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Revolution CT全身动脉CTA一站式扫描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2-01-20利玉林邓灵波谢婷婷成官迅
利玉林 邓灵波 谢婷婷 朱 熠 成官迅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医学影像科(广东 深圳 518036)
人体内的脉管系统是一个整体,无论是动脉粥样硬化,还是免疫相关或遗传相关的血管炎,都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往往是多部位血管病变同时存在。研究表明,如果发现一个器官的血管有病变,那么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是12.6%,如果存在两个器官的血管病变,那么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可以提高到21.1%,三个器官的血管存在病变,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可以高达26.3%[1]。并且多器官的血管疾病,往往提示患者预后不良[2-4]。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医院实行分科室管理的模式,使血管性疾病缺乏统一、整体的管理,以往常规的临床检查大部分仅限于单一的血管区域,当部分患者需要进行多部位血管病变的评估时,患者需要多次就诊并行多次检查。如何全面、方便快捷地评价全身动脉病变的情况,实现血管性疾病的综合管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评估患者全身动脉病变的情况,旨在探讨Revolution CT全身CTA一站式扫描在临床应用中的必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应用Revolution CT行全身动脉CTA一站式联合扫描的15例患者,其中男14例,女1例,年龄25~78岁;其中2例存在大动脉炎,5例存在糖尿病,8例为高血压患者。本研究所有患者检查前均签署检查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采用GE Revolution CT机进行一站式扫描,即一次性注射对比剂完成冠状动脉、头颈部动脉、主动脉及双下肢动脉的一次性扫描。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双手举过头顶,头先进。常规情况下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患者右侧肘正中静脉注射碘帕醇(370mg/mL)对比剂,流速为0.075mL/(kg·s),注射时间为18~20s。采用人工智能触发扫描,触发点位于升主动脉水平,触发阈值为300HU,触发后延迟4s启动扫描。首先行心脏轴扫,扫描范围和方向为膈顶至气管分叉水平下方2cm处,扫面的管电压100kVp,管电流为智能毫安秒,0.625mm×128i,机架转速0.2s/r。扫描结束后,立即行从头顶水平至主动脉弓水平的螺旋扫描,扫描结束后延迟5s,再次从主动脉弓水平扫描至足底。螺旋扫描参数:管电压100kVp,管电流为智能毫安秒,0.625mm×128i,机架转速0.3s/r,螺距0.984。扫描结束进行脑动脉、颈动脉、主动脉、冠状动脉及双下肢动脉的图像重建,重建层厚0.625mm,重建间隔0.625mm。将原始图像传至工作站后行MPR、MIP及VR图像重建。
1.3 图像分析由两名具有3年以上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师独立阅片,评价每位患者脑动脉(包括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基底动脉)、颈动脉(包括双侧颈总、内、外动脉、锁骨下动脉及椎动脉)、主动脉(包括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降主动脉)、双下肢动脉(包括双侧髂总、内、外动脉、股总、浅动脉、腘动脉、胫腓干、胫前、后动脉及腓动脉)及冠状动脉(包括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病变。如果两名医师意见不一致时,通过协商或请高年资医生判定后达成统一意见。
2 结 果
2.1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15例患者中13例患者为中老年患者,有不同病程的高血压、糖尿病病史。4例患者发现大脑中动脉病变,其中2例患者合并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病变,其余9例患者颅内动脉未发现明显病变;13例患者颈部动脉均发现不同程度的多支病变;主动脉均存在病变;其中11例患者双下肢存在不程度、不同节段的病变,2例患者双下肢动脉未发现病变;12例患者冠状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支病变,1例患者未发现冠脉病变。
2.2 血管炎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2例患者为青年患者,有动脉炎病史,2例患者均发现颈部动脉及主动脉病变,颅内动脉及双下肢动脉未发现病变,其中1例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病变,另外1例无冠状动脉病变。
2.3 典型病例分析图像分析结果见表1、图1。
表1 15例患者颅内动脉、颈部动脉、主动脉、冠状动脉及双下肢动脉病变情况
