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西准噶尔北金齐地区断裂特征及铀成矿意义

2022-01-20文加喜李振寰张叶军杨文龙

矿产与地质 2021年5期
关键词:碳酸盐凝灰岩硅化

尹 松,文加喜,李振寰,张叶军,庞 星,杨文龙

(核工业二一六大队,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0 引言

西准噶尔地区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1-6],物质组成极其丰富,在巴尔雷克山、玛依力山、哈图、谢米斯台山南缘呈带状产出早二叠世—晚石炭世花岗岩及中酸性火山岩[7-16],分布与之相关的铜、金、钨、钼、铀、铍等多金属矿产[17-18],其中铀矿资源为国家急需的战略性资源,主要分布于谢米斯台山南坡及北金齐地区[19-22],谢米斯台山南坡因白杨河铀铍矿床储量较大而研究程度较高,而北金齐地区矿化分散、研究程度偏低。近年来的铀矿资源勘查工作显示,北金齐地区铀矿化虽分布相对分散,但在不同尺度均与相关的断裂构造具有密切的空间联系。本文以研究区断裂构造为切入点,根据断裂的产状进行分类,探讨各类断裂构造的铀成矿意义,进而为后续铀找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1 区域地质背景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准噶尔板块的交接部位,处于准噶尔板块北缘古生代陆缘活动带内晚古生代成熟岛弧之上,属雪米斯坦-库兰喀孜干泥盆纪陆缘火山岩带,次级构造单元属扎伊尔火山岩带(图1)。

图1 西准噶尔地区区域地质略图

2 矿区地质概况

研究区出露地层以中二叠统卡拉岗组(P2k)和中泥盆统库鲁木迪组(D2k)为主,上二叠统库吉尔台组(P3kj)和第四系次之。库鲁木迪组出露于研究区的南部和东部,岩性为砂砾岩、细角砾粗砂岩;卡拉岗组出露于研究区的西部、北部、中部及东部,分五个岩性段(P2ka-P2ke),岩性为安山岩、凝灰岩、晶屑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库吉尔台组出露于研究区中—西部,岩性为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砾岩;第四系出露于研究区西北部和北部,岩性为冲洪积物(图2)。铀矿化主要赋存于库吉尔台组第一岩性段(P3kja)和卡拉岗组第四岩性段(P2kb),少量赋存于卡拉岗组第二岩性段(P2kd)。赋矿岩性主要为凝灰质砾岩和晶屑凝灰岩,少量为闪长玢岩。断裂以NW向、近EW向、NE向为主,铀矿化与近EW向的压扭性断裂相关。侵入岩为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闪长斑岩、正长斑岩,铀矿化与花岗斑岩关系较为密切。

3 断裂构造特征

经过调查和研究梳理出了研究区断裂构造的方向和期次,研究区主要断裂有近EW、NE、NW三个方向;根据断裂错断关系,断裂分三期:第一期为NW向断裂,第二期为近EW向断裂,第三期为NE向断裂;NE向规模最大、错断了近EW向断裂(图2、表1)。根据断裂的规模和错段关系,研究区断裂的级别划分为六级:NE向大断裂F8、F6为Ⅰ级;NW向大断裂F9为Ⅱ级;近EW向断裂为F1~F6为Ⅲ级;近SN向次级断裂为Ⅳ级;NE向次级断裂为Ⅴ级;NW向次级断裂为Ⅵ级。三个方向的断裂中,近EW向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最发育,铀矿化与该方向断裂关系密切,因此对近EW向断裂及其次级断裂的序次进行了划分:近EW向断裂为初次断裂、其近SN向次级断裂为二次断裂、其NE向次级断裂为三次断裂、NW向次级断裂为四次断裂。

图2 研究区地质简图

表1 研究区断裂构造特征

1)NW向断裂。NW向断裂以研究区东部F9、F10断裂为代表,断裂长8~9 km、宽40~50 m;走向NW向,倾向SWW,倾角70°~75°;断裂带内充填破碎岩、碎裂岩、细石英脉和细碳酸盐脉;断距10~20 m;性质为压扭性断裂。

