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时代理工类毕业设计贯穿大学生学业生涯全过程探析

2022-01-25康丽峰贾丽坤王金娜李燕燕李飞

科技风 2022年2期
关键词:双创

康丽峰 贾丽坤 王金娜 李燕燕 李飞

摘要:针对高校中本科毕业设计工作开展效果欠佳的现象,分析了“双创”背景下将理工类毕业设计工作融入大学生学业生涯全过程的可行性,探讨并设计了具体工作方案及相应的保障措施。通过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信息管理系2019级新生毕业设计实践案例验证,表明所提思路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双创;本科毕业设计;学业生涯全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B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本科阶段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对大学阶段学生所学知识、技能的一次全面检验和综合锻炼,是学生能力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关键一环,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步入社会应具备的各种能力,比如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然而,经文献调研、网络调查及个别访谈可以明显地发现,如此重要的教学环节目前在较多的高校中基本都仅设置一个学期,而且以第八学期开设的最多。然而,第八学期学生即将毕业,常常面临就业、考研复试、实习演练这些环节,毕业设计工作遇到了极大地挑战,往往由于时间紧张、学生精力投入不足、要求没有制度化而完成效果不佳,通过毕业设计锻炼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达成度受到较大影响。尽管许多高校集思广议提出了形式多样的毕设工作创新思路,比如有的高校开创了“校内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实践[1],有的高校尝试“团队合作模式”[2]、“跨学校、校企联合模式”[3]开展毕业设计工作,也有高校通过“联动科创活动和科研”[4]来改善毕业设计效果,但都没有增加毕业设计有效时间,很难从根本上吸引学生更多精力的投入,从而切实提升设计效果。尤其双创背景下,高校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对毕业设计任务越来越要求具有高阶性、挑战度[5],因此只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并竭尽全力去完成,才能充分地锻炼学生的能力水平,提升学生专业技能,达成较高的培养目标,尤其对于需要深入自我训练才能游刃有余地开展起来的理工类毕业设计工作更是如此。将毕业设计工作贯穿大学生学业生涯全过程具有积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将毕业设计(尤其理工类)贯穿大学生学业生涯全过程的可行性、具体工作模式及相应保障措施,为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范本与方案。

1 “理工类毕业设计贯穿大学生学业生涯全过程”可行性分析

1.1 从学生层面

从目前大学生在校学习情况来看,上课总学时并不很长,学业压力不大。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为例,一般四年制本科生理论课总学分在125学分左右,周学时近似22学时,学生平均每天仅仅4学时上课时间,学生有较多的空余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完全有精力开展设计工作。

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需求,愿意在大学期间尽可能多的了解专业知识,学到更多的专业技能,增强自身跻身专业领域的职业能力。而理工类毕业设计作为可以有效锻炼学生专业技能和适应社会各项能力的重要途径,融入大学生学业生涯全过程符合学生积极获取知识的心理需求,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和支持。

1.2 从教师层面

高校教师教学任务总体不太繁重,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持续指导学生进行设计。要想提升教学效果,需要及时把握学科前沿动态,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入度,归根结底要搞好学术研究。故而高校教师日常总会处于不断的学术研究中,随时为学生指点热点的学术研究方向和主题是比较容易的。

将毕业设计融入大学生学业生涯全过程可以积极推动学生专业能力逐步提升,对教师学术研究具有有效的促进作用,容易得到教师的赞同与配合。

1.3 从学校层面

高校在各级各类评估中,总会竭力提升各评价指标的成绩。生师比目前基本能够达到应有的标准,教师人数基本充足,指导学生数量一般不会出现过于密集,无暇顾及的状况。对于师资短缺,或者学生人数确实较多的高校,也可以充分发挥高年级学生的能动性,由经过2-3年训练已经具备一定实战经验的大三、大四学生来辅助指导低年级大学生,众多学科竞赛中大学生独立设计的案例表明,大学生的潜能巨大,亟待挖掘。将理工类毕业设计融入大学生学业生涯全过程,为大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同时也可以推动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的形成。此外,学校有能力通过绩效评价、职称评审等激励措施激发教师积极性,保证其长期常态化指导。

2 “理工类毕业设计贯穿大学生学业生涯全过程”工作模式实施方案

2.1 科学规划各学期毕业设计任务

将本科毕业设计贯穿到大学生学业生涯全过程,意味着毕业设计工作与常规教学工作同时进行,学生开展毕业设计研究都是在完成正常课程之余自主进行,因此,要保证每学期的任务量适中,不会因为过于繁重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同时也要管控得当,确保每学期设计任务能够如期完成,规划的能力目标切实达成。

