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功能训练提高射箭、飞碟运动员竞技水平

2022-01-21严进洪吴嘉敏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21年4期
关键词:射箭飞碟运动员

严进洪, 吴嘉敏, 任 杰

(1.广州市薇薇安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30;2.星道国际教育(深圳)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85; 3.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

为备战第32届夏季奥运会,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决定运用脑适能心理训练的理论和方法,从动作技能控制和心理功能控制两方面帮助中国射箭队和飞碟队提高日常训练水平及重大比赛临场发挥水平。本文将脑适能心理训练原理和具体方法应用于运动员的奥运备战过程,提高运动员的脑功能和心理能力,保障其技战术水平发挥的稳定性。

精英运动员在体能、技能、脑能、智能、心理素质和康复技术等方面远优于一般体育爱好者,但精英运动员不是超人,每天要应付各种压力:训练场上,与队友竞争,磨练技术,努力提升竞技水平;比赛场上,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争取最佳战绩;业余时间,面对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压力。各种与运动训练和比赛相关的压力源包括比赛失利、过度训练、队友间的竞争、伤病、体能保持和长期离家等[1]。在如此重压下,运动员的心理容易出现问题。即使运动员获得骄人的成绩,也要面对高昂情绪消失后的各种紧张与焦虑。长时间的精神压力和高强度的训练与比赛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运动员的心理健康[1]。这些压力源可导致各种心理问题或障碍,影响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和竞技水平。所以,通过脑适能心理训练克服负面情绪,提高运动员脑功能成熟程度,改善其心理抗压能力,提升其技战术表现能力是运动心理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

与一般运动员相比,精英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更高、发挥更稳定,认知与决策能力更强,行为模式或动作表现也有优势。可是,长年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运动员会积累各种伤病,承受着不同程度的身体疼痛[2]。如射击射箭项目的手枪、步枪、射箭和飞碟运动员肩部、颈部、肘关节、腰椎和髋关节等部位的损伤较普遍,对比赛发挥有很大影响[1]。保证训练质量,使运动员在比赛时发挥最佳技战术水平,防止运动损伤进一步发展,缓解运动损伤带来的疼痛或不适感,成为脑功能训练的重要挑战。预防损伤和缓解疼痛,对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至关重要。

1 脑适能训练基础理论

脑适能训练是指通过具体、专门的身体或肢体训练(包括视觉训练、平衡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提高大脑功能,使运动员更高效地训练和比赛。脑适能训练利用大脑的可塑特性,通过特定身体部位练习刺激相关脑区,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动作技能控制水平,提高各种认知能力,使运动员更好地适应和从事各种训练和比赛,稳定发挥技战术[3]。

运动技能的获得与控制是多个脑区协同工作的结果,大脑处理、加工信息并发出动作指令,身体执行指令。脑适能训练的是结合肢体动作进行的大脑功能训练。针对不同的大脑功能,脑适能训练可分成神经肌肉激活练习、视觉功能提升练习、身体平衡能力练习、身体移动效率练习、高级脑功能(如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放松能力)提升练习等[3]。总之,脑适能训练向大脑提供了独特而强大的肢体刺激信号,提升大脑和身体的工作效率。训练的最终结果是使身体动作表现更加高效、流畅、自然、快速和准确,并且可以提高动作幅度,降低运动损伤的概率,缓解身体疼痛[3]。

2 脑科学和心理学应用

一般运动员与精英运动员的重要差异体现在竞技思维模式上,其中最突出的是“想象”和“刻意”练习方面的差异。精英运动员的想象包含丰富的情绪和感知觉(如视觉、听觉、触觉),能形成达到目标的“蓝图”。例如,篮球运动员投篮前会闭上眼睛,想象手部握球、投篮时篮球的弧线和旋转、篮球穿越篮网的画面。接下来只须睁开眼睛,执行之前想象的技巧即可。

近年来,研究者认识到想象和执行动作时所激活的脑区有一定程度的重合。视觉和动觉想象能激活大脑的前运动区、躯体感觉皮层、辅助运动区、顶上/下小叶、尾状核、扣带回和小脑等与运动有关的脑区[4]。想象中的动作与实际执行的动作高度相似。这意味着想象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实际动作,提升训练效果。

