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义考》卷六十著录补证

2022-01-23陈开林

嘉兴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四书明史万历

陈开林

(盐城师范学院 文学院,江苏盐城224002)

清代著名学者朱彝尊编纂《经义考》,共计300卷,统考历朝经义之目,备载历代经籍存佚情形,并加考索,为清代辑录体目录典范。作为经学目录的集大成之作,《经义考》极富文献价值,对于经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历来是经学研究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然而,囿于见闻、传抄、版刻等因素的限制,《经义考》也存在诸多不足。自该书问世至今,历代学人对之多有考订,如翁方纲《经义考补正》等。

《经义考》著录易类典籍70卷(卷2-卷71),相比其他经书,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同时阙漏亦多。笔者近来从事《经义考》著录《易》籍的考辨研究,逐卷进行订补。(1)关于《经义考》各类经籍之研究,学界的考辨成果计有:江曦《〈经义考·书类〉订疑》(刊于《天一阁文丛》第十三辑,2015年),韩震军《〈经义考〉著录宋人春秋学著述斠摭》(刊于《中国经学》2017年第1期),解树明、姬瑞丽《朱彝尊〈经义考〉引朱熹古文尚书条辨证》(刊于《河北科技图苑》2017年第6期),刘贝嘉《〈经义考〉“孟子类”文献校理——以卷二百三十二为论域》(刊于《嘉兴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张宗友《〈经义考〉》“〈古论语〉”条通校——兼论〈经义考新校〉之得失》(刊于《中国经学》2019年2期),曹景年《〈经义考〉论语、四书类补正》(刊于《山东图书馆学刊》2019年第2期),曹景年《〈经义考〉征引陆元辅等六家文献丛考》(刊于《嘉兴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另外,台湾学者杨果霖《〈经义考〉著录“春秋类”典籍校订与补正》(学生书局,2012年版)全面考察《经义考》“春秋类”,颇有创获。本文以《经义考》卷六十著录易类典籍为研究对象,予以条辨,以期略有助益。(2)关于“周易类”的考辨,笔者已发表8篇文章:《〈经义考〉卷六三著录易类典籍辨证》(刊于《中华易学》第2卷)、《〈经义考〉卷六四著录易类典籍辨证》(刊于《中华易学》第5卷)、《〈经义考〉卷六五著录易类典籍辨证》(刊于《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21辑)、《〈经义考〉卷六二著录易类典籍辨证》(刊于《华中国学》2019年秋之卷)、《〈经义考〉卷六六著录易类典籍辨证》(刊于《华中国学》2020年春之卷)、《〈经义考〉卷六十七著录补证》(刊于《朱彝尊研究》第八辑)、《〈经义考〉卷五七著录补证》(刊于《嘉兴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经义考〉卷五十九著录易籍辨证》(刊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

《经义考》版本较多,其中,清乾隆二十年(1755)卢见曾补刻本洵为佳本。林庆彰、蒋秋华、杨晋龙等主编的《经义考新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以卢刻本为底本,并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荟要本、四部备要本为校本,为目前《经义考》三种整理本中质量最好的一部。故本文以《经义考新校》录文,并注明其页码。

焦竑《易筌》(1097页)

按:《经义考》著录焦竑《易筌》六卷,录自序。引陆元辅之说,介绍其生平。

《四库全书总目》卷八“易类存目二”著录《易筌》六卷《附论》一卷,称:

是书大旨,欲以二氏通于《易》,每杂引《列子》《黄庭内景经》《抱朴子》诸书以释《经》。史称竑讲学以罗汝芳为宗,而善耿定向、耿定理及李贽,时颇以禅学讥之,盖不诬云。[1]91

四库提要称该书“欲以二氏通于《易》,每杂引《列子》《黄庭内景经》《抱朴子》诸书以释《经》”,实乃皮相之谈。笔者曾通考《易筌》全书,追溯其史源,征引二氏之书实少,引前贤时彦之《易》说实多,诸如俞琰的《周易集说》、赵汝楳的《周易辑闻》、潘士藻的《读易述》等。具体可详参拙著《易筌疏证》一书。

《易筌》六卷《附论》一卷,今有明万历刻本,见录《续修四库全书》第11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经部第14册,卷首有自序。《经义考》所录有省略,且缺文末“万历壬子夏焦竑书”[2]。

焦竑之生平,见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十三《南直隶应天府三》、张廷玉《明史》卷二百八十八《文苑列传四》。

