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与发展:新时代“女排精神”的逻辑演进和价值传承

2022-01-21王结春蔡志鹏聂逸超

关键词:中国女排女排精神

王结春, 蔡志鹏, 聂逸超

(安徽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引言

2021年东京奥运会女子排球比赛,中国女排小组赛“三连败”提前无缘出线,创造奥运赛场上中国女排的最差成绩,郎平指导随即也宣布不再继续执教中国女排。国内舆论四起,许多国人在网络中痛斥女排缺少拼搏斗争精神,其实女排精神不仅仅是指每次比赛都要取得胜利,女排精神也包涵即使在输的时候都决不放弃的精神状态。2019年,中国女排以十一战全胜的成绩夺得世界杯冠军,“中国女排,世界第一”,国人的骄傲溢于言表,习近平总书记也用“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高度总结了女排精神,并提出女排精神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是时代精神的代表。

女排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谱系的一员,真的在仅仅两年不到的时间就随着中国女排比赛成绩的下滑而消亡了么?其实,自1954年建队以来,中国女排的发展就经历较多波折,既有“五连冠”期间的举国欢庆、万人空巷,也有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低迷期的批评,还有近年来重回世界巅峰的激动和欣慰。新时代,系统梳理女排精神丰富内涵及其形成过程,发掘其价值意蕴、研究女排精神传承方式,对弘扬以女排精神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体育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女排精神的内涵及历史演进

女排精神内涵就是想赢、敢赢、能赢与传承。想赢是所有球队都渴望的结果,她能为女排走向胜利指引航向;敢赢体现了女排队员日复一日艰苦的训练与坚持;能赢体现了女排的胜利从来都是有章可循,充分认识自己、更要了解对手,谋划仔细、策略优化;传承是女排敢打敢拼精神的潜移默化,是骨子里的自信,是一种敢于争取胜利的基因的传承。

女排精神是在中国女排长期训练、竞赛及参与社会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及良好社会响应的基础上形成的。1981—1986年,中国女排参与国际赛事成绩优异,女排精神在国内传播效果良好,人民群众受到女排精神鼓舞积极参与社会劳动;20世纪八十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中国女排竞赛成绩不佳,社会对女排精神关注度下降;2013年郎平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中国女排竞赛成绩逐渐复苏,人们开始再度关注中国女排、宣扬女排精神;2021年东京奥运会中国女排无缘八强,创多年最差成绩,女排精神仍需继续传承创新,避免弱化和隐匿。可以看出女排精神的形成发展与中国女排的建队成长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女排精神的内涵实质也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及中国女排参赛经历的丰富不断变化。

1.1 女排精神的萌芽阶段:1952年—1980年

1952年第一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在苏联举办,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夺得冠军,这给建国初期期望快速提升国家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新中国提供了思路,中国女排开始建队发展,女排精神得以凝练。到1981年中国女排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前,女排精神的发展实现了三个阶段的飞跃,其内涵也随之丰富。

一是1953年—1954年,1953年中国排球协会成立,次年国际排联正式接纳我国为正式会员国,中国女排建队,同时开始参加国际体育赛事,女排精神初步形成,此阶段中国女排表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畏精神。

二是1964年—1965年,中国排协先后三次邀请日本女排主教练大松博文来华指导中国女排训练,他在训练中强调的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和大运动量训练的训练方式锻炼了队员的意志品质,他一次又一次利用近乎“摧残式”的方法淬炼着中国女排队员们的精神意志和身体素质,也正是这样超乎寻常的训练方式让中国女排的竞赛成绩取得了突破、女排精神的内涵得到升华,此阶段中国女排表现出顽强拼搏、坚韧刻苦、百折不挠的精神。

三是1978年—1980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得到快速发展,受益于此我国体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加之国家对体育发展的高度重视,此阶段中国女排注重创新的发展,注入了创新等精神元素。