续表1
续表1
图1 男,60岁,高血压、糖尿病10余年,行头颈部、主动脉、冠状动脉及双下肢动脉CTA一站式扫描的VR重建图。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相关或遗传相关的血管炎,都是一种全身的血管性疾病。其中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性疾病是全球死亡率和致残率最常见的原因。研究表明,15%~30%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表现为多部位的血管病变,并引起严重的后果,包括脑卒中、心肌梗死、缺血性肾病和间歇跛行等。其中动脉粥样硬化中最常见、预后最差、急性症状发生率最高的是冠状动脉硬化和颈动脉硬化,而且这两种疾病相互联系、互为因果[5-6]。下肢动脉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中的另一种常见类型,且常合并其他部位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有研究表明,只要存在外周动脉硬化,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因此引起的死亡风险就会显著增加。另外,大多数外周动脉疾病患者都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和慢性病,其引发心血管死亡风险是非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3倍[7-8]。因此对动脉粥样硬化这类患者全身血管的一站式检查,可以全面评估患者全身的血管状态,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迭代重建算法的应用和时间分辨率的不断提高,CTA的图像质量进一步提高,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和造影剂用量也逐渐减少。对比传统的单一血管区域的分开扫描的方式,患者进行全身CTA一站式扫描的辐射剂量和造影剂用量显著降低。目前心脑血管联合CTA的扫描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认可[9-11]。一次扫描能完成头、颈、心脏3个部位血管的检查,这种方法不仅简单、快捷、无创,患者承担的风险小,重复性强,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检查费用,减少了对比剂用量,可以作为高危患者诊断和治疗后复查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12-14]。但由于心脏、头颈、主动脉及双下肢全身血管扫描范围较广,扫描难度较大,患者完成一站式扫描需要接受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相对较大,临床上对于全身动脉CTA一站式扫描的必要性未得到广泛的认可。本研究15例患者中,13例患者有血管病变的高危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全身CTA扫描显示所有患者都存在多部位的、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2例动脉炎的患者,也存在多部位的血管病变,这进一步证实了血管性疾病无论是动脉硬化还是血管炎都是全身性的,多部位的病变,需要对全身血管进行全面的评估。
Revolution CT是后超高端CT时代的开启者。和传统CT相比,Revolution CT在覆盖范围、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低剂量、能谱成像方面实现了全方位的突破。为心血管、神经、呼吸、泌尿系统、肿瘤、骨关节、急诊、儿科提供更全面的影像诊断依据。尤其是在心血管快速成像方面,其不受心率、呼吸肌肉自主运动的限制,在任何状态下都可以完成扫描,极大地提高了检查的成功率。GE Revolution CT时间分辨力提升至0.28ms,患者无需屏气、无需镇静,只需要一键定位,就能实现超快速大范围扫描,简便快捷地完成大范围、多部位血管的一站式扫描,使全身动脉CTA的一站式扫描成为可能,能够简便、全面、快捷地评价全身血管情况[15]。
本研究利用GE Revolution CT一站式扫描评估全身动脉情况。结果显示:全身动脉CTA一站式扫描成功率高,头颈部、冠状动脉、主动脉及双下肢血管图像质量能达到诊断要求;评估发现所有高危患者均存在多部位的血管病变,进一步证实了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炎是全身性疾病,同时存在多部位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临床上需要对于头颈部、冠状动脉、主动脉及双下肢血管全面、准确地评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全身CTA一站式联合扫描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估全身血管情况,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指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该研究依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探讨方法属于回顾性研究,患者数量较少;其次,入组患者的疾病病种较少,未能包含所有血管性疾病;最后,对于血管病变只做了定性评估,未对血管狭窄程度及血管病变做定量分析。这也将是我们接下来的研究需要改进的方面。