高攀龙《大易易简说》《周易孔义》(1098页)

按:《经义考》著录高攀龙《大易易简说》三卷,引俞汝言之说,介绍其生平,另录自序;《周易孔义》一卷,录自序。

高攀龙《高子遗书》卷九上有《周易易简说序》《周易孔义序》。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一著录影钞明刊本《周易孔义》三卷,称“有门人华允诚及其姪世泰两跋”[3],俟访。

《经义考》卷一百六十著录《大学知本大义》、卷二百〇五著录《春秋孔义》。《高子全书》中《四书讲义》一卷,《经义考》失载。

高攀龙之生平,可参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六十二《资德大夫都察院左都御史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谥忠宪高公神道碑铭》。另,陈鼎《东林列传》卷二、傅维鳞《明书》卷一百十五、万斯同《明史》卷三百四十四、张廷玉《明史》卷二百四十三、张夏《雒闽源流录》卷十二、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六、邹漪《启祯野乘一集》卷五、叶鉁《明纪编遗》卷四、汪有典《明忠义别传》卷六亦有传。

郝敬《周易正解》《易领》《问易补》《学易枝言》(1100页)

按:《经义考》著录郝敬《周易正解》二十卷、《易领》四卷(录自序)、《问易补》七卷(录自序)、《学易枝言》二卷(录自序),并引陆元辅之说,介绍其生平。

检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至四十七年(1619)郝千秋等刻郝氏《九经解》本《周易正解》二十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经部第15册),卷首有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叙九部经解》,次为《读易》一卷。

《易领》四卷,有明万历崇祯年间郝洪范刻《山草堂集》增修本、《湖北丛书》本,卷首载《易领题辞》,知《经义考》所引有遗漏,且少文末一句:《山草堂集》本作“天启乙丑九月望日京山郝敬题”[4],《湖北丛书》本作“大明天启乙丑九月望日京山郝敬题”[5]。

《问易补》《学易枝言》二书,崔富章称:

又,《明史·艺文志》著录郝敬《周易正解》二十卷,《易领》四卷,《问易补》七卷、《学易枝言》二卷,《经义考》并注曰“存”。《问易补》,《学易枝言》两种,收入《山草堂集》内编第三,四,《总目》未提及,附此以备检。[6]58

《山草堂集》今尚未得见,但《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一著录《学易枝言》四卷(《经义考新校》之《校记》已提及),称:

按《四库存目提要》,《易领》卷前标“《山草堂集》第二”,谓所著经解皆编入文集,是为集中之第二种。今《枝言》前亦标“《山草堂集》第四”,则《易》学尚不止此矣。[3]

丁仁《八千卷楼书目》卷一经部著录《学易枝言》四卷,注:“明郝敬撰。明刊本。《山草堂集》本。”[7]则《学易枝言》的卷数与《经义考》不同。二书自序之文本,俟访。

除此外,《经义考》著录其书甚多,卷九十一著录《尚书辨解》,卷一百一十五著录《毛诗原解》《序说》,卷一百一十九著录《毛诗序说》,卷一百二十八著录《周礼完解》,卷一百三十四著录《仪礼节解》,卷一百四十五著录《礼记通解》,卷二百〇五著录《春秋非左》,卷二百二十一著录《论语详解》,卷二百三十五著录《孟子说解》,卷二百五十著录《九部经解》《经解绪言》,卷二百五十八著录《四书摄提》《四书杂言》。《山草堂集》第一《谈经》九卷,《经义考》失载。

郝敬之生平,可参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卷十八、万斯同《明史》卷三百八十五《儒林传》、张廷玉《明史》卷二百八十八之传记。

张纳陛《学易饮河》(1102页)

按:《经义考》著录张纳陛《学易饮河》八卷,录钱一本序。引陆元辅之说,称:“张纳陛,字以登,宜兴人。万历己丑进士。”

《四库全书总目》卷八“易类存目二”著录《易学饮河》八卷,称:

盖纳陛丁明末造,以《否》为乱世,《未济》为穷时,托不言以寓其慨也。前有钱一本《序》,其词颇谲,大抵不得志而著书之意。则是书不必尽以经义核矣。[1]92

则书名尚小有不同。《学易饮河》,其书未见。

方大镇《易意》(1103页)

按:《经义考》著录方大镇《易意》四卷,称“未见”。引钱士升所作墓碑,称“所著有《易意》、《诗意》、《礼说》诸书”,《经义考》当即据此著录。《经义考》卷一百一十五著录《诗意》、卷一百四十五著录《礼说》,均仅言“未见”,当亦据钱士升之说。