对于四年制本科大学生,其大学生涯需要经历8个学期。对于各学期理工类毕业设计任务的分配大致可以采用以下方案。

第一学期:师生结对,学生组团,师生协作确定出研究主题。根据学生所在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学生兴趣及学业成绩合理匹配师生,完成师生结对后,对同一教师指导的学生根据研究主题方向及学生兴趣点由学生自由组队,组成多个小队,每小队3人左右。随后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探讨,大致确定出各团队的设计主题方向。由小组学生开展充分调研,包括文献资料调研、网络调研、实地调研、访谈调研等。深入分析出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可行性。通过召开多次师生交流会,要求学生定期汇报等方式帮助学生合理确定出较为明确的研究主题。小组成员间要具有不同的研究侧面,同时整体成果要保证一体性。研究主题选择可以参考各种理工类学科竞赛指南,从而为参加学科竞赛打下基础。

第二学期:明确课题研究中用到的设施设备、工具方法、技术环境并要求学生积极学习掌握,同一指导教师指导的不同学生团队可以建议选用不同的技术方法进行學习。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阶段性学习成果要求,并做好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工作要形式多样。对学生每天学习训练的时长严格要求,比如每天学习至少4小时以上,没有特殊情况,不能缺勤。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要求学生必须到规定的学习地点,做好时间登记。可以要求小队成员每周自行组织一次交流活动,并将汇报、提问及谈论内容做好记录;指导教师每两周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答辩,每个月撰写一篇学习收获报告;每两个月学院组织教师团队对团队教师指导学生集中检查学习成果状况,并发掘出其中的优秀人才,为后续学科竞赛预选一些有潜力的参赛人员。

第三学期:正式开题研究。经过前期对研究方向内容的深入调研分析,以及相关技能的学习掌握后,重新审视研究主题的合理性和工作量,再次核定选题后,需要对设计工作如何展开进行详细规划。指导教师要着重关注团队的合作分工,同样要做好过程管控以保证设计进度。同一教师指导学生组内汇报、组间研讨交流要求可以延续第二学期流程展开,同时还可以增加不同指导教师间互评,学生集中汇报等督促检查方式,可以限定时间为每月举办一次,学生过多可以按指导教师分组进行,分组也可以每月灵活调整。结合相关学科竞赛组织的大致时间节点,争取使学生赶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举办之时,针对研究主题产出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使学生初步具备参与竞赛实战的基本实践能力。本学段的大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可以定位为辅助队员,专业竞赛的后备力量[6]。

第四学期:继续进行设计研究,使设计工作内容更加完善,更加丰富合理。此时可以鼓励学生针对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学术论文发表及专利、著作权申请,帮助学生提升科学研究能力,获得研学实践学分。同时学院也可以针对该学段的大学生组织校级学科竞赛,从而选拨出一些有潜力的学生再次备战省级、国家级学科竞赛。大学生处于四学期时对各种锻炼能力的活动兴致较高,且从前期学科竞赛亲身体验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不受就业、考研等精神压力困扰,具有充足的业余时间根据竞赛中的发挥与竞赛结果对自己查漏补缺,为第5、6学期成为学科竞赛主力打下坚实基础,并且能够更好的备战本次学科竞赛。当然,指导教师的管控、检查和协助工作做到位是非常关键的。

第五学期:持续深入地开展设计工作。要不断提高对设计作品的要求,指导学生对设计成果进一步改造打磨,通过组织、协助、管控等方式帮助大学生不仅如期完成设计任务的绝大部分工作量,同时也创造出较为优秀的设计作品,还提升了个人能力,成为参与学科竞赛、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软著、赢取成果奖励的主力军,为学生、学院骄人成果成绩的取得奠定良好的基础。管控措施可以延续第三学期以来的工作方法。

第六学期:对毕业设计作品进行最后阶段的完善,要求学生完成全部毕业设计任务。进入本学期后,有考研计划的学生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准备,很难全身心继续开展毕业设计研究工作,除非部分设计实践能力较强且对设计工作兴趣浓度较高者,可以考虑继续邀请他们作为学科竞赛的主力,其余考研学生应适当降低设计要求,允许学生尽快完成设计任务。没有考研打算,预备找工作的学生则可以继续对设计作品拓展延伸,持续锻炼学术成果创造能力,全力挖掘出适合推荐作为学科竞赛主力的人选,力争取得较好的学科竞赛成绩。同时可以鼓励有余力的学生努力继续产出科研成果。这一学期对学生的管理要依据学生是否就业进行差异化管控。

第七学期-第八学期:主要完成毕业论文撰写。由于前期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在第六学期时已基本完成毕业设计实践部分的任务。从第七学期开始学生的主要精力则投入到考研、就业等事情当中,这一时段再进行毕业设计工作,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是不利的。因此,第七学期除了一些理论课程之外,应该为学生考研复习提供更加宽松的氛围和充足的时间,对于选择就业学生则可以增加分散实习时长,使学生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去找工作、面试等。由此,学生在第七学期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甚微,主要集中于第八学期完成。同时为了保证考研失利的同学也具有找工作的机会,一般在第八学期会再次安排数周的分散实习,以提升就业率。故安排2学期的毕业论文撰写时间是必要的。

