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绝响

2022-01-20吴茂信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雷州铜鼓雷暴

吴茂信

“换鼓”见诸文字,最初出现在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之中。该书第二十三卷《乐小舍弃生觅偶》中写了这么一段话:“从来说道天下有四绝,却是: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钱塘江潮。前三绝,一年止则一遍,唯有钱塘江潮,一日两番。”

大凡一地有绝招,必定启动所有舆论阵地,大肆渲染炫耀,打造金字招牌,借以提高区位优势。一些地方为了竞争某名人的故里,还打了几十年的口水仗,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令我纳闷的是,雷州人对冯梦龙拱手送来的这天下一绝,似乎无动于衷,翻遍明清以来的地方志,竟然找到“换鼓”一词。一直到20世纪90 年代初,为了申报国家历史名城,这个被冷落了五百多年的宝贝,才被人们重新捡起。古老当时兴,“雷州换鼓”一旦被翻出来,便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为千百万人所津津乐道。文化、历史、民俗、考古等多个界别的专家学者也似乎腹中投下一剂兴奋剂,寻踪觅迹,旁征博引,纷纷进行苦心孤诣的探索和别出心裁的考证。然而,换鼓的真相至今仍然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多年来,专家学者使出浑身解数进行演绎解说,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关于雷州换鼓的研讨文章可谓汗牛充栋,有一位热心人还遍查资料,旁征博引,出版了一部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的专著。什么是“换鼓”?“换鼓”是个什么样子?

有人说雷州换鼓是古代雷州的祭雷仪式,认为这种活动绝就绝在规模无比盛大恢宏,上千上万人祭拜雷神,千百面铜鼓同时敲响惊天动地。有人说雷州换鼓是雷州古代的“乞雨”仪式,人间敲打铜鼓求神祈雨,天人感应,引发上天行雷布雨。还有人说雷州换鼓是金属记忆,铜鼓打裂了能重新弥合。清道光丁酉科举人杨晃岱《雷庙铜鼓歌》有这样的记载:“抛砖掷瓦动地来,破裂一声人散后……谁知其物具神通,已破还完数日中”,似乎雷州有过铜鼓打裂了又自我恢复原状的情况。更有人说雷州换鼓是狂风作怪,像雷祖祠选址的传说那样,屋梁从雷神古庙飞到英榜山,就在这里建造雷祖祠。雷祖祠供礼架上的铜鼓忽然有一次被大风刮走了,令人惊叹,这就成为了天下一绝。还有人说,“换鼓”是“风鼓”的谐音,雷州半岛打台风的时候,既有风雨又有雷暴,雷是天鼓,风雷就是风鼓。雷州方言“风鼓”和“换鼓”发音相近,风鼓风鼓,被传成了换鼓……

什么是雷州换鼓?说来说去,都没有说明白。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脚步总是随着大流走,由于关注专家的考证,不由自主地成为雷州换鼓的粉丝,踏上了探幽索微的历程。

前面的探索者尽管没有说明白,也始终离不开一个“鼓”字。鼓,对于雷州确实很重要,雷州的鼓声曾经威震天南地北。我们发现《说唐演义全传》(简称《说唐》)第二十九回对瓦岗寨的祝捷活动有这样的记叙:

程咬金道:“这也罢了,这次败了杨林,岂不是孤家之福星?王王兄(按:指王伯当),你可为孤家去金州取景阳钟,秦王兄(按:指秦叔宝),你可为孤家去雷州取龙凤鼓。”二人领旨,分头而去。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断定,起码在《说唐》成书的时候,雷州的鼓已经九州扬名了。我们首先要弄清《说唐》中所说的鼓,放在雷州哪个地方,为什么叫龙凤鼓?查阅历史资料,知道秦叔宝要去借的,是雷州雷神庙的铜鼓。雍正年间知县张元彪《雷祠铜鼓歌》有这么一段:“左右悬之三铜鼓,陶铸古错钦大雅……其一中宫一中商,宫商迭奏鸣凤凰。”还有前面提到杨晃岱的《雷祖庙铜鼓歌》:“至今铜鼓悬庙堂,长调律吕和宫商。”宫商角徵羽是律调中的五声音阶,雷神庙的铜鼓一合宫调,一合商调,宫商和鸣,所以叫作“龙凤鼓”。

在雷州,雷和鼓历来是紧密相连的。《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言行与轶事的小说集,其中一篇记载:“六月二十四日,雷州人必供雷鼓酬雷。”我们不禁发问:酬谢雷神为什么要供奉鼓呢?后来我们发现人间的鼓和天上的鼓是有关联的,一副流传甚广的对联这样写:

玉帝行兵,雷鼓云旗,雨箭风刀天作阵

龙王夜宴,月烛星灯,山肴海酒地为盘

对联里面说雷是天神的鼓,我的伙伴们查阅到许多古籍上也有记载。《云仙杂记·鼓》:“雷曰天鼓,雷神曰雷公。”裴渊《广州记》:“雷,天鼓也,霹雳以劈历万物者也。”雷祖既然被尊为雷神,庙中当然要供奉大鼓。可见雷与鼓的密切关系由来已久。