检金日升《颂天胪笔》卷十一《简卹》、《静志居诗话》卷十六、邹漪《启祯野乘一集》卷二、张夏《雒闽源流录》卷十七、《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二百十八、马其昶《桐城耆旧传》卷四并有其传。《颂天胪笔》载:“所著《荷薪义》《宁澹集》《桐川讲义》《易意》《诗意》《闻斯录》《礼说》数十种行于世。”[8]《桐城耆旧传》载:“著《易意》《诗意》《礼说》若干卷,《奏议》六卷,《荷薪义》八卷,《田居乙记》四卷,《宁澹居诗集》十三卷,《文集》十二卷。”[9]则其著述较多。

另外,《千顷堂书目》卷一著录方大镇《易意》四卷,卷十一著录其《宁澹语》八卷,卷二十五著录其《方大理集》,卷三十著录其《方侍御二疏》一卷;万斯同《明史》卷一百三十三著录方大镇《易意》四卷,卷一百三十五著录《宁澹语》八卷、《田居乙记》四卷,卷一百三十六著录《侍御二疏》一卷、《宁澹居奏议》六卷;与《颂天胪笔》可互为补充。《荷薪义》八卷,《四库全书总目》卷九十六著录;《田居乙记》四卷,《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三十二著录。

陈幼学《周易管窥》(1104页)

按:《经义考》著录陈幼学《周易管窥》,不言卷数,称“佚”。引严绳孙之说,介绍其生平。

万斯同《明史》卷三百九十一《循吏传》、张廷玉《明史》卷二百八十一《循吏传》、陈鼎《东林列传》卷十六、高廷珍《东林书院志》卷八、邹漪《启祯野乘一集》卷四均有其传。朱国祯《中宪大夫南京太常寺少卿筠塘陈公墓志铭》,称:“公无锡人,姓陈,名幼学,字志行,筠塘其别号也。”[10]

其著述,万斯同《明史》卷一百三十三著录《礼乐考》,卷一百三十四著录《救荒全书》《钦卹题稿》《治湖实政》;《千顷堂书目》卷二著录《礼乐考》,卷三著录《四书正删正》,卷八著录《南湖志考》一卷,卷九著录《救荒全书》,卷十著录《钦卹题稿》《治湖实政》。《经义考》仅著录《周易管窥》一种,《礼乐考》《四书正删正》可为补充。

王述古《易筌》(1104页)

按:《经义考》著录王述古《易筌》,不言卷数,称“未见”。引黄虞稷之说,介绍其生平。

检《千顷堂书目》卷一著录王述古《易筌》;卷二著录王述古《律筌》,注:“禹州人。山西右布政使,学者称中嵩先生。”[11]

生平见高攀龙《高子遗书》卷十一《山西布政司右布政使中嵩王公行状》、赵南星《赵忠毅公集》卷一《明山西右布政使王君墓志铭》。二书皆称王述古著有《四书屑考》。

万斯同《明史》卷三百二十九亦有其传。《经义考》仅著录《易筌》,其书不详。《四书屑考》《律筌》,《经义考》失载。

吴烱《周易绎旨》(或作《易旨质疑》)(1104页)

按:《经义考》著录吴烱《周易绎旨》八卷,录李廷机序、董其昌跋、陈九畴之说、自序。

寻绎陈九畴之说,似亦为该书所作序。引陆元辅之说,称:“烱,字晋明,华亭人。万历己丑进士,南京太仆寺卿。”

《周易绎旨》的著录情况有:

《周易绎旨》 七卷 四册 俱吴烱。

又 《更定易绎旨》 卷册同。(祁承爜《澹生堂藏书目》)[12]254

吴炯《周易绎旨》七卷。号怀野,华亭人。万历三十二年甲辰序。(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一)[11]

吴炯《周易绎旨》七卷。字怀野,华亭人,太仆寺少卿。(万斯同《明史》卷一百三十三)[13]

吴炯《周易绎旨》八卷。(张廷玉《明史》卷九十六)[14]

《周易绎旨》八卷。华亭吴炯。(《乾隆江南通志》卷一百九十《艺文志》)[15]