1.2 女排精神的发展阶段:1981年—1986年

女排精神一词最早与“男排精神”一起出现在1981年。中国男女排分获世界杯排球赛亚洲区预赛冠军后,复旦大学师生高呼:“中华民族万岁,中国人民万岁,中国男排、女排精神万岁”。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女排面临众多欧洲强手,巴西、日本女排也异军突起。中国女排先后在1981年和1985年世界杯、1982年和1986年世锦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冠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五连冠”。这时女排精神的发展进入第一个高峰期,女排队员们也一跃成为国民新偶像,国人也开始逐渐记住了女排队员的名字:铁姑娘曹慧英、“独臂将军”陈招娣、“铁榔头”郎平……社会各界纷纷喊出学习女排精神、做好本职工作的口号。这些辉煌战绩的背后是女排姑娘们鲜为人知的艰辛付出。女排精神表现的勇攀高峰、为国而战、扎实奋斗的精神,是当代我国竞技体育精神的展示和体现。

1.3 女排精神的成熟阶段:1987年—2012年

20世纪八十年代末到21世纪初,世界排坛强军突起、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反观我国换帅易将,队员青黄不接,后备力量输送不畅,技战术创新性不足等问题出现,女排实力下滑、竞赛成绩下降。虽然2004年在陈忠和教练的带领下中国女排获得了雅典奥运会的金牌,但因为思想保守缺乏技战术创新,中国队很快失去了优势,2006年世锦赛仅获得第五名,2010年世锦赛仅获得第十名的历史最差成绩。中国女排战绩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政策层面导向即由竞技体育转为大众体育的内部原因,也有各国实力大幅提升等外部因素。起伏动荡中的中国女排不断探索,先后多次提出改革目标。此阶段女排精神表现为拼搏自励、发愤图强、同甘共苦、默默坚守的精神。

1.4 女排精神的蓬勃向前阶段:2013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女排重新定位、加强管理,努力提升竞赛成绩。2013年2月,郎平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训练中她既重视从重从严也强调人文关怀,既要求队员扎实练好基本功全面发展也鼓励她们充分张扬个性开发个性化打法[1],在她的带领下中国女排面貌一新,仅一年时间就夺得意大利世锦赛的亚军,这是近16年来中国女排在世锦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2015年女排世界杯中中国女排时隔11年再夺世界冠军;2016年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夺奥运会金牌,此后中国女排继续坚持“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的训练作风[2],在2018年以全胜战绩夺得亚运会金牌,并于2019年国庆节前期以全胜的压倒性优势获得排球世界杯赛冠军。这一阶段中国女排发展态势喜人,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

尽管在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爆冷遭遇小组赛“三连败”,无缘八强,随着比赛的失利,下一个奥运周期中国女排势必将进入重建阶段,面临着球队换帅、队员更迭等问题,可以预测中国女排的竞赛成绩将走向一个低谷,但竞技体育的目标是夺取胜利,中国女排势必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从而重新走向崛起。新时代的中国女排不仅要在物质层面加大投入,保障球队经费合理投入,保障队员结构科学构建,在精神层面更需要注重传承与发展,要系统梳理,加强对女排精神的研究。

2 新时代“女排精神”的时代内涵及精神实质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我国愈发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而女排精神也已经超越体育范畴,成为具有体育、政治与文化属性的中华体育精神的典型代表[3]。女排精神经过60余年的发展,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被赋予新的时代价值,其价值内涵在于它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价值指向是不断指引中国体育人乃至社会各行各业拼搏向前、进步发展;价值主旨是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扩大女排精神的社会影响。

2.1 女排精神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4],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长期训练发展及为国出战过程中凝练、积累的精神。郎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比赛中,我们的目标就是升国旗、奏国歌”这句话饱含了中国女排的必胜信念和爱国情怀,可以说女排精神底色和根基就是“爱国”,是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为国征战的信念赋予了女排队员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力量和勇气。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5]。中国女排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的发展经历正是以改革创新思维为行动先导的生动案例,在建队初期,中国女排面对苏联、日本等老牌强队及古巴的强势崛起,在袁伟民的指导下改变原有的高举高打的“欧洲型”打法和快而不强的“亚洲型”的技战术理念,确立“博采众长,发扬传统的快速多变,引进欧洲型打法的长处,建立具有高度、攻防兼备的全面型球队”的组队理念和技战术指导思想,让中国女排很快登上高峰[6]。2013年郎平接手处于起伏动荡阶段的中国女排,她以理念创新为根本,组建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的管理团队,努力发掘年轻队员,积极为球员提供学习和“出国深造”平台,融人工智能于日常训练,对标世界排球发展趋势不断调整技战术打法。在她的带领下,中国女排取得了新的发展成就。可以说,创新是中国女排不断向前发展的“制胜法宝”,也是女排精神发展延续的重要方式和路径。

