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2-01-25周小雅颜江云林惠玲
周小雅 颜江云 林惠玲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泉州,362000)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之一[1],其中2型糖尿病所占比例高达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左右。近年来,有研究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概率较高,而后者属于作息失调的主要表现[2],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糖尿病病情进展,因此,有学者认为针对发生睡眠障碍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积极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3]。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发生睡眠障碍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探讨睡眠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全科医学科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睡眠障碍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61~87岁,平均年龄(73.26±2.10)岁,病程2~27年,平均病程(11.34±0.56)年;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73.27±2.07)岁,病程2~25年,平均病程(11.33±0.61)年。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符合2型糖尿病合并睡眠障碍诊断标准;2)年龄60~90岁;3)神志清楚,交流无障碍;4)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数据采集者;2)颅脑外伤、脑卒中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导致的继发性睡眠障碍;3)合并肢体障碍、偏瘫等并发症;4)药物依赖症患者;5)依从性差,中途脱离。
1.4 护理方法
1.4.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主要以血糖及其他生理指标监测,遵医嘱配合检查及治疗等常规护理。
1.4.2 观察组给予强化睡眠护理措施 1)心理干预:通过集中讲座、一对一的讲解使患者了解糖尿病合并睡眠障碍的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促进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2)饮食干预:针对日常饮食习惯不良者应协助其戒断咖啡、辣椒、浓茶等可能影响睡眠质量的食物,增加维生素、蛋白质的摄入量,适当进食膳食纤维以促进胃肠蠕动,此举有利于缓解便秘,提高血糖控制效果,避免或改善因消化问题影响睡眠质量。3)运动干预:鼓励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适当增加有氧运动,以散步、太极、游泳等项目为主,运动过程应由专人看护,运动量以患者可耐受为宜。4)环境干预: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房间内温度18~22 ℃、湿度50%~60%,房间内布置以暖色调为主以利于使患者感受家庭温馨。护理时尽量动作轻柔,避免发生不必要噪声。严格控制病房内亲友探视时间、探视及陪护人数。设立科学的就寝时间,日间进食、看书等行为时可适当调高室内光线亮度,而夜间如需使用监护仪器应调低报警声、调暗灯光,同时应加强护理巡视。5)音乐干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类型音乐,如性格急躁者选用舒缓节奏乐曲,悲观消极者选用气势宏伟而热烈的乐曲,音乐强度应由低到高,音量维持在20~40 dB为宜,2次/d,60 min/次,睡前为所有患者播放催眠曲并叮嘱患者倾听时尽量将肢体放松,应注意待患者入睡后应及时关闭音乐并为其营造安静的休息氛围。6)自然疗养因子干预:增加患者病房内的绿植摆放量,定期开窗通风注意换气以利于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条件允许可协助其每日在公园进行户外活动,使用空气过滤装置及负氧离子空气净化器等设备改善病房内空气质量,入睡前使用温水浸泡全身,指导其泡澡期间尽量放松肌肉、闭目并保持安静。
1.5 观察指标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2组护理前后睡眠质量变化情况,该量表共涉及7个评分项目,具体包括睡眠障碍、睡眠质量(主观)、睡眠效率、使用安眠药物、睡眠及入睡时间等,PSQI量表总评分0~21分,分数越高则提示被评价者睡眠质量越差。
2 结果
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PSQI均较高,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PSQI量表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睡眠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通过睡眠,机体免疫、神经等功能系统均可获得调整及修复,因此,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利于确保机体维持各项生理功能[4]。有研究表明,52%~77%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高于1型糖尿病,且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更高[5]。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原因如下:1)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因此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易伴发其他基础疾病,进一步影响其生理舒适度,睡眠质量随之降低,此外老年人群脑组织神经递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等)减退、神经内分泌失衡也是导致其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2)部分糖尿病患者发病后可能继发全身持续性瘙痒、夜尿频率增加、三叉神经疼痛等并发症,从而影响其正常睡眠状态,不利于保持长时间入睡状态及优质睡眠;3)部分糖尿病患者病程长、血糖控制效果反复变化,从而可能影响其心理状态并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不利于确保其顺利入睡;4)对于因病情所需住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医院内病房环境较为陌生,加之病房属于公共场所,各类医疗及护理行为、亲友探视等因素均可能影响其睡眠质量;5)老年人群睡眠特点包括夜间睡眠时间减少、早醒、睡眠浅、易惊醒等,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即便发生睡眠障碍也易认为属于自身生理正常改变,因此易贻误干预时机并加重睡眠障碍的程度。
应注意的是,睡眠障碍的发生对机体的新陈代谢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糖代谢紊乱的情况加剧,胰岛细胞分泌量、活性随之降低,不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因此,针对发生睡眠障碍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正确有效的干预措施,确保其睡眠质量、保障血糖控制效果均具有积极意义。但既往临床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护理服务侧重点在于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检查及治疗,往往忽略睡眠因素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临床护理领域不断发展,针对睡眠障碍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理念应运而生,并广泛应用于各类医疗机构的护理工作中。本文中观察组发生睡眠障碍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干预后,该组PSQI量表评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且护理后该组睡眠质量评价结果优于对照组,此结论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相符[6]。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的作用如下:1)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有利于患者正视、接纳自身病情,提高战胜病魔自信心,从而达到缓解或消除相应负面情绪的作用;2)环境干预对减小病房环境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程度具有积极意义;3)通过饮食干预能够避免刺激性食物对睡眠质量造成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同时增加促眠食物摄入量有利于提高患者睡眠质量;4)适当的运动干预对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增进食欲、促进睡眠等均具有重要价值;5)音乐疗法对刺激机体褪黑激素分泌、调节生物钟、舒缓情绪、提高神经细胞兴奋性等均具有一定作用,加用入睡前播放催眠曲可起到安神、助眠效果;6)负氧离子用于改善肺部通气状态、调节血压及血红蛋白,此外还可穿透血脑屏障并于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达到调节兴奋、抑制大脑皮质并产生催眠效果,水浴则可利用温度、机械等对人体内分泌系统、新陈代谢状态产生有效调节,对缓解或消除机体疲劳及促进睡眠等具有一定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发生睡眠障碍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