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果锈的发生及防治
2022-01-21柯琴
柯琴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白银730913)
果面光洁度是衡量苹果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苹果果实生长过程中,果实表面出现黄褐色的斑块,称之为果锈。果实出现果锈后,外观变差,品质变劣,商品性降低,轻则销售价格下滑,重则失去商品价值,严重影响生产效益。2021年在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呈严重发生态势,该区宝积乡吊沟村和大湾村133.33 hm苹果生产基地,果锈发生率高达35%以上,导致果实品质大打折扣。当年采收季,正常苹果地头收购价5.20元/kg左右,有果锈的果实根据果锈轻重不同收购价2.00~4.00元/kg,果锈越严重售价越低,产值越低。
1 苹果果锈的类型
根据观察,苹果果锈主要表现3种类型,即在果实的腰部出现环状黄斑、果肩出现黄色斑块、梗洼出现黄色斑块。由于斑块出现的部位不同,引发的原因是不一样的,只有弄清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取得好的防治效果。
2 果实腰部和梗洼果锈的发生原因
通常果实腰部及梗洼出现锈斑的原因较简单。果实腰部果锈大多是幼果期低温冻害造成的,较流行的叫法为“冻锈”。由于锈斑呈环状分布,也叫“霜环”。梗洼锈斑主要是湿度过大造成的,降雨过多,梗洼长时间积水;或苹果套袋时封口不严,袋内湿度过大,梗洼发生果锈的机率较大。由于这类锈主要是水分引起的,因而较流行的叫法为“水锈”(图1)。
图1 苹果冻锈、水锈
3 果肩果锈的发生原因
比较而言,果肩发生果锈的原因较复杂,以下几种原因均可引发果锈。
3.1 幼果期用药不当
幼果期果面细嫩,对外界刺激敏感,如果在苹果坐果至套袋前应用重金属制剂或乳油制剂,则果实发生果锈的可能性大。幼果期用药种类多极易诱发果锈,通常用药种类越多,发生果锈的机率越高。一般每次喷药控制在4种以内,果锈很少发生;当加药种类超过5种,就有可能诱发果锈,种类越多发生越严重。用药浓度也与果锈的发生有关。通常情况下,用药浓度低,果锈发生轻或不发生;用药浓度高则发生果锈,甚至严重发生。果锈的发生与药物稀释方法也有关,通常直接将药物加入药桶果锈发生严重;农药采用二次稀释的果锈发生较轻。果锈的发生与喷药时加药顺序也有关,如果加药顺序不当,会加重果锈发生。用药不当造成的果锈统称为“药锈”(图2)。
图2 药锈在‘红星’‘富士’上的表现
3.2 用药方法不当
幼果期苹果,在外界刺激下极易导致果皮细胞坏死,出现果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目前喷药大部分用喷枪,喷枪压力大,冲击力强,极易将果实表面的细绒毛冲掉,而果面上的绒毛对果面起保护作用,绒毛冲掉后,果面失去保护,极易发生果锈。第二,喷药时喷枪或喷头离果实间距过近时,对果面冲击作用明显,极易发生果锈。
3.3 套袋操作不当
套袋方法不当,果袋与果面出现摩擦时,会将果面上的绒毛擦掉,导致果锈发生(图3)。
图3 摩擦造成的果锈
3.4 灾害的影响
在幼果期,如果发生大风危害,枝叶摩擦会将果面上的绒毛擦掉,导致果锈发生。
4 坐果后至套袋前苹果果锈的防治
4.1 摘除“霜环”果
春季如果发生晚霜危害,幼果遭遇0℃以下低温,发生冻锈的可能性极大。冻锈基本没有防治措施,唯一能做到的是,在低温过后,细致检查果实,发现有“霜环”的应及时摘除。
4.2 控制湿度
强化修剪,提倡稀留树、稀留枝,保持园内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防止水锈发生。套袋作业时,应在田间无露、果实表面没有积水时进行;套袋时细致操作,保证封口严密,严防雨水进入果袋,同时注意避免幼果与果袋接触碰掉绒毛。
4.3 合理用药
4.3.1 避免使用重金属制剂和乳油制剂
代森锰锌、代森锌、波尔多液均为很好的保护性杀菌剂,但这几类药剂在苹果坐果至套袋前喷用后,果锈会严重发生;吡虫啉、啶虫脒、毒死蜱是常用杀虫剂,在幼果期,也是新梢生长期,新梢幼嫩,极易受蚜虫危害,如果用这几种乳油防治蚜虫,会加重果锈的发生。因而,在套袋前尽量避免以上几种农药的使用,病害可用氟硅唑、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等防治,虫害重点用甲维盐或苦参碱等防治;如果蚜虫严重发生,可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甲维盐或苦参碱。
4.3.2 避免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等叶面肥
磷酸二氢钾、尿素是常用的叶面肥,有些果农在每次喷药时都混合喷用,以补充树体营养、复壮树势、促进幼果膨大。但坐果后至套袋前喷施,极易导致果锈严重发生,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如树势弱,可喷施氨基酸、鱼蛋白、沼液、油渣浸出液等有机肥。
4.3.3 使用复配制剂及广谱性药剂,控制用药
一般在幼果期用药种类越少,果锈发生机率越低。但有些病虫由于抗药性增强或有保护层,一种药剂防效甚微,必须两种以上药剂才能控制危害,这就增加了用药种类。如近年来西北苹果生产中出现的黑星病,喷用任何单一杀菌剂,基本上是防不住的,生产上用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防治,随着复配制剂苯甲醚菌酯的出现,用这种药剂就可很好地控制危害。同样难防的还有绵蚜,由于绵蚜体外有棉絮状保护物,喷用任何一种杀虫剂,基本上是防不住的,生产中通常喷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随着阿维螺虫乙酯的出现,这种药喷后不但可很好地防治绵蚜,也可兼防其他害虫和螨类。因而选用复配制剂及广谱性药物是减少果园用药的有效方法。如在套袋前喷苯甲醚菌酯+阿维螺虫乙酯+糖醇钙就可防治各类病虫害。
4.3.4 喷用低浓度农药
任何农药推荐使用浓度都有一定的范围,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推荐使用浓度为800~1000倍液,在作物敏感期及高温季节,一般使用1000倍液低浓度,幼果对800倍液高浓度敏感,应以使用低浓度为主。
4.3.5 喷用农药及叶面肥一定要二次稀释
农药及叶面肥二次稀释,可保证药肥充分溶解,使用后对果面刺激作用弱,相对安全。
4.3.6 强化加药顺序
注意按叶面肥、可湿性粉剂、水剂、悬浮剂、乳油剂的顺序加药,防止加药顺序不当导致不良化学反应,影响防治效果。
4.3.7 少用或不用喷枪
喷药应以喷头喷药为主,喷头相对雾化好,喷药时压力小,对果面冲击力弱,对果面刺激轻;同时适当拉开喷头与果实的间距,以80cm以上为宜,减轻对果面的冲击,均有利于减轻果锈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