除想象练习外,刻意练习也是精英运动员训练的重要特征。运动员都渴望成功,没有什么比自信心受损更影响竞技表现[1]。研究[5]显示,与生俱来的天赋并非成功的关键因素,比天赋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刻苦练习。心理学家把刻意练习定义为任何为达到高于自身能力的目标所进行的提升行为表现的训练活动[6]。在高水平竞技中,胜负往往只是毫厘之间,因此,刻意练习在精英运动员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在脑适能视觉训练体系中,练习目的是强化练习者的想象能力和刻意练习水平。比如,脑适能视觉训练在提高运动员视觉注意力的同时,增强其对看得见和看不见目标的想象能力(如射箭运动员对靶的注意力和对箭飞行轨迹的想象,就是对看得见和看不见目标意象能力的培养)。另外,脑适能本体感觉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控制动作的“刻意”程度。比如,飞碟运动员要完成一系列“自动化”动作(如举枪、转体、击发)直至击中目标,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上[7]。训练时利用一些身体 “刻意” 动作强化背部、肩部和肘关节等部位的感知觉,提升这些部位动作的“自动化”程度,进而缓解竞赛时巨大精神压力对脑功能的影响。

3 脑适能训练初步应用

3.1 射箭运动员技术稳定性分析

对中国射箭队运动员专项技术环节“靠位至撒放时间节奏”及对应环值进行初步分析,为制订脑适能训练计划提供了参考信息,尤其是“靠位至撒放时间节奏”变化幅度(标准差)指标与环数成绩的潜在关系(表1和表2)。

表1 射箭技术“靠位至撒放时间节奏”及对应环数(70 m)

表2 射箭技术“靠位至撒放时间节奏”及对应环数男女分组统计

射箭队内部训练和考核不同于奥运会比赛,氛围完全不一样,运动员的心理压力和成绩也不同。加强备战训练和实战性考核是让运动员体验大赛氛围,适应比赛节奏,发现、解决问题。例如:“靠位至撒放时间节奏”变化幅度指标反映了运动员技术动作的熟练程度、动作稳定性或流畅性,并与环数成绩有重要的潜在关系。从脑功能、心理水平和动作控制等角度分析,大部分情况下其变化幅度越小,说明技术过程越稳定或越流畅。不论是个人特点、比赛性质,还是快射或慢射,“靠位至撒放时间节奏”变化幅度应尽可能小。如果动作时间不稳定,时快时慢,说明运动员心理状态不稳定,技术层面可能不全面。结果显示:男女运动员在“靠位至撒放时间”(1.73~1.74 s)和变化幅度方面相差无几,在环数(9.2~9.3环)和变化幅度方面也很接近。

射箭运动员脑电波研究证明,“靠位至撒放时间节奏”稳定的人,脑电波同步频次高,节省身体和精神能量,心情或心态也稳定。所以,优秀射箭运动员“靠位至撒放时间节奏”相对稳定。这提示我们要长期收集射箭运动员的“靠位至撒放时间”数据。

基于“靠位至撒放时间节奏”(时间)与环数的相关系数,从统计学上了解运动员节奏稳定性的变化是否会影响环数,进而明确运动员的脑功能和心理变化情况。射箭相关结果显示,“撒放”时间越短,成绩越好。

在提高射箭“撒放”时间稳定性方面,可进行以下脑适能练习:(1)强化视觉训练,提高视觉注意力;(2)加强平衡能力,提高下肢稳定性;(3)提升全身动作协调性(上下肢、左右两边),降低动作的“跳跃”程度;(4)缓解身体疼痛(关节、肌肉),提高动作控制水平;(5)改善运动员的呼吸节奏和动作幅度,降低对“撒放”时间的影响。

3.2 飞碟运动员方向性脱靶分析

中国飞碟队的特点是运动员年龄差距大,体能水平、比赛经验和运动损伤程度也有差异。飞碟队脑适能训练的主要目标是防止运动损伤,降低身体疼痛,稳步提高技能水平,提升运动员的抗压能力和技术发挥的稳定性(如降低脱靶率),保证良好的训练和比赛心态(耐心、自信心、自豪感等)[3]。结合脑电“机体疲劳程度”指标,进行脑适能干预,改善飞碟运动员的技术稳定性。

通过运动员脱靶率统计数据(图1与图2)可以看出,优秀运动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个案分析,较好地了解运动员的脑功能水平、心理(生理)状态和专项技术发挥特点。