NW向断裂中莫都诺娃断裂(F9)规模最大,F9断裂自研究区东南部开始,途经16号矿点,向北隐伏于第四系之下,地貌特征表现为负地形,沿着断裂带发育有河流,断层两侧见断层三角面,断层面粗糙,部分地段见擦痕。断裂长9 km,断裂带宽20~40 m,断裂带内充填破碎岩、碎裂岩、细石英脉;走向NW向,倾向SWW,倾角65°~75°;断裂面发育硅化蚀变;断距约20 m;性质为压扭性断裂。

2)近EW向断裂。该方向的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是三期断裂中最发育的,在研究区北部、中部、南部均有分布,有F1~F5五条断裂。断裂长4~24 km、宽5~100 m;走向EW向,倾向南,倾角66°~69°;断裂带内充填破碎岩、糜棱岩、碳酸盐脉、细石英脉;性质为压性断裂。研究区南部馒头山大断裂(F5)和北部的拜亭齐断裂(F2)的近SN向、NE向、NW向次级断裂发育,次级断裂产出铀矿体。

EW向断裂中馒头山大断裂(F5)规模最大,贯穿整个研究区。馒头山大断裂自研究区西侧馒头山开始,经9号矿点到莫都诺娃断裂一带;沿断裂见断层三角面、断层崖以及泉眼。断裂长24 km、断裂带宽80~120 m,断裂带内充填破碎岩、糜棱岩、碳酸盐脉、细石英脉,破碎岩原岩为晶屑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在21号异常点南侧的该断裂中碳酸盐脉宽达5 m;走向近EW向,倾向南,倾角64°~70°;断裂中见碳酸盐化和硅化;性质为压性断裂。其近SN向的次级断裂产出铀矿体。

3)NE向断裂。NE向断裂以研究区西部F6、中—东部F8断裂为代表,断裂长8~18 km、宽30~150 m;走向NE向,倾向东,倾角73°~80°;断裂带内充填破碎岩、糜棱岩、细石英脉和细碳酸盐脉;性质为压扭性断裂。

NE向断裂中玛依勒大断裂(F8)规模最大,断裂从研究区南部泥盆系开始,向北东隐伏于第四系之下,地貌特征表现为负地形,沿着断裂带发育有河谷,断层两侧见断层三角面。研究区内断裂长18 km,整体长度120 km,断裂带宽100~200 m;断裂带内充填破碎岩、糜棱岩、细碳酸盐脉,碎岩原岩为晶屑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含角砾晶屑凝灰岩;断裂走向NE,倾向SE,倾角约80°;断裂中见碳酸盐化;性质为压扭性断裂。

4 铀矿化特征

研究区发现了23处铀矿产(包括矿点、矿化点、异常点),铀矿产以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南部为主,西部次之,中部、东部少量。总体来看,铀矿化沿近EW向断裂分布。

4.1 矿体总体特征

研究区圈连矿体9条(10、16号矿点各2条,9号矿点4条,15号矿点1条),铀矿体长25~160 m、厚度0.50~1.62 m;形态以透镜状为主、条带状少量;赋矿岩性主要为凝灰质砾岩、晶屑凝灰岩、闪长玢岩,铀矿石中见较强—强硅化和较强—强赤铁矿化,铀矿化与硅化、赤铁矿化关系密切,w(U)=0.050%~0.591%。

4.2 典型矿点矿体特征

10号矿点矿体特征:10号矿点圈连了2条铀矿体(10L1、10L2)、1条铀矿化体(10K1),铀矿体均产于NE向的次级断裂中(图3)。矿体长25~40 m、厚0.55~0.80 m,延深浅;呈透镜体状;见薄膜状的硅钙铀矿(图4a),w(U)=0.196%~0.591%,在NE向断裂与NW向裂隙交汇部位铀含量增加,NW向裂隙越密集铀含量越高。矿化产出地段见较强硅化和较强—强的赤铁矿化(图4b)。

图3 10号矿点地质图(a)与10QJ1剖面图(b)

图4 矿点典型照片

9号矿点矿体特征:从9号矿点地质图可以观察到该矿点的构造蚀变铀异常带完全沿F9-6断裂产出(图5a、图4c),与铀矿化关系最密切的硅化、赤铁矿化也沿F9-6断裂发育,在NNE向裂隙发育地段硅化、赤铁矿更强烈(图5a、图4d),铀含量越高。沿构造蚀变铀异常带见透镜状铀异常体、铀矿体,铀矿体主要产于F9-6断裂产状变化地段(TC87至TC65以北80 m之间地段)。9号矿点圈连了4条铀矿体(9L3、9L4为盲矿体),铀矿体均产于近SN向的断裂中。矿体长50~160 m、厚0.50~1.62 m,延深较浅;呈透镜体状;见薄膜状的硅钙铀矿,w(U)=0.050%~0.169%。

