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碗好米粉的标准

2022-01-22卫毅

南方人物周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米粉店阿公李先生

卫毅

我是吃米粉长大的,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初中到高中,早餐大多数时候都是吃米粉。读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不知为何,小朋友们都没胃口吃早餐,剩下半桶米粉,我和另外一个小朋友分吃了这半桶米粉,我到现在都再没一次性吃过这么多米粉。上小学的时候,我曾是鼓号队队员,队员们早上练习起得早,凌晨4点多就去敲米粉店的门。读初中时,早操结束,大家都拿着搪瓷碗往食堂冲,打米粉像打仗一样,大概是年轻人火力壮,经不起饿……米粉的故事太多,想着总得写写米粉,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这么些年,在全国范围内,先是桂林米粉出了名,然后是柳州螺蛳粉,出了更大的名,作为广西人,其实我也想明白为什么。我是2021年11月初在广州出差的时候,准备出发去做广西米粉这个选题。此时,哲学家李泽厚先生在美国去世的消息传来。我多次采访过李先生。李先生91岁了,这一天总会到来,但得知消息时仍然会伤感。那几天,我不断地想起李先生跟我说过的“吃饭的哲学”——人活着首先要吃饭。他去世的当天,我在广州吃了一碗湖南米粉。

米粉融入了人的情感,才会更令人难忘。一碗粉里,是人和食物的关系。广西的米粉种类这么多,怎么放进文章之中呢?我觉得还是要找人的故事。不同的地方找不同的主题,确立一个主要人物的故事,这是点。应该有本地米粉的大致介绍,这是面。广西从南到北,然后广西以外,直到北京,对米粉的认识是有异同的,这是线。在这样的框架下,进行采写,才更有效率。我在一个月里跑了广西许多地方,根据采访的情况,确立了五个内在的主题:开拓、至善、救赎、承续、求变。在文章里,几乎看不到这几个词,这是文章的潜文本。我希望文章是多层次的,有过去和现在,有外在和内心,有个人和时代。我挺幸运的,一路上遇到了那么多愿意跟我吐露心声的做米粉的人,非常感谢他们。

很多人在评价一碗米粉味道好时,会说,这像是小时候的味道。这次米粉之旅,吃过的米粉里,对我而言,接近“小时候的味道”的是老家广西平乐的生肉粉。这种味道包含了裹在肉粒上面的淀粉的味道、配料里炒过的辣椒粉的味道,甚至包括记忆里木头筷子的味道和老米粉店所在菜市场青石台阶散发的味道。

文章发出来后,许多人问我,你吃过的最好吃的米粉是什么米粉?這需要调动起我更遥远的记忆。

我经常会想起小时候,早上6点多跟着阿公去“调米粉”。“调米粉”就是买米粉和换米粉的意思,“调”字包含了“买”和“换”,因为“买”要钱,“换”要米,甚至是粮票,那是一个混合经济的时代。阿公做的米粉很简单,用滚水烫粉,然后放很少的油和盐,加上油炸花生,辣椒和葱是直接从花盆里摘下来的,碗里很多时候连肉都没有,但我至今想念那种充盈齿间的鲜味,那么难忘。上初中的时候,住校,我经常是周末才回家。周末的早上,基本都是阿公叫我起床,然后到楼顶的厨房吃一碗现煮的米粉。1995年,阿公去世的第一个周末,我早上起来,想到阿公再也不会叫我起床吃米粉了,我坐在床上,哭了很久很久。

这就是小时候的味道,不仅和空间有关,还和时间有关,只能怀念并接近,这是一个至高的标准,是曾经有过且不会再有的味道。

猜你喜欢

米粉店阿公李先生
傍晚
阿公的天琴
相亲男跪守门口数月“求爱”
老师的米粉店
守信
已无头发可寄
阿公和烟
一条路的香樟
她从来只等人追
注定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