则其卷数有七卷、八卷两说。且表字有“字怀野”一说。

其著述,《澹生堂藏书目》还著录吴炯《春秋左传节文》六卷三册、《吴氏藂语》十二卷四册;《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二十五著录《丛语》十二卷;徐乾学《传是楼书目》著录《丛语》二卷、《吴生读书记》一卷;张廷玉《明史》卷九十六著录《书经质疑》一卷、《诗经质疑》一卷。

《经义考》卷一百一十五著录《诗经质疑》、卷一百六十一著录《大学古本解》、卷二百〇五著录《春秋质疑》、卷二百二十九著录《孝经质疑》。《春秋左传节文》《书经质疑》二书,《经义考》失载。另外,顾天埈《顾太史文集》卷六《大学质疑引》称:

予同年友吴晋明丈自登第以来,家居二十余载,潜心理学,凡大学古本与诸旧说,一一体究,岀其独得,名曰《质疑》。[16]

则其尚有《大学质疑》一书,《经义考》亦未载。

其传见万斯同《明史》卷三百四十一。另外,《乾隆江南通志》卷一百五十八《人物志》、张廷玉《明史》卷二百三十一亦有传。

笪继良《鹅湖读易编》(1107页)

按:《经义考》著录笪继良《鹅湖读易编》十二卷,称“未见”。引高佑釲之说,介绍其生平。

张夏《雒闽源流录》卷十七有其传,称:“尤精于《易》,著《鹅湖读易》十二卷。身忤逆奄,遭党锢,于《剥》、《复》、《遁》、《临》之义三致意焉。卒年八十一,祀汀州名宦。”[17]

其著述,《澹生堂藏书目》著录《宁庠语略》一卷、《先师庙祀考》一卷、《铅山县志》三十四卷八册;万斯同《明史》卷一百三十三著录《鹅湖读易》十二卷,注“继良为工部郎,董北河,哭魏大中,归榇,坐东林邪党削籍,身遭党锢,故于《剥》、《复》、《遁》、《临》三致意焉”[13];徐乾学《传是楼书目》著录《先师庙祀考》一卷、《铅山县志》二十二卷;《千顷堂书目》卷一著录《鹅湖读易》十二卷,卷三著录《先师庙祀考》一卷,卷七著录《铅书》八卷;《乾隆江南通志》卷一百九十《艺文志》著录《鹅湖读易》十二卷。诸书均载《鹅湖读易》,书名与《经义考》稍异。

万尚烈《易赞测》《易大象测》(1108页)

按:《经义考》著录万尚烈《易赞测》《易大象测》各一卷,录自序。引陆元辅之说,介绍其生平。

张廷玉《明史》卷九十六著录万尚烈《易赞测》一卷、《易大象测》一卷,与《经义考》同。但也有不同的著录:

《易大象测》。一卷 一册 俱万尚烈。

《易赞测》。二卷 二册

《易大象说》。二卷 二册(祁承爜《澹生堂藏书目》)[12]253

万尚烈《易大象测》一卷

又《易赞测》二卷(《千顷堂书目》卷一)[11]

万尚烈《易大象测》一卷

又《易赞测》二卷(万斯同《明史》卷一百三十三)[13]

其书不详。张次仲《周易玩辞困学记》卷七《遁·大象》引“万尚烈曰”,当引自此书。

《雍正江西通志》卷七十有其传。

《澹生堂藏书目》著录《四书测》六卷、《闻学杂记》二卷。《经义考》卷二百五十八著录《四书测》。《四库全书总目》卷三十七“四书类存目”亦著录,称:“尚烈字思文,南昌人。是书首有万历辛亥《自序》”[1]488,于其生平亦未详考。《诗述传测》,《经义考》失载。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引“万尚烈云”数则,张次仲《待轩诗记》卷三引“万尚烈曰”一则,钱澄之《田间诗学》卷七、卷十一各引“万尚烈云”一则,当即引自《诗述传测》。

徐曰仁《周易翼注》(1108页)

按:《经义考》著录徐曰仁《周易翼注》,称“未见”。引黄虞稷之说,称:“永丰人,万历辛卯举人。”

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一著录徐曰仁《周易翼注》,注:“永丰人,万历辛卯举人,以孝称。”[11]《经义考》当即据此而著录此书。万斯同《明史》卷一百三十三著录此书,仅注“永丰人”[13]。其人其书不详。

吴默《易说》(1108页)

按:《经义考》著录吴默《易说》六卷,录自序。引陆元辅之说,称:“默,字因之,吴县人。万历壬辰进士,太仆寺卿。”

