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费师范教师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探究*

2022-01-22席海莎雒朝梁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公费师范职业倦怠

姚 崇 惠 琪 王 媛 席海莎 雒朝梁

(1 陕西 师范大学马克思主 义学院,西安 710062) (2 陕 西师范大学心理学 院,西安 710062) (3 陕西师范大 学学生就业指导服 务中心,西安 710119)

1 引言

公费师范生政策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教育公平目标实现的一项重大举措,通过这一政策成为教师的群体已逐渐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力量,该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国家基础教育工作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公费师范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既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健康发展。公费师范教师和普通师范教师在就业模式上存在区别,公费师范教师在毕业之后需要到边远地区或者农村地区担任教师,大部分需要签订五年的就业协议;而普通师范教师在毕业后可以选择工作所在地,就业方面的限制相对较少。职业倦怠是公费师范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公费师范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公费师范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因高负荷的工作要求和情感要求,高压力负载的情况下,所引起的生理、心理、情绪情感以及行为等方面的耗竭状态(张丽华,王丹,白学军,2007),主要包括情绪衰竭、去个人化和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Maslach & Jackson,1981)。公费师范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受个体、工作以及组织层面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关于组织层面,特别是教师的社会支持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从朋友、同事和团体组织等社会关系中获得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刘晓,黄希庭,2010)。社会互动在教师的工作中起着核心作用,教师工作中需要与学生、同事、主管以及其他学校工作人员始终保持交流互动(Pietarinen,Pyhältö,Soini,& Salmela-Aro,2013),因此,在工作环境中获得他人的支持对教师的职业健康尤其重要。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研究者认为工作资源可以缓冲高工作要求和高负荷压力对员工的损耗,即减轻个体带来的负性情绪。社会支持是一种重要的工作资源,教师工作环境中提供的支持包括信息、实践和情感方面(Jolly,Kong,& Kim,2021)。首先,信息和实践支持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使教师更有可能积极地评估自己的个人成就。教师从信息支持中获得知识,从实践支持中获得与工作任务相关的重大帮助,提高了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状况的控制感,进而缓冲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Fiorilli et al.,2019)。其次,当个体在工作中拥有高质量的上下级关系和同事关系时,个体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为个体提供了情绪支持,有助于个体制定适应性的工作策略,从而缓解个体的职业倦怠(Ma et al.,2020)。基于以上分析,推测教师在工作场所中拥有充足的社会支持可以缓解其职业倦怠,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1:社会支持显著负向预测职业倦怠。

教师自尊作为激发和维持教师工作活动的内部资源,与社会支持、职业倦怠有着密切关系。自尊是对个体的价值,重要性和能力的正面评价,表现为在整体上对自我所持有的一种积极的态度,是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Airila et al.,2014)。大量研究显示社会支持可以通过促进个体的自我概念发展,进一步增强其心理健康(Kim & Nesselroade,2003)。一方面,社会支持可以正向预测自尊水平,是通过传达关爱他人,被他人爱护和珍视以及增强归属感来提升个体的自尊水平(Lakey,Cohen,& Neely,2008);另一方面,教师感知到的社会支持可以增加其与同事的社会接触中受益的机会,在同事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教师更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其自我价值进一步得到提高(Howard & Johnson,2004),自尊水平也得到提升。

此外,自尊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较高的自尊水平能够有效缓解个体的消极情绪(Bajaj,Robins,& Pande,2016)。资源保存模型认为,低自尊的个体,其人际关系支持作用的有效性会更低,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易体验到无能的感觉。此外,他们可能也缺乏精神资源来应对日常的压力,因而易产生情绪疲惫(Hobfoll & Shirom,2001)。相关研究表明,自尊是减少倦怠的重要因素,Friedman 和Farber(1992)的研究发现,自尊对职业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Dorman(2003)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观点。且有实证研究指出,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工作环境社会支持)可以促进教师自尊、自我效能感、乐观等个人资源的发展,使他们对所做的工作感到自信和自豪,从而减少工作倦怠(Huang,Wang,& You,2016)。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社会支持能够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影响公费师范教师的职业倦怠。

探讨自尊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关系中的中介作用,能够回答社会支持“如何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但不能明确其作用在何时更加显著。因此,研究进一步引入“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这一调节变量,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拟对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以及自尊的中介效应何时更加显著的问题作出回应。

