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听来自儿童的天籁之音
——读何夏寿先生《天天当助理》有感
2022-01-20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华维文澜小学陈金水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华维文澜小学 陈金水
暑假里,窝在家中,静静地阅读著名特级教师何夏寿先生的新作《天天当助理》。这本书是《天天玩童话》的前传。它给我带来的心灵震撼,就如当时读《天天玩童话》一样,让我静静地聆听来自儿童的天籁之音。
一、故事的天籁之音
儿童有儿童的故事,他们的故事与我们成人的故事截然不同。儿童的故事,是孩子特定生命阶段的产物,弥足珍贵。只是我们成人远离了童年世界,便往往会漠然了儿童的故事,甚至用成人的故事去“鄙视”儿童的故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如果远离儿童的故事,就意味着远离了儿童生活,更远离了儿童的教学。打开《天天当助理》这一儿童文学作品,扑“眼”而来的是天籁之音般的故事,如《谢谢你帮我吃鸡蛋》《一年级要不要午睡》《一箩筐的金点子》等等,似乎觉得这些故事不可能在现实中发生,但却又真真实实地发生了,好似天外不经意间传来的,好美妙,好动听,好神奇!校园里《遇见蜘蛛吊床》,家里发现《老妈是个“女侦探”》,公众号里《我们上头条啦》……童心闪烁,童真展现,童情表达,深深地打动了我。
二、语言的天籁之音
语言是儿童文学的第一要素。儿童文学用独特的语言作为媒介来表现生活、塑造形象、表情达意。何特的《天天当助理》也不例外。读完这本书,掩卷沉思,你的脑海里会出现许多鲜活灵动的语言,好似天籁之音,久久地在你耳边回响。比如,“像嚼了一万遍的口香糖”,这是说东西很难吃;“脸上的肉会飞”,是说老师很生气的表情;“眼睛像灯笼”,是说妈妈哭得悲痛的状态……这是夸张手法的经典运用。
再如,“胖大妈用小铲子铲起葱饼,像粉刷匠一样,在葱饼的正反两面涂上了厚厚的一层甜面酱,然后用塑料袋将葱饼装好,递给胖男生。”很有生活情景的场面描写!“胖大妈”和“小铲子”,戏剧性的对比;麻利地在“正反两面涂上了厚厚的一层甜面酱”,像个粉刷匠,很生动,很形象的比喻写法;“铲起”“涂上”“装好”“递给”,一系列鲜活的动作描写,极其传神!像这样的天籁语言,书中数不胜数,可以说《天天当助理》是儿童语言的巨大宝库!
三、心灵的天籁之音
《天天当助理》一书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小”人物:天天、白小易、肖博、金领、江照花……这些“小”人物就像《窗边的小豆豆》里巴学园的孩子一样,率真、纯朴、可爱,向往自由,追寻童年的梦想,处处流露出心灵的天籁之音。像书中的主人公天天,爱读童话,爱写童话,想象力超级棒,金点子一箩筐——吃早餐时“谢谢你帮我吃了牛奶和鸡蛋”;做蜘蛛床时“那些酒盒子上都有绳子,把这些绳子全解了,让括号奶奶把它们全接起来,就变成了一条绳子”;六一儿童节展示自己的“吉尼斯”时,“我知道王老师的脸一红,就是生气。生气就是红灯。‘绿灯行,红灯停’,王老师让我们背过,我得赶快停下!对,我不去图书馆,不去图书馆就是收心。我懂了,王老师有点儿不喜欢我去图书馆。可是不对啊,我和小易不还借着图书馆的漫画书吗?说好了,后天去还给校长的”……这些流露着真实童心的心灵之语,如山泉一般,汩汩流出,陶冶着我的情操,让我感受到了何特创作时的用心和智慧,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是一个爱读儿童文学的人,一个爱写儿童故事的人,一个爱唱儿童歌曲的人,一个喜欢和儿童交朋友的人,一个就算活到八十岁还葆有童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