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携手共建人类美好家园
——访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

2022-01-20陶琳

中华环境 2021年12期
关键词:解振华达峰碳达峰

本刊记者|陶琳

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和努力争取2060年前碳中和愿景,为应对气候危机、落实《巴黎协定》确定的全球气候行动目标提供了政治推动力。之后,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全国两会,再到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从政府工作报告到“十四五”规划,碳达峰、碳中和多次在重要会议、重要政策文件中被强调,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目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哪些成效?为全球气候治理做出哪些贡献?下一步工作如何开展?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

《中华环境》记者:您作为中国气候变化领域对外谈判的“最高指挥官”,曾连续多年担任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多次率团参加国际气候大会,并于2015年成功促成《巴黎协定》的签订。既是亲历者也是推动者,请您介绍一下中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哪些贡献?

解振华: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积极推动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强大动力。

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多边进程取得积极成果。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达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协定》。中国为《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做出了历史性的重要贡献。作为《巴黎协定》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中国始终坚持多边主义,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所确定的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中国与全球各国开展气候对话和务实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已与35个发展中国家签署39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

《中华环境》记者:中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

解振华: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内促高质量发展、外树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高度,对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自“十二五”时期开始,中国持续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制定实施各项战略、政策与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

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相比2015年下降18.8%,超额完成“十三五”约束性目标;相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下降40%~45%的目标,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力量。

《中华环境》记者:“十四五”时期,是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基础的重要窗口期,下一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将怎样开展?

解振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排放大国,我国的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仍处于中低端,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的比重仍超过50%,单位GDP能耗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完成全球最高强度碳排放降幅,相比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我国碳达峰人均GDP和人均碳排放将显著低于这些国家的碳达峰时的水平。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欧盟大约需要70年,美国需要45年,而我国要力争用30年完成,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需要全社会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采取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完善市场机制、增加森林碳汇、提升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专门成立了由副总理担任组长,近30个部门组成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正在制定并将陆续发布“1+N”政策体系,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产业和工业优化升级,推进节能低碳建筑和低碳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绿色低碳交通,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发展绿色金融,建立完善碳交易市场,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等举措。

《中华环境》记者:请您介绍一下“1+N”政策。

解振华:该政策体系将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1+N”的政策体系中,还涉及科技、能源、金融等领域。我国将积极谋划低碳零碳科技发展战略,推进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可再生能源制氢前沿技术攻关,加快智能电网技术、先进储能技术、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等研发和推广,加快推动能源体制改革和金融财税等制度创新。

未来我国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升级,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 “十四五”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逐步减少。应对气候变化涉及各级政府、各行各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是一项重大的系统性工程,既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政策支持,也需要自下而上的推进落实、实践创新、务实行动。

《中华环境》记者:企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力军,请您对企业积极参与其中提几点建议。

解振华:自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以来,中国企业家先后联合发布了《中国企业界哥本哈根宣言》《企业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中国企业气候行动”等倡议。一批有代表性的、企业主导的气候变化项目相继启动。中国企业向全世界发出积极倡议、作出郑重承诺,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创新、务实、有效的行动。同时,中国环保公益慈善行业也取得了蓬勃发展,贡献于气候变化适应与减缓。中国环保组织的国际化和环保项目走出去,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以及红树林保护、海洋保护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政府部门推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有力补充。

当前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正在加快推进,我国正在制定碳达峰和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包括推动大力调整能源结构,稳步推进水电,安全发展核电,加快发展光伏和风电,加快提升能源产业链的智能化水平;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地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着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深入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增加生态碳汇等;构建相关政策体系,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百分之百落实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希望企业家们抓住机遇,把握绿色低碳发展潮流,积极作为。

《中华环境》记者:联合国气候变化格拉斯哥大会顺利闭幕。经各方谈判,大会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等核心问题达成共识,开启了国际社会全面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征程。请您展望一下未来中国气候变化发展之路。

■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中新社 彭大伟/摄

解振华:在刚刚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期间,我接受中外媒体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不光是说,而且在实实在在地做,不仅确定目标,还确定了相配套的政策措施、行动、投资,有时间表、路线图,说了我们就得做到,这才能真正体现行动力度。”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需要艰苦卓绝的努力。言出必行,守信履诺,中国迎难而上,展现大国担当。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中国克服自身经济、社会等方面困难,积极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法规、政策、标准与行动,推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实践不断取得新进步。

气候变化带给人类的挑战是现实的、严峻的、长远的。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将重信守诺,继续坚定不移坚持多边主义,与各方一道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全面平衡有效持续实施,脚踏实地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强化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水平,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努力和贡献,让人类生活的地球家园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解振华达峰碳达峰
碳中和·碳达峰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当采用何种立法思路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迎接人口“达峰”
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的协同治理路径
基于统计学的中国典型大城市CO2排放达峰研究
肺功能检查在小儿大叶性肺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解振华副主任出席“基础四国”部长新闻发布会
解振华副主任出席2013年中国低碳发展战略高级别研讨会暨第四届地坛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