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美华人过春节

2022-01-22陈瑞琳

文化交流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华人

陈瑞琳

鲁迅先生的话好多都记不清了,但是他在《祝福》的开篇所写的话却怎么都记得,尤其是当中国人要过年的时候: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还真是的,在北美的诸大城市,元旦的前夜,看纽约时代广场上的水晶球缓缓下落,金发碧眼的人们纷纷拥抱,但黑发黄脸的华人表情却没有那么激动。因为真正的新年还没有到来,“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那才是中国人的过年,也就是“春节”。

似乎只有到了旧历的除夕,地球上的中国人才会固定时间地兴奋起来,准备舞龙舞狮的,清着喉咙准备拜年的,母亲们忙碌着美食,父亲们召唤着亲友,空气中开始有“幽微的火药香”,连那“天空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

春节,可以说是海外中国人最大的一个节日,春节文化也无疑是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据说是在公元前一百五十多年,在中国川北的阆中出了一个天才星相学家落下闳。那个时候根本没有任何先进的计算工具,也没有人类登上太空的经验,落下闳却能运用先进的宇宙结构理论,论证了天体运行的规律,正是他,明确了24个节气这种太阳和地球相互守恒运动的周期规律,并确定了正月为岁首,从此中国人就有了春节。两千多年来,这个迎春的节日不仅在中华大地,而且在东南亚、美洲、欧洲、澳洲纷纷落地生根,几乎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春节,海外的中华文化就在这春节的年年喜庆中一代代地传承,并影响到了全世界。

仰望宇宙之中,地球真是一个“特别”的星球。而在这地球之上,中华民族又是一个“特别”的民族。她的“特别”,来自她的独一无二。这个民族人口结构庞大,有高山、大海的守护,历史上的汉唐宋曾占据世界文明的顶峰。放眼世界的古老文明,尤其是各大东方帝国,纷纷败落消匿,唯有中华文化代代传承至今,且更有历久弥新之大气象。历经近五百年的闭关、衰弱、受辱、奋争之后,如今的中华民族又奇迹般地重新站起来了!

宏观地考察中华文化的内在力量,勤奋吃苦的特殊品质来自我们在经济形态上的农耕文化,中国人的本质都是农民,男人们从春播到秋收,女人们从纺线到织布,独自生存的毅力相当顽强。在社会组织形态上,中国人崇尚的是血缘,是家族意义的宗法文化,这种来自亲情的凝聚力超越了任何一个民族。由家及国,中国人几千年来习惯于家国春秋,在政治形态上一贯维护家长制的“明君文化”。也因此,中华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就自然地将儒家的思想发扬到了极致,“学而优”的努力,“修身治国”的抱负,“齐家平天下”的理想,都凝聚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血液里。吃苦、爱家、光宗耀祖再加上强烈的民族感,让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都能开花结果!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已经绝不仅仅是时空意义上的新年伊始,在这迎接春天的仪式里,饱含的是炎黄子孙对“家”的热爱,对亲人团聚的期盼。在人们的拜年声中,传递的是血缘凝聚的代代深情。与此同时,人们祝福着“家”的兴旺,更祝福着“国运”的昌隆,家国的唇齿相依在此得到体现。

在海外,华人热爱的春节仪式里,还隐含着一层抚慰乡愁的特别意义。海外的华人生活在异国他乡,内心的漂泊寂寞以及思乡的愁绪,使他们特别需要寻找机会和仪式来消解这种“失根”的痛苦,春节就是最好的机会和仪式。春节,不仅仅是海外华人确立自己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时刻,也满足了人们社交生活的迫切需要。每当春节到来,社团聚会,家族聚会,人们在以新年名义举办的春宴聚会中联络感情,在聚会中回顾着自己的命运,完成着各种心愿和梦想,享受着人生的创造与改变。海外的春节,除了文化上的传承意义,更具有了现实人生的社会意义。

据有关的史籍记载,早在 1785 年就开始有华人来到美国,当时的美国仅独立了9年。到了1849年,美国加州发现了金矿,1852年消息传到中国,人们幻想那儿遍地黄金,就取名为“金山”,之后有上万华工踏上了新大陆。但人们只知道中国人最早踏入北美的都是苦力,却不知道在1879年,有一个穿着清朝朝服的中国人,被应聘到了哈佛大学教授汉语,这个人的名字叫戈鲲化。也就是说,中国人在1879年已经正式向北美传播中华文化。据哈佛大学的史料记载,当年的校长每个月发给戈鲲化先生200美金,并且负责他帮佣、孩子、妻妾及全部家庭的生活费用。我们看到哈佛大学给戈鲲化先生的聘书是中英文两份,当时美国东部的报纸经常报道戈鲲化先生的讲课消息,那个时候整个美国东部已有400位左右的中国人。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中国人在北美庆祝春节的故事早在十九世纪就已经开始了。

