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流程优化的路径及效应研究:以膝关节核磁共振检查为例

2022-01-20汪祝莎

关键词:膝关节依从性流程

李 旭,汪祝莎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放射科,湖北 武汉 430071)

优化管理流程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对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升级起到重要作用[1-2]。膝关节在人体使用量关节中易损伤性高,且不易愈合,因而膝关节诊断的准确性在诊治过程中受到高度重视。常规的X线检查被普遍应用于膝关节损伤诊断,其对于骨折线、骨折对位情况、软组织肿胀的诊断具有直观、简单、低廉等优势,但对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等情况的诊断存在不足。CT检查则能够清楚显示错位骨折、骨碎片、骨折片的移位情况,但对于肌腱、韧带、滑膜、半月板的诊断由于对比度特征敏感不够而具有局限性。有创性关节镜检查对于软骨、半月板及韧带损伤显示清晰,但同样无法判断骨髓水肿、软骨下骨质侵蚀程度等对比度要求敏感的特征,且存在盲区。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项通过外加磁场和电磁波作用成像的无创辅助检查方法,具有组织分辨率高、对比明显、多方位多参数成像、无放射损害等优点,采用自旋回波序列(spin echo,SE)、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fast spin echo,3D-FSE)等多个序列的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了膝关节软骨、韧带、半月板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已成为临床膝关节疾病有效诊断的常用辅助检查[3]。其中POTTER等[4]的研究结果显示FSE T2WI序列对于软骨表面缺损的诊断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94%、准确率为92%,能够较准确地评估关节软骨的损伤情况;HERON等[5]研究显示三维梯度回波序列(gradient recalled echo,GRE)诊断半月板撕裂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和94%,即GRE序列对诊断半月板撕裂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韧带组织最常用的是SE序列(T1WI、T2WI和PDWI),T2WI上水肿为高信号,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晰,可以客观评价韧带的损伤程度[6]。由于MRI是一种无损检查方法,不存在辐射,可在短期内重复检查,因此膝关节中的MRI检查临床优势明显。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与年龄相关的膝关节疾病逐年增多,老年患者膝关节检查数量也与日俱增。但膝关节MRI检查所需时间较长,检查环境封闭、狭窄并伴有噪音,成像影响因素复杂多样,而老年群体由于体质减弱、耐受力下降,检查过程中容易出现不适,甚至检查中断,从而影响检查质量[7]。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膝关节损伤多为暴力所致,患者痛感明显,如无法有效配合查体,会加大诊断的难度。在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中,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价值明显,在病人治疗和康复进程中意义重大。

因此,对老年患者膝关节MRI检查管理流程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探索在临床实践中提高检查效果的方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研究中的常规膝关节MRI影像检查序列包括矢状位T1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 T1WI)、T2加权自旋回波序列(FSE T2WI)、附加脂肪抑制的质子密度加权成像(FS PDWI);冠状面FSE T1WI、FS PDWI扫描。研究收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60例行膝关节MRI检查的老年患者病例资料,为部分患者进行检查优化管理流程,评估检查优化管理流程应用对老年患者膝关节MRI检查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10月到2021年3月因膝关节疾病在放射科进行MRI检查的老年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检查流程完成检查,干预组按照优化检查流程完成检查,每组各30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因膝关节疾病需行MRI检查;②年龄≥65岁;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研究。排除标准:①急诊患者;②精神疾病及意识障碍患者;③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重度功能异常患者;④听力障碍及严重幽闭恐惧症患者。

2020年10—12月期间30例患者为对照组,该组患者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小学8例,中学15例,大学7例;女性17例,男性13例;年龄范围为65~82岁,平均年龄为(73.2±5.8)岁。2021年1月至3月期间30例患者为干预组,该组患者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小学10例,中学14例,大学6例;女性16例,男性14例;年龄范围为66~84岁,平均年龄为(74.5±6.1)岁。两组患者学历、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2 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法,所有患者膝关节MRI检查使用西门子Prisma-3T核磁成像系统,8频道躯干相控线圈。常规膝关节MRI影像检查序列包括矢状位T1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 T1WI)、T2加权自旋回波序列(FSE T2WI)、附加脂肪抑制的质子密度加权成像(FS PDWI);冠状面FSE T1WI、FS PDWI扫描。

扫描摆位:仰卧位,足进,膝关节保持自然伸直,处于放松状态,使患者保持舒适,扫描床板长轴与膝关节长轴保持平行角度。

检查前准备:确保患者金属物品全部除去,并明确无不允许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相关禁忌症,如是否安装心脏起搏器、体内植入金属类物质,并明确植入物的类型及手术时间。

对于对照组患者,检查前询问患者病史,核实患者信息,告知患者仔细阅读MRI检查须知,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在等待检查时,取出所有具有磁性的物品,护理人员协助技师完成各项操作,检查完毕后自行离开检查室。

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检查优化管理流程,检查流程分为检查前、检查时和检查后,检查流程由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影像科护士完成。①检查前措施:首先向患者及其家属宣教MRI检查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并解释原因,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引导患者到检查室门口,让患者了解MRI检查的过程和检查时机器发出的噪音,告知患者MRI检查的原理、安全性和可能的不适,消除患者的紧张与焦虑情绪。②检查时措施:患者进入检查室前,护士和技师再次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并确认患者未携带具有磁性的物品。协助患者摆放舒适体位,播放节奏舒缓、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心理。告知患者在检查过程中要平静呼吸且不可移动身体,一旦感觉身体不适,立刻通过磁孔内话筒告知医护人员并为患者示范,检查时经常询问患者的感受。若患者比较胆小和对噪音较为敏感,则通过佩戴眼罩及耳麦来减少光、噪音对患者的影响,使其恐惧感减轻。③检查后措施:询问患者的感受并安抚患者的情绪,鼓励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检查结果。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同时告之取报告的时间和地点。如果需要进一步检查,引导患者到治疗室进行后续准备。

