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研究与设计
2022-01-21拓蕴华
拓蕴华
(甘肃省庆阳第四中学 甘肃庆阳 745000)
新时期下,广大教育学者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所以对深度学习模式进行深刻分析。而对于初中地理学科,教师要发挥好自身引导作用,并积极吸收先进教育理念,带领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知识结构的迁移中,鼓励学生探究未知世界,从而有效深化我国课程改革。[1]
一、深度学习模式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发展学生综合素养
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学生在遇到复杂的知识时可以从中提取到关键信息,这时学生的分析过程会变得十分顺利,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会将知识进行整合,这样学生会将知识进行梳理整合,而这个过程可以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同时,学生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次思考,从而形成深层次的分析。于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会越来越清晰明了,学生会逐渐体会到学习顺利的乐趣,从而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深度学习模式中要求学生灵活思考问题并且借助多样化的知识进行分析,从而促进自身对所学知识的吸收。那么想要学生深度吸收知识,就需要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教师以此建立与学生互动的模式,通过互动加强学生思考问题的专注程度,这样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动力,最终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另外,当地理教师重视学生的深度学习模式时,可以为学生设计多种问题思考环节,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分析,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深化,以此能够形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2]
二、基于深度学习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学的过程研究
(一)紧抓预习环节,鼓励自主探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了多种授课模式。其中,深度学习模式成为了学生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预习作为课前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预习方式,通过高质量的预习环节提升学生在课堂中自主互助式探究的动力。微课作为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产物,帮助学生学习提供了多种途径,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教学时长短、重难点突出、易于观看等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微视频,应用于学生的预习环节,完善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
例如,在学生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世界的气候》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区别开来,教师可以利用预习环节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气候”是描述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这一专业术语会让学生混淆概念。同时,学生可以根据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在气候分布图中建立空间概念,这样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发展观念。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重难点录制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视频,使得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对本节所学内容有所了解。在视频制作中教师可以提出系列的思考问题,防止学生在观看视频中注意力不集中。比如视频阶段性问题有:全球一共有几种气候类型?热带有几种?寒带有几种?高原山地气候的分布是否与其所处的地理有关?教师将这些问题分别对应放在每个知识点的讲解之后要求学生进行作答,作答完毕之后才能进行接下来的视频观看。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在课前从网络中搜集相关学习资源与同学自主讨论,以此加深对本节知识的吸收理解,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有效进行深度学习,同时还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互助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3]
(二)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习动力
课堂的趣味性直接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初中地理教师可以根据趣味化元素设计师生互动环节,形成深度学习的前提。如果课堂一直是教师在讲学生在讲台下做笔记的形式,那么会形成沉闷的气氛,学生很容易出现走神现象,于是无法形成深度学习模式。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情境化教学点燃课堂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找到乐趣,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奥妙所在,从而有效激发学习动力。
例如,在学生学习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河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歌曲:“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歌曲导入会让学生提起精神,学生会瞬间对本节课的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于是教师可以借机向学生提问:“歌曲中的“你”代表了什么?”通过问题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将轻松的课堂氛围营造出来,学生会积极分析思考,从而为课堂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课件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我国河流的基本状况,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河流空间分布观念,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丰富。之后,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查阅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料,并且进行探究分析,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系统性,提升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自信,构建良好的深度学习模式。
(三)扩展课堂内容,完善知识结构
初中地理知识丰富且复杂,知识点分布十分广泛,这样十分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深刻,所以无法形成良好的深度学习模式。因此,教师在渗透深度学习方法时可以将每个浅层的知识点进行延伸,扩展课堂内容,从而完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样从根本上加大了学生的知识容量,但是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有助于学生将知识整合迁移,促进自身举一反三的能力。
