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下警体课质量提升研究
2022-01-20潘海湘周圣文
潘海湘 周圣文
“课程思政”下警体课质量提升研究
潘海湘1周圣文2
(1.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警体部,湖南 长沙 410131;2.湖南科技学院 体育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随着“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逐渐深入人心,其逐步同各课程教育相向而行,并对高校的教学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警察院校的警察体育教育,是整个警察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开展好警察体育的“课程思政”,将影响未来警察的职业素养及战斗力的形成。通过对我国警察体育历史渊源、教学特点进行梳理分析,查找警察体育教育中各门课程与警察职业素养的融合点,探讨“课程思政”融入警察体育教学的实施方法和途径,以期为“课程思政”融入职业院校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课程思政;警察体育;职业素养;质量
教育部教高〔2020〕3号文件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中对高校课程思政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使警察院校警体课程与思政内容有机融合,部分教师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采取了一定的改革措施和创新性的教学方法[1]。但是,警体课程包含门类众多,内容广泛,如《队列指挥》《警察体能》《警察防卫与格斗》《警用枪械》《警务战术》等,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和特殊性。本文将根据“课程思政”的要求,探索警察体育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手段及教学方法,以期为警察体育教学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1 “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及警察体育“课程思政”的积极作用
文件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从内容来看,“课程思政”是要求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要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国家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制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这正好切合了警察体育教育中各门课程的内涵及与警察职业素养目标相结合,将警察素养与思政教育要求落实到各门警体课程教学全过程。对警察体育课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挖掘,使警察体育教育学科与思政教育同向而行,是实现警察院校培养高素质未来警察队伍的举措之一。警察体育教育是建立学员与岗位能力之间的途径;同时,警察体育教育也是塑造健全学员的社会人格的过程。警察体育教育不仅仅是对学员身体素质的简单提高,还是对学员今后走向工作岗位的执法技能的培养,以便更好更快的形成战斗力;同时,更是学员人格品质、职业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警体课程的“课程思政”就是在警察体育课中各门课程学好练好的基础之上,将思政教育注入警察体育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学员的思想政治与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协同发展,将警体课程中各门课程的核心价值观更全面的展示给学员,促使学员迅速形成正确的“三观”教育。
2 我国警察体育发展历史及警察体育的教学特点
2.1 我国警察体育的历史渊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我国的警察划分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国家安全警察、司法警察、海关缉私警察四大类。警察体育就是对这四类职业从业者的专业体育教育。而根据我国警察体育的发展历程来看,1950年1月,国务院决定在原有华北公安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中央公安干部学校,各省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公安院校,设置了“军事体育”教研室,所授内容以部队的军事内容为主。1981年公安部相继成立了三所直属大学,并在军事体育的基础上增设了普通体育课,引入了体育教育专业人才。1986年在山东青岛召开首届全国警察体育学术讨论会,确立用“警察体育”代替“军事体育”课。1989年1月,经国家教委和公安部批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试办警察体育系,同年8月招收第一批学员。1990年11月,江苏张家港召开全国第二届警察体育理论研讨会,将“军体教研室”统一更名为“警察体育教研室”。1993年7月国家教委正式把警察体育列入体育学类中一个独立的专业。由此看出,警察体育教育随着工作岗位职责的细分而变化,其以身体练习为主,以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岗位技能,使其能胜任警务工作,同时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健康人格精神的形成。它既是体育学的范畴,又具备警察职业的特征;是体育教育的一个细小方向,又是人民警察教育的一个独特部分。其研究的是人民警察由于职业需求所要求的体质变化规律,岗位职责要求和由于装备变化的职业技能技巧。即体质变化规律、岗位体质要求、岗位技能需求、科技进步需要等方面的人的需要和岗位发展的需要。弄清楚警察体育的研究对象,对警察个体未来发展,增强警察体质健康需要,提高警察岗位技能要求,维护国家整体安全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它既有体育的范畴,又有岗位职责的特点。同时,也为我们进行思政教育指明方向。
