教育在日本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为日本战后的经济复苏和高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力。早在1951年,日本制定了《产业教育振兴法》,规定产业教育即职业教育是发展产业经济及提高国民生活的基础。在日本,中学以上级别学校都设置职业技术学科,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方面的培训。日本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职业技术教育网,职业教育体系非常完善和成熟。

在中高衔接上面,日本主要是按照“转入学”制度,实现了高中专业学科(即技术高中)、高等专门学校(即高专)、技术科学大学互相过渡的中高职衔接,见图2。所谓“转入学”制度,是指学校毕业生免修一部分教育课程,从中途转入希望其他类型和层次的学校。作为毕业和大学“转入学”资格,必须符合日本《学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

日本中高职衔接类似于英国,也是采取学分互换的衔接方式。通过教育目标分工、学分互认和转入学制度,实施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之间的衔接与融通;通过五年一贯制高专与专攻科制度,以及技术科学大学,实施技术类学校之间的一体化教育。具体的推进措施涉及学校教育目标的衔接、大学课程开放、高中的学分认定、转入学制度及其机制完善等方面[3]。

1.4 美国职业教育中高职贯通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美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早,早在1917年就颁布了《史密斯-休斯法》,这是美国最早的职业教育法律,标志着美国职业教育制度的确。战后美国为适应经济的高速发展,修订并颁布了一系列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法律,极大促进了美国职业人才的培养。

美国职业教育其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高度融合、重视市场经济下的学校办学与企业紧密合作。美国的职业教育主要由中等职业教育、高中后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构成,其中中等职业教育相当于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由综合高中、职业高中和地区性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或职业学校等机构来实施[4]。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是美国职业教育一大特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衔接融合也是通过学分银行来具体实现。普职融合体系将职业教育贯穿于各级学校,采用综合高中、职业高中、社区学院、综合大学的职业技术课程相结合的灵活多样方式,形成一个立体式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高层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衔接融合是通过不同层次、不同教育机构的课程学分互认进行,这同英国、日本等国的学分换算制度不谋而合。

1.5 国内职业教育中高职贯通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国内中高职贯通培养培养模式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主要以五年制专科为主要办学形式,后引入“三二分段”、“三三分段”等办学形式。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教育也由之前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并越来越重视国民的职业教育。目前国内的中高职衔接办学思路主要分两大类:分段式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和一体化培养模式,见图3。分段式衔接培养模式按照具体培养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三二分段”、“三三分段”,及活跃在珠三角地区的“三+证书”等,分段式衔接的学生需要通过转段考核或者高职“三+”招生入学考试进入高职院校就读;同时高职院校还会通过升学考试或者自主招生考试,招收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高中的毕业生。一体化培养模式根据中高职培养年限不同又区分为:“四年一贯式”、“五年一贯式教育”、“六年一贯制”等,类似于高等院校的硕博连读形式,办学主体是高职院校。

2 国内传统汽车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培养模式弊端

2.1 人才考核模式与市场渐行渐远

无论是德国职业教育赖以安身立命的“双元制”,还是其他欧美日国家职业教育,都是以市场为导向准则,职业教育一头是广大的企业和市场,一头是各类职业教育学校。我国传统汽车中高职技术人才培养的考核模式历来采用以汽车修理工为代表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考核模式,双证毕业。从1986年劳动制度改革开始试行,汽车修理工职业资格证书最早可追溯到1993年劳动部颁发的《职业技能鉴定规定》,距今已有快三十年了。汽车修理工职业资格证书自实施以来,为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考核输送了大批的一线技术人才,可以说圆满地完成了本身的历史使命。但是最近十年以来,汽车行业高速发展,传统内燃机汽车行业已经向着新能源汽车和以新能源汽车为载体的智能网联汽车跳跃式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的,越来越多的没有任何车辆研发和制造背景的新势力,在看到了智能网联新能源车的巨大潜在市场后,纷纷投巨资进入这块蓝海。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各种新兴资本势力的角逐下,传统主机厂也纷纷调转枪头,为自己旗下的智能网联新能源车站台,并宣布公司的传统内燃机业务的死亡时间表。

市场已经明确给汽车发展指明的道路。正如伟人所说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如果传统的汽车职业人才评价考核仍旧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汽车修理工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上,那么意味着这样的职业教育终究会迅速被市场淘汰。