图1 队员1脱靶率统计

图2 运动员2脱靶率统计

图1显示,队员1脱靶现象主要集中在右侧方向(除了3号位外),其右侧视觉能力和两侧视觉协调能力需要提高。另外,该队员腰部疼痛问题也会影响其转体动作的速度和灵活性。

图2显示,队员2脱靶率无明显的分布“规律”,好像是一种随机行为。问题可能出在注意力不够集中,动作控制能力受到影响[7],须强化其脑功能和动作控制训练。

从脑功能角度分析,脱靶没有规律性,就是心理问题(心理稳定性差、视觉注意力需要提升、技术细节需要改进等)。如果脱靶集中在某个靶位或某个方向,就是脑功能问题(动作控制和视觉注意力、肢体灵活性、脑功能的视觉方向感“偏好”误差等)。通过个案分析数据,可以使技战术训练和脑适能训练更加有的放矢,提高训练的针对性。

针对高水平飞碟运动员的方向性脱靶问题,从脑功能和心理训练角度出发,提出:第一,用脑适能视觉训练法强化技术动作功能控制水平,解决某个靶位或靶飞行方向的高脱靶率问题;第二,用脑适能呼吸功能训练法强化运动员综合心理抗干扰能力,解决高脱靶率问题。

4 脑适能训练方法案例(视觉训练)

基于医学团队的物理疗法和传统康复手段,以下3个脑适能视觉训练方法(图3~图5)可提高运动员的视觉敏锐度和大脑对肢体的控制能力,放松神经肌肉,缓解肌肉关节疼痛,预防损伤。除提高运动员的视觉注意力外,这些练习还对运动员的手眼协调性,动作速度、精度[8]和全身灵活性、协调性都有直接或间接帮助。最重要的是,每种脑适能训练都经过“评估—训练—再评估”的过程,确保脑适能训练效果在运动员身上可以体现出来。

图3 脑适能视觉训练案例一

图4 脑适能视觉训练案例二

图5 脑适能视觉训练案例三

5 小 结

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的4个运动项目有很大的共性,因此,脑适能心理训练方法相似,可以结合到日常训练中,如身心放松方法、集中注意力练习、身体平衡能力练习、身体协调性练习等。但手枪、步枪、射箭和飞碟运动员又有各自的专项特点。例如:射箭运动员瞄准的是固定靶;步手枪大部分项目运动员瞄准的也是固定靶;飞碟运动员的靶是移动的,双向和多向飞碟的飞行方向和角度不同。因此,脑适能心理训练方法的内容或侧重点是不同的。射箭和步手枪运动员注重高度“视觉聚焦”能力训练,飞碟运动员侧重“主动寻找目标”视觉能力训练。

领队、教练、工作人员每天与运动员在一起,非常清楚每位运动员的训练状况、心理状态、身体康复和技术水平。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是技术训练、体能训练、医学康复、复合团队工作和脑适能训练的综合结果。基于高标准的技能训练、体能训练和康复训练,脑适能心理练习在整个奥运备战过程中对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升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脑适能训练的“润滑剂”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3]:(1)增强运动员控制动作的效率(速度、精度、身体协调和经济性);(2)提高体能训练效率(动作灵活性和伸展性,预防损伤);(3)提高康复训练效率(增强大脑对动作的控制,提高大脑与肌肉、关节的功能联系)。简单而言,脑适能心理练习不是取代任何技能训练、体能练习或康复治疗,而是帮助各种练习提高练习效果。脑适能训练通过一些特殊的动作,强化脑功能,进而达到高质量动作输出的目的。

在脑适能心理训练过程中,严格遵守3个基本原则:(1)每种脑适能心理训练都经过“评估—训练—再评估”的过程,确保脑适能训练的效果在大部分运动员身上可以体现出来;(2)脑适能心理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有的放矢和因人而异,以效果为导向,充分利用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反馈;(3)与运动队其他成员一起,密切合作,以运动员的目标为自己的目标。

大脑是一个动态的有着巨大潜力的生命动力源头,是技能学习的中心。只有通过具体方法激活大脑活动(如动作练习、视觉练习、内耳功能练习等),平衡大脑各部位兴奋和抑制程度(额叶、枕叶、顶叶、颞叶等部位,尤其是基底核、边缘系统和小脑),降低大脑皮层的“杂音”(由懒惰、精神疲劳、情绪不稳定、抑郁、压力等造成),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功能才能高效运转(最佳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综合信息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等),身体动作才能精确高效(最合理的动作速度、准确性、经济性、适应性或技能“迁移能力”等),技能学习效率才能更高(在短时间内掌握和运用技能的能力),动作表现才能达到最高水平。

猜你喜欢

射箭飞碟运动员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两支箭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学射箭
飞碟
射箭游戏
跳跳龙失踪
运动员
飞碟月报
Sports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