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定力、耐力——西部(重庆)科学城如何发力打造科创高地?

2022-01-22刘德炳韩璐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科学城双城经济圈

刘德炳 韩璐

俯瞰西部(重庆)科学城。摄影/雷键 

每一座城市的崛起,都有其轨迹。

2021年12月22日,西部(重庆)科学城项目集中开工现场一派火热,林立的塔吊有序起降,工程车按照调度进出——當天上午,科学城50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1063亿元。在这50个项目中,大多数都是科技创新和产业技术应用项目,而其中超半数都是聚焦基础科学研究的科创类项目。

长期以来,我国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要素等经济资源,相比于东部而言较为薄弱,西部(重庆)科学城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

而这些最新的城市发展轨迹的变动,凸显出西部(重庆)科学城发力科技创新的主脉搏,其短板正在局部快速补强,甚至在一些领域实现了从零的空白到高地的飞跃。

在这变化的背后,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国家战略不断推进落实,作为重庆科技创新的主平台,西部(重庆)科学城究竟在如何发力?下一步又将如何落子?

着力:从空白到高地

在一个个高大的液氮罐旁边,穿着蓝色医疗防护服的科研人员不时记录着数据,然后将数据输入到电脑中,这里正是刚刚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不久的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所在地。

据了解,该资源库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由中科院与重庆市合作建设,总投入约3.72亿元,总面积5100平方米,其中一期项目3100平方米已竣工投用,可存放1000万份生物资源样品。

“自然人群生物资源是生命健康医学的基础”,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办公室主任李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其建成将有利于对人群生物样本进行基因组学等研究,支撑国家公共卫生政策研究与制定,是我国医疗科研与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1月11日上午,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宣布启动运行。作为西部(重庆)科学城布局在基础研究领域的一大载体,该中心将着力围绕种质资源发掘与保护、创制与利用,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努力建成全国乃至全球种质创制大平台。

仅仅从种质创制、自然人群生物资源这一领域来看,西部(重庆)科学城已实现从零的空白到全国科技高地的飞跃。

这样的突破正在这片土地逐步落地生根。

轻轻点击一下屏幕上显示的中草药名称,就能打开药方等一系列关联信息……在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其品牌宣传部负责人贺子嘉展示着最新的大数据研究成果。

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研究院汇集了北京大学数学科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全类别尖端人才,重点攻克数据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难题和应用瓶颈,将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引领性的科技创新平台。目前已在工业互联网、产业金融等多个方面开发出大数据工具,创造出市场收益,其大数据科技产业优势正在逐步建立。

加快建设、着力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正成为汇集科技创新资源的一方热土,围绕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打造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

去年12月22日,科学城举行2021年四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活动。据了解,此次开工的重点项目共计50个、总投资1063亿元,包括重庆大学科学中心、磁悬浮产业研究院、中国平安大健康科技园、华润微电子功率半导体封测基地、科学会堂等。

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落地进度,都折射出西部(重庆)科学城着力科技创新的魄力。

定力:金篮子要装金鸡蛋

我国西部地区,相比于东部地区,科技创新要素等经济资源无疑较为薄弱。

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要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是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抓手。

仅从科学城2021年四季度开工重点项目来看,在50个项目中,科技创新类和产业发展类项目共有36个,总投资788亿元,占到了一大半;而从具体的项目来看,很多项目要么是科技创新项目,要么服务于科创,凸显了其汇聚科技创新资源的底色。

西部(重庆)科学城有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们将重点聚焦生命科技、智能科技、低碳科技、材料科技等领域的原始创新、前沿技术,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一方面,这是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需要;另一方面,这也与重庆当地尤其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意图息息相关。

目前,在川渝地区,分布着较多的医疗健康产业资源,包括药企、医院、医校等,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另一重心的西部(成都)科学城也将发力打造世界级生物产业创新与智造之都。

以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为例,该项目的建成,未来将辐射成渝地区乃至整个西部的生物医药产业。

有所得更有所舍。

据了解,去年,有一个年产值高达数百亿元的工业项目想落户,不过,由于与科学城发展规划不符,最终落户到别处。

“金篮子要装金鸡蛋”,上述负责人进一步表示,西部(重庆)科学城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并与西部(成都)科学城错位发展、协同创新,最终建成“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

耐力:一张蓝图干到底

尽管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发展轨迹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客观来看,相比于其战略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下一步,重庆市将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战略耐心,一张蓝图干到底,把科学城打造成“科学之城、创新高地”。

临近2021年底,在西部(重庆)科学城虎峰山下,由重庆大学牵头建设的超瞬态实验装置项目已经完成地块平场,即将启动土石方工程,并在2022年加紧施工,确保如期在2023年一期建成投用。

“作为重庆第一个大科学装置,它将通过把光子与电子结合,形成更全面更精准的对微观世界的探测工具,解决产业关键技术需求,这是重庆布局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上述西部(重庆)科学城科技创新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2022年将加快集聚高端科技创新资源、高端研发机构等科创要素,推动科学城高质量发展,打造重庆科技创新的主平台。

这势必将进一步改变西部(重庆)科学城科创要素的集聚轨迹,形成更好的发展态势。

这里的优势不仅在于“科学”两个字,其“城”字上同样大有文章。

目前,科学大道等112个项目加快推进,27号线等4条轨道即将开工。多所学校、人才公寓、绿地公园等也在陆续建设投用……

西部(重庆)科学城有关负责人表示,科学城将“科学”与“城市”高度融合,其城市功能在逐步完善,让科学城成为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科技新城。

而从更大的层面看,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川渝共下一盘棋,西部(重庆)科学城、西部(成都)科学城两城相向而行,将形成更大的合力。

2021年12月中旬,位于科学城的一座貌似猴脸的“悟空立交”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科学大道上刚刚贯通的关键节点工程青龙咀立交桥。2022年年底,完工后的科学大道可1小时内贯通科学城南北,进一步缩短川渝时空距离。

交通方面的进展仅仅只是一个缩影。当前,川渝两地正重点围绕优势产业合作、创新资源共享、全球资源链接等逐步展开合作,唱响“双城记”,共建“经济圈”。

分析人士指出,从城市发展的规律看,这些举措将极大提升资源的集聚效率,甚至是提升资源释放的价值空间。

猜你喜欢

科学城双城经济圈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曲韵巴蜀话发展 艺荟双城谱新篇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怀柔科学城公司竞得陈各庄共有产权房地块
怀柔科学城亮相科博会
“汉长昌”经济圈可行性分析及其影响
怀柔区与中关村发展集团签署怀柔科学城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神秘的科学城
上海自由贸易区试点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