传见朱鹤龄《愚庵小集》卷十五《太仆卿吴公传》。另外,陆应阳《广舆记》卷三、潘柽章《松陵文献》卷六《人物志六》、徐开任《明名臣言行录》卷七十七、《乾隆江南通志》卷一百六十五《人物志》、陈和志《乾隆震泽县志》卷十六《人物四·名臣二》、邹漪《启祯野乘一集》卷三、《同治苏州府志》卷一百〇五并有其传。

徐乾学《传是楼书目》著录吴因之《易说》五卷,二本,卷数与《经义考》不同。

姚文蔚《周易旁注会通》(1109页)

按:《经义考》著录姚文蔚《周易旁注会通》十四卷,引黄虞稷之说,称:“文蔚,字养谷,钱塘人。万历壬辰进士,仕至南京太仆寺少卿。”

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一著录姚文蔚《周易旁注会通》十四卷,注:“字元素。万历丁巳序。”[11]与《经义考》所载表字不同。

黄汝亨《寓林集》卷十七《中顺大夫南京太仆寺少卿姚公行状》载其生平甚详,称:“公讳文蔚,字元素,养谷其别号也。”[18]可知《经义考》将其别号误作表字。《经义考》仅著录《周易旁注会通》,而黄汝亨所撰行状书名作《易会通》,稍有不同。《四书通》《四书闻》,《经义考》失载。

《周易旁注会通》今有明万历刻本,见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经部第15册,卷首有万历丁巳自序,《经义考》失载。

李本固《古易汇编意辞集》(1109页)

按:《经义考》著录李本固《古易汇编意辞集》十七卷,节录李维祯序、高出序。引余叔纯之说。引陆元辅之说,称:“本固,字维宁,临清州人。万历壬辰进士,官至太仆少卿。”

《四库全书总目》卷八“易类存目二”著录《古易汇编》十七卷,书名不同。北京大学藏明万历刻本,见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经部第16册。卷首有李维祯《周易古本全书序》、高出万历壬子(1612)《古易汇编叙》;自第十三卷以下另为一编,分《意辞集》(卷十三)、《象数集》(卷十四、十五)、《变占集》(卷十六、十七),前有胡国鉴《古易汇编三集杂论叙》。《经义考》所引余叔纯之说不详。

《千顷堂书目》卷一著录李本固《古易汇编》十七卷,注:“字维宁,临清州人。由进士出宰四邑,有异政,历工部郎中,出守归徳,丁内艰,以毁卒”[11];卷三“小学类”著录《问奇集》;卷七著录《汝南志》二十四卷,又《汝南遗事》二卷。《经义考》仅著录《古易汇编意辞集》,失载《问奇集》。陈懿典《陈学士先生初集》卷八《武清李侯生祠记》载其政绩,并称“别号震门”[19],可为补充。

杨廷筠《易显》(1111页)

按:《经义考》著录杨廷筠《易显》六卷;《易总》一卷,称“未见”。录孙枝芳之说,似为《周易显义序》。引陆元辅之说,称:“廷筠,字淇园,仁和人。万历壬辰进士,仕至顺天府丞。”

《雍正浙江通志》卷一百五十八有其传。其著述,《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四十一著录《易显》六卷、《易总》一卷,注:“按《仁和县志》,又有《玩易微言》”[20]491;卷二百四十二著录《四书筌》;卷二百四十三著录《读史评》四卷;卷二百四十五著录《困亨录》,又《近仁说》,又《体仁类编》,又《洗心札记》,《杨氏塾训》六卷,注:“按《仁和县志》,有《宋明学抄》、《敩学粹言》”[20]584,《小学礼辑》;卷二百四十六著录《藏密斋笔记》,又《汲古斋杂记》,又《井寒子瞽言》;卷二百五十四著录《灵卫庙志》一卷。祁承爜《澹生堂藏书目》还著录其《广仁类编》四卷二册。《经义考》仅著录《易显》《易总》,失载《玩易微言》《四书筌》。

另外,《经义考》所引孙枝芳之说,知杨廷筠除《易显》《易总》外,尚有《易微》《周易显义》二书。

刘一焜《周易略义》(1111页)

刘一焜,万斯同《明史》卷三百三十四、《雍正江西通志》卷六十九有传。朱彝尊《明诗综》卷六十二亦载:

刘一焜,字元丙,南昌人。万历壬辰进士,除行人,擢吏部主事,历郎中,升太常少卿,巡抚浙江。[20]460

所载较《经义考》为详。《澹生堂藏书目》另著录其《虎林书院教言》一卷一册、《虎林书院会约》一卷一册、《石闾山房集》廿四卷。

汤宾尹《易经翼注》(1112页)