2.2 制定有效的保障措施

2.2.1 重新修订教学工作量分配实施细则

“全程贯通式”毕设方式教学工作量与“集中时段”毕设方式教学工作由于指导教师工作时长、精力投入以及毕设成果水平差异不可能采用相同的计算办法。可以根据时长、成果水平获奖情况、负责学生人数等确定合适的系数,保证教学工作量在总量变化不是太多的前提下对教师工作量有一定提高。可以通过调整理论、实践教学工作量系数,从而与毕设工作量找到平衡。

2.2.2 加大师资队伍建设,保证指导教师人数

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为例,很多学院的生师比几乎达到20:1的比例,甚至有的还超过这个数量。对于指导教师来说,四年中始终针对如此多的学生分别进行指导,压力是比较大的。即使采用同一大型课题项目,每位学生进度状况、领悟能力不同,为了保证整体工作同步,指导频度必然是大量的。加大教师队伍建设,使每位导师指导数量限制在6名以内是比较合适且工作难度是可以接受的。

2.2.3 科学有效的管控

在毕设工作贯穿大学生学业生涯全过程时,如果指导教师没有适时指导,学生未能按预设计划按部就班进行设计,不仅最终实施效果不会产生较大起色,反而还会成为学生学不好、教师未教好的托辞,造成不良的学风。制定科学有效的管控措施尤为重要。

首先,严格毕业设计相关制度。包括定期汇报、上报、抽查督导等。可以参照各学期毕设任务规划中的管控措施執行。

其次,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比如管理信息系统管控毕业设计进展全过程。

最后,恰当合理地利用好奖惩机制以达到激励或警示学生与指导教师的目标。比如,对于申请专利或软件著作权成功的设计成果、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成果、学科竞赛获奖的成果,可适当在评奖评优中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未按规定完成各阶段成果的学生,根据毕设最终成果质量高低,由答辩委员会决定其可否正常毕业。对于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成绩突出,适当给予一定奖励;指导学生有未通过答辩者,对其指导资格适当暂停。

3 实证研究

在课题组成员对毕业设计工作创新实施方案多次商讨取得一致认同后,征得了学院同意,并以本校信息管理系2019级新生为测试对象进行了措施有效性验证。截止目前已按照设定方案对其进行了近4个学期的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工作已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对于设计内容为系统开发的理工类毕业设计作品已完成基本框架搭建与主要功能实现,与今年即将毕业的信管17级学生的理工类毕业设计成品的水平大体持平,而且19级学生在第3学期时还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河北省信息安全大赛预选赛,其中一个团队有幸获得了河北省信息安全大赛决赛的资格,最终斩获优秀奖的好成绩,实现了我院学科竞赛获奖零突破。本学期,19级学生又组团踊跃报名了河北省程序设计大赛,取得了272名的成绩,虽然因一道题之差无缘三等奖,但对本系学科竞赛工作起到了极大地带动作用,使学生对学科竞赛的惧怕感得以改观,激发更多的学生积极投身于学科竞赛之中。还有几名学生撰写了学术论文,正在积极投稿中。总的来说,本系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得以激发,出现了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结语

本科毕业设计作为本科生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其开展情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认同及专业发展选择。高校集思广益、想方设法提升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工作水平义不容辞。延长毕业设计工作时间,甚至将理工类毕业设计贯穿大学生学业生涯全过程,是确保设计工作真正取得实效的根本保障,是双创背景下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推手,能真正推动学生充分利用好大学时光,学有所获、学有所长。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信息管理系2019级新生的毕业设计实践为系部带来的学科竞赛获奖零突破的案例充分证明了设计新型毕业设计工作模式的可行与有效性。制定有效的保障机制,切实将理工类毕业设计融入大学生学业生涯全过程,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水平达成,真正实现教育之本。

参考文献:

[1]范丽娅,等. 校内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实践初探[J].建筑与文化,2021(4):192-193.

[2]罗喜伶.团队合作模式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3):202-205,244.

[3]朱艳丹,等.新工科视域下本科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思考与建设——以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例[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11):81-83.

[4]缪新颖,何东钢,崔新忠. 联动科创活动和科研,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2):144-146,161.

[5]胡业生.“双创”背景下的創新创业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探讨[J]. 大理大学学报,2021,6(1):101-105.

[6]杜磊. 学科竞赛视域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成才之路,2021(13):4-5.

基金项目:2019年度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教育教学科研课题(项目名称:“双创”时代理工类毕业设计贯穿大学生学业生涯全过程探析,批号2019104)

作者简介:康丽峰(1981—  ),女,汉族,河北万全人,硕士,馆员,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算法应用。

猜你喜欢

双创
西安交大在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二
苏锡常都市圈高职院校双创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双创”背景下地方综合性大学大学生“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信部:五措施打造制造业“双创”升级版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将建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