2.2 女排精神是激励国人奋勇争先的动力源泉

自1981年中国女排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女排精神”一词被正式提出后,女排精神便对社会进步产生了较大影响。共青团中央在1982年召开的“做合格共青团员”主题教育动员会的讲话中提到:“女排精神,正激励着全国团员和青年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努力奋斗”。除此之外,社会各界也纷纷喊出“学习女排精神”的口号,如:1981年人民日报用重要版面发表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喊出“我们搞现代化建设,要发挥女排精神,还用忧心实现不了现代化?”这种把女排比赛的胜利类比到民族精神高度的口号;医学界受到女排精神的激励,制定了“把我国运动医学提高到世界第一流水平,更好促进各项运动水平提高”的奋斗目标;教育行业要求师范专科学校“认真学习女排精神,在基本建设上下功夫提高办学质量”。

新时代,女排精神对于推动全民健身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进一步深化体育强国建设。《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出台多项举措,提出要营造全面健身社会氛围。建设体育强国、全民参与健身既是目标也是抓手,推动全民健身需要充分发挥竞技体育魅力,将国人观看体育比赛的热情转化为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国人的“女排情怀”能够产生重要作用。此外,郎平将个人名誉置之度外毅然接手百废待兴的女排队员,朱婷、丁霞等女排队员带伤坚持参赛获得佳绩等故事也成为激励国人的精神财富。

可见,不论是在改革开放初期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亦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女排精神一直都是激励国人奋勇争先的强大精神动力。

2.3 女排精神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7]。”女排精神作为中华体育文化的代表,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当代中国精神的代表,它既是竞技体育精神的中国表现[8],也是以我国近代体育人为代表的全体中国人民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目标而踏实奋斗的缩影。如果说是中国女排的拼搏奋斗创造女排精神,那么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进一步强化了女排精神的内涵,赋予了其新的意义,使其成为主旨丰富的思想价值体系。在传承发扬女排精神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这样才能使女排精神永葆活力,在新时代继续凝心聚力,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3 新时代女排精神价值传承的三个维度

发展体育强国需要女排精神的指引,推进全面健身发展战略同样离不开女排精神的推动,这就要求女排精神要进一步升华内涵,积极融入体育强国战略。两者的融合需要从历史、现实和发展三个维度来协同发力。

表1 女排精神价值传承的三个维度

3.1 历史维度—讲清楚中国女排的奋斗历程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自1954年建队以来,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中国女排已经成为一支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家喻户晓的具有光荣历史和传统的球队,留下了一批珍贵的影音图像、文字书籍和脍炙人口的奋斗故事,这些资料对排球运动发展、体育发展乃至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意义。新时代,从历史的维度讲清楚中国女排的奋斗历程,实质上就是通过宣传女排精神来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正确导向,把奋斗历程“讲得好”。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要做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任务。重点要做到“三个融合”。首先是思维融合,正确的思维方式是讲好奋斗历程的关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就蕴含着丰富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等,形成了完备的思维体系,要积极向其学习,在宣传过程中融入总体设计的系统思维、革故鼎新的创新思维、受众至上的导向思维等思维方式。其次要角色融合,选拔培养好宣传队伍,根据他们的能力素质进行合理分工,形成合力,达到最佳宣传效果。再次要方式融合,开展宣传工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树立正确舆论导向,但同时也要以人民为中心,选择人民喜欢的方式进行宣传。

二是构建多维载体,让受众群体“听得进”。新时代的思想宣传工作的开展是多维结合、合而为一、融为一体的。线下,可收集整理现存的中国女排影音图像、比赛报道、文字书籍和使用实物,建立中国女排专项博物馆或陈列馆、荣誉室等,发挥博物馆在沉淀民族文化历史、教育服务社会、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振奋民族精神等方面的作用[9]。线上,结合女排参赛节点和社会热点策划开展“向榜样学习”“口述女排奋斗史”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且能参与其中的网络微活动,并运用全媒体传播矩阵对已有产品进行宣传报道,增强影响力。

