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中“青”与“蓝”的关系

2022-01-21蔡培志

流行色 2021年11期
关键词:石青花青青色

蔡培志

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意大利 佛罗伦萨

一、传统色彩观中“青”与“蓝”的关系

在现代国际色彩体系中,色彩被分为红、橙、黄、绿、蓝、紫六个大色系,我们可以看到蓝色赫然在目,而没有青色的位置。在其中加入青色系是一种很小众的分类方式,但是在中国,反而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色彩分类方式。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现象,是因为青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深深扎根于中国民族审美心理中的色彩。

在春秋时期诞生的“五行”系统观对青色地位的形成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在这个体系中,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色(青、赤、黄、白、黑),五方(东、南、中、西、北),五季(春、夏、四季、秋、冬)依次对应匹配,也由此为青色的象征意义进行了定义。从中可以看到,青色对应着木、春季、东方,而春季象征着一年之始,东方象征着一日之始,因此青色在传统文化里也是希望与开始的象征。与青色对应的木有植物之意,象征着生机。在东汉刘熙的《释名·释采帛》里就对此进行了解释:“青,生也。象物生时色”,青是万物蓬勃景象的颜色,所以青色在依赖农耕生产方式的古代自然很受欢迎。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代色彩不是单纯的物理学概念,而是一个包罗物质、时空、季节的有机统一体。

在“五行”系统观中,“五色”代表的是基本色,在古人看来这五种颜色可以调配出大千世界的一切色彩,就如同五行生万物的道理一样,并将这五色尊为正色,而五色之间混合产生的其他颜色为杂色。受此观念的影响,人们更加尊崇与喜爱带有正色的物品,排斥杂色物品。“五色”体系对后世的色彩认知和色彩应用都影响至深,它也被确立为传统色彩观的基础性架构。虽然古代色彩理论更多是哲学上的而不是科学上的,但巧合的是古人眼中的基本色(青、赤、黄)和现今科学研究出的三原色(青、品红、黄)基本一致,只有赤与品红所指色彩略有不同。然而蓝色在古代很特殊,虽然在“五色”之中没有蓝色,可并不意味着蓝色被视作一种杂色。“五色”中的“青”准确来说指的是青色系,并非一个单色,而蓝色隶属于这个青色系,与现代通行的色彩分类法很不相同。在现代各种不同的色彩分类法中,青色系可以独立存在,从而构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大色系,也可以把青划归到蓝色系之中。但在古代恰恰相反,像石青、花青、群青等被现代人普遍视作蓝色的色彩,在古代都被视为青色。这些古老的色彩称谓也一直延续到现代,特别是在国画之中。

二、古代文学中“青”与“蓝”的关系

古代色彩观受传统的哲学思想和宗教观念影响,看重的不是色彩本身,而是色彩被赋予的内涵和象征意义。传统文化中青色更多地是呈现出一种抽象的文学意蕴,它有着沉稳、幽静、内敛、含蓄、悠远、苍茫的特质。在古代文学领域,青色是一个表义多样化的色彩词,既可以指蓝色,也可以指绿色,甚至是黑色。

在古代诗词中,“青”是一个十分活跃的颜色词。“青”无论是以文学寓意作修饰还是以颜色本意去直抒所见,都给人含蓄、舒适和变幻莫测的感受。查阅魏晋以来的山水田园诗可以发现,在描写自然美的诗句中“青”随处可见。据统计,在陶渊明、李白、苏轼三人所作的2818首包含色彩词的诗词中,共计出现“青”709处,占所有颜色词之首(1)。而“蓝”出现的频率却是很少的,如李白的诗,有273处“青”,只有4处“蓝”(2)。但我们不能以此判定古代文人尚“青”不尚“蓝”,因为对古人来说蓝色只是青色下的一个分支。就如在今天,公认群青是蓝色下的一个分支色彩,一个人说他喜欢蓝色,并没有说喜欢群青,人们不会觉得他不喜欢群青,因为群青就是蓝。同理,古代蓝色就是青,通常情况下不需要专门去提它,在了解这一点之后,才不会对古代文人的色彩审美倾向产生误解。“蓝”作为颜色词在古诗词中不仅出现得少,也出现得较晚,到了唐代才逐渐出现,比较典型的如韦应物在《送秦系赴润州》一诗中写到的“长怀旧卷映蓝衫”。