按:《经义考》著录汤宾尹《易经翼注》四卷,引陆元辅之说,称:“宾尹,宣城人。万历乙未赐进士第二,官至国子监祭酒。”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六载:“汤宾尹,字嘉宾,宣城人。万历乙未赐进士第二,授翰林院编修,历中允、谕德,掌司业事,迁右庶子,改升南国子监祭酒。有《睡庵集》。”[21]

其著述,祁承爜《澹生堂藏书目》著录《读书谱》五卷二册、《睡庵集》六卷六册、《睡庵二集》十四卷;《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三十二著录《再广历子品粹》十二卷;丁仁《八千卷楼书目》卷五史部著录《明状元图考》二卷,卷九史部著录《元朝捷录旁训》四卷。

王重民的《中国善本书提要》著录《汤睡庵先生鉴定易经翼注》四卷《总图》一卷,四册,明崇祯间刻本,称:

原题:“门人丘兆麟毛伯父多订,金陵杨国球天然父批阅,绣谷徐可久有恒父梓行。”按是书为科举程式用书,汤宾尹固是托名,丘兆麟恐亦为杨国球所托。汤宾尹序云:“取毛伯家传《笺注易义》,鉴而定之,以翼考亭。”丘兆麟序云:“余自江右,童而学《易》。自庚戌甲第以来,辄以学《易》为后人虑,虑其不简而尽,精而核也。前有《约说》,有《先天重揭》,近有《衷旨》,颇行于世。但下华截《本义》,上华截《讲解》,株株碎字,未有若此之即《本义》,即《讲解》者。”按兆麟临川人,万历庚戌进士,除行人,选授云南道御史,升太仆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序文所述其成进士之年不误,或丘氏业举时实有是书,待其成名以后,坊贾始为刊布之也。封面署:“西昆馆梓行”,此本为后印本,封面上又增刻“崇祯五年刻行”大字。卷内有:“方功惠藏书印”、“巴陵方氏传经堂藏书印”等印记。

丘兆麟序 [天启三年(一六二三)]

汤宾尹序[23]

认为该书系托名汤宾尹之作。

另外,天津图书馆藏有汤宾尹撰、陶望龄等校《鼎镌睡庵汤太史易经脉》四卷首一卷,系明万历四十年(1612)刻本。卷首有万历丁巳(1617)门人王宇《易经脉小引》,称:

吾师霍翁洁净精微,疏通博大,无之非《易》。……乡得《四书脉》阅之已,不翅饮醍醐而参圣酒。[24]

知其另著有《四书脉》。而《经义考》仅著录《易经翼注》,此两书失载。

孙慎行《周易明洛义纂述》《不语易义》(1112页)

按:《经义考》著录孙慎行《周易明洛义纂述》六卷,录自序;《不语易义》二卷。引陆元辅之说,介绍其生平。

《千顷堂书目》卷一著录孙慎行《周易明洛义纂述》六卷,注:“《明洛义》二卷《二义》二卷《三义》一卷。始于万历癸丑,成于天启丁卯。”[11]万斯同《明史》卷一百三十三著录《周易明洛义纂述》六卷,注同《千顷堂书目》,又著录《不语易义》二卷。徐乾学《传是楼书目》著录《周易明洛义纂述》五卷,六本。

翁连溪编校的《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第1册“经部”著录《周易明洛义》二卷、《二义》二卷、《三义》一卷,明止躬斋刻本。[25]20《天津图书馆书目》卷一著录《周易明洛义》二卷、《明洛二义》二卷、《明洛三义》一卷,明刻本,四册。[26]俟访。

《不语易义》,不详。

《明儒学案》卷五十九《东林二》、金日升《颂天胪笔》卷十三上《起用》、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卷十三下、张夏《雒闽源流录》卷十七、陈鼎《东林列传》卷二十一《孙慎行传》、万斯同《明史》卷三百四十四、张岱《石匮书》卷一百八十八、张廷玉《明史》卷二百四十三并有其传。

高廷珍《东林书院志》卷二十载:“孙淇澳先生著:《困思抄》、《玄晏斋诗集》、《周易明雒义》、《慎独义》。”[27]邹钟泉《道南渊源录》卷十一所载全同。此外,《澹生堂藏书目》著录《虞山书院志》十五卷六册;《千顷堂书目》卷五著录《事编内篇》八卷,卷十一著录《玄晏斋困思编》四卷,卷二十五著录《玄晏斋集》十卷,卷三十著录《孙文介公奏议》二卷;丁仁《八千卷楼书目》卷五“史部”著录《恩恤诸公志略》一卷。

