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诗意的“转身”
2022-01-21秋玲
秋玲
得知著名作家范稳来文山采访,想写一部反映脱贫攻坚主题的小说,我欣喜不已。这么多年来,文山这块热土,有许多值得书写的题材,大多却难以走出文山。
范稳在马关行走期间,有幸陪同过一段时间,也有幸结识了这位和蔼可亲的作家。
当范稳的《太阳转身》发表在《当代》后,我到处找当期的《当代》杂志,想一睹《太阳转身》的风采。找遍了书店,没有找到《当代》,在网上搜索只有部分节选,经过多次辗转,在网上买到当期的《当代》,一口气读完《太阳转身》。当我读完《太阳转身》几天后,便得知《太阳转身》出版发行了。
《太阳转身》取材于文山地区,是一部反映脱贫攻坚的现实主义力作,是范稳的一次“跨圈”转身(潘凯雄评语)。小说以一桩儿童失踪案为发端,讲述了一位退休老警察在责任感和正义心的驱使下,坚持追踪案件直至水落石出的曲折故事。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部诗意的小说,是对壮族文化的诗意解构,对人性的诗意救赎,对脱贫攻坚的诗意书写的一部小说。
对壮族文化的诗意解构
在小说中,处处都有关于壮族文化的书写。这部取材于文山地区的小说,反映的都是文山地区别具一格的壮族文化。小说中,对壮族的生活环境详尽的书写,读过这本小说,便会有较为具体的了解。小说中这样写壮族的建筑:“一幢幢干栏式壮族民居层层叠叠,鳞次栉比,屋檐压屋檐,炊烟脚赶脚,尽显壮族民居风格和村庄气派。这个寨子符合壮族诗意地选择栖息地的生存法则:依山傍水,沿河聚集,无水不驻,无山不稳,无树不安,无田不居。”“韦小香说,听老辈人讲,汉族在街头,壮族在水头,苗族在山头,瑶族在箐头。这是一片多民族杂居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依托不同的地理环境生存。”
在小说中,写了两个壮族寨子,一个汤谷寨,一个马萨寨。小说中的汤谷,取材于西畴县的汤谷村,汤谷村的壮族属于濮侬支系,由于崇拜鸟,因此他们被称为“鸟族”,或者“鸟人”。每年的二月初一,汤谷村都会举行“祭太阳鸟母”的仪式。我曾多次去过汤谷,参加过“祭太阳鸟母”的仪式,两次看过西畴县打造的大型舞剧《太阳鸟母》,还读过文山本地作家张邦兴创作的《乜汤温》,对汤谷的太阳文化有些许了解。可对汤谷的了解,也仅限于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没有《太阳转身》中解读的那么深刻、易懂而又意味悠长。在小说中,颇有深意地提及壮族的创世神话,通过汤谷寨的《祭祀太阳古歌》的歌谣讲述了创世神布洛陀以拙朴原始的力量开天辟地的壮举。小说中,用不多的文字讲述了“太阳鸟母”寻找女儿(太阳)的故事,用精美的文字描述汤谷村“祭太阳”的仪式,甚至不惜用更多的文字描述汤谷的“鸟衣”。比如在小说中写到“祭太阳”中的沐浴的场景:“妇女们沐浴净身的河段像一首情诗一样令人遐想。那样一个时刻,女人们裙裾翻飞,银器锃亮,寨子里浪漫温馨,惠风和畅。阳光透过河边的芭蕉林,照在幽静的河面。河岸上传来阵阵女人们宽衣解带的窸窸窣窣声,银器配饰叮当作响,浮光耀金,还有少女们羞涩的笑语,洒在光影斑驳的河面,大珠小珠,撒落玉盘。河水清澈碧绿,氤氲蒸腾,莺声燕语,满河漂荡着女人们美丽健壮、珠圆玉润的胴体。仙女下凡沐浴的浪漫,杨贵妃华清池起浴时的妩媚,也不过如此。”文中还写到有摄影师去偷拍鸟母们沐浴时的场景,而这些场景,我都曾在参加活动中亲眼见到过。小说中,这样写汤谷的“鸟衣”:“这身华丽的鸟衣是由黑色斜对襟上衣和宽大的百褶裙组成,上衣束胸紧腰,衣角上翘像鸟翼,袖子肥大似鸟翅,下身的裙子盘结在臀部后面,壮语称为‘盘拜’,黑黑的一团高高翘起,一走路便如鸟尾随身摇摆。”我曾多次见过“鸟衣”,对衣服的“鸟尾”十分感兴趣,却从没深究过“鸟衣”之“尾”的深意。通过小说的阅读,让我对汤谷村“祭太阳”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小说中,不惜笔墨写了壮族的稻作文化。侬建光和韦小香都是盘田的好手,他们相知相识相爱都与稻田有关。“他一回到稻田,就是一个诗人。”说起稻田,侬建光就有讲不完的话,使不完的劲。小说对壮族稻作中对田公地母、开秧门、稻米尝新等,借人类学研究的卓婉玉的之手,写得诗意而美好。如“而在侬建光眼里,那个穿一身鸟衣的女子,却有仙女下凡般的美丽。她就像稻田里刚刚灌浆的一株稻穗,青涩鲜嫩,水灵如玉,似胀非胀,随风摇摆,传来阵阵比稻花香多了几分香甜,又比米香淡了一点醇厚的气味。”如果不论小说的故事情节,仅截取其中关于稻作的片段阅读,都是一种享受。