三是创新方式方法,让人民群众“记得住”。面对新局面,体育文化工作需要传播就要创造新方式新手段,创建渠道新平台[10]。首先,要挖掘奋斗故事,尤其要挖掘中国女排光鲜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并将故事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形成育人效果。其次,要创新呈现形式,积极创编歌曲话剧、电影视频等宣传女排精神的优质影视作品。最后,要加强国际传播,创新对外表达方式,积极融入国际话语体系,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展示以女排故事为代表的中国故事的巨大魅力。

3.2 现实维度—深度挖掘女排精神的激励作用

新时代,我国社会高速发展,各领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和突破,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社会中依然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的人生观,在极少部分公民中存在社会责任感不足、理想信念缺失、民族意识淡化等现象。从现实维度出发,发挥好女排精神的激励作用价值就是当下对女排精神价值传承的最好方法。

一要积极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思想道德体系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主要解决全民族的精神信仰、精神动力、精神支撑问题,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平衡及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解决新时代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思想道德体系建设、丰富思想道德体系内容。女排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代表,它所内涵的爱国、担当、奉献、团结、永不言败等精神品质有利于推动思想道德体系建设,达到育人效果。同时,融女排精神于思想道德体系建设之中也能赋予女排精神新的价值高度,利于其传承与发展。

二要激励其他体育项目发展,提高竞技体育水平。运动是体育固有特征,竞争是比赛的核心[11]。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已稳居世界第一方阵,但部分运动项目的发展仍有待加强。特别是被称为“三大球”的足球、篮球、排球,只有女排依旧风采奕奕,苟仲文在国家体育总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女排重要贺电精神座谈会中要求各单位部门、各训练队要以中国女排为榜样,学习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做好奥运备战工作。中国女排也将凭借其成功经验和精神作风引领、激励其他“三大球”及其他体育项目发展。

三要扎实推进全民健身,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全民健身是体育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必备内容[12]。全民健身作为一项民生战略,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帮助国人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排球运动自传入我国以来便深得人民群众喜爱,获得了良好的群众基础,长期以来国人沉淀的“女排情怀”以及郎平、朱婷等女排队员的“名人效应”更是能够激发国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升全民健身的参与度,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目标。

3.3 发展维度—实现女排精神与高校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

任何发展都是历史的延续,任何历史的延续都必须不断发展。传承和发展女排精神,从长远来看必须以高校为主阵地,抓住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群体。但现实中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效果却有负众望。一方面,高校从教人员对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在授课内容中加入女排精神教学的意识。另一方面,大部分高校学生对女排精神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缺乏对它内涵及价值的深层次了解。推进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涵养新时代大学生,首先,高校要高度重视体育精神在校内的传播,出台相关规章制度或管理办法,推进“女排精神”校内传播;其次,要加强校内体育场馆及其配套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发挥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再次要举办相关课外活动,寓娱于教,吸引同学们参加,形成热爱运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达到润物无声、形成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4 结语

回顾六十余年的风雨历程,女排精神的价值内涵已经远超竞技体育本身,在精神层面乃至推动社会发展层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女排精神也绝不仅是中国女排取得胜利时的欢呼雀跃、顺境中的乘风破浪,更应该包括失利时的顽强抗争,逆境中的昂首向前。新时代传承和发展女排精神,使其永葆生命力和社会影响力,需要各方协同发力。一方面,中国女排队员需要继续刻苦训练,在国际体育赛事中为国争光、续写传奇故事。另一方面,全社会尤其是承担祖国复兴大任的青年一代,要从多个维度出发,心存爱国之心、立足本职岗位、砥砺艰苦奋斗,做好女排精神的延伸、传承和实践。只有这样,以女排精神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磅礴力量。

猜你喜欢

中国女排女排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中国女排:唯有拼搏,方能致远
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女排世界杯夺冠电视观后作(外四首)
拿出精神
中国女排:争夺奖牌往上冲
永远拼搏的女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