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甘草汤合四物汤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
2022-01-21王宝山
王宝山
(山西省中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9)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PVD)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西医治疗PVD效果较差且不良反应较多,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不明显[1]。中医认为,PVD是消渴病的变证之一,属于“脱疽”“脉痹”范畴[2]。芍药甘草汤合四物汤治疗消渴病具有良好疗效[3],但治疗PVD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基于此,本研究分析采用芍药甘草汤合四物汤联合西洛他唑治疗PVD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山西省中医院收治的PVD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男27例,女26例;年龄42~64岁,平均(52.19±2.83)岁;病程3~12年,平均(7.38±2.94)年。观察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40~66岁,平均(52.73±3.29)岁;病程4~13年,平均(8.25±3.1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要求。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参照«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中PVD的诊断标准:有肢体缺血症状,包括发凉、怕冷、疼痛、间歇性跛行、麻木、酸胀;有肢体缺血体征,包括皮色苍白或暗红、皮温低、肌肉萎缩等营养障碍性改变;患肢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动脉硬化、血管壁增厚、内膜回声不均匀,可见粥样斑块强回声,动脉管腔狭窄、扭曲,血流峰时速减慢,阻力指数增高[4]。②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寒凝血瘀型相关标准:症见口渴、多饮、多尿,伴乏力、肢体麻木、发凉、疼痛、酸胀、怕冷、间接性跛行,舌苔薄白,脉沉细[5]。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Wagner分级为1~3级[6];无其他血管病变疾病者;无精神障碍、语言障碍、听力障碍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者。
1.4 排除标准 接受本研究治疗前1个月采用生长因子或高压氧治疗者;合并严重感染、严重心肝肾疾病、恶性肿瘤者;有足部皮肤病史者;妊娠、哺乳期女性等。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西洛他唑片治疗。西洛他唑片(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哈尔滨分公司,国药准字H 20057124)口服,每次100mg,每日2次。治疗1个月。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芍药甘草汤合四物汤治疗。组成:杜仲、桃仁、熟地黄、川芎、当归、地龙、威灵仙、甘草片各10g,鸡血藤18g,白芍、赤芍各25g,丹参30g,水煎煮,取400mL,每次200mL,每日2次。治疗1个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采用血液流变仪测定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等指标。②踝肱指数(ABI)、足背动脉血流量及中医症状评分:ABI和足背动脉血流量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中医症状积分采用中医症状评价量表[7]评定,总分36分,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3.2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4]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拟定。显效:临床症状或体征完全消失,症状积分降低7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或体征显著缓解,症状积分降低30%~7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患者病情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mPa·s,±s)
表1 两组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mPa·s,±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全血高切黏度 全血低切黏度 血浆黏度观察组 53 治疗前 6.52±1.38 11.31±3.40 1.56±0.47治疗后 4.03±0.87△▲ 7.63±1.52△▲ 0.81±0.06△▲对照组 53 治疗前 6.50±1.40 11.29±3.36 1.57±0.45治疗后 5.76±1.06△ 9.89±2.33△ 1.34±0.33△
(2)ABI、足背动脉血流量及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ABI、足背动脉血流量及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BI、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足背动脉血流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足背动脉血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量及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
表2 两组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量及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中医症状积分(分)观察组 53 治疗前 1.05±0.03 0.52±0.15 21.27±6.32治疗后 0.86±0.17△ 0.77±0.14△▲ 7.12±1.34△▲对照组 53 治疗前 1.04±0.04 0.53±0.12 21.25±6.35治疗后 0.87±0.18△ 0.58±0.12△ 13.68±2.45△组别 例数 时间 踝肱指数 足背动脉血流量(mL/s)
(3)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PVD主要累及下肢远端动脉,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且具有较高致残率。该病主要病理改变为动脉粥样硬化,组织病理改变与寻常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类似,不同之处在于PVD病情进展更快,患者死亡率更高。西洛他唑可通过抑制血小板及血管平滑肌内磷酸二酯酶活性,从而增加血小板及平滑肌内环磷酸腺苷(c AMP)浓度,发挥抗血小板作用及血管扩张作用[8],但易引起头痛、头晕、腹痛、皮疹等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中医治疗PVD受到越来越多重视,并取得一定疗效。
中医认为,PVD病因为患者喜食膏粱厚味,损伤脾胃,以致气虚血瘀,气血不达四末,病机为病久阴精消灼,肝肾亏虚,致筋炼骨枯而成脱疽。本研究采用芍药甘草汤合四物汤治疗。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具有酸甘化阴、调和肝脾、柔筋止痛功效;四物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补血活血功效[9]。方中杜仲补肝肾、强筋骨,桃仁润肠通便、活血祛瘀、止咳平喘,熟地黄滋阴补肾、养血补血,川芎行气开郁、祛风止痛,当归补气益血,地龙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鸡血藤行气补血、舒筋活络,白芍、赤芍活血祛瘀、柔肝止痛、清热凉血,丹参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祛瘀止痛、养血安神,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行气补血、祛风止痛功效,有效改善PVD患者临床症状,抑制疾病进展,促进疾病转归。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和中医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说明芍药甘草汤合四物汤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疾病转归。
PVD主要发生于下肢,因此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环状态是治疗PVD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足背动脉血流量高于对照组,说明芍药甘草汤合四物汤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循环,促进下肢血流增加。研究显示,熟地黄可有效降低血压,抑制血栓形成[10];当归可通过抗血小板聚集而降低血液黏度,进而改善患者微循环[11];威灵仙可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痉挛,抑制血管收缩[12];甘草中甘草甜素可通过抗利尿作用降低心脏负荷,增强心脏泵血[13];白芍、赤芍可有效缓解血管痉挛,增加动脉供血[14];丹参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和微循环的作用[15],因此以上药物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加足背动脉血流量。
综上所述,芍药甘草汤合四物汤联合西洛他唑可有效改善PVD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ABI、足背动脉血流量和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后续可扩大样本量,或根据方剂特点和患者病证进一步细化方剂的使用范围及探究其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