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是指个体对上行社会比较信息进行积极或消极情感反应的稳定倾向,是一种与社会比较信息效应相关的个体差异(Brakel,Dijkstra,Buunk,& Siero,2012)。作为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它可能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关系之间产生调节作用。根据社会比较认同和对比模型,高社会比较敏感性倾向的个体往往对自己有更强烈的不确定感,对周围环境格外敏感。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倾向高的个体注重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经常将自己与优势他人(比自己优秀的人)进行比较,他们将优势他人看作竞争对手,易发生社会比较的对比效应,因而可能增大了消极情绪发生的可能性(Carmona,Buunk,Peiró,Rodríguez,& Bravo,2006);而低社会比较敏感性倾向个体易认同优势他人,更易发生心理同化效应,情感反应更少,消极情绪发生的可能性较小(Stanton,Danoff-Burg,Cameron,Snider,& Kirk,1999)。因此,获得社会支持后,低社会比较敏感性的个体更易认同他人,产生较少的消极情绪。

此外,社会支持会提升个体与他人接触时从中受益的机会,当教师在应对未知挑战时,感知到高水平的社会支持使其更可能相信周围的人能够在他们需要时提供帮助和支持,增加他们对周围环境信息的控制感,从而提升个体的自尊水平(Liu,Pan,Ma,& Zhang,2021)。但是高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倾向的个体,在他人提供社会支持时,将他人看作是评价自我的标准,易产生对比效果,使个体积极的自我概念受到威胁,这会导致个体自尊水平下降,增加职业倦怠发生的可能性(Diener & Srull,1979)。而低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个体则将优势他人看作未来可能的自我,促进个体自我概念的积极方面的发展,减少职业倦怠发生的可能性。相关研究也表明,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是其他变量(身体健康)与个体状态(生活质量)之间关系中的重要调节变量(Brakel et al.,2012)。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3: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能够调节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具体而言,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能够调节直接路径以及自尊中介作用的前半段。

综上,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资源保存模型以及社会比较认同和对比模型,本研究拟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见图1),考察公费师范教师的社会支持预测职业倦怠的中介(自尊)和调节(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机制,以期明确公费师范教师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为该群体更好地适应教师职业提供实证支持和理论指导。

图1 假设模型图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研究对象选取的是公费师范生政策实施以来,培养出的已走上工作岗位的公费师范教师群体,他们有着明确的职业定向,定向工作单位包括陕西省各市、县、乡的中小学和幼儿园。采用方便抽样法从陕西省不同所在地的中小学以及幼儿园中抽取1819 名公费师范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整理后得到有效问卷1729 份,有效回收率95.05%。被试的年龄范围为22~32 岁(M=27.02 岁,SD=2.99 岁)。

2.2 研究工具

2.2.1 教师工作倦怠问卷

采用教师工作倦怠问卷(Dutch Version of th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for Teachers)(Maslach & Jackson,1981),该量表包括三个维度,情绪耗竭(EE)、个人成就(PA)和人格解体(D),共20 个项目,三个维度分别为8 个条目、7 个条目和5 个条目,采用7 点计分,从0 表示“从不”到6 表示“每天”,9~15 题为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说明个体的职业倦怠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90。

2.2.2 工作场所社会支持量表

采用Brouwers,Evers 和Tomic(2001)编制的工作场所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Workplace Social Support Questionnaire),该量表包括工具性支持和情感社会支持两个维度,共22 个项目,采用Likert 5 点计分,从1 表示“非常不同意”到5 表示“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表明个体感受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97。

2.2.3 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量表

采用vanderZee 等人(1996)编制的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量表。该问卷共有6 个项目,采用Likert 5 点计分,其中1 表示“很不符合”,5 表示“很符合”,得分越高表明个体情感反应越强烈,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越强。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79。

2.2.4 自尊量表

采用Rosenberg 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的中文版本(汪向东,王希林,马虹,1999),来测量教师的自尊状况。该问卷共有10 个项目,采用Likert 4 点计分,量表得分在10~40 分之间,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自尊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7。

2.3 数据分析

所有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均采用方杰、张敏强和邱皓政(2012)所推荐的偏差校正百分位Bookstrap 法。为实现该方法,采用Hayes(2012)编制的SPSS 宏中的Model 4(Model 4 假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受到中介)和Model 8(Model 8 假设中介效应的前半段及直接效应受到调节,与本研究理论假设模型一致),在控制性别、年龄下,通过5000 次样本抽样估计中介及调节效应95%置信区间的方法对理论假设模型进行检验。