从警察体育发展的历程来看,他即具有警察职业技能的范畴,同时,又具有体育竞技的范畴,他是体育范畴中的一个小的分支,从而警察体育的思政元素应从两个方面思考,首先是从体育大的范畴思考思政元素的方面,然后才从警察职业技能特点思考思政元素。
2.2 我国警察体育的教学特点
警察体育教育从历史渊源来看,既有体育的范畴,又有警察职业的特色。这就决定了其教育手段、方法有其特殊性,无论在身体、技术层面还是在思想、政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警察体育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图1 警察体育学科下其他学科的关系
1)体育学科。
2)军事体育学科。
3)警察学科(公安学科)。
4)警察体育学科。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警察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从而也决定了警察体育学科的教学原则、方法、手段等与其他学科既有相同又有区别,同时也留给研究者无限的遐想空间。
2.2.1 警察体育教学政治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命题,并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这一根本性问题。作为国家暴力机构的警察队伍,更是需要政治立场坚定的“忠诚、奉献、责任、担当”的人民卫士,而作为警察培养机构的警察院校,更是义不容辞在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体现出政治性,一句话“警校姓党”,突出警察院校的政治属性。
2.2.2 警察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警察体育既然是体育学科中的小分支,其包涵了军事体育学科、警察学科、体育学科等内容,各门学科培育技术、素养的侧重点不同,采用的方法和要求各异,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即培养合格的人民警察。如培育良好的人格,就可利用体育学科中的知识孕育,其内容丰富多彩,方法也丰富多样。如培养良好的法制素养,除了法律书本外,警务技能中要运用的各个法律知识点就可以很好地训练学员在执法活动中如何使用最低的武力,达到最大的效果,制止和控制犯罪行为等等。同时警察必备的游泳技能、攀爬技能、体能要求的多样性决定我们采用的训练的方法是灵活多变的,这就决定“课程思政”方式的灵活性等等。
2.2.3 警察体育教学手段的科学性
警察体育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发展中的交叉学科,它随着社会进步、科技的发展而变化的。如从冷兵器时代到混合时代到热兵器时代,各个阶段执法特点、执法装备、执法技能、执法对抗技战术均有不同,并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丰富。因此,警察体育教学手段的科学性体现在训练科学性、警察训练器材的科学性、训练装备的科学性、训练管理的科学性等四个方面,以寻求学员能迅速形成战斗力,突破执法瓶颈,保证了教学效果的优良率。如“VR”技术在对抗训练中的运用,在枪械、警械技能中的运用等,同时,也为“课程思政”提供科技支撑,打开了新的思路。
2.2.4 警察体育教学内容的保密性及经验的传承性
警察体育教学中的很多项目内容体现了警察执法的真实情况,具有一定的保密性,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场所,如监所等,在资料积累和上传是具有一定的困难性,特别是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一定的保密意识。同时,由于警察执法具体过程又有经验性,特别是技艺的流传交流等,有的还借鉴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如中华武术内容在警察体育教育中占有很高的比例,而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符号,其竞技技术和武德思想中的“仁、义、礼、智、勇”在技术层面和思想层面均有借鉴利用价值。武术谚语:“未曾习武先习德”等更是凸显了武术的德育功能,将中华传统武德思想在警察体育教学中实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很好体现,从而也体现了警察体育教学的文化经验的传承性。又如我国的执法依据、执法理念、执法习惯等均具有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思政教育途径。
2.2.5 警察体育教学的实战性
警察体育中的《警察体能》《警察防卫与控制》《警用枪械》等课程是一些偏向实战运用的警务技能课程,重点是培养学员的警务执法能力,对学员的体能、防控技能、战术运用能力、现场控制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是学员们走向工作岗位后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的重要体现,学院培养的质量高不高就是由警务执法能力的高低来评判的。
所以说,警察院校警察体育教学训练的实战性。主要是从学员的职业能力出发,有利于激发学员自主积极参与警察体育训练的热情,促使学员积极体验警察职业所需的执法技术,从而提高学员的执法能力,进一步激发学员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以适应将来有可能的危险、繁重的警务工作。警察体育的教学特点,为我们在进行“课程思政”梳理了思路,提供了方法和手段,丰富了我们的思政切入角度。同时,也促进了警察体育学科的发展。
