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构

2022-01-25窦菊花杨劲松

长春大学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外语育人思政

窦菊花,杨劲松

(1.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国际合作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2. 广东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 东莞,523808)

1 外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

(1)标准体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即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就是培养国家与社会需要的人,这也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总依据。为防止“贴标签”和“两张皮”,要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切实落实教学标准,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融入思政教育理念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的修订、到包含思政元素的教材选用与教案、课件编制、再到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与评价方法的设计等,从始至终将以往重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转变为以育人为根本目标的外语课程思政教育。

(2)内容体系。标准体系是外语课程思政的依据和指南,教学内容是课程思政的载体和媒介。外语课程思政的内容需结合外语学科专业特点,即:以培育学生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同时按照《纲要》对课程思政内容的具体要求,根据现阶段的国情和世情选择教学内容。基于此,外语课程思政内容需在自身语言教材的基础上,从理想信念教育、文化素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国家整体安全观教育、公共卫生安全教育七个方面提炼挖掘教学思政元素,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1]。详见下文的外语课程思政内容体系阐述。

(3)实施体系。内容体系与实施体系围绕着“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展开,前者是思政教育的载体,后者是思政教育的实现路径。实现培养人的教育目标,教师队伍是主力军,课堂教学是主渠道,第二课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无论是专业外语教育,还是服务于专业建设的公共外语教学,不仅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内容体系,结合各类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课堂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思政目标,还要将教学中不涉及或未深入的思政教育目标划归到主题竞赛、综合素养课、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落实体现;同时,加强专任教师与辅导员的沟通与联动,实现全员参与、全程覆盖和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大格局,把课程思政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切实保证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4)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通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的测量,检测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方式。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设计在整个外语课程思政学科体系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既然教学目标中增加了思政目标,那么教育教学活动完成后思政目标是否达成,这是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通过文献法发现,目前主流评价方式仍是通过观察、感知、交流等形式,依据教师个人经验,主观评价学生的思政教育教学的成效,尚未量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尤其是深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成效的量化评价。本课题组在系统分析,准确把握课程思政教学具体量化目标的前提下,在基于语言教学形成性评价经验的基础上,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达成通过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活动实施,进行动态、量化评估,并贯穿融入教学全过程,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政目标三个维度评测教学活动,形成整合思政的课程评价体系。详见下文的外语课程思政评价方式的阐述与案例。

(5)保障体系。“三全”育人体系是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的保障体系。任何一门课程,教师的教学均具有知识内涵和育人内涵,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政治课教员、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也是各课程教师的责任,各类课程应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时,《纲要》也明确指出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包括教育过程、管理过程、实践过程。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贯彻教书育人的原则。因此,要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不断拓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方法与渠道,实现全过程育人。但鉴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即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观念,形成正确的道德信念和行为方式,课程思政教学更宜采用潜移默化,而非说教、灌输的教学模式。因此,外语课程的第二课堂如主题演讲比赛、社团活动、外语沙龙活动等对学生而言,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和优势,在外语课程思政过程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总之,全方位育人是“将育人工作落实到各部门,贯彻于各项活动、各个环节的始终[1]”,把校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实现协同育人。

2 外语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建构

国家和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施星君提出“身心健康、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职业素养和理想信念是高职专业思政教育的五个维度[2]”。结合教育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文件精神,参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文件和研究文献,如《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论高等职业教育职业素养培养目标与结构要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结合外语学科本身的人文特点,参考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的一般分类,我们认为普通教师对当代大学生至少可以从以下7个维度来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塑造,如表1所示。

表1 外语课程思政元素表

续 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外语课程思政元素表的分类并不是毫无规律、杂乱无章的。郭维平认为,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般由思想教育(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政治教育(含社会主义觉悟和民族精神教育)、道德教育(含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含人文素养和心理健康教育)四个部分组成。其中,思想教育是先导,政治教育是核心,道德教育是重点,而素质教育是基础[3]。

参考这一分类,我们可以认为,表1中的理想信念和国家安全教育类属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范畴,是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道德品质教育类属于道德教育范畴,是课程思政的重点;文化素养、职业素养和心理健康教育属于素质教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基础。

课程思政建设要做到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就必须深入挖掘课程和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补充相关思政教育素材,设定思政教育目标。本课题组根据《纲要》做好修订教学大纲、教学标准等顶层设计之外,归纳出外语课程思政元素表,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立足教材但又不限于教材,设计出每个教学单元的课程思政范例,如表2所示。基于此,一线外语教师有了一个范例参考,更能清楚认识到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以便更能创造性地挖掘教学中的思政元素,避免课程思政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真正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表2 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3 外语课程思政评价方式

以建构主义教学观为基础的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而作出的过程性评价。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技能、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领,这与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外语课程思政教学需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那么课程思政评价则需与语言知识技能评价整合起来。王岳喜指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要遵循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诊断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构建原则[4]”。这是整个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原则,包括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本文则聚焦课堂教学中的思政目标是否达成的评价,借鉴外语形成性评价的经验,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思政目标具象化一个个教学活动并赋值,借助学习平台的统计功能,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各项教学活动的分值进行量化统计,以此来检测知识、能力与思政目标的达成度,为后续的教学设计的调整提供依据。

表3 外语课程思政形成性评价量表之课前测评范例

4 结语

课程思政教育是一种整合知识传递、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兼具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综合性复杂性的教育活动。既要讲究“盐溶于水”“润物无声”,又要从教育教学各层面明确相应的标准和范式,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有章可循和按图索骥。但是,思政教育又要坚持总结传承和创新探索相统一。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而应在各种典型、标杆、经验中寻求创新,转变教育观念,自觉学习思政教育文献,与时俱进,从教学内容中思考、研究、分析、挖掘契合本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帮助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知识技能的同时,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外语教学的时代性、实效性和思想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致力于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外语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