3 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的控制与检验

由于本研究数据均来自被试的自我报告,可能会存在共同方法偏差(common method biases),本研究在程序方面进行了相应控制,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的严谨性,进一步采用 Harman单因子检验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特征根大于1 的因子共有9 个,且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29.05%,小于40%的临界标准,说明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同源偏差问题(周浩,龙立荣,2004)。

3.2 公费师范教师的社会人口特征

公费师范生教师的社会人口特征分析见表1。

表1 公费师范教师的社会人口特征(n=1729)

3.3 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及相关矩阵

描述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社会支持、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自尊、职业倦怠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见表2)。

表2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相关系数矩阵(n=1729)

3.4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

首先,根据温忠麟和叶宝娟(2014)提出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的检验程序,采用SPSS 中的PROCESS 宏程序(Model 4,简单中介模型),在对年龄、性别进行控制,对所有预测变量进行标准化的情况下,对自尊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关系中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总体上负向预测显著(β=-0.36,t=-15.50,p<0.001);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直接负向预测作用显著(β=-0.2 2,t=-1 1.2 9,p<0.001),社会支持对自尊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β=0.24,t=10.37,p<0.001),自尊对职业倦怠的负向预测作用也显著(β=-0.56,t=-29.88,p<0.001)。此外,运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 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自尊在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Bootstrap 95% 置信区间的上、下限均不包含0,表明社会支持能够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预测职业倦怠,ab=-0.14,BootSE=0.02,95%CI[-0.17,-0.11]。本研究中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8.89%。

其次,根据本研究的理论假设模型(见图1),采用SPSS 中的PROCESS 宏程序(Model 8,假设中介模型的前半段路径及直接效应均受到调节),在控制年龄、性别的情况下对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将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放入模型后,社会支持与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乘积项对自尊的预测作用显著(β=-0.06,t=-2.57,p<0.05),说明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能够在社会支持对自尊的预测中起调节作用。此外,社会支持与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乘积项对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显著(β=0.04,t=2.36,p<0.05),说明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也能够在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预测中起调节作用。见表3。

表3 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为了进一步解释社会支持与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交互效应的实质,本研究将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按平均数加减一个标准差分出高、低分组,进行简单斜率检验。结果表明,如图2 所示,当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倾向较低时,社会支持对自尊的正向预测显著(Bsimple=0.31,t=9.50,p<0.001);当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倾向较高时,社会支持对自尊的正向预测作用减弱(Bsimple=0.20,t=6.41,p<0.001)。如图3所示,当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倾向较低时,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负向预测显著(Bsimple=-0.27,t=-10.51,p<0.01);当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倾向较高时,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负向预测作用减弱(Bsimple=-0.19,t=-7.94,p<0.01)。

图2 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在社会支持和自尊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图3 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在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4 讨论

本研究以公费师范教师这一群体为研究对象,揭示了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一方面阐明了社会支持“怎样起作用”,即社会支持既能直接影响公费师范教师的职业倦怠,又能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影响职业倦怠;另一方面,也剖析了何时这个作用会更强,即这一过程的直接路径和中介过程的前半段路径均受到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的调节。研究结果对公费师范教师群体职业倦怠的干预和预防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4.1 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直接影响

本研究发现,社会支持能够直接负向预测职业倦怠,即社会支持越高,公费师范教师体验到的职业倦怠感越少。该结果与社会支持作为一种有效的工作资源,对缓冲个体压力,减少职业倦怠具有积极作用的结论相一致(Wang,2018)。教师被公认为是一种高压力高强度的职业,也是职业倦怠的一个高发群体,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对减缓个体职业压力和倦怠感有利。当个体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满意度会增加,倦怠感会减少(吕邹沁,凌辉,2014;Howard & Johnson,2004)。这说明,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能够帮助教师降低工作倦怠发生的概率。良好的社会支持中存在着有效的人际资源,当教师在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向他人倾诉寻求帮助,有效、及时地解决问题,缓解不良情绪。同时,当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时,通过及时有效地提供其所需的情绪支持和物质支持,也能够帮助其减轻身心的疲倦感。