3 警察体育各门课程的“课程思政”与警察职业素养培育的有机融合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这样写道:“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警察体育学科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它应该发挥体育学、军事学、警察学的独特优势,积极进入精神层面的教育影响功能,影响学员的精神和行为。为警察职业素养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深挖每门警察体育课程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优势,是每一位警体人的当务之急。
3.1 队列训练与队列指挥
队列训练与队列指挥是警院学员进行警察体育教育前期内容之一。通过统一的制式化教学和严格刻苦的训练,使学员掌握每一个单兵动作和队列常识,提高队列指挥技巧;培养良好的警察形象;同时深挖队列训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如不抛弃不放弃的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服从命令听指挥的纪律意识等等。通过有组织的制式化训练,通过现代化信息教学,通过合理科学的设计,提炼出该门课程的思政要素,影响受训学员,形成良好的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素养,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3.2 警察防卫与控制技术
徒手防卫与控制技术是人民警察必须掌握的实战技能之一。通过对防卫术与控制术的系统学习,使学员们掌握警察防卫与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防卫与控制技术,提升学员保证自身安全后的执法能力等。同时,深挖防卫与控制技术中的深层思政元素;如中华武术中的“武德”元素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提炼出“仁、义、礼、智、勇”等,将这五种行为与具体教学、技术训练相结合,使思政教育具体化、可行化,令学员更易理解更好实践,并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之相向展开思政教育,强调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学员的文化自信、民族认同,修炼学员的人格品质,增加学员的传统文化积淀。
3.3 警用枪械
警用枪械是警察执法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特殊的职业技能。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与训练,使学员掌握武器、警械使用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了解武器及警械的基本结构及保养;掌握这些装备的使用技巧及使用条件等。深挖警用枪械的思政元素;如法律元素与装备使用条件相结合,通过情景案例演示,很好的将装备使用的技术跟对抗条件现结合,凸显出警察执法时的法制思维,使“导、教、学、练、战、拓”一体化,很好的将法律意识、程序意识跟技术联系起来,加强法制教育,突出警察职业素养中的法制意识培养。在对抗过程中加强心理素质的引导,突出培养学员的稳定的情绪及顽强的意志,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及心理承受力。
3.4 警察体能
狭义上讲,警察体能是指警察在日常生活、工作、训练和执法中所表现出来身体活动能力。江苏警官学院教授陈博认为警察体能可分为四类:与健康有关的体能、与技能有关的体能、与心理有关的体能、与适应能力有关的体能[3]。作为警察体育中的基础课程,为学员后续的技能学习打下良好的身体及心理基础。在这一类课程中,深挖思政元素,切入思政教育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一类课程重点放在意志品质、人格形成等方向上。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1919年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是体育教育最成功的核心品质。警察体能就是要利用体育学科的内容和项目培育具有良好品质的体育人格为警察的社会化人格注入活力。
警体体育教育的技能、体能中的意志品质、人文素养、法治意识等的教育作为最直接的“课程思政”的价值体现,在教学实施中以挖掘的思政元素作为切入点,利用职业工作情景,突出职业技能,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潜移默化的培养学员的职业素养,强调警察职业素养的品格修炼与自身积淀。因此,警体技能的训练与“课程思政”中的职业素质教育相辅相成,真正凸显“课程思政”的核心价值作用。
4 警察体育课程中“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途径
警察体育教育中的警察职业素养、健康人格培育是“课程思政”的直接体现,要做到警体“课程思政”的全覆盖,需要结合警察职业岗位的实际现状,明确岗位能力发展的方向与要求,从基层岗位职责入手,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警体各课程的教学大纲及调整各课程教学计划,制订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先进训练手段,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警体教学的各环节,并设置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培养合格的人民警察。具体途径如下:
4.1 抓好警察体育教学管理、训练、考核各个环节