在古人造词时,也常常以“青”作为构词元素,将一些美好的事物与“青”联系起来。在“青”表蓝色之意时,有青天、平步青云、炉火纯青等词。其中“青天”一词,除了表达蓝色的天空这个本意,还是对清正廉洁官员的褒义代称。而“平步青云”用来形容仕途亨通,“炉火纯青”则用于形容技艺高超。显而易见,这样的造词手法更多是基于青色作为“五色”之首的地位,具有强烈的褒义象征,而不只是代表蓝色。在“青”表绿色之意时,有青青杨柳、青松、青草等关于植物的词汇。而根据青色生机与希望的象征意义,在现代还诞生了青春、青年等词语。“青”也有少量表黑色之意的词,如青衫、青丝等。古代文人创作时往往虚化“青”的颜色含义,而是看重它的象征性,所以我们在翻阅古代文学作品时,常常需要根据“青”所处的语境来判定其所指。也正是因为没有精确描述出这些“青”到底是蓝色,还是绿色,或是黑色,反而使浪漫主义情调更加浓厚。到了现代,颜色词分工更加精细,“青”的代色功能也就逐渐消失了,蓝、绿、黑都独自成为了常用的颜色词。

三、古代绘画中“青”与“蓝”的关系

在传统绘画艺术中,充分体现了古人目之所及,心之所感的浪漫主义情怀。青色是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色彩,在古代绘画中,无论是宗教壁画,还是山水画,青色都被大量地运用,所用的青色颜料的名称数量繁多,如石青、花青、群青、曾青、空青、藏青、靛青等。虽然我们今天无法从史料中直观地找到关于蓝色的记载,但古代的蓝色并没有凭空消失,所有的“蓝”都被隐藏在这些“青”之中。

石青(如图1)是国画里最常用的青色,属于矿物颜料,也被称为石色。这种颜料源自天然的蓝铜矿,其中含铜量越高,色泽越艳丽。石青的制作工序主要是对色料依次进行研磨、搅拌、沉淀,并循环操作。根据循环操作次数的不同,成品的色泽也会有所差异。第一次沉淀出来的被称为头青,之后每循环操作一次都会使色粉颗粒更细,颜色更浅,并依次被称作二青、三青。由于蓝铜矿与绿色的孔雀石紧密共生,所以制得的石青往往或多或少带有些许绿意。石青的稳定性和覆盖力都比较好,在作画时可以一层一层地覆盖,所以古代画家喜欢用石青绘制山水画,凝造山体的质感。

图1 石青

另一种常用的青色是花青(靛青)(如图2),属于植物颜料,又称为水色。它的纯度很低,明度也非常暗,近乎黑色。花青是由蓝草的叶或茎加水发酵制成的,古人很早就掌握了这门技术,并将其作为染料使用。在公元前300年东周荀子的《荀子·劝学》里就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可以看出花青制取工艺的悠久历史。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此话本意并不是比较青色和蓝色的关系,讲青色比蓝色好。句子里的“蓝”指蓝草,是菘蓝、蓼蓝、木蓝、马蓝等染青植物的统称,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艸部》一书中就有相关的解释:“蓝,染青草也”。所以荀子阐述的其实是花青的特征:花青制取于蓝草,但颜色却比植物本身更深。花青在用于绘画时呈现出良好的透明性,但稳定性欠佳,易褪色。这种颜色在现代,除了在作为国画颜料时,靛蓝是它更常见的称呼。

图2 花青

群青(如图3)在古代国画里使用得较少,其原料是天然青金石。这是一种深蓝色的半宝石,其中嵌有少许黄铁矿,但古人误认为这些黄色的纹理是金子,所以把它叫做青金石。青金石不同于石青有绿色的倾向,青金石就是纯正的蓝色,古人没有将它称作蓝金石,正是源于蓝色隶属于青色系的传统色彩观。由于中国并不产青金石,所以在古代,青金石是经“丝绸之路”进口的。产自阿富汗的青金石最早于公元前13世纪就开始出现在中国了,而它的兴起与当时佛教艺术的传入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公元4至7世纪的西域佛教壁画中,青金石被制成群青颜料使用得相当广泛(3)。从现存的壁画遗址来看,在新疆、敦煌地区以及河西地区的石窟壁画中均采用了这种颜料。在1828年,格梅林(Christian Gmelin)首次公布了群青的人工合成方式(4)。由于人造群青的性价比远优于天然青金石颜料,不久就在世界各地流传开来。在晚清时期的一些国画作品里可以发现不少人造群青的使用痕迹。