1.3 观察指标

①一次成功率:一次MRI扫描检查达到影像诊断要求。②影像质量评分:采用膝关节MRI影像评分标准[8],分为5个等级,即0分代表膝关节解剖结构无法辨认,图像变形;1分代表膝关节解剖结构模糊,伪影明显;2分代表膝关节解剖结构模糊,轻度伪影;3分代表膝关节解剖结构清晰,轻度伪影;4分代表膝关节解剖结构清晰,无伪影。③患者依从性:A级,患者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检查;B级,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不配合医护人员,出现躁动不安,影响图像质量;C级,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恐惧症状,需中断检查。④患者满意度:采用我院设计的“住院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⑤MRI知识掌握率:应用我科自行设计的“MRI基础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共10个问题,答对得“1”分,答错“0”分,总分10分,得分大于8分为掌握。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均数、标准差等描述性分析,并进行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两组间年龄、影像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一次检查成功率、患者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和MRI知识掌握率等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次检查成功率、患者满意度、MRI知识掌握率和检查依从性比较

干预组患者一次检查成功率、患者满意度、MRI知识掌握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如表2所示;干预组患者MRI检查依从性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如表3所示,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表明:在对老年膝关节疾病患者进行MRI检查前实行流程管理措施,使患者更易于理解并掌握MRI检查相关的基础知识,提高患者检查的主观依从性,从而提升患者的一次检查成功率和满意度。

表2 两组患者一次检查成功率、满意度、MRI知识掌握率

表3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2.2 两组患者膝关节MRI影像质量比较

干预组患者膝关节MRI影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52,p=0.049),如表4所示。该结果表明,膝关节MRI检查前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使患者配合检查要求,从而获得更好的膝关节MRI影像,有利于患者疾病后续的诊断与治疗方案制定。

表4 两组患者影像质量比较

3 讨论

管理流程优化对于提高影像检查效果起到显著的积极作用。影像检查的目的是通过无创手段为诊断疾病提供清晰的图像,影像科护士可通过与放射医师、技师配合达到该目的,在此过程中优化检查流程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核磁共振检查优化管理流程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护理领域,管理优化措施包括检查前患者准备与宣教、检查中患者协助与观察询问、检查后患者安抚,尤其是对于初次行MRI检查的患者。相较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MRI同样是一项相对较新的影像检查手段,最早于1980年用于疾病诊断,随后MRI检查技术发展迅速[9]。但至今仍有大多数人对MRI检查感到陌生,尤其是老年患病人群。在检查过程中的噪音和幽闭恐惧可使患者感到不适,甚至导致部分患者放弃检查。因此,需要采取恰当的优化管理流程措施对患者提前进行安抚、宣教,从而消除患者紧张与焦虑情绪[10]。研究发现,通过恰当的优化管理流程可帮助患者较为轻松地完成MRI检查,并获得满意的影像结果[11]。笔者研究也表明,对于老年膝关节患者实行优化的检查流程,可使患者更好地掌握MRI检查基础知识,增加患者检查依从性与配合度,提高一次检查成功率,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影像图像,提升患者满意度。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部分老年患者认知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听力下降[12],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MRI检查的配合难度。对于合并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由于疾病的折磨、对病情的担忧、对MRI检查的认知不足,会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13]。此外,检查时间长、环境封闭且空间狭窄等因素会加剧患者的不安、焦躁心理,因此部分老年患者对MRI检查存在抗拒心理,检查依从性差,导致产生运动伪影,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笔者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与可能存在的问题,采取优化的管理流程。在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反复宣教,帮助患者掌握MRI的基础知识和注意事项,了解MRI检查过程,缓解了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检查中协助患者摆体位,经常观察询问患者感受,提升患者检查依从性,获得了良好的检查影像。在检查后安抚患者情绪,改善患者检查体验,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4 结论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MRI检查相比于传统检查方法(X线、CT),由于其无辐射、多序列、多参数、高分辨率等特点,在膝关节检查中成为评估膝关节损伤的最佳方法。利用多序列的联用诊断,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与敏感性,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有创性检查。但由于核磁共振检查时患者会因噪声、环境等原因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如何通过流程管理,圆满完成检查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通过开展实验研究和实证分析,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核磁共振检查的影像质量评分,发现对老年膝关节MRI检查患者实行优化的管理流程,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帮助患者掌握MRI检查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检查的依从性,显著提高一次检查成功率,确保影像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可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检查流程管理也成为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而多数患者包括非放射科的大部分临床医务人员,对MRI检查的认识还十分欠缺。进行MRI检查前、中、后的措施管理,可有效调动护理人员的热情与责任感,发挥病人积极参与作用,既增强了护患之间的配合,又提升了护患之间的信任。开展管理流程优化工作,对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方面有显著的积极效应,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可推广性。未来该方向的研究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的管理流程,从而满足不同的患者需求,促进患者积极配合,进一步关注管理流程优化的影响机理和机制。

猜你喜欢

膝关节依从性流程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析OGSA-DAI工作流程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