未来,人民警察执法能力的,职业素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警体教学质量。因此,警体教学是在充分了解警察岗位职责的基础上,根据岗位能力的需求,进行严格的教学管理、精心的教学设计、科学的教学考核;从身体素质到职业技能,从人格品质到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全面培养。从长远来看,各个省份的警察招入便捷机制的落地,致使今后各警种队伍的补充将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各警察院校毕业的学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警察院校警体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民警察队伍的素质[4]。因此,抓好警体教学的各个环节,开发好各门警体课程的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4.2 紧跟时代步伐,做好顶层设计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变化;随时根据不同时期对警察职业技能的不同要求,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警务交流、调研,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要求,把先进地区、发达国家的先进执法理念、先进执法技术体系、先进警用装备等引进来,再根据本国的法律理念、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打破重构,使之符合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我们只有积极的进行警察体育的顶层设计,即根据建构理论,采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不断循环中前进。才能不断的取得进步,使警察体育教育时刻跟上时代的潮流,才能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才能正真培养基层警察骨干力量,挖掘每项技能,每项教学活动后面的思政点,才能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从而提高人民警察的职业素养,进而提高未来警察的执行力和战斗力。
4.3 开展丰富多彩的警体教学竞赛,促进学员人文素质提高
警体教学,仅仅只在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根据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还应该延伸到课堂外。因此,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警体活动,普及警体课外知识,增强学员之间的交流活动,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氛围,促进学员的人格形成,促进学员人文素养的提高很有益处。所谓形式多样是指组织形式,可以是个人的、也可是小组的、更可是团队的;可以是学生的、也可是教师的、还可是师生联合的;可以是表演的、也可是竞赛的。内容丰富是指既可以是群众体育的内容,也可以是警察执法技术内容。如开展各类大家喜闻乐道的田径赛、篮球赛、拔河比赛等,还开展专业性很强的警务技能大赛,即将所学警察执法内容窜在个案例情景中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掌握好坏的评判。通过这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伊赛促训”形式,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提高学员人文素养,促进健康体育人格的形成。
5 结 语
警察体育是警察院校体育教学的核心部分,而警察体育教育中的执法技能教育是“课程思政”的最佳承载对象。充分发挥警务技能的执法理念,将执法技能的形成与职业素养的培育培养贯穿整个警察体育的教学始终,将“身体、技能、心理、法律、社会、战术”六位一体融入教学训练各环节,达成“导、教、学、练、战、拓”一体化的状态。只有将职业素养培育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协调统一,才可能将警体教学的育人功效确实有效的发挥到极致,使“立德树人”不再是一句口号,将警察体育的教学质量与警察体育的育人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徐婧.警校学生体能训练的有效性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40(1):119-121.
[2]裴涛.关于深化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3(6):175-177.
[3]韩宜良.关于警察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与观念创新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3,3(15):86-87.
[4]姚高翔,李春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隐忧与应对策略[J].高教论坛,2018(11):7-9.
[5]李晓静,于晓,孙正.理工科类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21):64-65.
[6]陈占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十年来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2015(9):82-83.
[7]梁伟岸.“05”方案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模式、问题及对策建议——以国内14所高校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0):30-31.
[8]陈新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探赜——以五邑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44-46.
G41
A
1673-2219(2021)05-0090-04
2021-06-24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ND209067);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ZJGB2019133)。
潘海湘(1972-),男,湖南湘乡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警察体育教学与训练。
(责任编校:文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