侬建光所在的寨子马萨寨,是一个典型的壮族寨子,取材自马关的马洒村,一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壮族村寨,村内的壮族文化保存完整。小说中关于侬建光祖屋“一树成屋”原型就取材自马洒田家的老屋。“一棵树老屋下面是宽敞的牛圈、羊圈、猪圈,还有堆放粮食、柴火、饲料的库房;二层大厅四排两人才能合抱的圆柱,分出中堂和两边的厢房。主屋东、西、南三个方向建有走马转角的廊厦,可纳凉,也供女眷们织布纺纱做针线;雕花木窗至今不腐不朽,灵活如初。”这就是典型的壮族干栏式建筑,也是马洒田氏老屋的直观书写。
小说中,还书写了摩公、对歌、“竜”的图腾崇拜等多种壮族文化都用了不小的笔墨进行书写。“当摩公们庄重的身影出现在稻田,每一株稻穗都仿佛浸染了摩教文化的色彩。”甚至还收集了许多壮族的民歌,“天上太阳赶月亮,月亮忙着洒露珠;田里老倌驾老牛,老牛坡上寻青草。青草夜夜恋露珠,露珠颗颗望月亮。月亮转身赶太阳,天地万物各自忙。”甚至壮族儿歌《水母鸡》也在小说里唱响。
对脱贫攻坚的诗意书写
在小说成稿之前范稳谈起过《太阳转身》,他说:“我看到了一条路对一个闭塞村庄的重要,也看到了观念的转变对一群人的改变。尤其是在边地少数民族地区,撬动贫困这座大山,可能只需要一个支点。”按我粗浅的理解,《太阳转身》会不会写一个山村的奋斗史?《太阳转身》没有单纯而俗套地正面书写脱贫攻坚的艰难进程,而是选择独辟蹊径地写出了脱贫攻坚的荡气回肠的“前史”。《太阳转身》没有就脱贫而写脱贫,而既着眼当下,又写得荡气回腸。
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集边、战、贫于一体的南山村,也塑造了一群为了改变贫困几十年如一日为村里修公路的当代愚公。南山村,既有从明朝开始光荣戍边的历史,也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边境战争的前线,小说中又写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的现实,后来花了十几年时间才修通了公路,成为脱贫典型。卓世民他们要开辟新的“战场”,进行新的“战斗”,携手南山村的贫苦民众开创新的生活诗篇。
小说中这样描述南山村的贫穷,“曹前贵的村庄是喀斯特地貌区,主产石头,副产品才是庄稼——玉米和土豆。庄稼生长得稀疏零落,漫山遍野的石头却长势凶猛,像成群结队气焰嚣张的怪兽。”因为环境的恶劣,村民常年吃不饱饭,甚至家里养了一头肥猪,“请了三个壮汉抬肥猪下山去卖,过山垭口时,肥猪大约不想就此引颈就屠,四个抬猪的汉子扛不住一头肥猪的垂死反抗,连人带猪地滚下了悬崖。”南山村的路,修不修?村民们认为必须修。只有修路,南山村才有出路。
小说中,曹前宽带领着村民开始艰难的修路之旅,“从村里挖一条公路与山下的道路相连接,也就五公里,但落差却有将近四百米。大部分路基得从悬崖峭壁上抠出来,将公路挂上去。”“他们上午做完地里的活计,下午靠钢钎、铁锤、凿子、锄头、十字镐、背篼、撮箕、绳索等最简单的工具,像与时代不合拍的老愚公,年年挖山不止,干得连掌心都是一层层厚厚的老茧。每个月能把路挖出去一二十米,都让人心生希望。”“曹前宽经常说,没有哪个比我更懂这些石山了,它就是一本书,就看你读得烂不烂。你把石头读烂了,山就开了。人家读书,这个倔老倌读石山。”
从小说里,我似乎看到一个集李华明、熊光斌于一身的曹前宽,这个战场上的英雄,脱贫战场上的硬汉,把生活当成战场,无论何时,身先士卒,挺身而出,带着村民一点点凿出一条挂在悬崖峭壁上的路。“石头硬,没有人的骨头硬,人的骨头硬起来了,精气神儿就出来了,贫困才会被赶跑。”当路修通的那一刻,曹前宽为了让车开到村子,硬在村口拦下一辆辆车,求人家把车开到南山村,为的只是让司机师傅把车的喇叭按个震天响。曹前宽拦下的车没有一个人愿意上南山村,他不放弃,凭着修路时的那种干劲,无意中拦下了州委书记的公车,也让南山村实现了新的跨越。就像文中说的:“在北回归线上,在太阳转身的地方,让我们贫穷的村庄也华丽转身。”南山村修通了公路,林芳投資建设汤谷寨,侬建光当起了这个文化村的经理,实现脱贫致富。这几个贫困的村子,在变与不变中都实现“转身”。
