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隐藏在名著中的中华文明故事

2022-01-21步昕程

出版人 2022年1期
关键词:神树西王母山海经

文|步昕程

《山海经》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奇书,其内容涉及古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些有关山川河流的记载,给我们研究古代地理状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那些看似离奇的神话故事,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

图书市场上解读《山海经》的作品层出不穷。无论是纸质书,还是可视化的影视节目,都能帮助读者大致了解《山海经》。《山海经》富有瑰奇色彩,记载了很多神话故事,所以也特别受少年儿童的喜爱。然而,《山海经》用文言文写作,包含大量的生僻字,佶屈聱牙,部分内容少年儿童阅读起来非常困难。基于此,我国知名地质学家、科普作家刘兴诗,结合毕生的地质工作经验和科普创作经验,用讲故事的方式,创作了一套轻松有趣的图书——《少年读山海经》。

《少年读山海经》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内容的精选以及对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作者从地理启蒙、古文解读、文化认知等角度,对《山海经》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山海经》首先是一部地理书,它记录了古代中国的山脉、河流、矿产资源、动植物等信息。刘兴诗作为资深的地质学家,特别关注这一部分内容。他没有流水账似的翻译原文,而是就我国古人在探索大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天地”“四方”“九州”等观念进行了论述,并通过古今对照的方式,有层次地勾勒出一幅我国古代地形图,以此帮助小读者建立起宏观的地理框架。

研读中国文化名著,必然要回归最根本的部分——文本。为了关照少年儿童的阅读水平,《少年读山海经》以文学的语言为主,辅以相关的原文精讲,故事、古文、注释与文化常识一气呵成,既介绍传统文化,又能让少年儿童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山海经》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基本成型,历代文人对其有不同的思考。这些思考不仅体现在文字注解上,而且反映在图画中。《少年读山海经》的设计明朗活泼,精美的手绘插图充满想象力,再搭配古代不同版本的《山海经》绘图,增添了作品的文化意蕴。少年儿童可以借助这些古图观察古人眼中的世界,体悟历史的变迁。《山海经》中记载的神话故事和片段,比较接近原始状态,没有经过很多修饰和涂改,这对我们研究真实的古代社会风貌、先民的生活图景有很大的帮助。

《山海经》中记载了不少神奇的植物。古人认为,在东海有一棵高大的扶桑树,树上栖息着十个太阳。还有一种神树叫“建木”,它生在天地的中央,是沟通天地人神的梯子。《少年读山海经》认为,在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青铜神树的原型很有可能就是建木;也有专家说,这种神树的原型可能是扶桑。不论答案是什么,有一点是明确的:先民对神树的崇拜,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华文化之中了。

《山海经》描写了很多“人首蛇身”的形象。《少年读山海经》会告诉你:在古人眼中,拥有奇特外形的蛇是一种充满神性的动物。人们对蛇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感,渐渐地因恐惧而心生崇拜、敬仰。因此,古人在想象女娲、伏羲这些形象时,也会加入一些蛇的特征。

《山海经》中有不少关于“西王母”的记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西王母的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少年读山海经》认为:西王母从“司天之厉及五残”的怪兽形象,转变为能长生不老、生养万物的女神,证明她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此外,人们对鸟、对大山大河的认识,引申出凤鸟、昆仑山、河伯等文化记忆。可以说,这些文化记忆的产生与演变,在《山海经》中都是有迹可循的。

《少年读山海经》致力于给孩子讲好隐藏在名著中的中华文明故事。翻阅这部作品,少年儿童能轻松地踏入《山海经》的世界,了解精彩的地理、历史、神话故事,认识不同的部落和怪兽,探寻深藏其中的中华文明脉络。■

猜你喜欢

神树西王母山海经
西王母信仰的大传统与小传统
山海经夫诸
女娲补天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
怪力乱神才是《山海经》的正确打开方式
寨神树的儿女
神树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