古代雷州是百越聚居之地,盛产铜鼓,从各地发掘出来的多面铜鼓足以证明。至今雷州市客路镇还有一个铜鼓村,村里有座铜鼓庙,庙里的铜鼓后来送到博物馆去了。这是历史的痕迹。志书中说的酬雷活动最初用的就是铜鼓,开雷的时候,各个部落选出最好的铜鼓敲打比赛,挑出声音最洪亮的,换下上一年供奉雷神的旧铜鼓,这就有了“换鼓”的环节,而且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到了唐宋,更成为雷州的一种习俗。雷祖庙初始供的是三面铜鼓,后来则程序化了,采取象征性的工艺品。《雷祖志》说:“至于……雷车雷鼓等物,各以板图藏于庙内,令郡民每岁当里役者依样修造,逢上元日(正月十五日),齐侯文武各官送入庙致祭,名曰‘开雷’。”其中,有“每岁”一词,即每年都有一次换鼓。

人间有鼓,天上也有鼓;人间换鼓,天上也要换鼓。庙宇换供新鼓叫作“换鼓”,顺理成章,新岁月里天空打雷也叫“换鼓”,成为雷州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不排除在举行祭祀雷神仪式的同时发生雷暴,人间天上同时“换鼓”,出现这种景观就更加奇妙了,传闻宇内必然被公认为天下一绝,有幸被冯梦龙写到书里去了。

雷州的雷暴,不愧为绝响。我们从诸多“换鼓”探求者引用过的各种版本的《广东通志》《雷州府志》《海康县志》,以及《图经》《方舆胜览》《南州异物志》《寰宇记》《广东新语》《岭南即事》《雷祖志》《搜神记》等等古籍中,都有关于雷州打雷的记述,从中可见其惊世骇俗。其实用不着引经据典,靠我们自身的经历,也足以证明雷州打雷“非同凡响”。雷州半岛和爪哇岛同列为世界著名雷区,由于地质、气候等多方面的原因,年平均雷暴日数近90 天,多的年份达100 多天。每年5—9 月份是雷暴多发季节,其中7—8 月是雷暴高发期,雷暴活动密度大、频次多、强度高,极易出现雷击灾害。打雷之时,频频电闪,如火树银枝,似金蛇狂舞,电闪雷鸣,山崩海啸。闷雷、炸雷、落地雷、滚地雷……人们感觉雷声似在屋宇之上、房檐庭户之间,十分吓人。外乡人士若非久居雷州形成习惯,遇到“换鼓”必定悚惧惶恐,惊叹叫绝。经广为传播,“雷州换鼓”便脍炙人口,不负“天下四绝”的盛名。

雷州人敬奉雷神、看重換鼓,这些都是农耕社会的产物。旧时科技不发达,几乎没有水利设施,种田人靠天吃饭。雷州半岛虽然多雨,但气候炎热,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常年干旱,望天求雨。有一首颂神雷州歌很能说明当年农民的心态:“百姓只望盛雨水,番薯大条稻长穗,个月若有三阵雨,播粪不如雨水肥。”

天打雷就会下雨,盼到雷声就盼到了雨水,农夫喜雨,自然喜雷。雨水成了命根子,对雷岂能不崇拜!雷暴声势威猛,对雷州人是一种锻炼和考验,造就了粗犷刚烈、疾恶如仇、英勇顽强、执着坚毅的性格,也奠定了雷州文化炽烈阳刚的底色。这也是雷州人对雷和“换鼓”津津乐道的缘由。至于“换鼓”所指的自然现象至今犹存,而“换鼓”这一说法为何消失了?这完全是社会进步所致,科学日益昌明,凡带神话色彩的典故自然日益式微。

为了寻找“换鼓”,我搜罗了多种版本,发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年版(严敦易校注),对雷州换鼓有这样的注释:

雷州换鼓:广东雷州地方,地近热带,多雷雨。旧时当地很多关于雷的神话,有雷公庙,每年定期由民众向庙里献雷鼓雷车,换鼓当是指每年春夏季中某次大雷,民间认为这是换鼓的一种表现,具体的情况叙说,今已不传。

以上注释,与陕西文艺出版社1985 年版(钟人校注)《警世通言》一致。我们大松了一口气。唉,早看到就不用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求证了!些微的疏忽,往往要用大量的付出来补偿,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书上的注释本来已经印得清清楚楚了,而探究者们却舍近求远,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弯越拐越大,离真相却越来越远,那功夫费得就更冤枉了。

人间的换鼓,引申到天上的打雷;天上的打雷,回应了人间的换鼓,这才真正体现了雷州换鼓天人合一的内涵。

猜你喜欢

雷州铜鼓雷暴
新德里雷暴
乡村振兴背景下雷州潮溪村传统装饰工艺的创新研究
广西铜鼓的演奏形态特征研究
广西铜鼓千年历史的欢歌
梦中题词
乡音心中留
牙克石市图里河地区雷暴特征统计分析
东兰铜鼓响八方
1961—2012年西宁地区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1957—2013年莘县雷暴气候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