例如,在学生学习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教材内容将知识点整合。教师向学生讲述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概况和主要城市等内容时,为了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然后将这些琐碎的知识放在地图延伸的支干中进行填空。在这样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趣味小知识加深学生每个国家地理学习的理解,以此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整合单元知识,从而加强深度学习的效果。[4]
(四)深化知识体系,促进有效迁移
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复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初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深化复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此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对此,在设计深度学习的教学过程时,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深化知识体系,使得学生能够梳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且能够明确学习方向,这样学生的学习模式就会系统化,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针对一些繁杂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梳理,教师采用思维导图向学生渗透繁杂的知识内容,促使其高效掌握教学重难点,进行有效复习活动。在学生学习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土地资源》的过程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所学内容。本节重点知识中有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这些都是一些琐碎的知识点,所以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直接感受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已经对此有了初步的理解掌握之后,教师为学生展示带有补充性思维导图的习题,学生在对应的支干部分填写自己的思考结果,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教材将思维导图填写完整,从而使其深度学习的效率得以发展,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五)整合教材知识,构建系统概念
在新课程目标改革的背景下,需要教师作为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和教学设计者,提升对学生深度学习模式的重视程度。当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发展时,学生的学习质量自然会得到提升。因此,教师需要整合教材知识内容,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以此帮助学生能够得到针对性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材中将相关性较强的章节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纵向记忆,从而构建系统的知识概念。
例如,在学生学到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之前,教师需要将本单元的主题进行了解。本章分为四大部分: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日本》中的重点是关于地理位置的阐述,其属于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东南亚》中关于处于十字路口重要位置的阐述等。《印度》这一课主要阐述了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等。《俄罗斯》主要关于重要地理位置与自然资源的讲述。因此,教师可以将本章所关联的知识进行系统化讲解,教师可以将这四节知识的共同点整合在表格中,帮助学生纵向理解,使得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系统概念和整体认知,从而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准确把握,以便之后的练习中知识迁移。[5]
(六)组织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会将学生放在被动的学习地位中,大多教师会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授知识,于是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深度学习模式从根本上要求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通过自主互助探究的模式将学生推动到主体地位上,最终完成地理课堂的深度学习。
例如,在学生学习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形和地势》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本节的教学目标:掌握我国地势特征以及三级阶梯如何划分;能够理解我国的地势特征与河流、气候和交通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读懂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在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进行分组。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科学性,使得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包含“能力好-中-差学生”,这样能够为学生构建互助式学习模式。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为学生提出合作探究的问题:我国西部东部地势的高低差异是什么?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该如何分析?在探究过程中,成绩较好的学生向成绩一般的学生提供思路,成绩一般的学生将问题答案进行总结。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所以学生会积极投入到思考中,以此为深度学习奠定了基础。
(七)设计翻转课堂,展现自学魅力
翻转课堂又名颠倒课堂,是一种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进行颠覆的课堂形式,这样学生就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当中,主动地构建地理知识,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出现问题,也能够将问题记录下来,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教学。
例如,在进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线上学习的内容:
?
主要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汉语、 东南亚等英语、 、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西班牙语 、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俄语 及独联体国家法语、非洲部分国家阿拉伯语 非洲的北部、亚洲西部二、世界三大宗教1.世界三大宗教: 、 、 。2.三大宗教的特点3.中国的宗教信仰:在中国,多数人不信教,少数民族中,、 等多信 、 , 多信仰 (佛教中的一派)。三大宗教 发源地 主要分布地区特点 宗教建筑基督教 亚洲西部 欧洲、美洲、大洋洲世界信仰人最多伊斯兰教(穆斯林)阿拉伯半岛(世界第一大半岛)亚洲西部、东南部和非洲北部、东部世界第二大宗教佛教 古印度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世界第三大宗教
然后引导学生借助教师给到的教学资源来进行内容的探析。在上课之前学生将自己的作业内容上交给教师。教师就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来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从而促进教师的针对性教学。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引导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应该加强新型教学模式的渗透,充分利用深度学习的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效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为学生今后的综合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