图3 群青

通过这些青色颜料可以看出,在绘画艺术中,古人对青色的定义明显比文学中更加严谨,其中的青都十分鲜明地指向蓝色,绝不会把绿色颜料或黑色颜料命名为青。虽然一些文章里认为国画里青是蓝色与绿色的统称,但事实并非如此。古代国画颜料里有石青(头青、二青、三青),也有石绿(头绿、二绿、三绿),但是没有石蓝。相应地,山水画里有青绿山水,却没有青蓝山水或蓝绿山水。如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如图4)、元代钱选的《幽居图》、明代仇英的《桃园仙境图》等经典青绿山水画作,可以明显地看出其中不少山石都使用了非常浓郁的蓝色渲染,但没有人提出青蓝山水或蓝绿山水这样的概念,充分说明在古代绘画色彩体系里有独立的绿色系,没有蓝色系,所以国画里青色严格来讲不包括绿色。

图4 千里江山图

四、古代工艺品中“青”与“蓝”的关系

除了在古代绘画艺术中对“蓝”只字不提,在古代工艺品领域也有同样的特点。各个时期的工艺品都只以“青”命名,但丝毫不影响蓝色在这一领域的广泛应用,例如,考古学家就在秦俑彩绘颜料中发现了人工合成的硅酸铜钡蓝色化合物,在出土于唐宋时期的大量民间印花织物中发现了靛蓝。而青色在古代工艺品中最著名的应用,无疑是作为瓷器的釉料,一种制品被称为青瓷,另一种制品被称为青花瓷。

青瓷(如图5)出现得非常早,考古学家曾在商周时期的墓葬中发现有大量青色釉的古代瓷器,这批青瓷也是现今发现的最早的瓷器。不过那时的人们烧制青瓷的动机并非完全来自对青色的推崇与喜爱,如果说这些原始瓷器所呈现出的釉色或多或少具有偶然性,但随着之后“五色”体系的建立和制瓷技艺的提高,工匠们就有意识地专门烧制青瓷。青瓷在宋代达到了顶峰,并成为当时瓷器的主流,青瓷具有的素雅清丽的特点也恰好契合了宋人尚文尚雅的气质。

图5 青瓷

青花瓷(如图6)相对青瓷出现得要晚一些,起源于唐代,但从元代开始兴盛。如果说青瓷色料中的氧化铁在烧成后呈现出的青色跟我们今天理解的青色算是基本一致,青花瓷就完全不同了,它是以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其中的氧化钴在烧成后呈现出的是真正的蓝色。青花瓷的色彩是以蓝白为主,但古人不以蓝花瓷为其命名,同样可以证明古代色彩观中蓝色与青色的从属关系。用来制作青花瓷的色料有很多种,如回青、平等青、石子青、苏麻离青等,但是它们却从没被应用于古代的绘画艺术中,因为这些色料作为绘画颜料时会随着时间而褪色,只有作为瓷器的釉料经过烧制才可以长时间保持原有色彩。我们可以看到博物馆里那些古老的青花瓷直到今天都光鲜依旧,典雅的蓝花在莹润如玉的瓷体上展示着它妩媚的风姿。

图6 青花瓷

总体来说,古代各个领域对青色的运用是与中国几千年来积累的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分不开的。在古代绘画、工艺品、服饰、装饰之中的青色除了本身传达出的视觉意义,更是传达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青”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阶段性和时代特征,有着难以抗拒的魅力,也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传承与发展着。

猜你喜欢

石青花青青色
蔷薇科植物果实花青苷积累研究进展
云淡风轻悟人生——写在王慧骐《青色马文存》首发之际
植物花青苷代谢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雀舌
雀舌
雀舌
李石青
青色草原上的关爱情
青色纸,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