曹学佺《周易通论》《周易可说》(1114页)

按:《经义考》著录曹学佺《周易通论》六卷,称“未见”;《周易可说》七卷。引高佑釲之说,介绍其生平。

《四库全书总目》卷八“易类存目二”著录《易经通论》十二卷。书名、卷数,与《经义考》不同。崔富章称“《易经通论》未见传本”。[6]59

《四库全书总目》同卷又著录《周易可说》七卷。崔富章称“甘肃省馆藏明崇祯刻《周易可说》七卷”[6]59。中国基本古籍库收有明崇祯刻本,当即此书。卷首为《五经困学序》,作于明崇祯庚辰岁,较《经义考》卷二百五十所录为详;次为《周易可说总论》八篇;未见蔡复一之序。

张岱《石匮书》卷五十七《文苑列传》、温睿临《南疆逸史》卷十七、徐鼒《小腆纪传》卷二十六、张廷玉《明史》卷二百八十八有传。

《经义考》著录其著述甚多,卷九十一著录《书传会衷》十卷,卷一百十五著录《诗经质疑》(一名《合论》)六卷,卷一百四十五著录《礼记明训》二十七卷,卷二百○六著录《春秋阐义》十二卷、《春秋义略》三卷,卷二百五十著录《五经困学》九十卷。其中,《乾隆福州府志》卷七十二《艺文·甲部经》著录曹学佺《书传会要》十卷,[28]与《经义考》所载书名略有不同。

史记事《读易梦觉》(1115页)

按:《经义考》著录史记事《读易梦觉》九卷,称“未见”,引高佑釲之说,称:“渭南人,万历乙未进士。”

《千顷堂书目》卷一著录史记事《读易梦觉》九卷,注:“字义伯,渭南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光禄寺少卿。”[11]万斯同《明史》卷一百三十三与《千顷堂书目》全同。

检曹于汴《仰节堂集》卷一《读易梦觉序》《四书疑问序》,均未言及其字号。冯从吾《少墟集》卷十五《答史莲勺侍御》、王元翰《王谏议全集·寄史莲勺侍御》、文翔凤《皇极篇》卷一《南玄象太史史莲勺侍御招饮论文》、陈子龙《安雅堂稿》卷十三《承天司理周公传》中的史公莲勺,或即其人。

其著述,《雍正陕西通志》卷七十四著录《四书疑问》五卷、《读易梦觉》九卷、《尚书疑问》五卷、《毛诗序考》十卷、《春秋事考》、《大成礼乐》三卷、《律吕辑》、《宁俭约》、《仁里约》,注:“俱光禄少卿渭南史记事撰”[29]。而《经义考》卷九十一著录《尚书疑问》、卷一百二十著录《毛诗序考》、卷二百五十八著录《四书疑问》,均称“未见”。《四书疑问》《大成礼乐》《律吕辑》,《经义考》失载。

张汝霖《周易因指》(1115页)

按:《经义考》著录张汝霖《周易因指》八卷,引高佑釲之说,称:“山阴人。字明若,万历乙未进士,江西布政司参议。”

《千顷堂书目》卷一、万斯同《明史》卷一百三十三著录张汝霖《周易因指》五卷,注:“一作八卷”[11]。张廷玉《明史》卷九十六、《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四十一著录为八卷。《四库全书总目》卷八“易类存目二”著录《易经澹窝因指》八卷。崔富章《四库提要补正》称:

安徽博物馆藏明万历范涞刻本,题《周易澹窝因指》八卷,存六卷(一至六)。[6]59-60

此刻本俟访。

其著述,《澹生堂藏书目》著录《澹窝易因指》八卷、《九里山缘起》一卷、《郊居记》一卷,《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四十二还著录《四书荷珠录》。《经义考》仅著录《周易因指》,失载《四书荷珠录》。

张维枢《澹然斋易测》(1116页)

按:《经义考》著录张维枢《澹然斋易测》十二卷,称“未见”。引黄虞稷之说,称:“维枢,字子环,晋江人。万历戊戌进士,累官工部左侍郎。”