4.2 自尊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发现,自尊能够在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预测中起中介作用,表明公费师范教师的社会支持不仅能够直接减少职业倦怠,同时也能通过提高个体的自尊而减少职业倦怠感。该结果支持了以往研究结果的观点,个体的自尊水平与社会支持有关。个体的社会支持越多,越能够获得来自重要他人的积极关注,这有利于形成对自身价值肯定性的评价,从而促进自尊水平的提升(李丽英,刘惠军,2008;Dumont & Provost,1999)。另一方面,研究发现自尊是影响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资源保存理论(COR)提出自尊是缓解工作倦怠感的重要内部资源。高自尊的个体往往能够从积极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在面临困难时更为自信,同时能够及时调整不良的心理状态,较快恢复正常心理机能,以缓解工作中的倦怠感(王玲玉,任克彦,章华,2010)。因此,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注重积极人格的培养是预防和降低公费师范教师职业倦怠,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4.3 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的调节作用

除了中介效应之外,研究还考虑了这个作用何时效应更强。研究结果表明,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分别在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预测以及社会支持对自尊的预测中起调节作用。具体来说,首先,与高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的教师相比,社会支持可以更有效地缓解低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基本需求理论认为,教师在工作场景中感知到的社会支持,会满足教师的基本需求,进而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Jolly et al.,2021)。社会比较认同和对比模型认为高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倾向的个体经常与优势他人进行对比,将他人看作竞争对手,若自身不能达到预期,则会产生压力感。即使外界环境能够给个体提供较好的社会支持,高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的个体仍旧处在不满足的状态下,无法及时恢复。而对于低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的个体而言,易认同优势个体,因而能够更多地从社会支持中获益(邢淑芬,俞国良,2006;Taylor & Lobel,1989)。

其次,教师在感知到充分的社会支持时,会提升其对自身的积极评价,进而增强教师的自尊水平(Bum & Jeon,2016)。社会比较是一种快速有效自我概念形成工具,在缺乏客观标准时,个体可以通过社会比较获得与自我相关的认识(Diel,Grelle,& Hofmann,2021)。与其他个体一样,公费师范教师进行社会比较的动机也来源于自我认识的需要。社会支持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关系,个体在与他人进行接触的过程中获得信任、尊重和赞赏。对于低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个体而言,当他们与比自己优秀的人进行社会比较,更容易从优势他人那里获得有价值的潜在信息,受到激励,帮助个体进行自我提升,提高自尊水平。而对于高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的个体,他们在与优势他人比较的过程中,即使在有社会支持的情况下,也不容易形成稳定、积极的自我概念,阻碍自尊水平的提升。低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的个体会将优势他人看作相似性群体,易对优势他人产生认同感,进而提升自我概念,更容易从他人的支持中肯定自我价值,从而缓解工作中的倦怠感(Brakel et al.,2012)。

4.4 研究意义与不足

研究通过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明确了社会支持能够直接及通过自尊间接降低公费师范教师职业倦怠的作用机制,同时也发现了社会支持对低上行比较敏感性个体的自尊和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更大。这些发现为公费师范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更丰富的解释。对于公费师范教师群体而言,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减缓其职业倦怠重要的积极因素。政府和学校应为公费师范教师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持,对工作给予及时关注和积极评价,鼓励他们的倾诉、分享等,这些措施不仅可以直接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这一消极心理状况,还可以提高公费师范教师的自尊水平,间接地预防和缓解工作中的倦怠。此外,作为公费师范教师,应避免一味地与周围更优秀的同事进行比较,贬低或忽略自身的价值,长此以往,会消蚀掉教师对职业的热情,产生倦怠感。应当更多地聚焦于自身能力的提升,尽早明确自身定位,形成稳定积极的自我概念,不断提高自尊水平,才能在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下继续保持对教师职业的热情和坚守。

本研究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首先,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采用横断研究的方法,不能准确揭示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在今后的研究中可采用纵向追踪研究,进一步揭示因果关系。其次,虽然严格控制了数据的收集程序,但本研究所有变量的数据都是通过问卷方式收集的,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实验设计等方式验证研究结论,减少可能存在的共同方法偏差。最后,本研究仅从人格特质层面探讨了自尊的中介作用和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的调节作用,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可能存在的其他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

5 结论

(1)社会支持能显著负向预测职业倦怠。(2)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受到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的调节。相对于高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的公费师范教师,社会支持可以更有效地缓解低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公费师范教师的职业倦怠感。(3)自尊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之间起到中介作用。(4)社会支持对自尊的影响受到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的调节。相对于高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的公费师范教师,社会支持可以更好地提高低上行社会比较敏感性公费师范教师的自尊水平。

猜你喜欢

公费师范职业倦怠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山西农大成为山西唯一公费农科生招生定点院校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湖南:公费定向培养农村小学男教师 完善补充编制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