2.2 中高职贯通培养人才考核模式重叠且落后

传统汽车类中高职技术院校培养人才都是鼓励考取汽车修理工中级(四级)职业资格证书,目的是和毕业证一起双证毕业,仅有少部分高职技术院校对成绩好的同学个别组织考取汽车修理工高级(三级)职业资格证書。因此传统汽车专业中高职衔接学生培养模式一大弊端就是:学生在中职教育阶段已经考取了汽车修理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在通过中高职衔接过渡到高职学校阶段后,会失去了学校环境和学习目标,因为周围同学都在忙着考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师资的力量也是在全力组织培养中级汽车修理工。

虽然汽车修理工职业资格证书在2015年11月1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公告中予以废除,但取而代之的是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制度和名称几乎没有太多改变。很多高校的汽车专业在1+X证书未颁布之前依然按照传统模式进行人才培养。传统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模式远远落后于欧美日等工业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学分换算评价制度。

3 利用1+X证书制度引导和转变汽车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人才模式

面对传统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模式的实实在在的弊端,1+X证书制度的出台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同以往不同,1+X证书最大的亮点在于X。X证书是不同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组合,打破了传统职业资格证书相对僵化的考核模式,体系了职业教育强调的一专多能,这与欧美日等工业强国的学分制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X证书具体对于汽车专业,目前已经出台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汽车油漆调色与喷涂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商用车销售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车联网系统集成和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七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每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按照考核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和传统汽车人才培养内容没有本职区别,不同的是在细分的10个模块中增加了以往没有的“汽车全车网关控制与娱乐系统技术”模块、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汽车I/M检测与排放控制治理技术”模块等更为贴近现代汽车市场需求的部分;“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更加符合当下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侧重新能源汽车知识点,根据新能源技术细分为5个模块,分别是“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电机电池技术”模块、“新能源汽车悬挂转向制动安全技术”模块、“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空调舒适技术”模块等。

新的人才考核评价模式的极大的丰富了中高职衔接人才的考核评价。学生可以选择在中职阶段根据学校教学安排和自己能力考取一个或者数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各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取不同的等级。这让中高职衔接人才的培养增加了更多的选择性。

同欧美日等工业强国强调职业人才的培养要密切聚焦市场一样,政策规定所有的汽车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内容和题库会随着市场的技术变革而进行技术更新,考核不能一成不变。新增的“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甚至可以实现在线网络教学和培训考核,极大的丰富了学习和考核的灵活性,在疫情期间实现停课不停学。

新的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不仅让汽车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的培养注入了活力,也让学生的培养更加立体化。在市场这只无形大手的调整下,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方向都可以快速调整,以适应讯息万变的市场的需求。1+X证书的实施,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思路一样,体现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精髓。

4 1+X证书制度在中高职贯通培养人才培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后续探索

1+X证书制度目前还处于探索和试行阶段,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后续进一步的优化。比如1+X证书制度的权威性和社会认可问题、1+X证书制度培养下的高职人才与普通高等教育衔接认可问题,X证书多少才合适的问题等。这其中某些问题还需要上层政策层面的进一步的引导,还需要经过市场检验后的优化。

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了某些X证书针对汽车专业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下一些有待改善地方。比如“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出现模块过多现象。中职阶段学生只要考取“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十个模块中的其中任何一个,就可以获取该技能等级证书相应的等级证书,学生无需考取第二个模块或者更多的模块,因为在技能证书上并不体现模块数量。学习再多的模块也是颁发一个证书,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过多模块会让学校教学资源过于分散。这就会促使高职阶段学生要么考取同样模块更高级别的技能证书,要么更换其他技能等级证书的考取。

瑕不掩瑜,1+X证书对中高职人才的培养,尤其对汽车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考核模式带来的转变,有着方向性的指导意义。1+X证书制度的实施和完善,需要各方的参与和不懈努力。

【基金项目1】: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教改项目(与沙溪理工汽车专业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YB2011)。

【基金项目2】:广东省中山市教育科研课题:汽车类专业中高职三二分段贯通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C2020158)。

参考文献:

[1]姚永明.《德国是如何进行职业教育的》〔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020.8.28.

[2]宋婷.《中、英、德中高职教育衔接比较》〔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4月第31卷第2期.

[3]陳素菊.《日本推进中高等(技术)教育衔接的经验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4年第4期.

[4]邓仙来.《综述:美国职业教育注重校企紧密合作》〔J〕.新华网.2021年.4.19.

作者简介

郭美华:(1982.12—)女,湖北天门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汽车专业中高职人才贯通式培养。

刘 杰:(1982.07—),男,江西省永丰县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智能网联汽车。

猜你喜欢

资格证书等级证书学分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对完善查验员资格管理机制的思考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学分
关于对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与职业技能提升的研究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