图5 9号矿点地质图和020号勘查线剖面图

4.3 矿石特征

研究区的铀矿石中矿石矿物以硅钙铀矿为主、铜铀云母少量。黄色硅钙铀矿呈星点状或薄膜状分布在凝灰质砾岩、晶屑凝灰岩、闪长玢岩的新鲜面或裂隙面。淡黄绿色的铜铀云母呈细小鳞片状分布在岩石表面。矿石具片状结构、星点状构造或薄膜状构造。

4.4 围岩蚀变

9号、10号、15号、16号矿点赋矿岩石虽然不同,可是围岩蚀变的特征很相似。围岩裂隙面普遍见薄膜状一般强度褐铁矿化,围岩新鲜面见浸染状一般—较强硅化、细脉状一般强度的硅化碳酸盐化、团块状或者稀疏浸染状弱赤铁矿化。

5 断裂与铀矿化关系探讨

5.1 近EW向断裂提供了导矿空间

研究区的花岗斑岩脉主要沿NE向的玛依勒断裂、EW向的馒头山断裂和北金齐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侵入,说明玛依勒断裂、EW向的馒头山断裂和北金齐断裂为切穿深部地层的深大断裂,为深部的铀向上迁移提供了通道,因铀矿产点均沿近EW向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产出,因此认为近EW向断裂(Ⅲ级断裂)为铀成矿提供了导矿空间。

5.2 近EW向断裂的次级断裂和与之近乎垂直的裂隙提供了配矿和容矿空间

伽玛总量测量是找铀矿最直接有效的物探方法,研究研究区1∶2.5万伽玛总量形成的伽玛总量异常图发现:铀异常(当量铀含量>23×10-6)整体沿EW向断裂分布,主要沿近EW向断裂的NE向、SN向、NW向次级断裂分布,少部分沿花岗斑岩、闪长斑岩分布(图6)。

图6 研究区伽玛总量异常图

根据研究区10号、9号这两个典型铀矿点地质综合图,可以看出铀矿体分别沿近EW向断裂的NW向、SN向次级断裂产出,在有裂隙与其垂直相交部位铀矿化增强,而且裂隙越密集铀的含量越高。综上所述认为,近EW向断裂的NE向、SN向、NW向次级断裂(Ⅳ~Ⅵ级断裂)和与之近乎垂直的裂隙提供了配矿和容矿空间。

6 结论

研究区主要断裂有近EW、NE、NW三个方向,NW向断裂为第一期,近EW向断裂为第二期,NE向断裂为第三期。研究区断裂的级别划分为六级:NE向大断裂F8、F6为Ⅰ级;NW向大断裂F9为Ⅱ级;近EW向断裂为F1~F6为Ⅲ级;近SN向次级断裂为Ⅳ级;NE向次级断裂为Ⅴ级;NW向次级断裂为Ⅵ级。

三个方向的断裂中,铀矿化与近EW向断裂关系密切。近EW向的北金齐断裂和馒头山大断裂(Ⅲ级)控制区内二叠纪火山岩及花岗岩岩类、铀矿化的空间展布,为导矿构造;近EW向断裂的近SN向、NE向、NW向次级断裂(Ⅳ~Ⅵ级断裂)和与之近乎垂直的裂隙为配矿构造和容矿构造。综上所述,研究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是近EW向大断裂的近SN向、NE向、NW向次级断裂。

猜你喜欢

碳酸盐凝灰岩硅化
养护温度对凝灰岩基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
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鲍坑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凝灰岩中微量元素的指标检测
火星缺失的碳酸盐之谜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山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
东宁暖泉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关系探讨
邻区研究进展对济阳坳陷碳酸盐岩潜山勘探的启示
碳酸盐中乙二醇分析方法的改进
华北地块南缘富平奥陶系赵老峪组凝灰岩定年研究
阿尔及利亚国家东西高速公路洪泛区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