《澹生堂藏书目》、《千顷堂书目》卷一、万斯同《明史》卷一百三十三均著录张维枢《澹然斋易测》十二卷。《澹生堂藏书目》《千顷堂书目》未言及传记,万斯同《明史》注:“晋江人。万历戊戌进士,工部左侍郎。”[13]《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五、万斯同《明史》卷一百三十七著录其《澹然斋集》三十卷。《千顷堂书目》注:“字子环,晋江人。”[11]万斯同《明史》注:“字子环,晋江人。万历戊戌进士,工部左侍郎。”[13]

《泉州府志》卷四十四有传,可知其生平大略。另外,徐乾学《传是楼书目》著录其《澹然斋小草》十二卷、《云西志》八卷。

喻安性《易参》(1116页)

按:《经义考》著录喻安性《易参》五卷,称“未见”。引陆元辅之说,称:“安性,字养初,嵊县人。万历戊戌进士,累官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军务。”

《千顷堂书目》卷一著录喻安性《易参》五卷,卷二十五又著录喻安性《养初集》,注:“字仲卿,嵊县人。”[11]《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四十一著录喻安性《易参》五卷,又著录《养初集》,注:“《嵊县志》。喻安性著。字中卿。”[20]491俞汝楫《礼部志稿》卷四十三《历官表·主事》载:“喻安性。中卿,浙江嵊县人。戊辰进士。万历三十三年繇南昌府推官升任。”[30]所载表字与《经义考》不同。

《易参》,其书不详。张次仲《周易玩辞困学记》卷九《夬·上六》引“喻安性曰”一则,当录自《易参》。

黄国鼎《易经初解》(1116页)

按:《经义考》著录黄国鼎《易经初解》,称“未见”,节引叶向高志墓之文,称:“公讳国鼎,字敦柱,别号九石,晋江人。万历戊戌进士,官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读,掌坊事。著《四书质问》、《易经初解》”。

检叶向高《苍霞余草》卷十《明奉直大夫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读掌坊事九石黄公暨配赖孺人合葬墓志铭》,《经义考》所录即出此篇。叶向高载:

公讳国鼎,字敦柱,别号九石,世为泉之晋江人,居附北郭。……公生嘉靖丙辰七月七日丑时,卒万历戊午五月十二日卯时,享年六十有三。……所著有《四书质问》、《易经初解》、《左国迂评》藏于家。[31]

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七十一《庶子黄九石先生国鼎》载:“著有《易经初进》《四书质问》。”[32]所载书名稍有不同。《经义考》仅著录《易经初解》,失载《四书质问》《左国迂评》。《易经初解》,其书不详。

崔师训《大成易旨》(1117页)

按:《经义考》著录崔师训《大成易旨》二卷,引曹溶之说,称:“师训,字弘台,南直隶太平县人。万历戊戌进士,仕至福建参政。《易旨》二卷,止说上下经,仁和黄参议汝亨为之序。”附按语。

何绍基《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一百八十九《人物志·宦绩十二》有传,称:

崔师训,字惟承,太平人。万历戊戌进士,授户部主事。监崇文门税,吏不敢上下其手。再监易州税,溢金盈万,悉簿留公。癸卯典蜀试,所取士醇正尔雅。历迁福建参政,不以寸丝粒粟扰民。防海冒暑,卒于官,民祀之。《江南通志》、《福建通志》。[33]

所载表字与《经义考》不同。同书卷三百三十五著录其《大成易旨》四卷,卷三百四十三著录其《龙山遗稿》。丁仁《八千卷楼书目》卷一经部著录存泽堂刊本《大成易旨》,亦为四卷,卷数与《经义考》不同。

翁连溪编校《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第1册“经部”著录:“《大成易旨》不分卷。明崔师训撰,清钞本”[25]20,俟访。

曹溶称“仁和黄参议汝亨为之序”,检黄汝亨《寓林集》,卷二有《重刻来子易注序》《易义古象通序》,卷七有《吕尔搏易义小序》《易准序》《易义分编序》;独未载为此书所作序。

马其昶《周易费氏学》卷一引“崔师训曰”四则,卷三引“崔师训曰”一则,或即引自此书。

猜你喜欢

四书明史万历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论陈普《“四书”讲义》中的“为学”思想
当代人如何读“四书”
《四书辑释》在朝鲜王朝的传播与影响*
《明史·艺文志》史部地理类订误十一则
明史强志立当下 仰望星空展未来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瓷器胎体与青花发色特征研究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
浅议明神宗在张居正改革中的作用
《南明史·艺文志》经部著录标准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