从十八世纪到二十一世纪,两百多年过去,海外华人随着社会地位的巨大变化,庆祝春节的规模及浪潮正是一浪高过一浪。欢度春节,不仅仅成为民族文化的凝聚向心力,而且是华人争取自我地位的社会力量,近年在北美,不少团体呼吁将春节作为正式的官方节日。

北美华人的春节,主要分官方的庆祝与民间的庆祝。官方的庆祝是各国各地区各级政府和机构纷纷发表贺函与文稿,向华人同胞拜年,中国驻外政府机构也纷纷举办庆祝酒会和宴会。民间的庆祝则主要来自华人的各种社团,东西海岸的大都市都有盛大的游园及演出活动,各类同乡会、校友会也都借此佳节展开一些联谊活动。

以美国南部的休斯敦城为例,在这个工业重镇,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的移民达数十万,华人社团众多,来自民间最大的春节庆祝活动为报业巨头《美南新闻》连续二十四年主办的中国新年商展园游会及中华文化服务中心多年举办的中国新年园游会,两大活动已成为当地最亮丽的华人文化风景线。

每到中国新年,休斯敦的华埠中心地带就车水马龙,在《美南新闻》大楼前的宽阔广场,高高的舞台阳光普照,台上台下都是贵宾云集,来自各社团的演出从早上持续到下午,庙会般的商家摊位前一直是人潮滚滚。2011年,休斯敦市市长安妮丝·派克(Annise Parker)亲临园游会致辞,州长代表、县郡代表等也会带来贺函。前来参加园游会的除了中国海峡两岸的政治要员,还有国会议员、州议员、市议员等,纷纷向华人同胞表示祝贺。因为他们知道,未来的竞选连任都要有华人支持的一票!春节的意义已经进入了主流社会!

近年来,在园游会的表演中,主办者除了推出颇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节目,还特别增加了当地各族裔的歌舞表演,如越南、新加坡、菲律宾、日本、印度尼西亚、印度和巴基斯坦。另外,还有来自墨西哥和巴西的舞蹈。当然,美国本土的表演也占到了相当比重。正可谓“新春佳节,普天同庆”。众多族裔演员在台上同台献艺,台下自然也聚集了不同语言背景的观众,充分体现了休斯敦的多元文化。

新年园游会通常是海外华人同胞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全家老少穿上盛装一起出动。最吸引人的节目首先是舞龙舞狮,然后是各家舞蹈学校争奇斗艳,还有服装表演、歌唱表演、器乐表演、功夫表演等。激动人心的时刻是大抽奖,各种礼品一直抽到太阳西斜,观众还在翘首以待。除了看节目,还有参观各样的商展,如医生的免费体检,超市的转轮盘赠送礼物,中国节慶礼品的销售等,各家银行、寺庙、社团都借此商机展开宣传攻势,生意最好的当属美食摊位,很多大厨现场作厨艺演出,山东同乡会会带来山东扒鸡,台湾同乡会会带来油饭和炒米粉,甚至还有云南米线、东北大饼、四川担担面、上海生煎包、北京煎饼果子、新疆烤羊肉串等,简直就是中华风味美食大荟萃!

新春园游会的更深层意义还在于对下一代孩子的中华文化传承。每年的春节,我都看到很多的父母特意带着孩子来学习中华文化的元素。记忆中,我的小儿子刚会走路,就在园游会上见人作揖,还会说“恭喜发财”,然后等着“红包拿来”。园游会上,除了教孩子认识中国的美食,还有灯笼、剪纸、唐装、绸巾,好一番热闹景象。有趣的是,美国人也常常来凑热闹,麦当劳也来给小朋友们发红包,儿子打开一看,竟然是一杯免费的草莓冰果汁!

所以在海外,春节一到,华人华侨的孩子们都吵着要去园游会。令人叹息的是,这样的殷殷期盼在疫情的阴霾还未彻底散去前估计又要落空了。守候在玻璃窗内的孩子,期待着新冠病毒快快消失,那欢天喜地的春节能够早日重回北美大地。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华人
何为“华人”?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身在异国他乡,海外华侨华人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中华文化反思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