对人性的诗意救赎
在《太阳转身》中,范稳塑造了卓世民和曹前宽两个不同类型的英雄形象,卓世民是抱病参与破案的退休警察,在战争时期是功勋赫赫、壮怀激烈的英雄,和平年月里又成为家喻户晓的刑侦战线上的豪杰。曹前宽在战争时期是身手敏捷的民兵英雄,在和平岁月里又成为带领村民十余载如一日为村里修公路的当代愚公,他们身上都有军人的正义感和崇高色彩。
小说中的南山村,曾经让人敬仰,是一个英雄的村子,后来的南山村,因为现实的逼迫,许多曾经的英雄,参与了违法犯罪的行为,但随着小说的进展,每一个人在文中都找到救赎之路。卓世民不畏强权和恶势力,他以顽强的毅力经历了艰难的寻找,最后终于惩恶扬善,解救了失踪儿童侬阳阳,却在与歹徒的奋勇拼杀中走完了他辉煌荣耀的生命历程。卓世民虽然倒在了抓获犯罪嫌疑的路上,却用他的人格魅力,让犯罪分子“五孃”、杨翠华开始有了人性的觉醒。“一个靠赶马做小买卖、靠辛劳和汗水挣来温饱的人,横财便是横祸。杨翠华想得越明白,就越冷汗直冒。她得为自己找一条活路。”
小说中,侬建光、韦小香和禇志、林芳看似没有任何交集的两家人,也在小说中找到了救赎。侬建光和韦小香,因偷尝禁果,在矿山上生下了“见不得光”的儿子。矿山老板禇志因妻子林芳不能生育,得知此事后,便以一个隐秘的借口,花重金买下了孩子,取名林禇承。林禇承虽长在富贵之家,身体却弱不禁风,患上了白血病,禇志不想让林禇承知道自己的身世,便以拍电视为名绑架侬建光、韦小香的女儿侬阳阳。谁知这场假的绑架,被犯罪分子盯上,变成一场真绑架。在这场绑架案的破案过程中,侬建光、韦小香实现了从乡村中出走,又回归乡村,从稻田中走出,又回归稻田的“转身”。禇志和林芳,从始作俑者到参与到扶贫攻坚的浪潮中,让汤谷村实现华丽转身,让两个心怀芥蒂的家庭重归于好。侬阳阳被救回,林禇承骨髓移植后得到新生。每一个人物,在小说中,都能找到诗意救赎。
小说中,卓世民和兰高荣的友谊,也是诗意的一笔。这两位老搭档,工作中天衣无缝的配合,退休后相互支撑,在卓世民带病以身赴险的过程中,兰高荣依然如影随形。在卓世民生命受到严重危险的关键一刻,兰高荣多年来的不敢开枪的心病,用“一枪致命”的完美一击,为卓世民解除了危险。这种出身入死的友谊,是一种绝唱,让任何一位阅读者,在两位老人的惺惺相惜中,重新审视生命。
对小说创作的诗意指导
我没写过小说,但在阅读《太阳转身》中,却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读《太阳转身》,就像参加一场名家亲手指导的小说创作改稿提高班。每读一章一节,都是一次手把手地创作教授的过程。甚至一边阅读,一边想到范稳主席走过的文山的每一寸土,记录的每一个故事。
我身边有太多的素材,却不知如何运用素材,甚至不知道如何架构一篇小说。我在阅读中,一边阅读,一边反问,一边审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要运用这些素材?这些素材在小说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我在以前的阅读体验中,仅限于浅阅读,没有带着一个写作者的态度去读过一本书。在读《太阳转身》的时候,当那些鲜活的场景,那些熟悉的人物,那些随口就能讲出的文化故事被写进小说时,那种惊奇,那种快感,那种满足,让我无法言语。
以前看文学作品,对作品所呈现的场景不熟悉,而《太阳转身》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恰是我生活的在场。大家都说范稳主席的写作是一种在场的写作。我在读这部小说时,对这种在场的感受,如一声惊雷,似给我一把写作钥匙。
范稳主席的小说,我曾看过《水乳大地》《大地雅歌》《吾血吾土》等,每一部书我除了惊叹于作者庞大的历史叙事能力和对文字的运用能力外,没有深究过为什么这样写?在读《太阳转身》时,我会反问为什么要收集这些素材,这些素材如何运作,甚至会去想象范稳主席的每一次田野调查。记得范稳主席在马关的一场文学沙龙中说:“当你的写作限于困境时,应该再次走进田野,去找寻文学的在场。”我想,每一个读过《太阳转身》的文山写作者,也一定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